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阐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历史必然性和实现演进的路径、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贵州现有的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现状,得出贵州实现两文明跨越的条件和机遇。并结合贵州既要实现发展又要建设生态文明双重的要求和任务,以及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经济在某些方面的不协调性,明确指出贵州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跨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是对贵州实现文明跨越的主要挑战。
关键词: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工业生态文明 产业生态化
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大氛围下,解构工业文明、构建生态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于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利用后发优势构建生态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贵州这样一个工业文明不是很发达,但具有天然生态优势的省份,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对贵州文明跨越研究中,对其实现跨越的机遇和条件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历史必然性
作为现时两种文明形态,由于工业文明本身的局限性和破坏性,虽然其为生态文明的构建在某些方面确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方面,工业文明最大的特征是科学技术空前发展,而要构建生态文明必须依靠科技,就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工业文明为生态文明创造了科技条件。当然,发展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是与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如社会管理技术)密切结合、融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绿色科技。许多环境问题正是由于科技和经济不发达所造成的,应大力强调发展绿色科技,只有用绿色科技体系武装起来的生产力,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另一方面,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是历史必然性,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从全球范围来看,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对地球资源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自然界的各种资源被掠夺性地开采,大量的人造废弃物也被散布到自然环境当中,从而带来资源的迅速耗竭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局面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使得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必然性。
二、贵州从工业文明初期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跨越的机遇与条件
(一)后发优势: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者
后发优势是指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所拥有的由后发国家地位所产生的特殊优势,并且这种优势既不是先进国家所同样能够拥有的,也不是后发国家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的,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生态文明构建过程具有极大的弹性和多样性,后发地区可以在形成乃至设计构建模式上具有可选择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因此,后发优势在欠发达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表现为由于工业文明的落后,其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破坏没发达地区严重,这为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文明创造了有利条件。
贵州作为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者,其工业文明发展程度为其向生态文明跨越创造了有利条件。贵州的工业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工业化极其缓慢,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工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工业起步低,基础薄弱,内部结构层次低,传统产业比重大,资源消耗大,全省工业以资源开发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正是贵州欠发展的工业化水平,对生态资源和环境破坏相对于发达地区较小,保住了青山绿水,这无疑成为贵州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跨越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二)贵州工业生态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与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
工业生态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和模式包括工业结构生态化、工业产业生态化、新型工业化、工业资源循环化等。而原有的生态条件或者生态文明的现有程度就已经使得这些路径具备一定的基础,对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其现有的工业生态现代化实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给其工业结构生态化、工业产业生态化、新型工业化、工业资源循环化等创造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工业生态现代化具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为工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贵州发展生态经济具有天然优越的条件。
加之贵州坚持贯彻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方针,建设生态工业,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区,发展绿色产业。国家从全国大局出发,全面整治和建设长江、珠江流域生态环境,已将长江上游的乌江和赤水河流域列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这为贵州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现代化取得了国家的政策支持。
此外,贵州已为建设生态文明作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不断增强生态保护意识,采取措施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比如毕节扶贫——生态开发试验区、普定生态重建试点县等坚持生态重建与发展区域经济、与社会生产要素重组相结合,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意资源开发的循环化,实现生态重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取得了明显成效。
贵州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为其工业结构生态化、工业产业生态化、新型工业化、工业资源循环化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为工业生态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
三、贵州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跨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工业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文明发展缓慢。对于一个工业以开发资源为主的欠发达地区,肩负着既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经济,又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双重历史任务。在工业化逐步走向发达的过程中势必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存在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贵州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向生态化跨越的双重历史任务的艰巨性
贵州的工业化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工业化极其缓慢。而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化进程滞后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工业基础薄弱不仅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撑,经济增长乏力,而且导致其他产业转化困难,限制了经济发展和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如果还是按照原有的工业化模式,势必会加快生态的恶化,这与向生态化跨越背道而驰,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工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而这也正是贵州目前的历史任务,所以贵州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向生态化跨越的双重历史任务具有艰巨性。
(二)贵州工业资源禀赋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矛盾性
由于自然和地理原因,贵州蕴藏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这决定了长期以来贵州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资源产业,即形成以资源产业为主的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资源的有限存量是制约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持续发展的硬性约束。但开发资源与保护生态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必然会对资源开发形成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资源是生态环境重要的构成要素,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保护资源。而要对资源进行保护,就需要对贵州资源的开发实行必要的限制,特别是对稀缺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要实行严格的控制。这样对资源开发和控制形成了矛盾,显示出了贵州工业资源禀赋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矛盾性。
(三)贵州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不协调性
贵州由于自然资源的总丰度、综合优势度和人均拥有量的优势度在全国领先,其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型工业,从而形成了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这种工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向生态文明跨越具有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即发展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的不可持续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一方面,贵州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具有不可持续性,主要因为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直接或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开发,而自然资源的开采、开发具有成本递增的特点,且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低成本的优势渐趋消失。而且,资源产品的差别性进入低平均利润状态以后,难以通过产品或技术创新提高效益水平,从而使工业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从长远来看,贵州现有的资源型工业结构与向生态文明跨越具有不协调性。
另一方面,发展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发展以煤炭资源为支撑的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会给贵州甚至全国的环境质量带来巨大压力。煤炭开采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水源的污染和地面沉降的可能,更为严重的是,煤炭燃烧会引起严重的煤烟型污染,这破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工业生态文明 产业生态化
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大氛围下,解构工业文明、构建生态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于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利用后发优势构建生态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贵州这样一个工业文明不是很发达,但具有天然生态优势的省份,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对贵州文明跨越研究中,对其实现跨越的机遇和条件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历史必然性
作为现时两种文明形态,由于工业文明本身的局限性和破坏性,虽然其为生态文明的构建在某些方面确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方面,工业文明最大的特征是科学技术空前发展,而要构建生态文明必须依靠科技,就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工业文明为生态文明创造了科技条件。当然,发展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是与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如社会管理技术)密切结合、融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绿色科技。许多环境问题正是由于科技和经济不发达所造成的,应大力强调发展绿色科技,只有用绿色科技体系武装起来的生产力,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另一方面,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是历史必然性,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从全球范围来看,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对地球资源索取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自然界的各种资源被掠夺性地开采,大量的人造废弃物也被散布到自然环境当中,从而带来资源的迅速耗竭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局面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使得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必然性。
二、贵州从工业文明初期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跨越的机遇与条件
(一)后发优势: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者
后发优势是指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所拥有的由后发国家地位所产生的特殊优势,并且这种优势既不是先进国家所同样能够拥有的,也不是后发国家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的,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生态文明构建过程具有极大的弹性和多样性,后发地区可以在形成乃至设计构建模式上具有可选择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因此,后发优势在欠发达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表现为由于工业文明的落后,其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破坏没发达地区严重,这为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文明创造了有利条件。
贵州作为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者,其工业文明发展程度为其向生态文明跨越创造了有利条件。贵州的工业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工业化极其缓慢,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工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工业起步低,基础薄弱,内部结构层次低,传统产业比重大,资源消耗大,全省工业以资源开发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正是贵州欠发展的工业化水平,对生态资源和环境破坏相对于发达地区较小,保住了青山绿水,这无疑成为贵州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跨越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二)贵州工业生态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与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
工业生态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和模式包括工业结构生态化、工业产业生态化、新型工业化、工业资源循环化等。而原有的生态条件或者生态文明的现有程度就已经使得这些路径具备一定的基础,对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其现有的工业生态现代化实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给其工业结构生态化、工业产业生态化、新型工业化、工业资源循环化等创造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工业生态现代化具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为工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贵州发展生态经济具有天然优越的条件。
加之贵州坚持贯彻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方针,建设生态工业,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区,发展绿色产业。国家从全国大局出发,全面整治和建设长江、珠江流域生态环境,已将长江上游的乌江和赤水河流域列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这为贵州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现代化取得了国家的政策支持。
此外,贵州已为建设生态文明作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不断增强生态保护意识,采取措施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比如毕节扶贫——生态开发试验区、普定生态重建试点县等坚持生态重建与发展区域经济、与社会生产要素重组相结合,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意资源开发的循环化,实现生态重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取得了明显成效。
贵州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为其工业结构生态化、工业产业生态化、新型工业化、工业资源循环化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为工业生态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
三、贵州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跨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工业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文明发展缓慢。对于一个工业以开发资源为主的欠发达地区,肩负着既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经济,又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双重历史任务。在工业化逐步走向发达的过程中势必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存在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贵州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向生态化跨越的双重历史任务的艰巨性
贵州的工业化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工业化极其缓慢。而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化进程滞后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工业基础薄弱不仅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有力支撑,经济增长乏力,而且导致其他产业转化困难,限制了经济发展和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如果还是按照原有的工业化模式,势必会加快生态的恶化,这与向生态化跨越背道而驰,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工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而这也正是贵州目前的历史任务,所以贵州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向生态化跨越的双重历史任务具有艰巨性。
(二)贵州工业资源禀赋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矛盾性
由于自然和地理原因,贵州蕴藏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这决定了长期以来贵州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资源产业,即形成以资源产业为主的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资源的有限存量是制约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持续发展的硬性约束。但开发资源与保护生态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必然会对资源开发形成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资源是生态环境重要的构成要素,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保护资源。而要对资源进行保护,就需要对贵州资源的开发实行必要的限制,特别是对稀缺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要实行严格的控制。这样对资源开发和控制形成了矛盾,显示出了贵州工业资源禀赋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矛盾性。
(三)贵州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不协调性
贵州由于自然资源的总丰度、综合优势度和人均拥有量的优势度在全国领先,其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型工业,从而形成了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这种工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向生态文明跨越具有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即发展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的不可持续性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一方面,贵州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具有不可持续性,主要因为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直接或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开发,而自然资源的开采、开发具有成本递增的特点,且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低成本的优势渐趋消失。而且,资源产品的差别性进入低平均利润状态以后,难以通过产品或技术创新提高效益水平,从而使工业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从长远来看,贵州现有的资源型工业结构与向生态文明跨越具有不协调性。
另一方面,发展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发展以煤炭资源为支撑的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工业会给贵州甚至全国的环境质量带来巨大压力。煤炭开采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水源的污染和地面沉降的可能,更为严重的是,煤炭燃烧会引起严重的煤烟型污染,这破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