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辩论词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safe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閱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博览群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理智中学高三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产生疑感。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群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题的辩论赛。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博览群书,做金字塔式的通才
  ——正方辩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读书更贵博览群书。
  怎样读书,前人之述备矣。在这里,我不想掉书袋,我想结合前人先贤和高三学习实际,来谈博览群书的重要性。
  尽管术有专攻的专才不少,但博览群书的通才,更是贵若凤毛麟角。相较之下,他们更容易“独上高楼”,有所建树。
  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达芬奇——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的“斜杠青年”,于绘画之外,在诸多领域也颇有造诣。
  诺奖得主玻尔认为,这些“百科全书”的全才,就是“金字塔式通才”——宽口径,实基础,复合型。而这一切,得益于博览群书。
  读书贵专,虽然不无道理,但盯着专业,读教科书,读专业书,规划职业生涯,人生从此受限于半亩方塘,而不能眺望远方的星辰大海。
  或许有人会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如在有限时间里,心无旁骛,苦心孤诣,岂不更好?
  殊不知,博览群书,是与精专阅读相向而行的。
  牛顿思索宇宙奥秘时,常常从哲学书籍中获得启示。这并非不务正业,而是从博览群书中获取朴素的智慧。博览群书与精专阅读,并行不悖,它常常是换一种思维,打开另一个世界。
  读书越多,则眼界越宽,格局越大。“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康熙皇帝虚心好学,汉学、西学、经史子集、格致之学……无不涉猎,惟其如此,使得这个曾经茹毛饮血、骑射渔猎的异族政权,崛起壮大;毛泽东于戎马倥偬之际,手不释卷,涵养恢弘之气。他雄才大略的一生,早已从湖南师范的书生意气中勾勒,从唐诗宋词的满口余香中氤氲,从遍观“二十四史”中奠定了格局。
  揆诸当下,尤其是我们高三学生,往往视博览群书为迂阔之论,倒不如精读教科书立竿见影。这些想法,其实是一种功利意识。
  或许,这些教科书,确实实用,是得分神器。但真正走向未来的,是那些课堂课本之外的“无用之书”。它濡染气质,积淀底蕴,成为滋养一生的学养。我们不能因为学业繁忙,就拒绝博览群书。
  未来社会,学科、领域之间往往兼容互通,君子不器的通才,无疑更能适应社会发展,更能有“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自信从容。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博览群书,比读书贵专,更为重要!
  谢谢大家!
  读书贵专,半部论语治天下
  ——班级辩论赛反方一辩辩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读书更贵精专。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说道: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其对读书不求甚解、却猎的杂多现象,进行了声讨。确实如此,相较广泛涉猎,精深阅读更为重要。
  古今中外,大凡成大事业、有大成就者,莫不如此。无论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还是王立群四十年研读《史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毕生沉潜敦煌学……读书贵专,才能向思想更深处漫溯,才能苦心孤诣,见“奇伟瑰怪之观”。
  读书不是为了成为“立地书橱”,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而发展人的思维和心智,必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读文学书,含英咀华;读历史书,神驰古今;读哲学书,参透颖悟;读科学书籍,穷尽物理……哪一样,是仅凭广泛涉猎能达到的?
  时下,有人认为,读书当博览涉猎。诚然,博览可以在一定程度克服孤陋寡闻,但如此阅读,获取的往往只是“常识”“通识”。
  古时书籍有限,读书破万卷尚有可能。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信息激增,知识大爆炸,几乎成几何倍数增长,即使再博学的人,在浩瀚的人类知识面前,也只能是沧海一粟。那么,在世殊时异的今天,再推崇“读书破万卷”,无异于秋行夏令。这和那些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千位的人一样,除了博取“最强大脑”外,于发展思维、创新进步毫无裨益。
  更何况,“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便捷强大的搜索引擎,使博闻强记成为“屠龙之术”,也在日益解构并重建着我们的阅读观、学习观。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和学习。精读深思,显得尤为重要。
  回首向来读书求学之路,我们也会发现,只有那些精读深思的知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底蕴和学养;而那些博览、浏览的知识,往往如过眼烟云。今天,一部手机,包罗人类千年的知识,每天的低头刷屏,我们可谓“博览”了,但效果如何?除了“知乎”,除了猎奇,所获寥寥,反而败坏了阅读的趣味。正如阅读启蒙《弟子规》所说的“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鉴于此,我们更加神往那种沉潜式的精专阅读,或圈点批注,或掩卷深思,或寂然凝虑……
  综上所述,我方再次重申观点:读书更贵精专。
  谢谢大家!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有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有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有女排精神、工匠精神……  班级计划举行“筑梦·追梦·圆梦”主题班会,根据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你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了一份什么样的职业呢?你认为这份职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呢?你又将怎样在从业生涯中发扬这种精神呢?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感受、思
优雅何处寻?她藏在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间,藏在真善美的品德芬芳中,也藏在这夜空中的点点星光里。  一次偶然,晚自习后的我,在回家的途中邂逅了那片星空,使两点一线的路途不再枯燥。  那一天,云雾不再遮蔽视线,高楼窗户里的灯光也成为了配角,我驻足仰望头顶的星空。只见那夜空似画,深蓝的背景,银白的点缀,那些点缀不似真画般静止,而是星光闪烁,熠熠生辉。正因如此,原本静谧的氛围,平添了几分无声的优雅。  那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校高三年级举行整本书阅读读书报告会,主题为“问天下谁是英雄”。阅读书目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史记》《论语》《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哈姆雷特》。  你对这些作品中哪个人物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茆秋羽同学的文章兼顾了对文本内容的审读把握和发言诉诸听觉的双重特点写作。首先,对英雄内涵的理解不是一两句话能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意见》中规定了诸多细则,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等等,都是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措施。可操作的细则,就是为了避免“喊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现象。  一段时期以来,“韭菜与小麦不分,把小马驹叫大狗。”这种对常识的
1.现代人最大的困扰,不是选择什么,而是,因为选择而失去了什么。  ——尔·利波维茨《空虚时代》  2.选择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没有确定的答案。越是开放的社会,就越是如此。报考电影学院表演系,未必就能再造一个赵薇;选择在北影厂门口晃悠,未必就不能再现一个王宝强。除了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个人——那个选择后果的最终承担者,我们别无良策。  ——罗振宇  3.内心生活倾向于不信任新。强大地发展的内心生活特别
张嘉佳  《云边有个小卖部》主题解读一:外婆·故乡  在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这本书里,在遥远的远方有一个叫云边镇的小镇子,那里有一个叫刘十三的少年,刘十三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外婆王莺莺的陪伴,他的外婆是一个爱抽烟、打麻将、会开拖拉机、做一手好菜、并开着一个小卖部的彪悍老太太。刘十三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离开故乡,去大城市生活,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刘十三在慢慢的成长中,最终发现原来生活都
德国柏林YUUE设计工作室创始人、知名设计师翁昕煜曾经做过一系列看起来并不好用的设计。他设计过一款“愤怒的灯”,这是一个人形的立灯,灯上有一只很戏剧性的“手”握着拉线杆,在房间里如果你多开了一盏灯,“愤怒的灯”就会动“手”把自己给关掉。或者,当你开灯一整夜,第二天天亮了,当外面窗户的光照进来时,它也会把自己给关掉。  翁昕煜的另一个设计“记忆相册”,里面的照片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地变模糊,让你很难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缪元颖是中科院分子生物学博士后,他在2018年4月作为“专家型人才”以“警务辅助人员”身份加入了成都高新公安分局DNA实验室,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工作。“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这种学历和职业的落差、“高学低就”的境况,引来“人才浪费”“学历不值钱”的争论。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学历与职业”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但细读材料不难看出,缪
最新一季《脱口秀大会》,拥有北大学历的李雪琴再次刷爆网络。这个顶着一头黑色短发,相貌平平,身材微胖,浑身散发着一股毫无自信的懒散气息的东北女孩,一开口就能让人捧腹大笑。  在参加节目之前,她完全没说过脱口秀,如今却成为一匹黑马,一路过关斩将闯进总决赛,最终夺得第五名。从淘汰复活到成为爆梗王,她已经从网红变成了热门的脱口秀选手,更是屡屡登上热搜榜。  她的表演方式松弛且接地气,笑料出其不意又耐人寻味
电影《八佰》公映。作为院线重启后的首部国产电影,点映首日票房破千万。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在“八百壮士”守仓库的第二天,日军接连几次突袭失败后失去耐心,放话要在三个小时内拿下四行仓库。在白热化的交战中,中国国民革命军战士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从楼上跳下,与日军突袭小队同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