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和弹词小说男性外貌描写的比喻修辞考辨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比了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娇梨》《雪月梅史》《定情人》《好逑传》《平山冷燕》五部才子佳人小说和《再生缘》《天雨花》《笔生花》三部弹词小说,采用比较研究法、语料库分析法等方法,从本体、喻体、句式三个方面,结合外貌描写的焦点划分对比分析二者比喻修辞的使用特征。通过对比发现,男、女性作家作品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甸式均有和性别有关的差异。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 弹词小说 男性外貌描写 比喻修辞
  一、引言
  才子佳人小说主要创作群体是男性作家,弹词小说主要创作群体是女性作家。两种小说都以上层社会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文中都有对男性人物的外貌描写。这些描写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时代审美观,也能够折射出不同性别作家群体对男性外貌的审美取向。两种小说的作者在男性外貌描写中都使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其中比喻最为突出和普遍,所以本文以比喻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在对二者的已有研究中,针对男性外貌描写的对比研究少之又少,具有研究价值。才子佳人小说男性外貌描写占全书比为0.114%,弹词小说男性外貌描写占全书比为0. 14%,比重基本相当,具有研究可行性。本文从四部才子佳人小说共二者所处时代基本相同,故事题材十分相似,且本文主要从作者性别方面对比二者差异,所以下文统一以“男性作家作品”代称才子佳人小说,以“女性作家作品”代称弹词小说。
  首先,从五部男性作家作品共1401775字文本中摘取1596字男性外貌描写,再提取出其中使用比喻修辞的299字,约占男性外貌描写字数的18.73%;从三部女性作家作品共2967000字文本中摘取4192字男性外貌描写,再提取出其中使用比喻修辞的722字,约占男性外貌描写字数的17.22%。男女作家使用比喻修辞的比重基本相当。男性作家作品共有比喻句47句,使用比喻53次,女性作家作品共有比喻句128句、使用比喻137次。然后,分别分析男、女性作家作品中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句式。在行文中,借鉴性别心理学、社会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分析和印证本文的数据结论。
  二、比喻句本体分析
  本体是比喻句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统计了男、女性作家男性外貌描写比喻句中的本体,并对其归纳分析。由于近古文学作品中对男性外貌同一部位有许多不同的名词指称,所以在本体分析时将本体按部位特点归类。各类本体的具体用词见表1。
  此外,“气质”也是本体的重要一类,但由于其具体用词过于抽象,如“澄澄如一泓秋水”①等。总体来看,女性作家用词比男性作家更丰富,特别体现在“面容”“服饰”方面。
  男、女性作家作品比喻句涉及的本体种类不完全相同,比重分布也有一定差别。计算各类本体个数占本体总个数的比重,再计算男、女性作家作品各类本体比重之差的绝对值,以观察各类本体的比重差别大小。
  男性作家作品比喻句本体占比的并列前五位是:面容、气质、眼睛、嘴、身体、眉,女性作家作品的前五位是:面容、眉、眼睛、气质、服饰。男、女性作家都常在描写面容、气质、眉、眼睛时使用比喻。比重差的绝对值排序前五位的是:面容、眉、气质、服饰、下巴。男性作家比女性作家更多在气质、下巴上使用比喻,女性作家更多在面容、眉、服饰上使用比喻。
  明清时期,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有所不同。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中,男性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更看重对方的气质,因为气质可以体现出社会地位的差异。同时,无论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聊斋志异》中的莲香,还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都是年轻貌美、天生丽质。受这种审美观影响,女性作家在描写外貌时,相较于气质更关注面容。
  本文发现,男性作家作品中以“下巴”为本体的比喻句都为“燕颔”。“燕颔”,形容男子相貌威武,多与虎、豹等意象连用,用于刻画“猛”的男子氣概和飞腾的气势。《三国演义》第一回就有对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②的武将气概的描写。
  古代女子对眉妆的重视使得女性作家注重对眉的描写。画眉之风始于先秦时期,在唐代达到巅峰,并延续至明清时期。远山眉、小山眉、五岳眉、垂珠眉、月棱眉、涵烟眉……各种各样的眉形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在古代,男人为女人画眉也是恩爱的体现,清官电视剧《甄嬛传》中就有雍正帝为甄嬛画眉以示交好的情节。人们常说“眉目传情”,眉、目是面部极为有传情效果的部位,而在古代,眉妆技术比眼妆技术更为成熟,“蛾眉”“粉黛”③也被当作对美人的代称。这种社会文化影响了女性作家的审美倾向,使得她们在描写男性外貌时也注重对眉的描写,而比喻能使描写更为生动,如“柳叶长眉露翠微”④。
  女性作家作品相较于男性作家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服饰的大篇幅描写,这也体现在了比喻句上。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男性的服饰一般较女性的更为简洁实用,而女性作为家庭内务的操持者,对服饰的观察也比男性更细致入微,在描写时也擅用比喻使其更加华丽多彩、生动形象。
  三、比喻句喻体分析
  喻体也是比喻句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家对喻体的选择最能反映出作家的审美倾向和社会文化背景。
  为了更直观清晰地分析喻体,本文在统计喻体数量后将喻体分类。在不区分比喻种类的情况下,男性作家作品男性外貌描写比喻修辞有42个喻体,42个喻体分类后具体数据为:动物类喻体6个,出现10次;玉类4个,出现6次;水类5个,6次;植物类4个,6次;人类4个,5次;山类5个,5次;雪类2个,2次;月类1个,2次;朱砂类2个,2次;星类2个,2次;铁类2个,2次;“其他”类包含仅出现1次的类别,共6个。
  计算后可得,男性作家作品各类喻体使用次数占喻体总数量比重为:动物类18.20-/0,其他类11.11%,玉类11.11%,水类11.11%,植物类11.11%,人类9.26%,山类9.26%,雪类3.70%,月类3.70%,朱砂类3.70%,星类3.70%,铁类3.70%。男性作家作品使用最多的喻体排序前五位是:动物类、玉类、水类、植物类、人类、山类。“其他”类的喻体因无法归类故不计入排序。   女性作家作品有60个喻体,将60个喻体分类后具体数据为:植物类10个,33次;动物类11个,24次;玉类5个,22次;人类9个,16次;山类6个,10次;月类4个,5次;水类1个,4次;星类2个,4次;朱砂类2个,3次;傅粉类1个,3次;火焰类2个,2次;悬胆类1个,2次;银类1个,2次;“其他”类包含仅出现1次的类别,共4个。
  计算发现,女性作家作品各类喻体使用次数占喻体总数量比重为:植物类24.44%,动物类18.52%,玉类16.30%,人类11.85%,山类7.41%,月类3.70%,水类2.96%,其他类2.96%,朱砂类2.22%,傅粉类2.22%,火焰类1.48%,悬胆类1.48%,银类1.48%。女性作家作品使用最多的喻体排序前五位是:植物类、动物类、玉类、人类、山类。
  男、女性作家共有的高频喻体种类基本相同,但各种类排序不同。
  男性作家作品使用最多的喻体是动物类喻体。这些动物类喻体较为丰富且贴近现实,如燕、豹、熊、虎。中国古代小说的男性外貌描写中,男性的身体部位常常被比为某种动物,这不仅和男人生性好勇好动有关,也和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动物比拟”⑤思维有关。男性作家对喻体的选择倾向体现出男性的阳刚粗犷之感。女性作家作品的高频喻体中也有动物类:“龙…‘凤”,但这两个喻体并不是现实中的动物,更多给读者带来高贵华彩的特点,而非勇猛之气。女性作家作品使用最多的喻体是植物类喻体。如柳叶、玉树、梨花、桃花、莲花等等,有着女性特有的柔美、娇俏的特点,与男性作家塑造的勇猛之气不同。可以看出,女性作家在描写男性外貌时有将其“女性化”的倾向。
  使用词频统计工具统计喻体高频词,男性作家作品比喻喻体并列前五位是:玉树(3)、冠玉(3)、虎(2)、满月(2)、潘安(2)、河(2)、燕(2)、豹(2)、熊(2)。女性作家作品并列前五位是:玉(12)、柳叶(9)、龙(7)、冠玉(6)、凤(6)。
  男、女性作家共有的高频喻体是冠玉。冠玉,指装饰在帽子上的美玉,后多用来比喻美貌男子。⑥《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馋陈平日:‘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⑦用冠玉来比喻美男子的用法自古有之,对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比喻句句式分析
  本文将男、女性作家作品比喻句按照其结构特征分类,计算各类句式使用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再计算男、女性作家作品各类句式比重差的绝对值,具体数据见下表。表格中用“本”代指本体,“喻”代指喻体。
  由表可知,男性作家作品比喻句句式比女性作家作品更多样化。男性作家作品比喻句句式比重排序前五位是:本体如喻体、单字本体+单字喻体、本体似喻体、本体若喻体、本体是喻体。女性作家作品比喻句句式比重排序并列前五位是:本体如喻体、本体似喻体、单字本体+单字喻体、本体+动词+喻体、本体若喻体、双字本体+双字喻体。
  男、女性作家共有的高频句式是:本体如喻体、单字本体+单字喻体、本体似喻体、本体若喻体,最常用的比喻句句式都是:本体如喻体。由比重差的绝对值可知,男、女性作家作品句式比重差别最大的是:本体+动词+喻体、本体如喻体、本体似喻体、双字本体+双字喻体、本体是喻体,男性作家比女性作家更多使用本体如喻体、本体是喻体,女性作家比男性作家更多使用本体+动词+喻体、本体似喻体、双字本体+双字喻体。
  相比之下,男性作家常用直观简明的比喻句式,女性作家常用更复杂、细腻、含蓄的比喻句式,这与男、女作家的生理性别特征有关。女性的心理感受性更高,语言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情绪因素,情绪起伏大,情感丰富,男性则更擅长直线条的逻辑思维表达。这种性别特征差异导致男、女性作家对比喻句式的偏好不同。同时,这种差别也与才子佳人小说和弹词小说的语言特点有关,弹词作为一种讲唱文学,讲求前后对仗,追求韵律美、朗朗上口,能给听众塑造华美的意境,这也是二者比喻句式差异的原因。
  五、结语
  本文提取了八部小说的男性外貌描写比喻句,并将其转化为以本体、喻体、句式为立足点的数据,以作家性别为区分点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分析,发现:男、女性作家都常在描写面容、气质、眉、眼睛时使用比喻;男性作家更常用动物类喻体,女性作家更常用植物类喻体;男、女性作家使用最多的比喻句式都是本体如喻体等等。现代汉语工具和近古文学的割裂现象给本文带来了许多困难,未来将继续探索更适合近古文学的语料处理工具,进一步完善分类归纳的方法,以取得更多的成果。
  ①荻岸散人:《平山冷燕》,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7页。
  ②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11页。
  ③陈蕾:《我国古代女子眉妆概说》,《杭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④陈端生:《再生缘》,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103页。
  ⑤李桂奎:《论中国古代小说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1期。
  ⑥《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02页。
  ⑦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827页。
  参考文献:
  [1]邱心如.笔生花(上中下)[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2]陈端生.再生缘(上中下)[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3]陶贞怀.天雨花(上中下)[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
  [4]荑岸散人.冯伟民校点.玉娇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佚名.冯伟民校点.平山冷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6]名教中人,吴拱宸.好逑传[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7]佚名著.定情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
  [8]陈朗著.孙永都,刘中光校点.雪月梅传[M].济南:齐鲁书社,1986.
  [9]鲍震培.从弹词小说看清代女作家的写作心态[J]天津社会科学,2000(3):86-91.
  [10]孙书文.文学张力的审美阐释与张力度的控制[J].理论学刊,2001(6):112-114.
  [11]陈蕾.我国古代女子眉妆概说[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65-70.
  [12]李桂奎.论中国古代小说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3):41-45.
  [13]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2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计划项目《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与弹词小说男性外貌描写的比较研究——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考察》,项目编号:BX16030
  作者:张倩溶、韩宏啸,南开大学在读本科生。
  编辑:水涓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要:从中国的电影市场看,近几年的纪录电影在院线的放映量与日俱增,伴随着话题度、宣传、人们对于纪录电影的认知改变等因素,纪录电影的票房有了可观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纪录电影的一些缺陷也显现出来,商业性、艺术性、叙事伦理等问题成为一些讨论的话题,本文选取《生活万岁》和《四个春天》两部纪录电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纪录电影 旁观式 亲历式 伦理性  一、何为纪录电影  纪录电影是为了迎合电影市场,
期刊
摘要:毛泽东一生胸怀大志,具有高瞻远瞩的伟人视野和宏大雄伟的英雄人格,因而其笔下写出的诗词具有一种雄奇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种“苍茫大地,我主沉浮”的豪气与魄力。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和诗人,毛泽东在继承古典诗词名家屈原、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浪漫主义诗人、豪放派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以共产主义者的胸襟将其发扬光大。本文侧重从雄、奇、豪、放四个方面来简要剖析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 
期刊
摘要:本文以《望海潮》一词为深入解读柳永的突破口,品读其文,体悟其人,可以感知柳永人生的三重境界:突破自我的文创客、城市风光的摄影师、承平气象的歌唱者。  关键词:柳永《望海潮》 承平气象  柳永的长调慢词《望海潮》意象密集,境界开阔,情感昂扬,不仅卷轴式地描绘出古杭州的无限风光,还反映出大宋盛世的安乐和谐气象。以《望海潮》一词为突破口,品读其文,体悟其人,可感知柳永人生的三重境界。  一、突破自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琵琶记》和《秋胡戏妻》两部作品,探讨作品背后的文化差异,了解女真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本文先简要介绍了两部作品中处境相同但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引出作者的创作背景,并深入剖析女真族与汉民族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琵琶记》与《秋胡戏妻》不同的美学风貌。  关键词:《琵琶记》《秋胡戏妻》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民族文化  元代是古代戏剧盛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为例,从具象的“取景”和抽象的“造境”入手,一方面分析“雨意”“澡雪”等诗画元素和“折枝”“丛梅”等经营构图在文章中的再现,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文论中“以小见大”的审美方式和“象外境界”的哲学追求,探讨诗画和散文的融合与重构,并总结回归传统文化,借鉴“诗画一律”艺术理论,是拓展现代散文艺术空間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江南的冬景》 诗画一律  诗和画最早的联结出现在
期刊
摘要:香港学者许子东先生的《许子东现代文学课》,在内地出版后赢得了广泛好评。但由于表述不严谨的原因,全书存在很多疏误,而且这些疏误常常会导致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在鲁迅章节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文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既要传授给学生严谨的知识,叉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从这两个方面看,《许子东现代文学课》都有待改进。而许子东先生的这种问题,其实是学界普遍问题的一个缩影。  关
期刊
摘要:身份与记忆是相辅相成的,身份认同既包括个人在不同生活语境中的个人经验,也包括当下的身份认同和回忆。奥德修斯的回乡之旅实际上是其身份的回归之旅,《奥德赛》呈现的五次相认中,奥德修斯对相认标记的使用意在唤醒双方的共同记忆,在共同记忆中重建其身份,而对话人对相认标记的接受则基于他们个人记忆及个人记忆所延续的自我身份认知,相认标记的选择与具体效果又呈现出身份所关联的社会关系的复位与回归。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路遥用四十年的人生积累和作家独有的视角,通过细致入微的艺术手法,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中国大地上1975年到1985年间的社会变革的画面,以及在社会变革中沉浮和挣扎的一个个血肉丰满的灵魂。这些跃然纸上的灵魂,倾注了作家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与生活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从哲学层面分析了作者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是如何成长、丰满和变化沉浮的,这些美丽挣扎的灵魂,给我们的生命启示是什么。  关键词:孙少安 孙少
期刊
摘要: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一直以来是人们讨论和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从性格、命运、社会三个方面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原因加以探析。从祥子自身来看他的悲剧一方面源于他性格上的懦弱胆怯、自私、爱面子;另一方面源于他的命运,作为下层没有财富没有地位的劳动人民,他的一生注定只能任人宰割欺压受尽苦难。从时代背景上看,祥子的悲剧还是当时黑暗社会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骆驼祥子》 祥子 悲剧  《骆驼祥子
期刊
摘要: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史著,但由于著者的政治立场问题,也曾引起很多非文学的争议。但《中国现代小说史》在评骘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时,主要还是从“文学性”而不是“政治性”出发的。但问题是如同夏志清的“政治性”一样,他的“文学性”同样瑕瑜互见。对文学教育来说,如实剖析出后者的“瑕”“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术精神,甚至增进他们的文化自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