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习中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较少,使得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较为欠缺!如何改善这一状况,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当前亟需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就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简单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提升其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同时又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听说是四大基础。首先,在读的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语言系统尚未成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漏字、错字或添字的现象,由于语言的匮乏,不少小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是为了表现给教师,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限。其次,在写的方面,小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习惯问题,像写字的执笔姿势与坐姿等都不规范,有的学生还不注意笔画顺序,在写的方面问题较多。再次,在听的方面,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有限,自我控制力与学习注意力都不强,在听课的过程中,往往不注意专心听讲,在语文学习课堂上,小动作较多,不利于语文教学。最后,在说的方面,与读比较类似,由语言能力来体现,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成熟,心理特点变化较大,在讲话发音的时候,容易出现紧张或结巴的现象,在具体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增强对小学生的语言训练,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分析
1.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些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即使不通过课前预习,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听明白讲解,所以没必要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同时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没有监督,不会主动预习,一般只有在上课时,才知道要学内容。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利用预习,学生能够提前知晓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从而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带着问题听讲。进而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李白《望天门山》这首诗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意思,来画出诗中描绘场景,帮在课堂教学时,由教师提出所画内容的理由。通过该途径培养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提前对诗词内容做到大致了解,还能够增进师生交流,从而使教学计划有效完成,并减轻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负担。
2.培养课堂学习的习惯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使其养成自主思考问题,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偏重于自己讲课,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沉闷,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但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一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就其发表各自的意见,并评选出最有创新意识的一个回答!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充分展开团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两方面的培养不但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人云亦云,还可以使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的学习就会偏于死板,缺乏活力。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其积累遣词造句的经验,丰富其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偏重于教材内容,学习过于僵化,局限了小学生的知识面,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如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外积极进行阅读,也有利于培养其课外阅读习惯。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对此要加大重视,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4.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并且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思维逻辑尚不严密,特别是低段。所以,切不可对他们要求过高,对自主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都应从基础做起,从教师反复提醒和强调做起。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累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不断地训练才能形成。在训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其次是要严格要求,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单调、枯燥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学生吃苦受累的过程,只有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养成好习惯。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养成的,其过程是艰苦、曲折的,作为教师,在遇到波折时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客观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申仁洪.语文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400047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提升其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同时又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听说是四大基础。首先,在读的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语言系统尚未成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漏字、错字或添字的现象,由于语言的匮乏,不少小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是为了表现给教师,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限。其次,在写的方面,小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习惯问题,像写字的执笔姿势与坐姿等都不规范,有的学生还不注意笔画顺序,在写的方面问题较多。再次,在听的方面,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有限,自我控制力与学习注意力都不强,在听课的过程中,往往不注意专心听讲,在语文学习课堂上,小动作较多,不利于语文教学。最后,在说的方面,与读比较类似,由语言能力来体现,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成熟,心理特点变化较大,在讲话发音的时候,容易出现紧张或结巴的现象,在具体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增强对小学生的语言训练,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分析
1.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些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即使不通过课前预习,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听明白讲解,所以没必要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同时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没有监督,不会主动预习,一般只有在上课时,才知道要学内容。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利用预习,学生能够提前知晓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从而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带着问题听讲。进而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李白《望天门山》这首诗前,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意思,来画出诗中描绘场景,帮在课堂教学时,由教师提出所画内容的理由。通过该途径培养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提前对诗词内容做到大致了解,还能够增进师生交流,从而使教学计划有效完成,并减轻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负担。
2.培养课堂学习的习惯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使其养成自主思考问题,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偏重于自己讲课,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沉闷,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但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一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就其发表各自的意见,并评选出最有创新意识的一个回答!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充分展开团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两方面的培养不但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人云亦云,还可以使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的学习就会偏于死板,缺乏活力。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其积累遣词造句的经验,丰富其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偏重于教材内容,学习过于僵化,局限了小学生的知识面,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有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如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外积极进行阅读,也有利于培养其课外阅读习惯。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对此要加大重视,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4.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并且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思维逻辑尚不严密,特别是低段。所以,切不可对他们要求过高,对自主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都应从基础做起,从教师反复提醒和强调做起。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累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不断地训练才能形成。在训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其次是要严格要求,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单调、枯燥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学生吃苦受累的过程,只有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养成好习惯。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养成的,其过程是艰苦、曲折的,作为教师,在遇到波折时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客观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申仁洪.语文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4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