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MOOC的兴起,微课逐步走进了中小学学科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能较好地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制作实效的学科微课,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合理利用微课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延伸课堂有限的空间,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微课教学学习高效课堂
数学微课能在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某个教学环节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此,借鉴他人或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制作高效的教学资源——微课来辅助优化数学教学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是切实可行的.那么该如何制作并合理利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呢?下面,笔者仅结合自己制作并运用《拆分问题各个击破》的微课辅助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主题选择与教学设计构思
微课的主题要小而精,选择对象一般是该课程中的重点、疑点或借助课堂讲授也不能达到较好效果的难点知识.因此,在数学微课制作前,一定要先对章节知识要点进行梳理,通晓哪些知识点可以借助微课的动态演示、模拟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结合该知识点选择贴切的主题进行设计.
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的教学中,出现了“通过从两个方向看小立方块组合体来还原几何体形状”的问题,这是本节乃至本章学习的难点,除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外,还需用到分类讨论思想,这对于七年级的新生而言,无疑较为困难.但若能借助微课分步引导学生,模拟动手操作探究(这正是课堂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实现的),再由特殊到一般抽象出几何模型,就能突破难点,实现高效教学了!于是笔者立刻有了想法,录制了一節可操作的探究学习类型的习题答疑拓展课,实践探究“从两个方向看小立方块组合体”,又取了一个贴切的课题名《拆分问题各个击破》.
制作微课需构思教学设计,笔者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第一,引入问题,情境呈现.第二,实践探究,即把原题先拆分为三个小问题,以追问的形式,再借助教具演示、在俯视图的小正方形标注数字等方法,更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的发生过程(如图1,图2).第三,归纳提升,即解决“如何从两个方向看小立方块组合体来还原几何体形状”这类问题(如图3).第四,巩固练习,这样设计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掌握此类问题的拆分探究方法,最终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
目的.同时,能较好增强师生交互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课件制作与摄制脚本撰写
为了更形象地再现三个小问题的分析探究过程,在课件制作中,笔者先利用小立方体模型拼搭出各个拆分出的小问题中出现的三视图情境,分别用相机拍照,使之更具有说服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用简洁明了的框图和文字,借助各环节小标题、各种分析的图标,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图片串起来.同时课件要注意字体合适,版面素雅美观,能很好地辅助分析问题,整体效果较好(如图1,图2).
为了防止后续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出现语言不通畅、语塞、语病或多余的非专业术语等,应对摄制过程撰写脚本.就像演员只有熟悉了剧本,演出时才不会出现纰漏一样,撰写脚本要结合每张PPT画面呈现的内容与动画形式,适时组织语言,使语言具有条理性和严谨性.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而富有亲和力,脚本撰写时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对一地辅导学生.需模拟出师生互动,用赞许的语言,例如:“你画对了吗”“你一定想到了……”“你学会了吗”.同时还要留有中途停顿的时间与语言提示,例如:“请按下屏幕下方的暂停键,自行思考并作答.”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自己动脑、动手以及在生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思考、操作的督学效果.
三、成品录制与辅助教学应用
采用PPT结合录屏软件录制是最常用的微课制作方法.本节微课,我采用了Camtasia Studio 6录屏软件全屏录制PPT,按照自己撰写的脚本,依次按PPT呈现内容的顺序,富有情感地模拟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在录制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杂音和外界干扰,应选择安静的场所并配以耳机上的话筒进行录制,后期制作中借助软件中的“降噪”“剪辑”等功能,让影像效果更加生动.
在后续教学中,把“通过从两个方向看小立方块组合体来还原几何体形状”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时,果然有一些同学考虑问题不周全.但苦于手头没有模型可以来拼搭演示,讲评练习时,我把这个微课分段播放给学生看,借助微课中的引导性话语引领学生探究互动,不仅提高了大家的感性认识,还加强了学习效果.尤其是第二种方法的介绍,让学生能顺利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图形的拼搭变为借助数字实现物体“三视图”的绘制,虽然微课只有短短9分钟,但能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倾听和参与互动,直至真实有效地实现问题的解答和练习巩固的目的,使学生受益良多.
这次微课小试身手后,我没有浅尝辄止,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陆续制作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微课,如用于新授课课前预习设疑的微课;插播于课堂中的操作、动态演示类微课;用于专题复习或方法总结的课后巩固学习类微课等;或借鉴他人优秀的微课作品,结合教学实践合理运用,增强了课堂互动性与实效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根据教学实际,制作并合理运用数学微课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之有效.做好微课,用好微课,大有可为,微课一定能在有限的课堂里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章飞.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初中数学学案设计与案例赏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胡铁生.佛山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作品征集活动广受好评\[J\]教育信息技术,2011(6)
(责任编辑:李珺)
【关键词】微课教学学习高效课堂
数学微课能在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某个教学环节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此,借鉴他人或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制作高效的教学资源——微课来辅助优化数学教学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是切实可行的.那么该如何制作并合理利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呢?下面,笔者仅结合自己制作并运用《拆分问题各个击破》的微课辅助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主题选择与教学设计构思
微课的主题要小而精,选择对象一般是该课程中的重点、疑点或借助课堂讲授也不能达到较好效果的难点知识.因此,在数学微课制作前,一定要先对章节知识要点进行梳理,通晓哪些知识点可以借助微课的动态演示、模拟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结合该知识点选择贴切的主题进行设计.
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的教学中,出现了“通过从两个方向看小立方块组合体来还原几何体形状”的问题,这是本节乃至本章学习的难点,除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外,还需用到分类讨论思想,这对于七年级的新生而言,无疑较为困难.但若能借助微课分步引导学生,模拟动手操作探究(这正是课堂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实现的),再由特殊到一般抽象出几何模型,就能突破难点,实现高效教学了!于是笔者立刻有了想法,录制了一節可操作的探究学习类型的习题答疑拓展课,实践探究“从两个方向看小立方块组合体”,又取了一个贴切的课题名《拆分问题各个击破》.
制作微课需构思教学设计,笔者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第一,引入问题,情境呈现.第二,实践探究,即把原题先拆分为三个小问题,以追问的形式,再借助教具演示、在俯视图的小正方形标注数字等方法,更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的发生过程(如图1,图2).第三,归纳提升,即解决“如何从两个方向看小立方块组合体来还原几何体形状”这类问题(如图3).第四,巩固练习,这样设计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理解掌握此类问题的拆分探究方法,最终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
目的.同时,能较好增强师生交互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课件制作与摄制脚本撰写
为了更形象地再现三个小问题的分析探究过程,在课件制作中,笔者先利用小立方体模型拼搭出各个拆分出的小问题中出现的三视图情境,分别用相机拍照,使之更具有说服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用简洁明了的框图和文字,借助各环节小标题、各种分析的图标,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图片串起来.同时课件要注意字体合适,版面素雅美观,能很好地辅助分析问题,整体效果较好(如图1,图2).
为了防止后续录制微课的过程中出现语言不通畅、语塞、语病或多余的非专业术语等,应对摄制过程撰写脚本.就像演员只有熟悉了剧本,演出时才不会出现纰漏一样,撰写脚本要结合每张PPT画面呈现的内容与动画形式,适时组织语言,使语言具有条理性和严谨性.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而富有亲和力,脚本撰写时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对一地辅导学生.需模拟出师生互动,用赞许的语言,例如:“你画对了吗”“你一定想到了……”“你学会了吗”.同时还要留有中途停顿的时间与语言提示,例如:“请按下屏幕下方的暂停键,自行思考并作答.”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自己动脑、动手以及在生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思考、操作的督学效果.
三、成品录制与辅助教学应用
采用PPT结合录屏软件录制是最常用的微课制作方法.本节微课,我采用了Camtasia Studio 6录屏软件全屏录制PPT,按照自己撰写的脚本,依次按PPT呈现内容的顺序,富有情感地模拟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在录制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杂音和外界干扰,应选择安静的场所并配以耳机上的话筒进行录制,后期制作中借助软件中的“降噪”“剪辑”等功能,让影像效果更加生动.
在后续教学中,把“通过从两个方向看小立方块组合体来还原几何体形状”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时,果然有一些同学考虑问题不周全.但苦于手头没有模型可以来拼搭演示,讲评练习时,我把这个微课分段播放给学生看,借助微课中的引导性话语引领学生探究互动,不仅提高了大家的感性认识,还加强了学习效果.尤其是第二种方法的介绍,让学生能顺利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图形的拼搭变为借助数字实现物体“三视图”的绘制,虽然微课只有短短9分钟,但能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地倾听和参与互动,直至真实有效地实现问题的解答和练习巩固的目的,使学生受益良多.
这次微课小试身手后,我没有浅尝辄止,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陆续制作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微课,如用于新授课课前预习设疑的微课;插播于课堂中的操作、动态演示类微课;用于专题复习或方法总结的课后巩固学习类微课等;或借鉴他人优秀的微课作品,结合教学实践合理运用,增强了课堂互动性与实效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根据教学实际,制作并合理运用数学微课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之有效.做好微课,用好微课,大有可为,微课一定能在有限的课堂里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章飞.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初中数学学案设计与案例赏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3\]胡铁生.佛山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作品征集活动广受好评\[J\]教育信息技术,2011(6)
(责任编辑:李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