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路规范入手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in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意义就是习惯养成。为此,学校采取降低德育工作重心的思路,从学生平常的行走规范着手,着力于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征集标语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德育处在全校进行了“走路规范文明标语”征集活动。全校学生踊跃参与,提供了许多精彩的标语,如:过道相遇互相让,切莫低头来相撞:走路靠右,一路畅通……德育处组织评选出10条文明标语,制作成形态各异的标语牌,并署上小作者的班级、姓名,永久留存。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德育处向全体同学发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倡议,并邀请所有同学大声念出这些优秀标语。台下响亮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每个孩子都已经被激起了文明走路的热情。
  一条条标语就像一座座灯塔,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方向,指引他们将走路文明变成自己的日常习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思考着平日不曾关注的走路问题,变“他律”为“自律”,使学校的德育目标内化为自觉要求。
  
  二、拟定规范
  
  学生有了规范行走的热情和内驱力,还需要强有力的指导、帮助和监督。为此,我们制定了口诀式的“走路规范”:
  铃声响,慢步走。上楼梯,靠右走。下台阶,逐层走。转角处,看后走。办公室,轻声走。遇老师,请先走。集队时,齐步走。过马路,让车走。
  我们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张贴《走路规范》,然后利用展会、班队会、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背诵,让学生心中有一个范本,用以衡量自己行为的尺度。德育处不仅对有关规范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成绩纳入班级德育量化范畴,还以活动形式抽查学生对行为规范的践行情况,唤起班级对养成教育的重视。大队部红领巾监督岗也加大了检查力度。
  各班推出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评选为文明标兵。同时可向德育处申报“走路规范文明班级”,经校行政领导、红领巾监督岗考核合格,可获得“走路规范文明班级”称号。德育处还专门召开班主任会,对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对成效卓著、表现良好的班级进行德育量化考评加分和公开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在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课外实践
  
  为了将走路规范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形成以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学校为主阵地、课堂为主渠道的良好教育局面,学校还设计了一项假期作业:做一个快乐的“小公民”。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自觉做到并提醒周围的人注意走路规范,如靠右行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自觉排队、搭乘扶手电梯时靠右站立等。评比时将自评分与家长、社区评分结合起来。这样就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合力打造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立体网络,为学生巩固走路规范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狠抓路队
  
  由于学校面对是是宝安中心区的一条主干道,1000多名学生每天上学和放学要四次穿越翻身大道,交通安全成了家长、学校和相关领导最担心、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自编了“交通安全常识”教材,由交通常识、交通安全常识、珍惜生命和案例分析四部分组成。“交通安全常识”课程进入课表,既有知识讲授,又有实践体验。
  我们的实践体验主要是排路队过马路。放学时由班主任整理路队,并把路队送到校门口,学校每天安排一名行政和六名教师在校门口的马路两侧为学生服务。上学时,过马路的学生按预设的位置自行排队,值班教师拦断交通,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每次实践课30分钟,风雨无阻。路队的课程化,切实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走路习惯,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和社区群众的好评。
  (作者单位:深圳市崛起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其他文献
在可再分散乳胶粉乳液合成过程中引入一种防水效果好、耐碱性强、对环境没有污染的长链有机硅烷,提高了可再分散胶乳粉的耐水性。通过选择合适的乳化剂解决硅烷在水中的溶解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文学教育应该是生动的、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它应该富有教师的艺术与机智、个性与情操,也反映学生的情趣与追求、自我体验与反思、觉醒与提高。而当前的教育实践还难以实现文学教育的功能。要改进我们的文学教育,首先应该认识到当前文学解读的误区,再通过拓展文学教育的理论视野来寻求改进。接受美学应该是改进文学教育的一种有效理论。    文学教育的两大误区    审视
多方掣肘,恩赐所入不敷贿赂之出  人们所说的太医,除指在太医院任职的医官外,还应该包括那些地方举荐入都,供奉内廷的名医。他们侍候于君王左右,为“至尊”诊治疾病,遇有疑难大症,朝野瞩目,责任极重。可是历来皇帝后妃,大都养尊处优,每餐必膏腴杂陈,脯醢并荐,像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有损健康。身贵体弱,得病便不易治愈,反而责怪太医无能。  太医进宫供职,有时须对内府官员、太监等纳以贿金,不如此他们便会从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