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术规范在高校学报建设中的作用与局限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报作为刊发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之_,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失落,富含在传统中规范文化秩序的学术道德自律功能也随之衰微。学术规范的提出是对学术从业者外在的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旨在保障学术持续有序地发展。作为以刊发有知识增量为己任的高校学报也随之迎来了自身建设的关键期。唯有践行和完善学术规范,以顺应学报内在的发展要求和外在的知识价值的确认来完善学术发展的大环境,才是高校学报实现自身建设的基准点。
  [关键词]学术规范;学报转型;知识价值
  [中图分类号]I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2-0117-03
  一、学术规范与学报建设的内在关联性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一员,在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报与学术的关系,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一套与学术发展相适合的学术规范不仅是学报刊发论文的依据,更是学术持续有序发展的保障。翻开学术发展史,新中国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发展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的恢复和重建,特别是90年代以降,学术规范讨论得以迅速展开而逐渐呈现的。在1989年,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大的转型,呈现出“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特征,使得原有的那套以“实现并维护‘学术体制’本身的政治性架构”的学术规范不仅不能适应学术发展的要求,而且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学术与国际学术新潮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保证知识和思想的正向积累,特别是为保证各学科知识增长、学术传承和具体研究的规范,亟待确立合理的学术秩序。于是,学术规范讨论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学界的一大热点。这场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直至2004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学术规范》)才得以告一段落,从此学报界进入学术规范制度化建设的轨道。在这场关于学术规范和建设的讨论中,高校学报作为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社会交流的社会工具,因其存在着学术失范、学术腐败等问题首先遭到了学术界的批评;学术界针对学报体制“全、散、小、弱”的办刊特点着重展开了批评和讨论,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进而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例如,2003年1明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启动和第一批申报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名刊工程”;2004年10月教育部又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这是对名刊工程的深化和拓展,也进而引发了学术界关于高校特色栏目建设的讨论。2011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启动报刊体制改革,并于2012年7月颁发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其中“转企”“不再保留报刊编辑部体制”“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转为期刊出版企业”是这次改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法。经过学报界的激烈反响和讨论后,至2013年11月30日,关于学报编辑部的建设问题,最终以“凡是有条件、愿意转企的期刊单位尽可以自己申请;凡不具备条件、不愿意转的,保留现行体制”而告一段落。从这一系列关于学报问题展开的讨论和建设的历程可见,其缘由大多来自学术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术研究的时代要求。从学报当前的处境与发展的角度来观察,践行学术规范应该是学报调整自身发展的历史性良机。所以,分析学报在践行《学术规范》中的有“为”之处和探讨《学术规范》在促进学报建设中的局限性,有助于学报自身的发展,并能为学报和学术的良性循环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二、《学术规范》对高校学报建设的可“为”之处
  高校学报作为中国新式大学的一个衍生产品,只有以其本质属性为基点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学术建构中的积极功能,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从学报发展史来看,高校学报是以进行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作为存在的“本体”,并以“能有新知识的贡献”“昭示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作为最重要的功能的。当时代发展到做学术成为一门职业的时候,就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规矩来规范学术从业者的行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套行之有效,能维持和保持文化秩序,且能及时跟进学术发展内在需要的学术规范一直未能及时建立起来,进而致使了学术失范现象。究其原因,陈来先生在其《北京·国学·大学》一文中做了很中肯的解读,他认为,由于人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失落了传统,于是便失去了规范文化秩序的道德自律功能,特别是在新的规则和秩序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时,就会导致文化与行为的严重失范。所以他认为当今学术界所呈现的学术行为失范现象“是整个社会转型中具有的普遍现象,是转型中整个文化失范的一部分。”所以亟待权威部门出台一套学术规范。2004年,教育部正式将《学术规范》颁发给各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并将学术规范的地位与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这次发行的《学术规范》只是限于一种共识的章程,但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研究自律准则,亦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保障。《学术规范》总则中明确提到,“为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本规范”。可见,该总则与学报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是相一致的。所以学报在践行和完善《学术规范》的同时,也就是在匡正自身的办刊功能。
  第一,用《学术规范》能匡正学术从业者的基本职业素养;通过界定专业“围墙”,能保证学术研究的正向积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规问题越发凸显,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应是“做什么活都得有规矩,否则任何人无须训练都可以做,则学术将大为贬值”。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学术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抄袭剽窃之作大行其道,毫无学术价值的学术垃圾充斥于大小学术刊物”的现象已表明,随着学术工作的社会属性的越发彰显,学术界迫切需要相应的学术规范来约束学术从业者的学术行为。所以学报在受理作者来稿时,应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之“学术引文规范”和“学术成果规范”的准则,若作者不能将之视为自律的准则,则应将其拒于学术圈外。其目的,一是为保证学术社区的专业化质量,使学术研究井然有序;二是能为学术专业行为的预期形成提供可能,从而彰显学报的平台交流功能,让学术从业者真正能够相互对话和相互理解,从而减少混乱,形成秩序,重建学报的学术导向和引领作用。   第二,用《学术规范》能正确引导学术从业者的研究思路,从而匡正学报功能。学报的功能之—在于刊发有知识增量和有学术突破的学术论文,促进学术事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学术规范讨论之所以从“学术史”的角度切入,一是“因为学术史研究本身所固有的‘正面或负面地凸显某种学术规范’、是学术传统得以延续的内在功能”;二是因为通过学术史的研究,能够“建立学术权威,显示学术规范,使得整个学界有所敬畏,有所依循,不至于‘肆无忌惮’”。早在1999年12月,《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党史研究》和《史学理论研究》等就联合发表声明:“规定学术研究必须尊重前人研究成果:凡专题研究论文,应就主要的研究内容,概略说明或介绍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或研究状况……完全没有此种说明或介绍的来稿,各刊编辑部将不予受理”。虽然《学术规范》中并没有将这一条很明确地写入,但在总则中是有涵盖的。学报在评审论文时强调专题论文必须有学术史的综述,一可以为学术从业者提供学术研究的连贯性和实质性的知识参照;二可以摆脱学报近几年来,在某种程度上“沦为”学术从业者“琢磨”发表论文的参考工具的尴尬状态,从而扭转学报的角色定位,引导学术从业者的研究路向,促其形成知识和思想的正向积累,遏制非学术“知识类型”的产生和发展,从而真真实实地发挥学报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走向中的导向作用。
  第三,遵循《学术规范》之同行专家评审制,能逐步形成以学报为中心的学术共同体。邓正来先生曾说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刊物中各种论文之所以变成了彼此不相干的自说自话的文字,在于我们的学术刊物缺乏学术论题关照下的“问题意识”和“前沿意识”。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术研究者不注重学术积累,致使学科研究缺乏问题意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实质为“内部人审稿”的三审制已无法适应现行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发展。而采用同行专家评审制,基于其专业的、隐名的、外部人审稿等特点,一可以拒绝关系稿、人情稿,净化学术生态环境;二可以借助众多领域专家、学者的集体学识和学术慧眼能尽可能地确保论文质量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从而有助于构建合理的、开放的高校学报体系,从形式和内容上彻底改观学报“小、弱、散”的现状;三可以通过刊发具有“问题意识”和“前沿意识”的论文,能够刺激学术从业者对学术论题的争辩,从而把学术同仁联系起来,使学术交流或学术对话真正成为一种学术研究常态,使以学报为中心的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成为可能,进而推动学术的发展。
  三、《学术规范》在学报建设中的局限性
  与此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术活动的规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完善。就目前来说《学术规范》对学报建设的作用不可能是万能的,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学术规范》在学报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几个前提条件。笔者以为至少可概括为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术规范》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价值信念已被确认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对学报刊发论文质量的保证,从而促进学报的建设。学术的进步有赖于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学术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有良好的知识价值信念。造福于社会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当前,为顺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优秀的成果相承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对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学术论题,为社会科学类学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学术增长点。而学报也应抓住这次机遇,利用学术规范确保所刊发论文的知识增量,逐步扭转其消极面,树立积极正面的学术形象,以刊发具有知识增量的文章为己任。
  第二,学术规范只有在学报充分利用网络化带来的便利,建立一个与现代学术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开放式、国际性审稿专家库,且采用同行评议操作平台进行稿件的筛选和审核,才能确保学报刊发的论文具有学术论题关照下的“问题意识”和“前沿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报的知识传承作用和引领学术潮流的作用。当然这个专家库的建立不是某个学报编辑部就能承担的,它必须是一种学术团体的行为或含有某种政府功能的行为。
  第三,学术规范只有在“主编职业化、编辑学者化”的前提下,才能深化学报自身发展的需求,发挥学报“引领学术潮流、扶植学术新人’的作用。众所周知,学报的优势或曰特色在于其所产生的大环境,即拥有层出不穷的学术新人和学术带头人。所以扶植“新人”,识拔“小人物”是学报的天职。同时,这也就使得高校学报编辑的学者化成为学报持续有序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至于学报“如何顺势而为,如何把握世纪学术潮流的变化、特点及趋向,如何创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何利用开放的中外学术平台确立‘中国话语’”,则只有职业化的编辑才能胜任。所以学报主编职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报实现自身转型的内在需求。因为学报主编是学报发展的掌舵人。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资源观与关系观理论,引入吸收能力中间变量,构建轮胎产业集群创新的资源-关系-吸收能力(Resource-Network-Absorption,RNA)分析模型,以山东省轮胎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回归模型以及结构方程(SEM)分析方法,对集群企业内部资源、网络关系资源与吸收能力三维要素各因子之间,以及各因子与集群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资源、社会资本与知识
期刊
[摘 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的逐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梳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外部驱动因素,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提出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农业多功能拓展融合、经营主体主导融合、产业集聚融合等模式,并从普惠
期刊
华丽的銀杏树
期刊
[摘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民就业创业是一个突出而敏感的话题。而政府出台农民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是国家正确引导并有效解决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2004—2018年的农民就业创业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对农民就业和创业进行了全面干预,但更加关注农民创业的成长;农民就业创业存在相关法律制度不
期刊
[摘 要]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发人员的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有必要从员工-组织关系的视角,探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组织依赖、工作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组织依赖可分为技术依赖、关系依赖、情感依赖、利益依赖四个维度;其中,技术依赖、情感依赖、利益依赖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工作投入在组织依赖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基于此,提出完
期刊
[摘要]为了对青岛的技术转移服务效率进行评价,选择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运用DEA模型评价市场交易活跃度、政府支持等因素对技术转移服务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岛的技术转移服务效率在入选城市中排名较靠后:纯技术效率得分较高,规模效率较低;技术市场活跃度较强,但转移技术后的实际直用效果不明显;政府支持力度较弱。青岛技术转移服务效率的提升,仅靠增加规模并不可行,需不同程度地对模型输入指标进行改进,以提升
期刊
[摘 要]民国时期,中心大城市或位于重要交通干线的城市在交通事业上有着较快的发展,而一些交通边缘化的普通城市也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逐渐开始其近代交通形态的转型,人们出行状况得到改善。扬州为依赖大运河而发展的传统城市,因自然条件与道路状况、各种事故与乡民阻挠、治安环境、战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对扬州的交通运行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近代扬州交通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民国时期扬州交通事业的发展作为中国普通城市交通事
期刊
[摘要]从四个维度共11项指标测度中国东部地区多维贫困程度,研究发现:1.江苏收入贫困减小幅度比山东显著,两省贫困绝对变化量均表现出农村优于城市;2.做饭燃料和卫生设施指标贫困虽明显下降,但到2011年仍处于高贫困发生率水平;3.受教育和健康状况指标贫困发生率长期处于高位水平,且减贫效果不佳,表现出教育和健康贫困的长期性和持久性;4.1991-2011年,江苏和山东脱贫人口分别增加了37.94%和
期刊
[摘 要]以拼多多流量池的构建为案例,研究电商平台流量池的构建。研究发现:在流量获取阶段,用户点击平台是基于用户基本需求通过电商平台的促销信息场景完成的;在流量转化阶段,用户使用电商平台是基于用户交流互动通过平台的信任分享场景完成的;在流量挖掘阶段,用户再次使用电商平台是基于用户偏好意愿通过电商平台的销售引导场景完成的。因此,用户思维是电商平台构建流量池的基础。从用户思维出发,建立相应的场景来实现
期刊
[摘 要]中世纪欧洲的混乱局面为中世纪大学自由主义传统的获得营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剑桥大学作为中世纪大学的代表,与生俱来便带有自由主义精神:政治自由为大学争取到自治特权,经济自由促成学院制这一独特高效的管理模式,个人主义奠定了大学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自由保障了学术的自由与繁荣。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剑桥大学仍然坚持自身的自由主义传统,坚守大学的理念。  [关键词]自由主义;政治自由;经济自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