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怎样使用课堂提问这一有利武器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透过生活中的表层现象看到更加深层的道理,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质疑,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就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提高;有效性
要想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显著成效,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积极研究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更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获得提升,也才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提问缺乏层次性、提问语言不够精准、提问时机把握不准等等,这些使得课堂上学生的应答率较低,这样严重影响了课堂提问效果的发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
一、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由于个人智力水平和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导致每个学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并挑选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联系学生的生活,提出一些更加多元化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从而触发学生多层次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注重了问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上课伊始,我拿出一个塑料袋引出塑料制品的概念,并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塑料制成的。通过学生的积极回答,大家感受到了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时,我又让学生思考:“我们使用的很多東西为什么都是塑料制成的呢?塑料有什么优点呢?”这样的问题开放性更强,也比之前的问题难度有所增加,学生需要对照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来思考,并将答案结合起来,从而触发了学生的多层次认知。
二、提问语言要力求精准具体
造成课堂应答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或者不知道从哪方面来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教师在提问时使用的语言不够精准和具体。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对于一些过于抽象的问题缺乏思考的方向,他们在认知问题时需要借助较多形象、具体的素材。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要尽量贴近学生的语言特点,而且问题要力求精准、具体,要让学生立马能够明白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买东西的学问》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在提问时力求精准具体。我在引导学生思考购物时的注意事项时,如果我提问:“购物有哪些学问呢?”这样的方面太大,而且语言比较笼统,学生会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这时,我就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同学们,零食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吃零食。那你在买零食的时候,同样的两种零食你需要对比哪些方面呢?”为了让学生的思考更加顺畅,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两种食物的外包装,让学生一一对比,这样学生立马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少数几个,大多数学生总是低头逃避。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畅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总是习惯性地挑选少数几个常回答问题的学生来回答,这就使得课堂提问的覆盖面大大减小。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究中,还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再挑选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就能使得课堂提问效能实现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来,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讨论。课上,我首先通过视频动画让学生认识到“孩子对家庭也是有贡献的”。然后,我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我对家庭的贡献有哪些?”并让学生举出具体的事例。这样的学习形式,使得平时“懒惰”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了对问题的讨论中,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许多有用的想法,从而促使学生回答问题的覆盖面大大增加了。
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探究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并根据课堂教学反馈不断地改进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促使课堂提问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进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慧英.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
[2] 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提高;有效性
要想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显著成效,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积极研究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更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获得提升,也才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提问缺乏层次性、提问语言不够精准、提问时机把握不准等等,这些使得课堂上学生的应答率较低,这样严重影响了课堂提问效果的发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
一、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由于个人智力水平和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导致每个学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等实际情况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并挑选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联系学生的生活,提出一些更加多元化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从而触发学生多层次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注重了问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上课伊始,我拿出一个塑料袋引出塑料制品的概念,并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塑料制成的。通过学生的积极回答,大家感受到了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时,我又让学生思考:“我们使用的很多東西为什么都是塑料制成的呢?塑料有什么优点呢?”这样的问题开放性更强,也比之前的问题难度有所增加,学生需要对照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来思考,并将答案结合起来,从而触发了学生的多层次认知。
二、提问语言要力求精准具体
造成课堂应答率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或者不知道从哪方面来思考。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教师在提问时使用的语言不够精准和具体。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对于一些过于抽象的问题缺乏思考的方向,他们在认知问题时需要借助较多形象、具体的素材。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要尽量贴近学生的语言特点,而且问题要力求精准、具体,要让学生立马能够明白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买东西的学问》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在提问时力求精准具体。我在引导学生思考购物时的注意事项时,如果我提问:“购物有哪些学问呢?”这样的方面太大,而且语言比较笼统,学生会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这时,我就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同学们,零食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吃零食。那你在买零食的时候,同样的两种零食你需要对比哪些方面呢?”为了让学生的思考更加顺畅,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两种食物的外包装,让学生一一对比,这样学生立马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三、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少数几个,大多数学生总是低头逃避。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畅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总是习惯性地挑选少数几个常回答问题的学生来回答,这就使得课堂提问的覆盖面大大减小。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究中,还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再挑选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就能使得课堂提问效能实现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来,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讨论。课上,我首先通过视频动画让学生认识到“孩子对家庭也是有贡献的”。然后,我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我对家庭的贡献有哪些?”并让学生举出具体的事例。这样的学习形式,使得平时“懒惰”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了对问题的讨论中,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许多有用的想法,从而促使学生回答问题的覆盖面大大增加了。
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探究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并根据课堂教学反馈不断地改进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促使课堂提问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进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慧英.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
[2] 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