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就要明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的意义,在实施方法上,做到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
关键词:历史 课堂 现实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因为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偏差与局限而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也只能望“史”兴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对此,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高中历史教学应体现和反映人文教育思想,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价值理性的启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引起学生的共鸣。
然而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背离,高中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学科地位低下。这固然有很多主、客观的因素,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仅局限于对“历史性”知识的传授,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脱离人文教育的精神。笔者认为只有把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才能给历史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历史“鲜活”起来,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站在现实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历史课堂教学也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境地,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學生获得生命价值的整体提升。
2.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21世纪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树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实施策略
1.教学语言生活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形式和思维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高中历史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语言不仅有口头表达语言、文字语言,还有肢体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都必须依靠语言为媒介。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情感的抒发,可以这么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让教学语言为高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服务,关键看我们能否恰当地把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
如在讲述”辛亥革命“内容中,关于辛亥革命爆发前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志士投身革命的教学片段时,我这样说:这些起义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光也已经很久了。下面这段短片是老师自己配音制作的:一次次的起义,一次次的失败,血腥只是让革命者们更加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却丝毫不能动摇他们心中的信念。徐锡麟刺杀两江总督未果,被剖心而死,34年的生命历程,果真不值得留恋吗?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临刑前只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那时她的心中难道只惦记着满目疮痍的国家,就从没闪现过一对娇小儿女明亮的双眸吗?林觉民,这位长眠在黄花岗的烈士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为天下人谋永福”,《与妻书》现在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静静地听着、看着、思考着,笔者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靠激情和感染力迎来了一阵阵掌声,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陶冶。可见,语言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情感要靠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
2.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高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和机械训练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成了温顺的、被动的知识容器,而课堂依然是教师“独霸天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中教师“满堂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生活化,吸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1)以社会热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 。只有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相结合,才能使历史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充满活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求知欲特别强,他们所关注的范围比较广,大到国际国内的时事,小到校园的小事,但是,校园中的学生接触面较小,能够了解的东西往往一知半解,这一点,正好为我们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了发挥用武之地的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讲述,做好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
(2)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无穷魅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开发乡土历史资源中的有效信息,在寻找、发现的过程中触摸到历史发展最生动、最真实的脉搏,使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升分析、判断等历史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比如我们湛江“一寸河土一寸金——寸金桥”的由来,为什么湛江旧时又叫广州湾?湛江在解放海南岛中的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很好与现实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走出单一、走出封闭、走出机械,强化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顾知识、记忆信息、提高智能。也只有当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时候,高中历史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越.历史教育应落脚于“思想”与“现在”.历史教学参考
[2]刘军.高中生历史课程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分析.历史教学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历史 课堂 现实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因为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偏差与局限而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也只能望“史”兴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对此,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高中历史教学应体现和反映人文教育思想,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价值理性的启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引起学生的共鸣。
然而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背离,高中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学科地位低下。这固然有很多主、客观的因素,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仅局限于对“历史性”知识的传授,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脱离人文教育的精神。笔者认为只有把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才能给历史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历史“鲜活”起来,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站在现实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历史课堂教学也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境地,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學生获得生命价值的整体提升。
2.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21世纪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树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实施策略
1.教学语言生活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形式和思维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高中历史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语言不仅有口头表达语言、文字语言,还有肢体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都必须依靠语言为媒介。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情感的抒发,可以这么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让教学语言为高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服务,关键看我们能否恰当地把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
如在讲述”辛亥革命“内容中,关于辛亥革命爆发前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志士投身革命的教学片段时,我这样说:这些起义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光也已经很久了。下面这段短片是老师自己配音制作的:一次次的起义,一次次的失败,血腥只是让革命者们更加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却丝毫不能动摇他们心中的信念。徐锡麟刺杀两江总督未果,被剖心而死,34年的生命历程,果真不值得留恋吗?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临刑前只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那时她的心中难道只惦记着满目疮痍的国家,就从没闪现过一对娇小儿女明亮的双眸吗?林觉民,这位长眠在黄花岗的烈士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为天下人谋永福”,《与妻书》现在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静静地听着、看着、思考着,笔者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靠激情和感染力迎来了一阵阵掌声,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陶冶。可见,语言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情感要靠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
2.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高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和机械训练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成了温顺的、被动的知识容器,而课堂依然是教师“独霸天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中教师“满堂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生活化,吸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1)以社会热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 。只有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相结合,才能使历史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充满活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求知欲特别强,他们所关注的范围比较广,大到国际国内的时事,小到校园的小事,但是,校园中的学生接触面较小,能够了解的东西往往一知半解,这一点,正好为我们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了发挥用武之地的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讲述,做好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
(2)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无穷魅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开发乡土历史资源中的有效信息,在寻找、发现的过程中触摸到历史发展最生动、最真实的脉搏,使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升分析、判断等历史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比如我们湛江“一寸河土一寸金——寸金桥”的由来,为什么湛江旧时又叫广州湾?湛江在解放海南岛中的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很好与现实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走出单一、走出封闭、走出机械,强化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顾知识、记忆信息、提高智能。也只有当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时候,高中历史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越.历史教育应落脚于“思想”与“现在”.历史教学参考
[2]刘军.高中生历史课程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分析.历史教学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