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会在某个时刻,想起十几年前一个雾蒙蒙的早晨。那天的雾气甚至会穿越时空,带着早晨的青草味和汗水的咸味,从我的鼻子下边飘过。
初中的校长相信艰苦的晨练有助于坚固学生的意志,因此每天早上,全校学生都得按班级排成队伍去操场晨练,先长跑八圈,然后做综合早操、俯卧撑和蛙跳。晨练一般在早上七点左右开始,而早餐统一安排在晨练之后。
我常常在长跑环节就眼前冒星,如果坚持到综合早操做完,通常已经累到没有食欲,整个上午也因此极其困倦,几乎没有精力听课。不只是我,身边的同学也大多如此。但令我惊讶的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去质疑学校的规定是否合理,每个人都在拼命用身体的极限去顺应这个要求。
终于有一天,我鼓起了从来没有过的勇气,悄悄地从队伍中脱离,从一扇小门溜走,离开了操场。那时正值初春,操场外杨柳细嫩翠绿,空气格外安静,只听到风的声音。而操场上,脚步整齐的队伍正围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像一条不知疲倦的蟒蛇。仅仅十米的距离,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我的内心,被另一个拥有着曼妙杨柳和温柔春风的世界彻底打动。
那一年,我大概12岁,第一次体会到了脱离秩序的奇妙感觉。
之后这些年,我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这类体验。大学时,我主动更换了专业,从自己一直没有兴趣的原专业中脱离。毕业后,三次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每一次调整前,身边总有人劝告,更换方向很难,而且这样做会损失很多,还是留在原有的轨道上吧,你看那么多人不都这么过来了吗?而我总会想起12岁的那个早晨,我从操场大门走出来时内心所感受到的冲击。坚持脱离原有队伍,寻找新的世界,才有获得一片崭新的天地的可能。
脱离队伍,并不意味着一定被社会规则所淘汰,相反,“脱离”意味着你的主动意识开始生长,开始独立思考。留在队伍之中,如果是经过思考后的主动选择,那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是未经思考的盲从,或是某种制度、某种意识下的被迫之举,那么,你至少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的生命,并没有廉价到沦为集体照中的一个像素块、链条中的一个衔接环。
我认识的一些朋友,在一些人眼里,他们总是在“不务正业”,有的放弃知名企业高薪,去做一名手工艺人;有的全职在家,以读书写作为生;还有一些,逃离了大企业里的工作,而投身于创业公司。在我眼里,他们都是经营自我生命的成功者,完全地拥有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队伍之中无意识地前行。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林子中出现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条,而它,决定了我的一生。
队伍中的人很难体会这种脱离的感受,人世洪流,太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其中一粒粒石子泥沙,被裹挟着一路向前,如果有机会离开潮水,回到岸上,你或许会被铺成路,盖成房子,雕成手珠,会存在很多种未知的可能性,但毫无疑问的是,你终于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旅程。
(欲何依摘自《读者·校园版》)
初中的校长相信艰苦的晨练有助于坚固学生的意志,因此每天早上,全校学生都得按班级排成队伍去操场晨练,先长跑八圈,然后做综合早操、俯卧撑和蛙跳。晨练一般在早上七点左右开始,而早餐统一安排在晨练之后。
我常常在长跑环节就眼前冒星,如果坚持到综合早操做完,通常已经累到没有食欲,整个上午也因此极其困倦,几乎没有精力听课。不只是我,身边的同学也大多如此。但令我惊讶的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去质疑学校的规定是否合理,每个人都在拼命用身体的极限去顺应这个要求。
终于有一天,我鼓起了从来没有过的勇气,悄悄地从队伍中脱离,从一扇小门溜走,离开了操场。那时正值初春,操场外杨柳细嫩翠绿,空气格外安静,只听到风的声音。而操场上,脚步整齐的队伍正围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像一条不知疲倦的蟒蛇。仅仅十米的距离,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我的内心,被另一个拥有着曼妙杨柳和温柔春风的世界彻底打动。
那一年,我大概12岁,第一次体会到了脱离秩序的奇妙感觉。
之后这些年,我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这类体验。大学时,我主动更换了专业,从自己一直没有兴趣的原专业中脱离。毕业后,三次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每一次调整前,身边总有人劝告,更换方向很难,而且这样做会损失很多,还是留在原有的轨道上吧,你看那么多人不都这么过来了吗?而我总会想起12岁的那个早晨,我从操场大门走出来时内心所感受到的冲击。坚持脱离原有队伍,寻找新的世界,才有获得一片崭新的天地的可能。
脱离队伍,并不意味着一定被社会规则所淘汰,相反,“脱离”意味着你的主动意识开始生长,开始独立思考。留在队伍之中,如果是经过思考后的主动选择,那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是未经思考的盲从,或是某种制度、某种意识下的被迫之举,那么,你至少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的生命,并没有廉价到沦为集体照中的一个像素块、链条中的一个衔接环。
我认识的一些朋友,在一些人眼里,他们总是在“不务正业”,有的放弃知名企业高薪,去做一名手工艺人;有的全职在家,以读书写作为生;还有一些,逃离了大企业里的工作,而投身于创业公司。在我眼里,他们都是经营自我生命的成功者,完全地拥有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队伍之中无意识地前行。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林子中出现了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条,而它,决定了我的一生。
队伍中的人很难体会这种脱离的感受,人世洪流,太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其中一粒粒石子泥沙,被裹挟着一路向前,如果有机会离开潮水,回到岸上,你或许会被铺成路,盖成房子,雕成手珠,会存在很多种未知的可能性,但毫无疑问的是,你终于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旅程。
(欲何依摘自《读者·校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