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八种智力,而且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该理论为我国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探讨其对园本课程开发的启示。课程目标:关注幼儿全面发展;课程内容:注重多元文化整合;课程实施:践行个别化教学;课程评价:评价维度多元化。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 园本课程 幼儿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
在对待“智力”内涵的问题上,传统的智商(IQ)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坚持“智力”是这样一种能力: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上述两种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许多心理学家的强烈批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多年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基础上,在《智力的结构》(Frames of Mind)(1983年出版)一书中对传统智力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批评和反驳,并在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智力的定义,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1]他认为,一方面,智力的组合方式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一种独特的能力,也可以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因而,每个个体的智力结构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另一方面,各种智力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他详细具体地阐述了智力的种类和基本性质,首次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关于智力结构的新理论,即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该智力理论包括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等七种智力。加德纳教授在1999年出版的《智力的重构》(Intelligence Reframed)一书中,又对原有的智力结构进行了补充,增加了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从而将多元智力扩展为八种,使多元智力理论更加趋于全面和完善。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理论适宜性分析
所谓“园本课程”,是指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的过程。[2]幼儿园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连续的、反复的文化整合和课程体系建构的探索过程,是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幼儿园教学实际相结合,最终转化为幼儿园教育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智力观和课程观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精神。
加德纳教授提出的智力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智力的本质观,即智力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的结构观,认为个体智力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至少八种智力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由于各种智力分布的相异性和发展程度的不均衡性,因而每个个体的智力都拥有不同的发展特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智力的发展观,认为智力是一种心理潜能,个体的先天潜能通过后天文化环境的充分刺激而得到持续发展。对如何使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好的效果这一问题,加德纳教授曾经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课程观:“课程目标上,追求正真理解并学以致用;课程内容上,遵循‘少就是多’、‘教核心概念’的原则;课程实施上,提出‘个别化教育’的思想,倡导‘通过多元智力理论来教’,提倡在教学中使用‘课程学徒制’和幼儿博物馆;课程评价上,提出‘与课程一体化的评估’、‘智力展示式评估’等思想”。[3]这些思想与《纲要》所倡导的“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的精神是一致的。园本课程开发要以《纲要》为指导思想、借鉴多元智力理论、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园所实际情况,全方位建构一套适合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三、多元智力理指导下的园本课程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全新的课程观和智力观,这些新的、符合人类最新认识进展的观点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启示,对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课程目标: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个体都至少具有与生俱来的八种智力,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智力在智力结构中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智力“是一种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能被后天环境激活、强化,最终成为一种具有稳定特征的智力”。[4]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要求每个社会个体必须具有多种能力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加德纳教授指出,学校教育就是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力潜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支点:幼儿园教育向幼儿展示的智力领域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某几个智力领域,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
《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全面的”,并把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因此,幼儿园课程开发要坚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设置要以幼儿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发幼儿的各种智力潜能,使幼儿真正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最终形成“丰满人性”。
(二)课程内容:注重多元文化整合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每一个智力领域都有其独特性;不同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其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境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世界,注重整合多元文化,营造一个宽松、公平、多元的文化环境,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来自各种环境中的幼儿都能够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幼儿及幼儿的各种智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根据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出发,结合本土文化环境,尽可能多地搜集幼儿园、家庭、社区等领域的教育资源,并对所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有目的地筛选、加工处理,最后根据幼儿教育规律和《纲要》精神加以整合,使这些教育资源的特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满足幼儿多种智力发展的需要。整合后的幼儿园课程要涵盖:身体—动觉智力、言语—语言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自然观察智力、音乐—节奏智力等八种或更多种智力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系。
(三)课程实施:践行个别化教学
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正常的个体身上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各自独立的智力,由于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发展水平不同,组合结构也存有差异性,所以,每个个体所体现的智力风格也不同于他人,这就决定了每个个体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智力优势和智力弱势。正是基于这一点,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幼儿教育应该认真对待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促使其智力不同层次的发展。反思在传统的幼儿教育观指导下实施“一刀切式”的教育,忽视了幼儿间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幼儿的智力发展。
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全面了解幼儿的智力特征的基础上实施个别化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智力潜能都得到开发。在个别化教学中,幼儿不仅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获得个别化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获得个别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四)课程评价:评价维度多元化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经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多元化思想给我们评价课程中的幼儿提供了一种新的多元化评价视角。
1.评价标准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标准“不仅难以反映加德纳所说的幼儿的多方面智力,而且难以对幼儿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作出客观评价,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幼儿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和创造出各种初步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5]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幼儿成绩考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加德纳教授指出仅从单一维度进行测试所得出的分数不足以成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基础,更理想的做法是同时关注一些分别测量各种能力的评估结果。[6]因此,在幼儿教育评价中,要坚持评价标准多元化理念,避免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幼儿,发现幼儿的优势。
2.评价内容多元化。
《纲要》在教育评价中提出了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学习经验的强化,忽视了对幼儿的身体——动力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智力领域的客观考核。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来重新审视幼儿园的课程评价,幼儿教师就应该坚信幼儿智力表现是多方面的,注重幼儿智力的多元性,不但要考察幼儿的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还要考察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力、自我认知能力等内容,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5][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0,184.
[2]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27.
[3][4]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7,76.
[6]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00,(2):12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八种智力,而且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该理论为我国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探讨其对园本课程开发的启示。课程目标:关注幼儿全面发展;课程内容:注重多元文化整合;课程实施:践行个别化教学;课程评价:评价维度多元化。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 园本课程 幼儿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
在对待“智力”内涵的问题上,传统的智商(IQ)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坚持“智力”是这样一种能力: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上述两种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许多心理学家的强烈批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多年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基础上,在《智力的结构》(Frames of Mind)(1983年出版)一书中对传统智力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了批评和反驳,并在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智力的定义,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1]他认为,一方面,智力的组合方式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一种独特的能力,也可以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因而,每个个体的智力结构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另一方面,各种智力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他详细具体地阐述了智力的种类和基本性质,首次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关于智力结构的新理论,即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该智力理论包括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等七种智力。加德纳教授在1999年出版的《智力的重构》(Intelligence Reframed)一书中,又对原有的智力结构进行了补充,增加了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从而将多元智力扩展为八种,使多元智力理论更加趋于全面和完善。
二、多元智力理论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理论适宜性分析
所谓“园本课程”,是指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的过程。[2]幼儿园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连续的、反复的文化整合和课程体系建构的探索过程,是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幼儿园教学实际相结合,最终转化为幼儿园教育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智力观和课程观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精神。
加德纳教授提出的智力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智力的本质观,即智力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的结构观,认为个体智力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至少八种智力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由于各种智力分布的相异性和发展程度的不均衡性,因而每个个体的智力都拥有不同的发展特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智力的发展观,认为智力是一种心理潜能,个体的先天潜能通过后天文化环境的充分刺激而得到持续发展。对如何使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好的效果这一问题,加德纳教授曾经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课程观:“课程目标上,追求正真理解并学以致用;课程内容上,遵循‘少就是多’、‘教核心概念’的原则;课程实施上,提出‘个别化教育’的思想,倡导‘通过多元智力理论来教’,提倡在教学中使用‘课程学徒制’和幼儿博物馆;课程评价上,提出‘与课程一体化的评估’、‘智力展示式评估’等思想”。[3]这些思想与《纲要》所倡导的“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的精神是一致的。园本课程开发要以《纲要》为指导思想、借鉴多元智力理论、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和园所实际情况,全方位建构一套适合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三、多元智力理指导下的园本课程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全新的课程观和智力观,这些新的、符合人类最新认识进展的观点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启示,对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课程目标: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个体都至少具有与生俱来的八种智力,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智力在智力结构中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智力“是一种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能被后天环境激活、强化,最终成为一种具有稳定特征的智力”。[4]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要求每个社会个体必须具有多种能力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加德纳教授指出,学校教育就是要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力潜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支点:幼儿园教育向幼儿展示的智力领域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某几个智力领域,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
《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全面的”,并把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因此,幼儿园课程开发要坚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设置要以幼儿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发幼儿的各种智力潜能,使幼儿真正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最终形成“丰满人性”。
(二)课程内容:注重多元文化整合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每一个智力领域都有其独特性;不同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其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境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世界,注重整合多元文化,营造一个宽松、公平、多元的文化环境,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来自各种环境中的幼儿都能够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幼儿及幼儿的各种智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根据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出发,结合本土文化环境,尽可能多地搜集幼儿园、家庭、社区等领域的教育资源,并对所搜集到的资源进行有目的地筛选、加工处理,最后根据幼儿教育规律和《纲要》精神加以整合,使这些教育资源的特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满足幼儿多种智力发展的需要。整合后的幼儿园课程要涵盖:身体—动觉智力、言语—语言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自然观察智力、音乐—节奏智力等八种或更多种智力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系。
(三)课程实施:践行个别化教学
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正常的个体身上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各自独立的智力,由于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发展水平不同,组合结构也存有差异性,所以,每个个体所体现的智力风格也不同于他人,这就决定了每个个体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智力优势和智力弱势。正是基于这一点,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幼儿教育应该认真对待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促使其智力不同层次的发展。反思在传统的幼儿教育观指导下实施“一刀切式”的教育,忽视了幼儿间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幼儿的智力发展。
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全面了解幼儿的智力特征的基础上实施个别化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智力潜能都得到开发。在个别化教学中,幼儿不仅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获得个别化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获得个别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四)课程评价:评价维度多元化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经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多元化思想给我们评价课程中的幼儿提供了一种新的多元化评价视角。
1.评价标准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标准“不仅难以反映加德纳所说的幼儿的多方面智力,而且难以对幼儿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作出客观评价,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幼儿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和创造出各种初步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5]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幼儿成绩考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加德纳教授指出仅从单一维度进行测试所得出的分数不足以成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基础,更理想的做法是同时关注一些分别测量各种能力的评估结果。[6]因此,在幼儿教育评价中,要坚持评价标准多元化理念,避免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幼儿,发现幼儿的优势。
2.评价内容多元化。
《纲要》在教育评价中提出了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学习经验的强化,忽视了对幼儿的身体——动力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智力领域的客观考核。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来重新审视幼儿园的课程评价,幼儿教师就应该坚信幼儿智力表现是多方面的,注重幼儿智力的多元性,不但要考察幼儿的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还要考察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力、自我认知能力等内容,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5][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0,184.
[2]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27.
[3][4]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7,76.
[6]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