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dt2530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并总结其诊治方法,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患者及自1990年以来文献报道组织病理确诊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气管/支气管内转移男性常见(14/16),无症状患者均术后复查发现,存在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咳嗽(9/16)、痰血(8/16),偶有气促(3/16)。转移部位多发生于气管(14/16),转移病灶单发占67%(10/16),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13/16),腺癌(3/16);术后转移平均间隔时间23.6个月。再次手术病灶切除5例,放化疗2例,放疗5例,化疗4例,再次手术及放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

结论

肺癌术后气管/支气管内转移极易漏诊,需重视术后影像随访,发现气管/支气管壁异常结节或增厚,尤其伴有呼吸道症状者应及时支气管镜检查排除,再次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局部治疗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VP方案(顺铂和长春地辛)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VP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V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管内皮因子(VEGF)、血清肿瘤标记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73.81%,对照组为42.86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实施TKA手术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下实施TKA,研究组全身麻醉前予以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留院观察时间,并对比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空腹血糖(FBG)、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A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统计两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血小板凝聚率(PAR)、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WBLSV)、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
期刊
目的探讨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血清中的表达对判定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选择3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患儿作为实验组,另以30例非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DAO、I-FABP生化指标的表达,并与手术中切除小肠结肠长度的相关性加以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中DAO、I-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手术中切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监护室(ICU)多发伤休克患者的复苏质量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多发伤休克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分别于复苏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心肌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复苏时间、液体输注量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明显低
目的探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恩替卡韦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疾病参数值、临床指标与并发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HBV-DNA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恩替卡韦组与拉米夫定组,PTA水平、肝功复常率、HBV-NDA转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对照组超声引导下颈浅丛阻滞。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手术一般情况、麻醉期间血压及心率、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麻醉达成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各时间点血压及心率、阻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创伤后骨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骨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骨外固定联合对冲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或窦道闭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的自发性或创伤性颅内出血患者中静脉血栓(VTE)的发病率并确定引起VTE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试验收集入住NSICU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出血(ICH)或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成年患者。在ICU中,所有患者均使用低剂量普通肝素或依诺肝素,并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使用ICD-9分类系统对患者及VTE进行评估,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