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制造业在“智能+”领域的深入探索,印刷业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5G”发展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迫切需要摆脱传统生产模式的桎梏,探索新业态下的企业智能化升级发展的参与维度,以期能够适应智能印刷时代的到来。
百强印企中的头部企业,积极探索印刷智能化发展的新路径,如厦门合兴包装投资的智能集成服务项目、“裕同智造2020”等。这些企业由于智能化的积极尝试、资源合理的整合和业务的扩张,整体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而在领头企业印刷智能化项目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仍有很多印刷企业不清楚如何构建印刷智能制造系统,缺少建设中需要的关键技术,找不到适合企业自身智能化升级的有效路径和实际的解决方案等。多数企业仍处于智能化升级探索的起步期,现阶段亟待解决智能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印刷智能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印刷业智能化升级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传统企业模式的转型上。传统企业生产模式多以大规模以产定销的批量生产为主,中间渠道繁琐,销售与生产易产生脱节现象;产品设计同质化情况突出,生产准备周期较长,需要人为干预的因素较多,这就导致了过高的人工维护成本,冗长的生产周期又造成了仓库的高库存,资金周转上常存在困难,企业运营整体效能低。
同时,由于行业企业整体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大中型印刷企业较早地开展了智能化的探索。而很多中小型企业在生产设备集成度、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企业精益管理水平等方面同规模企业存在着显著差距。企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与智能化建设基础的差异,就制约了在推进智能升级过程中,企业自身升级发展的路径差异。
印刷智能化具有跨行业、专业、领域的特点,智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越需要聘用更多的技术工人。而这些作为企业智能化升级发展中关键因素的人力资源,需要的是能够“跨界”的复合型人才。而现阶段专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很少能够同时兼具精通印刷专业技能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企业升级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不同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印刷业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印刷智能化的实现途径
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可以从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智能化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生产方式上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印刷智能制造上,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它可以实现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印刷生产、过程管理、增值服务等环节,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企业运营效能的目标。云印刷则是从商业模式上通过云计算来实现印刷全流程和印刷云平台管理的新型运营模式。想要找到适合印刷业智能化的有效实现路径,可以从标准体系的构建、智能设备的升级、智能工厂的改建、智能服务的拓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5个方面着手。
1.构建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为了解决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标准化问题,进一步明确印刷业智能升级发展方向。国家新闻出版署牵头主办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聚焦印刷业智能化升级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布了《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征求意见稿,首次系统性地指明了印刷业未来智能化发展的路径。企业在开展印刷智能化项目建设时,可以参考《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从信息安全、项目评估等方面,实施企业诊断(识别自身智能化水平的差距、确立企业发展目标)和持续性 改进。
2.升级智能印刷设备
在印刷业智能化发展的驱动下,企业智能生产中核心设备的升级迫在眉睫。这需要印企和设备供应商协同努力,根据智能印刷设备标准的要求加紧相关技术的研发。现阶段设备供应商主要从设备及配套技术方面提升设备硬件智能化水平,积极为智能制造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为企业提供延伸性服务,推出一系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如曼罗兰的创新增值包装印刷技术、高宝的自动换卷纸机器人、海德堡建立的数字化平台,都为客户提供了远程诊断、设备预警、预见性维护等。
3.改建智能印刷工厂
智能印刷工厂需要将印刷企业的关键流程(设计、生产、分配、维护)集成并连接到一个整体。在企业现有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推进完善智能印刷工厂系统。该系统通常需要具备智能订单(销售云平台)、智能设计(平台、模板数据库)、智能生产系统、智能供应链(采购、物流、仓储)等核心模块,使用智能生产设备,借助智能技术,来实现从接单、生产、产品、库存、人员绩效等的数据管理和产能的智能分析和管理。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在智能印刷工厂建设上做了不同的尝试,如上海龙利德无人工厂、鹤山雅图仕的智能化示范生产线、上海翔港的智能物流项目等。
企业具体改建智能工厂时,需要以实现按需生产、个性化产品、快速反应、柔性供应链为目标,重点把握标准体系结构的设计。以C2M智能印刷工厂模型为例,可以在前端构建定制平台(如B2B网站、产品页面、图库设计、购物车、下单、支付等功能项目),后端直接连接生产,实现规模化定制生产以及按需生产(如计划、预处理、生产、聚合、发货等功能)。
4.提供智能印刷服务
随着客户对产品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印刷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的柔性快速反应能力,以“云印刷”为核心,实现智能化的转型。依托云印刷平台,实现以销售主导生产的规模化定制及按需生产,提供包括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等智能印刷服务。如阳光印网、世纪开元、虎彩影像等构建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的平台,利用互联网打通产业上下游,实现大客户的供应链优化、小微客户的渠道优化和面向特定需求的服务突破。从线上到线下,借助新零售实现新型复合服务生态下的“印刷电商”的发展和扩张,进一步打造了印刷产业互联的生态系统。
5.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行业企业与印刷专业院校一起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体系,将培养复合型印刷包装专业人才培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切实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夯实基础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一些印刷专业学校已在基础及专业课程中开设了智能制造相关课程,调研准备开设智能印刷相关专业。
行业的智能升级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协作。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特点,合理选择智能化的切入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印刷智能制造系统或云印刷平台。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系统性和整体性,对标印刷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需要重点关注系统信息安全,确保企业产品内容、生产经营数据、网络信息传递等可靠安全运行。
总之,印刷业必须牢牢抓住“十四五”这个发展契机,在印刷智能制造、云印刷平台等方面深入探索智能升级发展之路,精准发力持续有序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薛金萍
百强印企中的头部企业,积极探索印刷智能化发展的新路径,如厦门合兴包装投资的智能集成服务项目、“裕同智造2020”等。这些企业由于智能化的积极尝试、资源合理的整合和业务的扩张,整体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而在领头企业印刷智能化项目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仍有很多印刷企业不清楚如何构建印刷智能制造系统,缺少建设中需要的关键技术,找不到适合企业自身智能化升级的有效路径和实际的解决方案等。多数企业仍处于智能化升级探索的起步期,现阶段亟待解决智能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印刷智能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印刷业智能化升级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传统企业模式的转型上。传统企业生产模式多以大规模以产定销的批量生产为主,中间渠道繁琐,销售与生产易产生脱节现象;产品设计同质化情况突出,生产准备周期较长,需要人为干预的因素较多,这就导致了过高的人工维护成本,冗长的生产周期又造成了仓库的高库存,资金周转上常存在困难,企业运营整体效能低。
同时,由于行业企业整体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大中型印刷企业较早地开展了智能化的探索。而很多中小型企业在生产设备集成度、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企业精益管理水平等方面同规模企业存在着显著差距。企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与智能化建设基础的差异,就制约了在推进智能升级过程中,企业自身升级发展的路径差异。
印刷智能化具有跨行业、专业、领域的特点,智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越需要聘用更多的技术工人。而这些作为企业智能化升级发展中关键因素的人力资源,需要的是能够“跨界”的复合型人才。而现阶段专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很少能够同时兼具精通印刷专业技能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企业升级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不同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印刷业的智能化发展进程。
印刷智能化的实现途径
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可以从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智能化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生产方式上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印刷智能制造上,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它可以实现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印刷生产、过程管理、增值服务等环节,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企业运营效能的目标。云印刷则是从商业模式上通过云计算来实现印刷全流程和印刷云平台管理的新型运营模式。想要找到适合印刷业智能化的有效实现路径,可以从标准体系的构建、智能设备的升级、智能工厂的改建、智能服务的拓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5个方面着手。
1.构建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为了解决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标准化问题,进一步明确印刷业智能升级发展方向。国家新闻出版署牵头主办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聚焦印刷业智能化升级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布了《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征求意见稿,首次系统性地指明了印刷业未来智能化发展的路径。企业在开展印刷智能化项目建设时,可以参考《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从信息安全、项目评估等方面,实施企业诊断(识别自身智能化水平的差距、确立企业发展目标)和持续性 改进。
2.升级智能印刷设备
在印刷业智能化发展的驱动下,企业智能生产中核心设备的升级迫在眉睫。这需要印企和设备供应商协同努力,根据智能印刷设备标准的要求加紧相关技术的研发。现阶段设备供应商主要从设备及配套技术方面提升设备硬件智能化水平,积极为智能制造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为企业提供延伸性服务,推出一系列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如曼罗兰的创新增值包装印刷技术、高宝的自动换卷纸机器人、海德堡建立的数字化平台,都为客户提供了远程诊断、设备预警、预见性维护等。
3.改建智能印刷工厂
智能印刷工厂需要将印刷企业的关键流程(设计、生产、分配、维护)集成并连接到一个整体。在企业现有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推进完善智能印刷工厂系统。该系统通常需要具备智能订单(销售云平台)、智能设计(平台、模板数据库)、智能生产系统、智能供应链(采购、物流、仓储)等核心模块,使用智能生产设备,借助智能技术,来实现从接单、生产、产品、库存、人员绩效等的数据管理和产能的智能分析和管理。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在智能印刷工厂建设上做了不同的尝试,如上海龙利德无人工厂、鹤山雅图仕的智能化示范生产线、上海翔港的智能物流项目等。
企业具体改建智能工厂时,需要以实现按需生产、个性化产品、快速反应、柔性供应链为目标,重点把握标准体系结构的设计。以C2M智能印刷工厂模型为例,可以在前端构建定制平台(如B2B网站、产品页面、图库设计、购物车、下单、支付等功能项目),后端直接连接生产,实现规模化定制生产以及按需生产(如计划、预处理、生产、聚合、发货等功能)。
4.提供智能印刷服务
随着客户对产品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印刷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的柔性快速反应能力,以“云印刷”为核心,实现智能化的转型。依托云印刷平台,实现以销售主导生产的规模化定制及按需生产,提供包括个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等智能印刷服务。如阳光印网、世纪开元、虎彩影像等构建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的平台,利用互联网打通产业上下游,实现大客户的供应链优化、小微客户的渠道优化和面向特定需求的服务突破。从线上到线下,借助新零售实现新型复合服务生态下的“印刷电商”的发展和扩张,进一步打造了印刷产业互联的生态系统。
5.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
行业企业与印刷专业院校一起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体系,将培养复合型印刷包装专业人才培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切实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夯实基础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一些印刷专业学校已在基础及专业课程中开设了智能制造相关课程,调研准备开设智能印刷相关专业。
行业的智能升级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协作。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特点,合理选择智能化的切入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印刷智能制造系统或云印刷平台。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系统性和整体性,对标印刷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需要重点关注系统信息安全,确保企业产品内容、生产经营数据、网络信息传递等可靠安全运行。
总之,印刷业必须牢牢抓住“十四五”这个发展契机,在印刷智能制造、云印刷平台等方面深入探索智能升级发展之路,精准发力持续有序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薛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