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浅析与对策探讨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b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根基与源头,与一般村落相比,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拥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地位,承载了相当一部分的民族与传统文化,是我国华夏灿烂文明中珍贵的一个部分,具有相当的传承性与代表性。根据“中国传统村落网”数据显示,2012年收录了64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2012年增加了915个,2014年增加了994个,2016年增加了1598个,2018年第五批又收录了2646个,截止目前共有6799个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华夏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遗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以及工业化的推进,传统村落衰落的情况日益加剧,加强对其的保护迫在眉睫。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是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还能够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管理混乱、利用率低等因素一方面降低了传统村落的生活质量,另外一方面制约了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速度与空间,因此,健全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意义。
   一、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协调性
  1.制造安全隐患
  传统村落大多依山傍水,而山势地形的复杂决定了各传统村落间甚至单个传统村落内部都具有强烈的差异,难以完全准确地把握。而且传统村落历史悠久,数百年来地形环境必然有所变化,过去留下的记录与数据现在不能够完全适用。以交通道路的建设为例,交通是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传统村落地形复杂,整体落差大,传统街巷建造年代久远,两旁建筑老旧且危险。一些地形并不适宜通行公路,但在建设时难以全面因地制宜和充分地调查考究地形特征,因此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水利、通信、电力设施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村民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在享受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大量线路在引入时没有经过整体的规划和布置,线路交互错综复杂,甚至还有大量私拉电力线路的现象。传统村落住房大多保留原样,使用的材料以石、木为主,当火灾发生时无法有效防止火势蔓延,故线路的引入也埋下了众多安全隐患。
  2.与传统村落文化信仰相冲突
  传统村落区别于一般村落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每个民族各不相同,而且同一民族分布在不同地域也会形成具有差异的文化信仰。在文化信仰的形成过程中,古人所推崇的一些信仰规则在今天已经可以被科学所解释,但许多观念特别是对自然的崇拜已经深入人心且延续至今,且少数民族多崇拜大自然,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很难对每个地域的文化信仰完整把握,故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与文化信仰相冲突。
  (二)建设混乱,缺乏完善管理制度
  基础设施的建设包含交通、农业、水利、电力等许多方面,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具有差异性,而资金、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决定了多项建设无法一次性完成,需要间隔投入,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体的、长远的、和谐的投入规划与管理体系。
  古代村落在建造过程中十分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尤其是水资源,因此修建了传统排水、用水系统。在现代化的今天,新的排水系统也被引入到传统村落中,但是由于传统排水设施结合了以往的地理条件与住房条件所建造,无法完全利用也难以完全拆除,故造成部分地區新系统难以高效引进、新旧设施并存等混乱局面。基础设施混乱从表面上影响了传统村落整体布局,从生活中引起了诸多不便,进而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三)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传统村落在悠久的的发展历程中,在农耕、畜牧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智慧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基础设施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几百年的传统延续使得传统村落村民很难迅速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并且将其变更为主要生产方式,因此基础设施无法实现恰好满足需要,难以避免闲置与利用率低的问题。此外,传统村落所在的地方政府通常财政有限,对于一些基础设施的改善难以一次到位,这使得其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利用率较低的局面。
  (四)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
  政府在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中承担了最主要的角色,甚至是唯一角色,村民或者第三方机构很难参与到其中。然而传统村落的文化丰富且多样,仅仅依靠政府进行决策难以面面俱到,有时不仅改善乏力,而且易导致冲突与矛盾,村民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早已与传统村落融为一体,他们世代与田园相伴,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与周围的每一处文化都根治在他们内心深处,因此政府不仅要收集村民的建议,让他们参与其中,更要在权衡发展与保护时充分尊重文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另一种情况,村民认为基础设施的管理完全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意主动建言献策,从客观角度来说村民的确没有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去修缮基础设施,但长此以往这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同时这也增加了政府在执行时评估的困难程度,因此村民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健全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根据上文阐述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可以发现,管理机制从前期调查到后期管理都存在诸多的缺陷与不足,因此,健全管理体系十分重要,原因如下。
  首先,健全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可以减少现代与传统间的矛盾。传统村落的特殊性表现是由内至外的,不论是空间上还是功能上,都难以完全避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因此健全的体系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矛盾,使传统村落朝着正向的、积极地、和谐的方向发展。
  其次,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传统基础设施的遗留、现有基础设施的不适应、错误的投入决策等等都造成了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要想解决该问题必须完善管理体系,科学地决策出当下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有多少以及如何做,在监督机构的第三方督促下,齐心协力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利用。   最后,能够实现传统村落的和谐发展。对于传统村落而言,仅仅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其发展的主题,和谐发展才是其发展的首要目标。和谐发展首先要求对传统村落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文化要予以保护,特别是历史文化的保护,只有保护好我们的文明,才能使得我们的文明不断延续,在华夏文明书卷上增添绚丽的一笔,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三、健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增强前期调查管理投入机制
  因地制宜是实现基础设施高效利用、管理的重要保障与前提。传统村落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比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对传统村落的破坏,就是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因此前期的调查投入必须加大力度,从历史文化、地理条件等方面全面且综合地考察评估。在互联网与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布局规划、科学协调等工作,确保分级实施、精准保护、充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丰富调查数据,而且最终做出的决策也有据可循。
  传统村落的村民是村落得以继承发展的根本源泉与动力,故要多访问当地传统居民,从他们的诉求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调查数据,明确当前的实际需求,将传统村落的各个方面看做一个整体,科学完善前期考察体系。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相关调查数据收集后,政府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资金的充足度、与环境是否协调、居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改善、监督管理措施是否到位,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科学性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实行的方方面面,对此进行评估,然后一一制定解决办法,以此保证后续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例如就环境协调度来说,一些传统老宅年久失修,村民在修缮过程对原貌的破坏较大,与环境也不协调,但是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些传统村落中,政府在为村民改善居住条件修建新住房时,在建筑的结构特色和外墙粉刷等部分都保留了彝族特色,因此,不同村落之间对于同一个评价指标的结果是不同的,政府要根据实情评估再做出相应举措,让传统村落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三)完善科学的管理方法
  传统村落的特殊性决定了无法将一般村落的成功管理模式照搬照抄,也不能顽固保持现有模式不作变更,而是要根据特点与变化完善科学的管理办法,使得基础设施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冲突。在根本上要把握整体统一和局部调整的方针,同一村落根据前期的考察特点划分不同的区域。例如在地势开阔平坦的区域可以注重完善交通道路及停車区域,因为机动车现在几乎已经完全代替了传统交通工具,使用人数日益增加,传统村落道路狭窄,房屋较密集已经无法满足行驶以及停车需求。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能只注重现代基础设施的引入,也要结合传统基础设施的科学再利用或者与现代基础设施科学结合,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基础设施与传统村落的适应性。
  (四)建立监督机构,完善监督体系
  完善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不代表着基础设施管理的成功,只有严肃认真地落实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管理办法也需要及时落实,因为时代的不断变化随时会使某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不再“科学”,也会无形中加大投入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此外,也要加大力度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在一些古村落中保留下来的建筑材料等会被不法分子偷窃用以谋取利益,但目前对于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或是遗址等缺乏完整的统计与监督,因此必须建立基础设施管理相关监督机构,监管和督促相关政策方法的实施,制定针对于传统村落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条款,让保护得以落地。与此同时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所谓科学的管理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其是否科学,并且监督的广度和力度都要足够。
   四、结语
  人类是文化的载体,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但一切的服务对象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奇异的自然风光与神秘的传统文化共同谱写了一部壮大的民族史诗,我们必须要重视且尊重文化与人类之间难以言喻的独特情感。尽管我国的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但部分的村落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也逐渐走向衰落,这值得我们警醒与反思。改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水平和管理体系是保护传统村落其中的一小步,但也是最基础的一步,现阶段要科学地、全面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生活品质、避免不可挽回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损失,与此同时更加有力地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该双赢的局面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美好目标。(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在世界各國联系愈加密切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扭转的态势,在验证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科学性的实践上体现了积极意义。同时,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对传统国际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想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一定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摆脱发展中的束缚。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在当时而言是十分先进且蕴含丰富
期刊
受到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企业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且普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其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稳定发展与运营。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现如今企业中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企业运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期刊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各方面工作的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前言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发展过
期刊
本篇文章首先对智慧城市与智慧经济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从城市评估、智慧布局两个方面,对智慧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要点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智慧经济发展建议。
期刊
运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某集团在海外的收购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对其他企业的并购提供借鉴某集团,在中国来说是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以商业地产、文化产业、连锁酒店、旅游投资等为主要产业的综合性商业集团。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房地产政策影响,某集团正在积极谋求转型,其发展重心逐步从房地产大鳄转向多元产业发展,某集团开始将主要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尤其是在文化产业方面,某集团树立更长远目标,其
期刊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往往被大型企业所采纳。PN集团采用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使运营成本和财务费用降低,集团运行效率得到提升,有利于管理者实现集中管理。实行财务共享模式时,集团应加大监管力度并制定严格规则,注意信息安全,也要激励员工并提升其工作技能。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作业管理模式,集团公司将各个分散的区域或法人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后,统一规范化管理,将其整合到一个对
期刊
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公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大众都在对医院的分配、绩效考核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公立医院的收入分配制度成为现在社会的热门话题。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改革的成效对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提出未来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旨在深化
期刊
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用价值规律理论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历史阶段,国家一再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认识形势,分析研究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升战
期刊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合理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企的竞争力,也可以防止企業虚增资产、减少债务、虚增利润,防止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文章对计的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并加以分析,找出会计谨慎性在资产减值中的运用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国际竞争愈
期刊
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新形势下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时,相關部门需要有效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以此为基础,能够对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本文首先分析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然后以此为基础分别从统计调查方式,联席制度,投资统计范围,信息网络体系和人员整体素质五个方面探究具体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对其工作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一、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