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除了医务工作者、基层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外,社会工作者也以不同角色加入疫情防控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工作处于边缘化地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及需求层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社会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不足之处。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有限,同时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也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因而导致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在未来公共卫生机制的改革过程中,应推进社会工作与公共卫生体系的进一步融合,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工作机制,并推进基层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更为有效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社会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19
0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工作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如今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进一步带动了社会工作与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社会工作团队积极地参与到公共医疗服务中。并且伴随着分级诊疗的推广,医疗资源下沉至社区一级,社会工作者与医务工作者组成专业团队,共同应对基层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在非典疫情之后,我国已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出台了《传染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案,能够更为有效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仍突显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短板。柳静虹(2020)认为,这些短板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不均衡、物资配发不均衡、城乡医疗卫生水平不均衡和效率低下等方面。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人们更加关注疫情所造成的社会隔离以及孤独感,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更不利于身心健康(Berg-Weger,2020)。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医务工作者以及普通民众的恐慌,导致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加大,此时社会工作的介入尤为重要。
学者亦针对社会工作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出了不同的干预措施与建议。陈涛(2020)以灾害社会工作为视角,提出了在灾前、灾中、灾后阶段社会工作的应对措施。刘婧雯(2020)则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角色、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行逻辑等方面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工作的作用及介入方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途径发放问卷,调查我国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及需求层次,在参照相关专业问卷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基础信息和居民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及需求层次,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工作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引导社会工作者以需求为导向介入疫情防控。问卷调查皆以匿名形式进行,调查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线上调查问卷218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其中以广东地区居民为主,且大多来自低风险地区。此外,在疫情期间长期居住地为城市的居民有132人,常住农村地区的则有86人。
2.1调查对象受到的影响
由于调查对象多来自于低风险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所有调查的居民中有78%的居民所在社区未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仅有22%的居民所在社区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调查疫情期间居民基本生活是否受到较大影响时,72.9%的调查对象认为受到了一些影响,但还能维持正常生活;22.9%的调查对象认为受到的影响比较大,疫情使得生活困难(表1)。
在疫情期间,政府实施较为严格的防疫政策,而不同群体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将调查对象所受到的影响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经济层面、心理层面、生活方式层面。其中,认为生活方式层面受到最大影响的居民占比54.13%;认为经济层面受到较大影响的居民亦不在少数,34.4%的调查对象认为在经济上受到的影响最大;而认为心理层面受到比较大影响的居民仅占11.47%(表1)。
2.2调查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
在回答“对于社会工作的了解程度”时,49.08%的调查对象表示一般,选择“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了解”的人数分别为8.72%、33.49%、8.72%。可见居民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有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在遇到经济、心理或生活层面中的问题时,仅23.85%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向社会服务机构寻求帮助,而39.45%的调查民众对此持觀望态度,认为会视情况而定,而持否定态度的人数则占36.7%。
通过设置问题“在疫情期间,您认为社会工作者扮演什么角色?(多选)”来调查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结果显示,分别有84.4%、72.48%的调查对象将社会工作者定位为宣传者(宣传防疫知识、当前防疫政策)、信息采集员(对居民信息进行采集,登记人员流动情况等),同样也有居民认为社工扮演着调解者(63.3%)、组织者(62.39%)、咨询师(51.38%)(表2)。
2.3调查对象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
在了解调研对象对于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需求层面时,扶助困难及边缘家庭(59.17%)、个人心理健康服务(50.46%)、居家安全及卫生指南(56.88%)是调研对象认为的三个主要需求层面。另外,分别有27.98%、35.32%的调研对象希望社会工作组织能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或链接、整合社会资源(表3)。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民众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疫情的加剧以及长期居家隔离产生心理上焦虑、恐慌的情绪,另一方面受停工停产等防疫措施影响而造成失业、资金断缺等问题产生经济上的压力。这也表明了群众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是多样的,社会工作者亦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提供帮助,使社会工作服务更具成效。 3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描述统计法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当前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现状以及居民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随着疫情防控阶段性发展而变化。在新冠肺炎的爆发初期,疫情整体防控形势具有不确定性,社会工作的服务形式、内容将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而改变。从被调查居民的认知程度来看,社会工作者在前期被定位为资源链接者、宣传者、协调者等角色,主要工作是保障防疫一线工作的正常运作。因此社会工作在前期的介入多是缓解防疫工作人员紧缺问题,而在疫情整体防控局势好转后,社会工作团队才能发挥其专业性参与到后期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传统的社会工作模式发挥的作用有限,按照疫情形势的阶段性发展拟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程序十分必要。
(2)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仍较为落后,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调查对象所在社区并未配置社会工作者,而大部分地区因社工人数不足、社工专业水平较低等原因,使得社会工作未能与卫生系统有效结合,在公共卫生系统中,社会工作组织更是长期游离在外。因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社会工作组织在整体的疫情防控体系中缺乏相应的结构位置,工作内容与普通防疫人员重复。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既未被纳入国家防控体系之中,也未能被整合至基层防控组织体系中去。
(3)民众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较为有限。目前多数基层社区仍未配备社会工作者,民众了解社会工作的渠道局限于新闻、报纸等媒体,生活中较少接触到社会工作服务,对于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形式并不了解,因而社会工作者与群众之间尚未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导致民众并不会主动寻求社会工作的介入帮助,社会工作者难以了解民众对于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此外,社会工作组织对于行政体系较为依赖,民众亦将其简单定义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组织,社会工作者在群众中未建立公正透明的公益形象。
参考文献
[1]柳静虹,沙小淼,吕龙军,等.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体系再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工作响应过程的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1):44-56.
[2]Berg-Weger M, Morley J.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in older adul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Implications for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M].Springer,2020.
[3]陈涛.灾害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J].社会工作,2020,(01):19-22.
[4]刘婧雯.论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9):52-53.
作者简介:黄仲跃(1999-),男,汉族,广东汕尾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学生;邹冠炀(1978-),男,汉族,广东梅州人,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衛生与管理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体系以及全球卫生(通讯作者)。
关键词:社会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19
0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工作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如今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进一步带动了社会工作与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社会工作团队积极地参与到公共医疗服务中。并且伴随着分级诊疗的推广,医疗资源下沉至社区一级,社会工作者与医务工作者组成专业团队,共同应对基层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在非典疫情之后,我国已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出台了《传染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案,能够更为有效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仍突显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短板。柳静虹(2020)认为,这些短板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不均衡、物资配发不均衡、城乡医疗卫生水平不均衡和效率低下等方面。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人们更加关注疫情所造成的社会隔离以及孤独感,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更不利于身心健康(Berg-Weger,2020)。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医务工作者以及普通民众的恐慌,导致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加大,此时社会工作的介入尤为重要。
学者亦针对社会工作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出了不同的干预措施与建议。陈涛(2020)以灾害社会工作为视角,提出了在灾前、灾中、灾后阶段社会工作的应对措施。刘婧雯(2020)则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角色、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行逻辑等方面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工作的作用及介入方法。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途径发放问卷,调查我国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及需求层次,在参照相关专业问卷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基础信息和居民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及需求层次,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工作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引导社会工作者以需求为导向介入疫情防控。问卷调查皆以匿名形式进行,调查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线上调查问卷218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其中以广东地区居民为主,且大多来自低风险地区。此外,在疫情期间长期居住地为城市的居民有132人,常住农村地区的则有86人。
2.1调查对象受到的影响
由于调查对象多来自于低风险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所有调查的居民中有78%的居民所在社区未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仅有22%的居民所在社区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调查疫情期间居民基本生活是否受到较大影响时,72.9%的调查对象认为受到了一些影响,但还能维持正常生活;22.9%的调查对象认为受到的影响比较大,疫情使得生活困难(表1)。
在疫情期间,政府实施较为严格的防疫政策,而不同群体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将调查对象所受到的影响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经济层面、心理层面、生活方式层面。其中,认为生活方式层面受到最大影响的居民占比54.13%;认为经济层面受到较大影响的居民亦不在少数,34.4%的调查对象认为在经济上受到的影响最大;而认为心理层面受到比较大影响的居民仅占11.47%(表1)。
2.2调查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
在回答“对于社会工作的了解程度”时,49.08%的调查对象表示一般,选择“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不了解”的人数分别为8.72%、33.49%、8.72%。可见居民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有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在遇到经济、心理或生活层面中的问题时,仅23.85%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向社会服务机构寻求帮助,而39.45%的调查民众对此持觀望态度,认为会视情况而定,而持否定态度的人数则占36.7%。
通过设置问题“在疫情期间,您认为社会工作者扮演什么角色?(多选)”来调查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结果显示,分别有84.4%、72.48%的调查对象将社会工作者定位为宣传者(宣传防疫知识、当前防疫政策)、信息采集员(对居民信息进行采集,登记人员流动情况等),同样也有居民认为社工扮演着调解者(63.3%)、组织者(62.39%)、咨询师(51.38%)(表2)。
2.3调查对象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
在了解调研对象对于社会工作服务的具体需求层面时,扶助困难及边缘家庭(59.17%)、个人心理健康服务(50.46%)、居家安全及卫生指南(56.88%)是调研对象认为的三个主要需求层面。另外,分别有27.98%、35.32%的调研对象希望社会工作组织能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或链接、整合社会资源(表3)。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民众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疫情的加剧以及长期居家隔离产生心理上焦虑、恐慌的情绪,另一方面受停工停产等防疫措施影响而造成失业、资金断缺等问题产生经济上的压力。这也表明了群众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是多样的,社会工作者亦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提供帮助,使社会工作服务更具成效。 3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描述统计法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当前社会工作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现状以及居民对于社会工作的需求,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随着疫情防控阶段性发展而变化。在新冠肺炎的爆发初期,疫情整体防控形势具有不确定性,社会工作的服务形式、内容将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而改变。从被调查居民的认知程度来看,社会工作者在前期被定位为资源链接者、宣传者、协调者等角色,主要工作是保障防疫一线工作的正常运作。因此社会工作在前期的介入多是缓解防疫工作人员紧缺问题,而在疫情整体防控局势好转后,社会工作团队才能发挥其专业性参与到后期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传统的社会工作模式发挥的作用有限,按照疫情形势的阶段性发展拟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程序十分必要。
(2)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仍较为落后,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调查对象所在社区并未配置社会工作者,而大部分地区因社工人数不足、社工专业水平较低等原因,使得社会工作未能与卫生系统有效结合,在公共卫生系统中,社会工作组织更是长期游离在外。因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社会工作组织在整体的疫情防控体系中缺乏相应的结构位置,工作内容与普通防疫人员重复。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既未被纳入国家防控体系之中,也未能被整合至基层防控组织体系中去。
(3)民众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较为有限。目前多数基层社区仍未配备社会工作者,民众了解社会工作的渠道局限于新闻、报纸等媒体,生活中较少接触到社会工作服务,对于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形式并不了解,因而社会工作者与群众之间尚未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导致民众并不会主动寻求社会工作的介入帮助,社会工作者难以了解民众对于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此外,社会工作组织对于行政体系较为依赖,民众亦将其简单定义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组织,社会工作者在群众中未建立公正透明的公益形象。
参考文献
[1]柳静虹,沙小淼,吕龙军,等.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体系再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工作响应过程的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1):44-56.
[2]Berg-Weger M, Morley J.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in older adul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Implications for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M].Springer,2020.
[3]陈涛.灾害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J].社会工作,2020,(01):19-22.
[4]刘婧雯.论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9):52-53.
作者简介:黄仲跃(1999-),男,汉族,广东汕尾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学生;邹冠炀(1978-),男,汉族,广东梅州人,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衛生与管理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体系以及全球卫生(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