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教师的认知偏差及其成因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vbgtyhnm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适应新教材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最佳状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化学教学研究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基础,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影响其教学行为,给化学教学造成消极影响。
  一、教师的认知偏差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态度、知识基储能力结构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的形成大体是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两条途径来间接把握和直接认知的。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看法有时出现较大的偏差,并对化学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制定教学目标过高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注意到高中化学知识比初中化学知识叙述更准确、更严密、更抽象,化学现象的分析更复杂,思维层次的要求更高和更活,而是凭自己对化学掌握程度和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想当然地制定教学目标。比如,讲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时引入四个量子数,讲硬水软化时引入溶度积概念来解释MgCO3转化为Mg(OH)2,都属处理过深,学生难以接受。
  (二)教学策略运用不当
  1.概念的抽象概括过早过急。有些化学教师把握不住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状况,对于难度较大的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不向学生提供较为丰富详细的材料,就匆忙给予抽象概括,过早地缩短了从感知到概括的距离。这样学生即使能把化学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对其内涵却不甚理解。
  2.忽视思维过程的揭示。学习化学离不开解题,因此,有些化学教师认为:学好化学就要多做题,题目做得越多越好。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忽视了思维过程的揭示和思想方法的传授,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在遇到未曾做过的问题时,无法正确入手解决。
  (三)成绩评估失当
  有些化学教师在编拟试题时,总认为化学试题应拐一个小弯,岂不知有时教师心目中的“小弯”,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大弯”,甚至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迷宫”。这样就使一些中下水平的学生无法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人为地扩大了差生面。
  上面谈的都是由于教师发生认知偏差,过高地估计学生的水准而出现的教学误差。其实过低地估计学生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会导致该放手的不放手,该少讲的不少讲,从而失去了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
  二、认知偏差的归因分析
  (一)心理学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有助于从根本上克服这类偏差。一般地说,教师的认知偏差主要来源于两个心理效应的影响:
  1.投射效应。美国心理学教授弗里德曼说:“人们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倾向,总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即人们在认知他人时,常常假定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把自己的特点归属到他人身上,即所谓“推己及人”。由于受投射效应的影响,教师容易把自己对学习知识的思维特点归属到学生身上,而忽视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水平,由此造成有些教师的教学失败。
  2.定势效应。通俗地说,定势就是按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定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定势效应也是产生认知偏差的重要原因,它使教师的思维具有顽固刻板性。如有些教师多年担任高三化学教学,现在转到高一,仍然习惯按高三教学方式对待高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讲解过于复杂,使学生过早地出现两极分化。
  (二)教育思想根源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我讲你听”。在一次次“我会讲”的自我满足中思维变得呆板、僵化,从而就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三)对学生缺乏深入地研究
  有些教师不注意研究学生和了解学生,只是用自己的经验、直觉,想当然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态度、能力、知识基础等,则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这样,教师的认知偏差就不可避免了。此外,认知偏差的产生也与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的储备等因素有关。
  三、认知偏差的克服途径
  (一)对认知偏差的产生,自觉地保持“警觉”
  由于投射效应和定势效应是产生认知偏差的主要心理根源,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几乎每个人的思维都会不同程度地受两种效应的影响,并且这两种效应的产生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人的个性及习惯决定的,所以教师应对认知偏差经常保持“警觉”。
  (二)切实地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资料、观察、谈话、测试、间接了解等多种方法,并通过课堂、课外活动、作业批改、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对自己的教学及时进行调查,使认知偏差逐渐减少。
其他文献
当我们在面临一个激烈竞争的包装印刷市场份额和一个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铝箔纸、镀铝膜、铝箔复合承印物以它无毒、优良的导热、遮盖体及不透气、防潮和保鲜(香)性能的独
【摘要】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认清国情、融入社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诸如流于形式、形式单一、评价和激励机制不科学等问题。文章将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切实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社会实践 问题 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情感是人对语言所含情感信息的感悟。因此,理解语言实质上就是要探究出语言所包蕴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切实感悟到语言文字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握语言的特点和领悟其隐含意义。以读为主旋律,教师要创设适度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反复诵读,使形象与感情融合,体察中悟情,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契合,从而悟出文字后的深厚意蕴和情味,感悟言语情感,
上街买烫手的油条和热气腾腾的包子时,商贩常把这些东西装进塑料袋里,这种用塑料袋盛热食品的做法很不科学.
【摘要】通过对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归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建立中职学校班主任专职制;做好中职班主任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建立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激励机制;学校要把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上升到关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级管理策略 管理效率 班级凝聚力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视,我国中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对包装产品质量的监督执法在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中的位置和对县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毋庸讳言,由于受一些地方在发展县级经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一个时期以
【摘要】在电子技术中,色环电阻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元件,在早期的时候,色环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对不同阻值进行分辨而制定的标准,但是随着色环的不断发展,色环的应用范围开始不断扩大,其在影碟机、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器中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因为色环电阻较大,所以与现代高度集成的高性能高要求难以适应。对色环电阻进行准确快速的识读能够为其维修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本文主要就是对色环电阻
【摘要】《在路上》是由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与1957年创作的小说,该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质,以作者的个人经历为基础,辅以文学艺术加工形成的,《在路上》被视为描述美国“垮掉的一代”经典作品。从《在路上》这一作品也可以看出当时期美国的社会文化特色,在二战中成长起来的美国年轻人,很多都十分消极,逃避社会,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本文通过对《在路上》这一作品进行鉴赏,探讨美国“垮掉的一代”背后的社会文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