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从来就不应该是包在象牙塔里的神圣金杯,它的诞生之初就与娱乐密不可分。这一次我们分析的《地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而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用一种近乎癫狂、恶搞的方式,带领观众暂时脱离的现实的痛苦,同时回顾了国家多年来经历的一切。这个段落是电影中的一个小高潮:迫于革命党的欺骗,老革命家黑仔生活在地下十余年,因为儿子婚礼上的一次意外爆炸,他终于得偿所愿能够上到地面再次参加实际上早已结束的革命战争。
图01.
革命家黑仔和儿子一路循着隧道从地下走出地面,探出头去正看到大队的德国兵在搬运物资。这个场景,是黑仔多年前再熟悉不过的。
图02.
此时画面切回黑仔和儿子的面部特写,随着他们视线的方向,剪辑到了导演导戏的场景。观众此时知道,原来这是和平年代导演在拍摄当年革命家黑仔的生平纪录片。
图03.04.
迫不及待的黑仔上前用绳子一人绞死了两名演德国兵的演员。荒诞的现实与虚幻的穿插剪辑。画面继续推进,黑仔父子一直尾随电影拍摄团队。画面从两艘船分别的特写,接一个船同在一个场景里的全景。这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的看出环境的交代,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这样的尾随是不可能不被发现的。所以在无厘头风格中,简单直接的交代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
图05.06.
到达岸上,导演为大家说戏。姗姗来迟的黑仔父子则笨拙的匍匐上岸。此时导演非常风趣的设置了一个场景:儿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地下,从没有见过太阳。此时见到天上的月亮,问父亲这是不是就是梦寐以求见到的太阳,而黑仔回答:这是月亮,此时太阳正在休息。这个荒诞的场景,其实正是隐喻南斯拉夫多年的内战对人民造成的伤害:人民渴望见到梦寐以求的和平,然而“和平正在休息”,以至于人们已经不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和平”了。插曲已过,父子煞有介事的匍匐冲过电影拍摄的场景,以为这是真正的战争。
图07.08.09.
但接下来出现在眼前的一幕却是父子俩始料未及的。他们生活在地下太久了,完全无法理解这个导演说戏的片场场景。同时,黑仔发现了一个与自己外貌完全一样的人。从这里开始,黑仔的演员开始一人分饰两角(黑仔以及黑仔的传记演员)。
图10.
此种剪辑方法现在已经非常多见,但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正是电影工业所追捧的视觉特技。剪辑这种段落的特点,就是在拍摄之初,一定要详细画好分镜头脚本,尽量使用特写的正反打,然后尽量按照脚本表演并最终剪辑到一起。如果大家愿意模仿一些复古的段落,不妨在自己的短片中设计这种分饰两角的段落,并练习一下正反打的剪辑方式。
图11.
正反打还在继续,黑仔发现这个“替身”的行为很像年轻时的自己,于是更加坚定了要铲除法西斯军队的信念。再次强调,对于黑色幽默段落的剪辑,简单甚至愚蠢的剪辑至关重要,再接下来,导演在同一个场景里,完成了三个时空的交叠。首先是一个全景镜头,以第三人称视角,拍摄导演为传记片导戏的场景。接下来镜头切近,视角变为黑仔的视角。疯狂的革命家只想打仗,从来不会关注旁边的导演,他们不管这是真实还是虚幻的世界,在他的眼中只看到了仇人“佛朗斯”以及要被杀害的革命同志(实际上是演员)。
图13.14.15.
画面切回导演,环境回到现实世界。在导演的指导下的拍摄场景,反而成了黑仔眼中的革命现实。在演员的“瞄准”台词指引下,黑仔用真枪射杀了仇人佛朗斯。一声枪响,三个时空同时交叠,所有人为这一个射杀的高潮所震惊。视角是三个特写的排比,交代了不同时空中不同人的反应。之后画面构图更精简到个人的特写,三个主要人物的反映更烘托出了不同时空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莫大的讽刺在时空冲突中推向高潮。
之后,镜头一直保持在黑仔开车冲向人群的主观视角,间或插入黑仔的特写。此时的所有时空都被省略,导演只强调黑仔眼中的世界。此时导演的一句台词说得好:黑仔这个残忍的白痴。这正是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借演员之口说出的真心话,是对战争狂的批判。 最后,黑仔的演员竟然自己拔起了捆绑的木桩,滑稽的逃往河中。以此为场景作为结束,电影时空又回到了现实的和平世界。
这种时空的“实—虚—实”的结构,需要非常精细的编排组织;而同时这种荒诞的风格又能极大地借助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进行夸张的讽刺,也就是借助戏中戏来批判现实,不得不承认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真的是一届天才。
图01.
革命家黑仔和儿子一路循着隧道从地下走出地面,探出头去正看到大队的德国兵在搬运物资。这个场景,是黑仔多年前再熟悉不过的。
图02.
此时画面切回黑仔和儿子的面部特写,随着他们视线的方向,剪辑到了导演导戏的场景。观众此时知道,原来这是和平年代导演在拍摄当年革命家黑仔的生平纪录片。
图03.04.
迫不及待的黑仔上前用绳子一人绞死了两名演德国兵的演员。荒诞的现实与虚幻的穿插剪辑。画面继续推进,黑仔父子一直尾随电影拍摄团队。画面从两艘船分别的特写,接一个船同在一个场景里的全景。这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的看出环境的交代,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这样的尾随是不可能不被发现的。所以在无厘头风格中,简单直接的交代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
图05.06.
到达岸上,导演为大家说戏。姗姗来迟的黑仔父子则笨拙的匍匐上岸。此时导演非常风趣的设置了一个场景:儿子一出生就生活在地下,从没有见过太阳。此时见到天上的月亮,问父亲这是不是就是梦寐以求见到的太阳,而黑仔回答:这是月亮,此时太阳正在休息。这个荒诞的场景,其实正是隐喻南斯拉夫多年的内战对人民造成的伤害:人民渴望见到梦寐以求的和平,然而“和平正在休息”,以至于人们已经不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和平”了。插曲已过,父子煞有介事的匍匐冲过电影拍摄的场景,以为这是真正的战争。
图07.08.09.
但接下来出现在眼前的一幕却是父子俩始料未及的。他们生活在地下太久了,完全无法理解这个导演说戏的片场场景。同时,黑仔发现了一个与自己外貌完全一样的人。从这里开始,黑仔的演员开始一人分饰两角(黑仔以及黑仔的传记演员)。
图10.
此种剪辑方法现在已经非常多见,但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正是电影工业所追捧的视觉特技。剪辑这种段落的特点,就是在拍摄之初,一定要详细画好分镜头脚本,尽量使用特写的正反打,然后尽量按照脚本表演并最终剪辑到一起。如果大家愿意模仿一些复古的段落,不妨在自己的短片中设计这种分饰两角的段落,并练习一下正反打的剪辑方式。
图11.
正反打还在继续,黑仔发现这个“替身”的行为很像年轻时的自己,于是更加坚定了要铲除法西斯军队的信念。再次强调,对于黑色幽默段落的剪辑,简单甚至愚蠢的剪辑至关重要,再接下来,导演在同一个场景里,完成了三个时空的交叠。首先是一个全景镜头,以第三人称视角,拍摄导演为传记片导戏的场景。接下来镜头切近,视角变为黑仔的视角。疯狂的革命家只想打仗,从来不会关注旁边的导演,他们不管这是真实还是虚幻的世界,在他的眼中只看到了仇人“佛朗斯”以及要被杀害的革命同志(实际上是演员)。
图13.14.15.
画面切回导演,环境回到现实世界。在导演的指导下的拍摄场景,反而成了黑仔眼中的革命现实。在演员的“瞄准”台词指引下,黑仔用真枪射杀了仇人佛朗斯。一声枪响,三个时空同时交叠,所有人为这一个射杀的高潮所震惊。视角是三个特写的排比,交代了不同时空中不同人的反应。之后画面构图更精简到个人的特写,三个主要人物的反映更烘托出了不同时空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莫大的讽刺在时空冲突中推向高潮。
之后,镜头一直保持在黑仔开车冲向人群的主观视角,间或插入黑仔的特写。此时的所有时空都被省略,导演只强调黑仔眼中的世界。此时导演的一句台词说得好:黑仔这个残忍的白痴。这正是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借演员之口说出的真心话,是对战争狂的批判。 最后,黑仔的演员竟然自己拔起了捆绑的木桩,滑稽的逃往河中。以此为场景作为结束,电影时空又回到了现实的和平世界。
这种时空的“实—虚—实”的结构,需要非常精细的编排组织;而同时这种荒诞的风格又能极大地借助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进行夸张的讽刺,也就是借助戏中戏来批判现实,不得不承认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真的是一届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