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从护理角度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方法: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通过营养支持,充分引流,感染相关体征的观察及处理,加快静脉血流速度,注意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体征、症状,正确卧位,妥善搬动,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技巧等护理措施,早期预防并发症。结果:通过28例中,肺部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支持能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并发症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105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3年9月~2007年7月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87岁,平均69岁;股骨头坏死无菌性坏死3例,股骨颈或股骨头骨折23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手术27例为单侧髋关节置换术,1例为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骨水泥型假体20例,非水泥型假体8例。术后随访1~3年效果满意,患髋功能良好。
髋关节感染的护理:髋关节感染多发生于术后早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严重的并发症,往往造成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败和关节的严重病变。因此强调预防重于治疗,髋关节感染分深部感染和局部感染,感染的主要途径是血液性或手术感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50%,链球菌感染占25%,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5%,加强营养,引流管护理和创口观察护理,本组未发生髋关节感染。
营养支持:本组病人多为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再加上手术创伤大,加强营养支持显得特别重要,既提高了病人的耐受能力和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的愈合,术前、术后给病人作营养评价,视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和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并监测电解质,血清白蛋白、球白蛋白、总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
引流护理:术后充分引流,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伤口内瘀血而致感染血肿形成,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观察引流的量、色及性质,若引流量多且鲜红,则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引流量<50ml/日可拔除引流管。
感染的观察及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注意观察上敷料,如有渗血或渗液及时更换,注意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切口有无疼痛、体温变化(如手术3天体温持续升高)等,有则提示有感染可能,病人全身状况及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注意观察、询问病人有无牙龈炎、泌尿道、局部皮肤等远离髋部的感染,如有应及时报告处理。
术后血栓的预防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较常见,好发于老年人,发生率为40%~70%,术后1~4天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峰,其主要症状是肺栓塞,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1]。发生率为4.6%~19.7%,病人多在30分钟内死亡。
加快静脉血流速度:为有效地加快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防止血栓形成,指导病人做踝关节、膝关节的主动、被动屈伸运动,适当抬高患肢,根据病情尽早予以下床活动。
注意深静脉血栓的症状,术后应观察患肢温度、颜色、肿胀情况,有无感觉异常及被动牵拉足趾痛,可按医嘱预防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液静滴等。
人工髋关节脱位的预防及护理:人工髋关节脱位绝大多数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与关节类型手术路径及术后搬运不正确、体位及早期功能训练不当有关,置换术后过早进行关节活动,有出现脱位的危险。
术后病人卧位安置: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及家属主动配合,术后平卧位或斜坡卧位,患髋屈曲<45°,患肢外展30°保持中立位,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或厚枕。根据病情穿防旋鞋,避免侧卧,以防患肢内旋内收而脱位,每次翻身时护士须在旁保护和协助。
妥善搬动:术后搬动病人时注意将髋关节及患脚整个托起,使用便盒时,臀部上抬足够高度,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动作。
指导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病人术后当天不宜过多活动,卧床期间指导坐起和进行适度的功能训练,第2天指导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跖屈背伸运动,训练引体向上运动,每小时1~2次,每次5~10分钟。康复训练:骨水泥固定型假体一般在手术后3~5天开始离床,非水泥型则避免过早下地锻炼,一般手术后6周开始下床锻炼,训练重点应放在髋关节的功能训练上,如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离床下地时,必须有人搀扶,下床第1天应先在床上坐起,在床旁扶双拐站立10分钟,无不适可在床旁行走数步,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逐渐增加。每次不超过30分钟,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患侧不能负重,以防意外。告知病人在锻炼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坐位时置换的髋关节弯曲不要超过90°,入厕必须使用高坐凳;体重超重者要注意减肥,避免负载过重;不能两腿交叉、盘腿、翘腿或单髋负重;禁止髋关节内收、旋转,以免髋关节过度受力。本组未发生髋关节脱位。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大多为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多数体质较差,加上手术创伤大,麻醉影响使肺部防御机制下降,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急性心急梗死和应激性溃疡。护理上应注意:围手术期加强病人的血压、血糖、心肺功能监测,做好饮食、口腔、皮肤及会阴部护理。常规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定时翻身,鼓励多饮水,留置尿管病人做好尿管护理,尽量术后2~3天内拔除尿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使人工关关节置换术病人顺利康复。
小 结
重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全髋置换术护理的目的是帮助病人顺利渡过手术关,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防止发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吕原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1998:196-212.
2 冯建民,刘忠宏,杨庆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二期翻修术.中华骨科杂志,2001,21:745-748.
3 杜克.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00-703.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并发症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105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3年9月~2007年7月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87岁,平均69岁;股骨头坏死无菌性坏死3例,股骨颈或股骨头骨折23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手术27例为单侧髋关节置换术,1例为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骨水泥型假体20例,非水泥型假体8例。术后随访1~3年效果满意,患髋功能良好。
髋关节感染的护理:髋关节感染多发生于术后早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严重的并发症,往往造成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败和关节的严重病变。因此强调预防重于治疗,髋关节感染分深部感染和局部感染,感染的主要途径是血液性或手术感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50%,链球菌感染占25%,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5%,加强营养,引流管护理和创口观察护理,本组未发生髋关节感染。
营养支持:本组病人多为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再加上手术创伤大,加强营养支持显得特别重要,既提高了病人的耐受能力和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的愈合,术前、术后给病人作营养评价,视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和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并监测电解质,血清白蛋白、球白蛋白、总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
引流护理:术后充分引流,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伤口内瘀血而致感染血肿形成,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观察引流的量、色及性质,若引流量多且鲜红,则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后引流量<50ml/日可拔除引流管。
感染的观察及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注意观察上敷料,如有渗血或渗液及时更换,注意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切口有无疼痛、体温变化(如手术3天体温持续升高)等,有则提示有感染可能,病人全身状况及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注意观察、询问病人有无牙龈炎、泌尿道、局部皮肤等远离髋部的感染,如有应及时报告处理。
术后血栓的预防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较常见,好发于老年人,发生率为40%~70%,术后1~4天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峰,其主要症状是肺栓塞,为最常见的致死原因[1]。发生率为4.6%~19.7%,病人多在30分钟内死亡。
加快静脉血流速度:为有效地加快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防止血栓形成,指导病人做踝关节、膝关节的主动、被动屈伸运动,适当抬高患肢,根据病情尽早予以下床活动。
注意深静脉血栓的症状,术后应观察患肢温度、颜色、肿胀情况,有无感觉异常及被动牵拉足趾痛,可按医嘱预防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液静滴等。
人工髋关节脱位的预防及护理:人工髋关节脱位绝大多数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与关节类型手术路径及术后搬运不正确、体位及早期功能训练不当有关,置换术后过早进行关节活动,有出现脱位的危险。
术后病人卧位安置: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及家属主动配合,术后平卧位或斜坡卧位,患髋屈曲<45°,患肢外展30°保持中立位,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或厚枕。根据病情穿防旋鞋,避免侧卧,以防患肢内旋内收而脱位,每次翻身时护士须在旁保护和协助。
妥善搬动:术后搬动病人时注意将髋关节及患脚整个托起,使用便盒时,臀部上抬足够高度,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动作。
指导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病人术后当天不宜过多活动,卧床期间指导坐起和进行适度的功能训练,第2天指导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跖屈背伸运动,训练引体向上运动,每小时1~2次,每次5~10分钟。康复训练:骨水泥固定型假体一般在手术后3~5天开始离床,非水泥型则避免过早下地锻炼,一般手术后6周开始下床锻炼,训练重点应放在髋关节的功能训练上,如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离床下地时,必须有人搀扶,下床第1天应先在床上坐起,在床旁扶双拐站立10分钟,无不适可在床旁行走数步,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逐渐增加。每次不超过30分钟,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患侧不能负重,以防意外。告知病人在锻炼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坐位时置换的髋关节弯曲不要超过90°,入厕必须使用高坐凳;体重超重者要注意减肥,避免负载过重;不能两腿交叉、盘腿、翘腿或单髋负重;禁止髋关节内收、旋转,以免髋关节过度受力。本组未发生髋关节脱位。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大多为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多数体质较差,加上手术创伤大,麻醉影响使肺部防御机制下降,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急性心急梗死和应激性溃疡。护理上应注意:围手术期加强病人的血压、血糖、心肺功能监测,做好饮食、口腔、皮肤及会阴部护理。常规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定时翻身,鼓励多饮水,留置尿管病人做好尿管护理,尽量术后2~3天内拔除尿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使人工关关节置换术病人顺利康复。
小 结
重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全髋置换术护理的目的是帮助病人顺利渡过手术关,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防止发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吕原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1998:196-212.
2 冯建民,刘忠宏,杨庆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二期翻修术.中华骨科杂志,2001,21:745-748.
3 杜克.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