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2011年4月底,市场经济主体为10.39万户,其中,私营企业7.9万多户,个体工商户2.2万户,非公有制经济数量超过九成,从业人员近百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为党的建设开辟了新领域,如何有效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2011年,上海市工商局金山分局结合“走千家企业,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活动,依托企业年检和个体验照,初步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进行了调查、采集和分析。本文结合上海市工商局金山分局推行的目标管理运行机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中引入目标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一、目标管理概述
1954年,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目标管理”概念。一般认为,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上世纪80年代,目标管理方法从西方引入我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已备受政府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注。目前采取的干部任期目标制、企业层层承包制等,都是目标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
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是一种全员参与、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以目标来激励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组织成员行动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以期最终形成组织成员与整个组织共命运、同呼吸的共同体,从而实现提升组织工作效能的最终目标。
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施目标管理的必要性
(一)破解思想认识误区的需要。调查中发现,思想上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一些党组织和派驻的党建指导员,基于吃不准非公党建工作这一新领域的政策或怕引起业主反感等因素,不敢放手开展工作。二是一些非公企业主特别是一些非党员业主,对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占用从业党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非公党建工作支持不足。其中个别外资企业担心建立党组织后会被投资方所在国家(地区)误解。三是一些党员参加支部活动激情不高,认为自己是“打工一族”,怕参加活动影响务工。为此,有的不愿公开党员身份;有的虽承认党员身份,但常以企业制度为由缺席党的活动,混同一般职工,先进性未能体现。目标管理对破解党务工作者、企业业主和党员认识误区、凝聚组织力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克服因管理模式不同导致非公党建效果不一的需要。上海市金山区非公党建工作主要由金山区社会工作党委具体统筹,工商机关、个私协、工商联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而笔者了解到,有些地方的非公党建管理机构,直接设置在工商机关;有些地方则建立了由组织部、司法局、工商分局、地方党委等单位构建的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有些地方甚至依托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党组织进行挂靠管理,等等。各种管理模式各有优点和成效,在特定时期内有存在的必要性,但管理模式的不统一,极易导致管理不到位、不规范,制约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则不多问。为此,目标管理是解决因管理模式不同而导致非公党建效果千差万别的重要路径。
(三)解決党组织活动难开展问题的需要。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是由中层管理人员兼任,党员基本为普通职工,相对于业主,“雇佣”色彩浓。鉴于经费、场地、时间以及业主态度等因素,不少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开展非常少,而且基本流于形式。而目标管理则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引入目标管理,并在目标中设置活动内容,活动难以开展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三、非公企业党建实施目标管理的法律依据及目标界定
(一)非公企业党建实施目标管理的法律依据。《党章》第三十二条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公司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同时该法第五条和第十七条规定,公司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职工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安全生产。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下发了相关文件,对非公党建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例如,国家工商总局制发了《国家工商总局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组2011年工作要点》。这些规定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非公企业党建目标界定。确定非公企业党建目标的首要条件,应是衡量和评价一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状态的指标,既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又应对接《党章》和《公司法》,还要适当超前,使企业党建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在调查金山区非公企业党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目标体系应为三级:总目标、分目标和子目标,并以百分制设置一定分值。总目标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子目标应围绕分目标进行设置,分目标应至少涵盖以下几方面。
1 非公企业的和谐度。企业和谐度总体而言是做到外和内顺,大体分为内部和谐度与外部和谐度。内部和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由内部管理和劳资关系协调等要素构成。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是形成一套团结员工、凝聚人心、面向未来的企业价值体系。对此,非公企业党组织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通过主题活动、调节纠纷、协调内部关系等手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凝聚”人心作用。非公企业的外部和谐度,大体包含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和外部关系和谐两个方面。一方面。非公企业党组织要通过适当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递给企业主并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安全生产。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并与政府、社区、行业协会等保持密切联系,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2 非公企业的发展力。非公企业的发展力主要指发展的实力、潜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党建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目 标。为此,非公党组织的重要功能是推动企业发展。2011年第一季度,上海金山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和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11个,开展技术革新项目达125项,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达265项。
3 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能力、经验和威信决定其工作是否“有为”,最终决定党组织在企业中能否“有位”。金山区不少规模以上企业,从各级党政机关和学校退下来的干部和教师中聘请了一些有较强党务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党组织书记,有的还在企业兼任副总经理、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此,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否配置有经验、有能力、有干劲的书记是非公企业党建成败的重要因素。
4 党组织自身建设。一方面,除较好地的建立“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发展工作等制度外,建立健全董事会与党组织的理论中心组学习例会制度和党组织书记列席董事会制度也非常重要,有利于构筑企业党组织和业主对话交流平台,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能否实现这些目标取决于党组织自身建设如何,有没有吸引力、凝聚力。另一方面。只有立足企业发展、结合企业实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凝聚职工群众、构建和谐环境,才能使企业党建得到企业主的认同和员工的欢迎。
5 企业主支持度。在走访活动中,笔者注意到,企业主的政治素养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好坏。企业主如果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党建意识和一定的政治身份,或者自身是党员,他们会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在党组织的人员配备、经费支出、活动场地、活动时间等各个方面予以保障。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则开展得有声有色,公司发展和党建工作相互促进,均呈良好发展态势。
四、以完善的机制保障目标管理效能
(一)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为此,必须要有顺畅的工作机制保障,才能实现目标的顺利分解以及权、责、利明确。一是建立工作领导机制,明确主管非公党建工作主管机关,健全工作网络,建立健全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二是进一步健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保障机制。形成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专项经费每年适度增长的机制,逐步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党费为辅、社会各类资金来源和非公经济组织自身为补充的党建经费保障体系。通过利用各级党员服务中心、整合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开发非公经济组织内部资源等方式,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三是进一步健全“黨群一体化”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工、青、妇、科协等群众团体的优势,探索党组织和群众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实现组建联动、活动联动和队伍联动。四是进一步健全信息化互动网络体系。搭建非公经济组织与党建工作交流的信息平台,为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提供信息等各类服务。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探索非公经济组织手机微型党课。
(二)建立人才选拔和培训机制。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人的因素,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高度直接决定目标的实现,为此要不断提高非公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素质。一是优化班长工程,采取“选一批、派一批、招一批”等方式,配强配齐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务干部,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健全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干部信息库。在重要的岗位上重点培养党员,为优秀的党员争取重要的岗位;进一步实施“双向培养”计划,把企业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二是对接企业和职工的共同需求,突出技术和知识,坚持将基础培训、晋级培训、岗位轮训、业务研修、专题讲座和实践提高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本领。
(三)建立有效的督查奖惩机制。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为此,完善督查奖惩机制,对推进目标非常关键。一是督查机制。对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分析并通报情况,对于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可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的作用,成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巡视组,强化工作的督查。要坚持季报告、季安排、季检查制度,把非公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二是完善考核制度。要把非公党建工作列入各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落实。建立领导联系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情况考核制度,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指导员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识。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要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列为考核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干部、评比表彰先进的一个重要条件。把选派机关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作为干部到基层锻炼的一项措施,作为考察培养干部的一项手段。
责任编辑:王琳
2011年,上海市工商局金山分局结合“走千家企业,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活动,依托企业年检和个体验照,初步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进行了调查、采集和分析。本文结合上海市工商局金山分局推行的目标管理运行机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中引入目标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一、目标管理概述
1954年,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目标管理”概念。一般认为,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上世纪80年代,目标管理方法从西方引入我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已备受政府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注。目前采取的干部任期目标制、企业层层承包制等,都是目标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
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是一种全员参与、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以目标来激励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组织成员行动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以期最终形成组织成员与整个组织共命运、同呼吸的共同体,从而实现提升组织工作效能的最终目标。
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施目标管理的必要性
(一)破解思想认识误区的需要。调查中发现,思想上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一些党组织和派驻的党建指导员,基于吃不准非公党建工作这一新领域的政策或怕引起业主反感等因素,不敢放手开展工作。二是一些非公企业主特别是一些非党员业主,对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占用从业党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非公党建工作支持不足。其中个别外资企业担心建立党组织后会被投资方所在国家(地区)误解。三是一些党员参加支部活动激情不高,认为自己是“打工一族”,怕参加活动影响务工。为此,有的不愿公开党员身份;有的虽承认党员身份,但常以企业制度为由缺席党的活动,混同一般职工,先进性未能体现。目标管理对破解党务工作者、企业业主和党员认识误区、凝聚组织力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克服因管理模式不同导致非公党建效果不一的需要。上海市金山区非公党建工作主要由金山区社会工作党委具体统筹,工商机关、个私协、工商联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而笔者了解到,有些地方的非公党建管理机构,直接设置在工商机关;有些地方则建立了由组织部、司法局、工商分局、地方党委等单位构建的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有些地方甚至依托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党组织进行挂靠管理,等等。各种管理模式各有优点和成效,在特定时期内有存在的必要性,但管理模式的不统一,极易导致管理不到位、不规范,制约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则不多问。为此,目标管理是解决因管理模式不同而导致非公党建效果千差万别的重要路径。
(三)解決党组织活动难开展问题的需要。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是由中层管理人员兼任,党员基本为普通职工,相对于业主,“雇佣”色彩浓。鉴于经费、场地、时间以及业主态度等因素,不少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开展非常少,而且基本流于形式。而目标管理则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引入目标管理,并在目标中设置活动内容,活动难以开展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三、非公企业党建实施目标管理的法律依据及目标界定
(一)非公企业党建实施目标管理的法律依据。《党章》第三十二条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公司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同时该法第五条和第十七条规定,公司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职工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安全生产。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下发了相关文件,对非公党建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例如,国家工商总局制发了《国家工商总局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组2011年工作要点》。这些规定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非公企业党建目标界定。确定非公企业党建目标的首要条件,应是衡量和评价一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状态的指标,既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又应对接《党章》和《公司法》,还要适当超前,使企业党建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在调查金山区非公企业党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目标体系应为三级:总目标、分目标和子目标,并以百分制设置一定分值。总目标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子目标应围绕分目标进行设置,分目标应至少涵盖以下几方面。
1 非公企业的和谐度。企业和谐度总体而言是做到外和内顺,大体分为内部和谐度与外部和谐度。内部和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由内部管理和劳资关系协调等要素构成。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是形成一套团结员工、凝聚人心、面向未来的企业价值体系。对此,非公企业党组织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通过主题活动、调节纠纷、协调内部关系等手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凝聚”人心作用。非公企业的外部和谐度,大体包含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和外部关系和谐两个方面。一方面。非公企业党组织要通过适当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递给企业主并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安全生产。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并与政府、社区、行业协会等保持密切联系,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2 非公企业的发展力。非公企业的发展力主要指发展的实力、潜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党建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目 标。为此,非公党组织的重要功能是推动企业发展。2011年第一季度,上海金山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和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11个,开展技术革新项目达125项,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达265项。
3 党组织负责人的能力。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能力、经验和威信决定其工作是否“有为”,最终决定党组织在企业中能否“有位”。金山区不少规模以上企业,从各级党政机关和学校退下来的干部和教师中聘请了一些有较强党务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党组织书记,有的还在企业兼任副总经理、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此,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否配置有经验、有能力、有干劲的书记是非公企业党建成败的重要因素。
4 党组织自身建设。一方面,除较好地的建立“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发展工作等制度外,建立健全董事会与党组织的理论中心组学习例会制度和党组织书记列席董事会制度也非常重要,有利于构筑企业党组织和业主对话交流平台,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能否实现这些目标取决于党组织自身建设如何,有没有吸引力、凝聚力。另一方面。只有立足企业发展、结合企业实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凝聚职工群众、构建和谐环境,才能使企业党建得到企业主的认同和员工的欢迎。
5 企业主支持度。在走访活动中,笔者注意到,企业主的政治素养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好坏。企业主如果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党建意识和一定的政治身份,或者自身是党员,他们会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在党组织的人员配备、经费支出、活动场地、活动时间等各个方面予以保障。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则开展得有声有色,公司发展和党建工作相互促进,均呈良好发展态势。
四、以完善的机制保障目标管理效能
(一)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为此,必须要有顺畅的工作机制保障,才能实现目标的顺利分解以及权、责、利明确。一是建立工作领导机制,明确主管非公党建工作主管机关,健全工作网络,建立健全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二是进一步健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保障机制。形成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专项经费每年适度增长的机制,逐步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党费为辅、社会各类资金来源和非公经济组织自身为补充的党建经费保障体系。通过利用各级党员服务中心、整合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开发非公经济组织内部资源等方式,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三是进一步健全“黨群一体化”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工、青、妇、科协等群众团体的优势,探索党组织和群众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实现组建联动、活动联动和队伍联动。四是进一步健全信息化互动网络体系。搭建非公经济组织与党建工作交流的信息平台,为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提供信息等各类服务。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探索非公经济组织手机微型党课。
(二)建立人才选拔和培训机制。目标管理非常重视人的因素,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高度直接决定目标的实现,为此要不断提高非公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素质。一是优化班长工程,采取“选一批、派一批、招一批”等方式,配强配齐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务干部,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健全非公经济组织党务干部信息库。在重要的岗位上重点培养党员,为优秀的党员争取重要的岗位;进一步实施“双向培养”计划,把企业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二是对接企业和职工的共同需求,突出技术和知识,坚持将基础培训、晋级培训、岗位轮训、业务研修、专题讲座和实践提高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本领。
(三)建立有效的督查奖惩机制。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为此,完善督查奖惩机制,对推进目标非常关键。一是督查机制。对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分析并通报情况,对于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可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的作用,成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巡视组,强化工作的督查。要坚持季报告、季安排、季检查制度,把非公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二是完善考核制度。要把非公党建工作列入各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落实。建立领导联系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情况考核制度,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指导员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识。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要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列为考核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干部、评比表彰先进的一个重要条件。把选派机关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作为干部到基层锻炼的一项措施,作为考察培养干部的一项手段。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