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初中生出于家庭经济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等原因采取了走读的方式。这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但是社会复杂性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学习辅导无保障,安全隐患突出,心理健康亟待关注,这给当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初中学生;学习;安全;心理健康
我校地处山区农村,初中生出于家庭经济条件、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等原因采取了走读的方式。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过着校园生活,又比寄宿制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环境。这些特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但是社会复杂性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农村初中走读生学习辅导无保障
1.没有提问和获得辅导的机会,家长不能辅导。留守学生多,家中只有老弱病残,既不能监管,也无法帮助促使他们的学业进步。晚上无人督促,辅导,可以东游西逛,沉溺游戏、电视、网吧,荒废学业。
2.与寄宿制学生相比,失去教育均衡,使农村走读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下滑。上课时间比不上,学习内容多少比不上,教师辅导程度比不上,自然比寄宿制和城镇学生少学很多知识。
3.他们沦为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学习时间减少,自由时间增多,做有意义的事的时间、行为、意识减少,做无聊、无意识、影响身心发展甚至有危害性的事的时间增多。一旦没有及时制止和挽救,就会形成定式和普遍现象,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隐患。
4.基础失衡,在中考或者其他考试中落于下风,只有较少学生能够升到高一级学校正常就读,由此导致恶性循环,部分农村学生不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
二、农村初中走读生安全隐患突出
1.农村学生安全行为有突出特点
农村初中走读生的安全隐患行为具有特殊性。一是个体特点。同一学生发生同一种安全隐患行为,或同一安全隐患行为总是发生在同一类学生身上。二是复杂多样。安全隐患行为发生时,其形式或手段的多样化,具有复杂化倾向。三是偶然性。易发和不确定性是基本特征,包括表现优异的学生都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行为,突发性较强。四是习惯性。某些具有安全隐患行为的走读生,在初次行为之后,侥幸心理和个人权威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产生了习惯性侵犯行为。
2.农村学生安全行为具有客观心理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幼稚又渴望成熟,心理与行为的矛盾脱节。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身心发育水平不成熟,他们的行为有不稳定性和易受感染性。对问题认识直观、肤浅、片面等等,面对问题,在行为表现上带有强烈的盲目性妥协性。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正确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
3.安全隐患行为的预防
对于农村初中走读生来说,急需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因此,防范与杜绝农村初中走读生的安全隐患行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实行“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与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主动预防能力。
首先,认识教育。只有学生对安全隐患行为具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自护自救能力,才能变社会被动预防为学生主动预防。
其次,后果分析教育。学校根据教育实际,针对发生的典型安全案例,以行为后果体验为主要手段,让具有安全隐患行为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危害性后果,加强对安全隐患行为危害性的认识。
再次,积极预防。学校、家庭、社会要多管齐下,采取必要的控制预防措施。充分发挥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作用,加强良好行为习惯训练与养成的教育,通过教育防止走读生沾染不良习惯,防范教唆、引诱、胁迫走读生实施安全隐患行为的发生。
三 、农村初中走读生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出现了诸多问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1.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1)性格、心理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先天因素、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
(2)自尊心脆弱。后进生成绩、德行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自卑心理,行为上表现为孤独、羞怯。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当,环境不佳,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怨恨自己,最后破罐破摔。
(3)耐挫能力差。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造成农村中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力和信心,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而是逃避,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2.培养农村初中走读学生心理品质的方法
农村初中走读学生有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1)在农村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的技能技巧,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
(2)优化品质,注重自我。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用“放大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3)锻炼坚强意志。锻炼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带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进行体能意志的锻炼。在活动中找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明确目标及努力的方向。
(4)正确认识挫折,提高耐挫能力。要认真分析受挫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或帮助学生调整目标或创造所缺条件等,排除障碍,走向成功。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物无声。
(5)培养竞争精神。在教育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既团结又友爱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初中学生;学习;安全;心理健康
我校地处山区农村,初中生出于家庭经济条件、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等原因采取了走读的方式。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过着校园生活,又比寄宿制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环境。这些特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但是社会复杂性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农村初中走读生学习辅导无保障
1.没有提问和获得辅导的机会,家长不能辅导。留守学生多,家中只有老弱病残,既不能监管,也无法帮助促使他们的学业进步。晚上无人督促,辅导,可以东游西逛,沉溺游戏、电视、网吧,荒废学业。
2.与寄宿制学生相比,失去教育均衡,使农村走读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下滑。上课时间比不上,学习内容多少比不上,教师辅导程度比不上,自然比寄宿制和城镇学生少学很多知识。
3.他们沦为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学习时间减少,自由时间增多,做有意义的事的时间、行为、意识减少,做无聊、无意识、影响身心发展甚至有危害性的事的时间增多。一旦没有及时制止和挽救,就会形成定式和普遍现象,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隐患。
4.基础失衡,在中考或者其他考试中落于下风,只有较少学生能够升到高一级学校正常就读,由此导致恶性循环,部分农村学生不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
二、农村初中走读生安全隐患突出
1.农村学生安全行为有突出特点
农村初中走读生的安全隐患行为具有特殊性。一是个体特点。同一学生发生同一种安全隐患行为,或同一安全隐患行为总是发生在同一类学生身上。二是复杂多样。安全隐患行为发生时,其形式或手段的多样化,具有复杂化倾向。三是偶然性。易发和不确定性是基本特征,包括表现优异的学生都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行为,突发性较强。四是习惯性。某些具有安全隐患行为的走读生,在初次行为之后,侥幸心理和个人权威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产生了习惯性侵犯行为。
2.农村学生安全行为具有客观心理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幼稚又渴望成熟,心理与行为的矛盾脱节。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身心发育水平不成熟,他们的行为有不稳定性和易受感染性。对问题认识直观、肤浅、片面等等,面对问题,在行为表现上带有强烈的盲目性妥协性。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正确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
3.安全隐患行为的预防
对于农村初中走读生来说,急需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因此,防范与杜绝农村初中走读生的安全隐患行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实行“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与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主动预防能力。
首先,认识教育。只有学生对安全隐患行为具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自护自救能力,才能变社会被动预防为学生主动预防。
其次,后果分析教育。学校根据教育实际,针对发生的典型安全案例,以行为后果体验为主要手段,让具有安全隐患行为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危害性后果,加强对安全隐患行为危害性的认识。
再次,积极预防。学校、家庭、社会要多管齐下,采取必要的控制预防措施。充分发挥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作用,加强良好行为习惯训练与养成的教育,通过教育防止走读生沾染不良习惯,防范教唆、引诱、胁迫走读生实施安全隐患行为的发生。
三 、农村初中走读生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出现了诸多问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1.农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1)性格、心理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先天因素、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
(2)自尊心脆弱。后进生成绩、德行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自卑心理,行为上表现为孤独、羞怯。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当,环境不佳,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怨恨自己,最后破罐破摔。
(3)耐挫能力差。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造成农村中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力和信心,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而是逃避,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2.培养农村初中走读学生心理品质的方法
农村初中走读学生有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1)在农村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的技能技巧,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
(2)优化品质,注重自我。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用“放大境”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3)锻炼坚强意志。锻炼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带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进行体能意志的锻炼。在活动中找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明确目标及努力的方向。
(4)正确认识挫折,提高耐挫能力。要认真分析受挫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或帮助学生调整目标或创造所缺条件等,排除障碍,走向成功。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物无声。
(5)培养竞争精神。在教育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既团结又友爱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