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彼得的猫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ond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时代我在三鹰住宿舍的时候捡了一只小公猫。与其说是捡的,倒不如说是一天晚间我走路时它擅自“喵喵”地跟在后面,一直跟进我宿舍房间。它是一只褐色虎纹猫,毛长长的,两腮毛茸茸的活像连鬓胡,十分可爱。
  一段时间里我没有给猫取名字。后来一天听广播深夜节目,记得是“通宵日本”,有一封读者来信说:“我养了一只名叫彼得的猫,不知跑去哪里了,现在寂寞得很。”我听了,心想那好,这只猫就叫彼得好了!
  彼得这猫绝对聪明能干。学校放假我回家期间它作为野猫在那一带设法自谋生计,我回来时又好端端地回到我身旁。
  说起当时养猫的困难,不外乎我的经济状况往往捉襟见肘。主人都没钱吃顿饱饭,哪会有猫吃的呢?身无分文的状态一个月当中一般都要持续一个星期。那种时候我常向班上的女孩子求援。我若说自己因为没钱正饥肠辘辘,对方必定不理我:“活该!那是你村上君自作自受。”而若说“没钱了,家里的猫什么吃的也没有”,则多数都会予以同情,说一声“没办法啊”,借一点钱给我。
  结婚时还是学生,在宿舍里穷得叮当响,只好暂且在老婆娘家白吃白喝。但老婆娘家经营被褥店,岳父对我说:“猫万万不能领来。那岂不要给卖的东西沾上毛了?”那倒也是。
  十月一个阴沉沉的午后,我把几件家具杂物和一些爵士乐唱片收藏品装上轻型卡车,在一无所有、空空荡荡的房间里把金枪鱼的生鱼片给彼得吃。“对不起呀,这回我结婚了,那边有那边的情况,不能把你领去的。”我简明扼要地对彼得解释说,但彼得只顾狼吞虎咽闷头吃金枪鱼。终究是猫,不能理解主人种种啰啰唆唆的情由。
  我把吃完金枪鱼仍在“吧唧吧唧”舔盘子的彼得扔在身后,坐上轻型卡车离开宿舍。我和老婆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老婆说:“算了,还是把那只猫一起带走吧,总有法可想的。”我们急忙返回宿舍,把仍在呆呆地思索金枪鱼的彼得紧紧抱在怀里。
  岳父一开始大发脾气:“把猫领来了,开什么玩笑!还不扔到什么地方去!”但看样子他本来就不那么讨厌猫,所以很快就背地里喜欢上了彼得。当着我的面倒是常常没理由地抬脚踢去一边,但一大早在没人的地方却偷偷摸猫的脑袋,给它东西吃,即使彼得往婚礼用的褥子上小便,他也一声不响地,似乎说了句什么“换掉”了事。
  遗憾的是,彼得在此未能养到最后。因为彼得是在乡下长大的,晓得独立谋生,没办法在文京区的商业街生活。肚子一饿,它就一溜烟钻进附近人家的厨房,毫不犹豫地把里面的食物叼走。我们得时常听附近太太们的抱怨:“府上的猫把我家剖开的竹荚鱼偷走了。”每次都要解释或低头(低头的往往是老婆的父亲)。而且它是在武藏野的大自然中逮着鼹鼠自由自在长大的,这种到处是水泥和汽车的商业街生活弄得它心力交瘁,最后神经失衡,开始到处小便。这当然非同小可。
  如此一来二去,我们只好把彼得脱手。住在乡下的一个熟人接收了彼得:“我家旁边就有一大片树林,动物多得很。这样猫该过得很幸福吧!”
  听熟人说,彼得在乡下过得自由自在快快乐乐。每天吃完早饭就钻进附近树林,在那里尽兴玩耍,玩够了回家。我听了,心想不管怎么样,对彼得来说这才是最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年。某日,彼得終于不再回家了。
  现在我有时仍会想到静静地消失在树林里的野生公猫彼得。而一想彼得,我就想起自己还年轻、还贫穷、不知恐惧为何物却也不知日后出路的那个时代,想起当时遇见的众多男女。那些人后来怎么样了呢?其中一个至今仍是我的太太,在那边吼道:“喂喂,衣柜抽屉打开也不关上,成什么样子!”
其他文献
权利的游戏(1-5季)  爱与恨,冰与火,生与死,没错,这些看似极端的词语都可以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小编荐语  导演: 丹尼尔·米纳汉 等  编剧: 乔治·马丁 等  主演: 麦茜·威廉姆斯 / 艾米莉亚·克拉克 等  类型: 剧情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剧情介绍:《权力的游戏》是一部中世纪史诗奇幻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该剧以美国作家乔治
期刊
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诗集有《芦苇中的风》《责任》《塔》等。  湖心岛茵尼斯弗利岛  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  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编墙糊上泥;  我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  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  那儿安宁会降临我,安宁慢慢儿滴下来,  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歇唱的地方;  那兒半夜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  而黄昏织满
期刊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
期刊
《无穷镜》是旅美作家陈谦的长篇新作。陈谦在继《爱在无爱的硅谷》之后再一次将笔触指向硅谷题材,《无穷镜》则显示出陈谦对硅谷题材的回归的再思考,代表着陈谦对硅谷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以及对整个生活的思考与理解。  镜像与窥视  陈谦在自序中所说,《无穷镜》是一面倾注了她“心声的镜子”。毫無疑问,这是一部处处与“镜子”这个意象相关涉的作品。不同的镜子产生不同的效果,它们展现各种各样生活的碎片,拼凑到一起,
期刊
一年之中,日本全国共有32000人在孤独中悄无声息地死去。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日本人: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故乡,也没人和他们联系;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遗体,甚至无法知道事主姓甚名谁。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  2010年,日本川崎市的一套单元楼。  一名90岁的独居女子死后过了将近一个月,遗体才被人发现。  家里的电视机一直开着,
期刊
引力波被直接探测到的消息已经公布多月,但是引力波的传播热度并未减弱。在中国,它不仅仅是一个科技热词,也是社交网络热词,你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引力波,但你却不得不关注它。  关注引力波,彰显科学气质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晚,提供科技主题内容的果壳网在它的微博账号主页上直播了美国LIGO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科学组织关于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发布会。LIGO研究者公布了其在2015年9月发
期刊
“鬼压床”的正规说法是“睡瘫症”,是睡眠障碍、睡眠异常的一种。  从睡眠脑电图来看,人的睡眠分慢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眠,人犯困了会先进入慢眼动睡眠期,睡眠由浅转深,再进入快眼动睡眠期,随后又进入慢眼动睡眠期,一个晚上会出现这样的周期4~5个。“睡瘫症”多发生在入睡时或将醒时。  “鬼压床”的发病原因,目前有的是可以解释的,有的则还不明。偶尔出现“鬼压床”对身体并无大碍,不必过度焦虑。发作时,别人触及
期刊
香蕉的营养非常丰富,每百克果肉中含蛋白质1.2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19.5克,粗纤维0.9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丰富的微量元素钾等。研究发现,香蕉健康功效多多。  1.预防心血管疾病。当体内缺钾时,会发生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情况,一根香蕉含钾400毫克,钾能使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常态,使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协调,从而起到维持血压稳定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之功效。  2.防
期刊
书如同人,都可成为伴侣;读其书,如同读其人,同样,观其朋友,也如同观其人。无论以书为友还是以人为伴,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知己。  一本好书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昨天如此,今天亦如此,这一点亘古不变。书是我们最有耐心和最使人愉悦的朋友。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遭遇苦难,它都不会背弃我们,它总是怀着善意接纳我们。年轻时,它给予我们快乐并指引我们;年老时,它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并鼓励我们。  因为对一本书的热爱
期刊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发生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是整个人类的梦魇,本文依据对该事件经历者的访谈创作而成。  那是1986年,我們是当地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的团体,过着自己的生活,跟周围的一切保持距离。  我们有我们的规矩:我们不看《真理报》,但是会传阅《星火》杂志。他们只要稍稍放松管控,我们就开始全面接受信息。我们阅读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家里摆着沙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