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刚刚升入初中时,学生普遍不会学习历史。所以,历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摸索历史课堂教学的流程,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历史;方法;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习惯
七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对于历史课堂学习完全不了解,所以,前几节课的讲授对于日后的历史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历史课堂是什么、历史课堂怎么学等问题,开学伊始就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例如,开学第一课的讲述,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是不是就是历史?多数学生都会回答是。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历史并不是简单过去事情的罗列,而是能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特点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如此讲解,学生可能还是没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第一课《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元谋人》中的一幅牙齿化石插图提问:这个牙齿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为什么你们脱落的牙齿没有被当做重要化石留存?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结论:通过这些牙齿化石可以验证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采用这种趣味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个问题: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普遍没有什么认知,可以引导学生从拓展视野、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认识等角度形成认知。例如,《三国演义》中有两个突出的人物形象,即老谋深算的诸葛亮和年轻有为的周瑜,学生普遍认为诸葛亮年长于周瑜,其实,诸葛亮比周瑜年轻,这说明历史小说和历史真实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学习历史的作用,提高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作用。
了解历史的基本常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学案的整理和使用。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如何粘贴、如何整理、如何书写、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要求。
总之,要从第一节历史课开始,使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书写习惯、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前有预习、学习有思考、课后有整理。
二、规范学生的学习
做好前期准备之后,就进入到正常的历史课堂学习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40分钟内有事情做、了解学习环节、知道如何学习。
(一)学习目标
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托是历史课程标准。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内容、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具有实效性。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可以细化为三个层面,即能记住、能分析、能感受。例如,把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能记住——洋务运动的概况、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和影响。能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能认识——洋务运动是清政府救国道路的一次近代化探索。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内容、需要达到什么要求,学习的针对性比较强。
(二)学习重难点
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会有比较重要的内容和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学生应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教材内容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以此加深对重难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例如,把《洋务运动》的重难点设定为:重点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比较多,条理不清,需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整理,逐条归纳,使学生便于识记。对于洋务运动的意义,可以出示相关材料,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法指导
学案的设置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对知识点的识记只是一方面,学会如何学是另一方面。例如,《洋务运动》一课的学法指导可以归结为:通过快速阅读课文,用两种颜色的笔记录和勾画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阅读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阅读教材、如何使用双色笔在书中进行勾画、如何总结知识点并在相应位置做标记,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四)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所以,新课导入至关重要。可以采用图片和视频导入,也可以采用文字资料导入,但一般采用复习导入居多,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而且课程之间的设置往往是相互联系,用上一课的“因为”,去联系下一节课的“所以”,前后贯穿,便于学生掌握历史的脉络和线索。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先复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回顾其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爆发的过程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中实施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五)当堂检测
在讲授完主干知识后,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练习,当堂巩固知识点,以此达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独立训练来检测自己的进步程度。
(六)知识链接
通过链接相关中考试题,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能得到中考辅导、明晰中考要求。但是,试题的难度要适中,设置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而且要注重在平时的训练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心态。
(七)知识梳理
相关的学习环节设置完之后,要将课前、课中、课后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把所有知识点以一条主线进行梳理,找出脉络,理清线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三、规范学生的评价
当学生明确课堂流程、养成学习习惯之后,还要建立学生的评价机制。只有建立严格而且规范的评价机制,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表现。在预习环节,要设置具体要求,使学生的预习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并给表现积极且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整体加分。在小组讨论环节,要求小组内的学生全员参与,讨论充分,重点突出,归纳得当,有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讨论更有针对性。在小组展示环节,要求学生声音洪亮,仪态端正,展示充分合理,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在小组总结环节,要求字迹工整,学案完整且有条理。总之,每一个环节都以加分的方式鼓励优秀的小组或者优秀的学生,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要多表扬、多加分。将历史课堂评价纳入班级整体考核分数,便于班主任了解學生在课堂的表现,也有助于班主任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管理中,更好地辅助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
健全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要求更明确,学生的学习更规范,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总之,历史教师要结合教学条件和自身优势,依据学生的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构建起历史新型课堂,培养学生历史核心价值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惠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优化研究[J]. 新课程(中),2018,(12).
[2]欧雪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09).
[关键词]初中;历史;方法;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习惯
七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对于历史课堂学习完全不了解,所以,前几节课的讲授对于日后的历史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历史课堂是什么、历史课堂怎么学等问题,开学伊始就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例如,开学第一课的讲述,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是不是就是历史?多数学生都会回答是。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历史并不是简单过去事情的罗列,而是能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特点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如此讲解,学生可能还是没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第一课《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元谋人》中的一幅牙齿化石插图提问:这个牙齿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为什么你们脱落的牙齿没有被当做重要化石留存?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结论:通过这些牙齿化石可以验证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采用这种趣味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个问题: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普遍没有什么认知,可以引导学生从拓展视野、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认识等角度形成认知。例如,《三国演义》中有两个突出的人物形象,即老谋深算的诸葛亮和年轻有为的周瑜,学生普遍认为诸葛亮年长于周瑜,其实,诸葛亮比周瑜年轻,这说明历史小说和历史真实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学习历史的作用,提高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作用。
了解历史的基本常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学案的整理和使用。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如何粘贴、如何整理、如何书写、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要求。
总之,要从第一节历史课开始,使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书写习惯、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前有预习、学习有思考、课后有整理。
二、规范学生的学习
做好前期准备之后,就进入到正常的历史课堂学习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40分钟内有事情做、了解学习环节、知道如何学习。
(一)学习目标
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托是历史课程标准。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内容、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具有实效性。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可以细化为三个层面,即能记住、能分析、能感受。例如,把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能记住——洋务运动的概况、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和影响。能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能认识——洋务运动是清政府救国道路的一次近代化探索。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内容、需要达到什么要求,学习的针对性比较强。
(二)学习重难点
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会有比较重要的内容和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学生应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教材内容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以此加深对重难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例如,把《洋务运动》的重难点设定为:重点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比较多,条理不清,需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整理,逐条归纳,使学生便于识记。对于洋务运动的意义,可以出示相关材料,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法指导
学案的设置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对知识点的识记只是一方面,学会如何学是另一方面。例如,《洋务运动》一课的学法指导可以归结为:通过快速阅读课文,用两种颜色的笔记录和勾画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阅读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阅读教材、如何使用双色笔在书中进行勾画、如何总结知识点并在相应位置做标记,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四)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所以,新课导入至关重要。可以采用图片和视频导入,也可以采用文字资料导入,但一般采用复习导入居多,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而且课程之间的设置往往是相互联系,用上一课的“因为”,去联系下一节课的“所以”,前后贯穿,便于学生掌握历史的脉络和线索。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先复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回顾其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爆发的过程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中实施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五)当堂检测
在讲授完主干知识后,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练习,当堂巩固知识点,以此达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独立训练来检测自己的进步程度。
(六)知识链接
通过链接相关中考试题,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能得到中考辅导、明晰中考要求。但是,试题的难度要适中,设置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而且要注重在平时的训练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心态。
(七)知识梳理
相关的学习环节设置完之后,要将课前、课中、课后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把所有知识点以一条主线进行梳理,找出脉络,理清线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三、规范学生的评价
当学生明确课堂流程、养成学习习惯之后,还要建立学生的评价机制。只有建立严格而且规范的评价机制,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表现。在预习环节,要设置具体要求,使学生的预习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并给表现积极且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整体加分。在小组讨论环节,要求小组内的学生全员参与,讨论充分,重点突出,归纳得当,有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讨论更有针对性。在小组展示环节,要求学生声音洪亮,仪态端正,展示充分合理,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在小组总结环节,要求字迹工整,学案完整且有条理。总之,每一个环节都以加分的方式鼓励优秀的小组或者优秀的学生,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要多表扬、多加分。将历史课堂评价纳入班级整体考核分数,便于班主任了解學生在课堂的表现,也有助于班主任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管理中,更好地辅助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
健全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要求更明确,学生的学习更规范,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总之,历史教师要结合教学条件和自身优势,依据学生的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构建起历史新型课堂,培养学生历史核心价值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惠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课堂优化研究[J]. 新课程(中),2018,(12).
[2]欧雪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