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订单农业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大幅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订单农业发展方面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和相关资料,借鉴台湾农会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并对建议实施的可预见风险做出分析。最终通过对合作社的规范实现订单农业在我国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订单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台湾农会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342-0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实施订单农业的省、市进行筛选,最后选定福建省福鼎市作為调研地。福鼎市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 032万元,同比增长6.7%。截至2008年上半年,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由2007年的502个发展到522个,其中省、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带动农户4.1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8%。
1 福鼎市订单农业发展现状——以白茶产业为调查对象
1.1 当地茶产业概况
福鼎市茶园总面积约有1.33万hm2,全市有9个有机茶示范基地,认证面积近333.33 hm2,为福建省认证面积最大的产业。据福鼎市2009年统计年鉴可知,2009年生产茶叶1.66万t,产值4.6亿元,其中白茶4 200 t,占全省的60%,该年全市40万农民中茶叶收入人均1 025元。全市现有上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目前已组建起来的茶叶产业合作社有11家。茶叶作为当地重要的农产品,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当地农业产值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订单农业发展的作用
1.2.1 将分散的农户有组织地集中起来。农户分散给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减轻订单工作量和节约成本,产销合同经常由收购企业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统一签订,这种做法直接造成订单“合同当事人”较多,主体不明确。由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自身并不具备履约能力,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容易造成真正当事人缺失,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坚持家庭经营承包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的一些问题。例如订单合同的签订就可以直接与当地的合作社作为“卖方”,合作社内部实行严格的会员机制,对于违反合同规定的会员可以依据合作社的相关管理办法加以规范。这样就不会给签订订单的“买方”留下后顾之忧[2]。
1.2.2 分析预测市场并拓宽销售渠道。由于缺乏相应的销售渠道,农户难以获得企业的收购订单。特别是福鼎市的白茶产业,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茶品。实地调研时,农业局的相关人士提出,当地白茶的订单农业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市场途径少,没有销路。福鼎市是白茶的主要产地,在当地销售价格无提升空间。随着白茶名气的逐渐上升,原产地以外的白茶需求者应该成为更为主要的消费群体。由于单一农户的力量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寻找新订单[3]。因此,合作社的优越性也得以体现:针对农产品进行供需的合理分析预测,并指导生产。此外,合作社可以派专人到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寻找销路。这样就能使当地的本土订单农业的发展跳出被动的局面,不用等待订单上门,而是农户自己去寻找订单。
1.2.3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并签订订单农业合同,其基础在于农户们生产出的农产品应该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个体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定有很大的差异。以茶叶为例,某些企业就会对收购的茶叶有较高的要求,如芽尖的长度必须在10~12 cm等。但是合作社一旦建立和运行,就可以对合作社里的社员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与要求[4]。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统一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
2 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订单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根据当地的调研情况和所调查的具体资料看,近年来,福鼎市政府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日益显著。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合作社准入机制尚不完善
分析认为,此问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之初就已存在。据福鼎市农业局反映,“当地合作组织注册十分不完善,现存大部分的合作组织并非充分发挥应尽职能,只是一种跟风,成为获取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四五年前全市只有10多家合作组织,而现在已高达100余户。据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可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97%以上以各类协会的形式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有的是在主管部门或者乡政府进行备案。
2006年福鼎市专业合作社有2家;2007年实际专业协会12个,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5家;2008年6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4家;2009年8月底,各类专业合作社数量达94家;据福鼎市政府网站2006—2010年统计年鉴可知,2010年,福鼎市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已达137家。福鼎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短短的4年间竟然增长达68.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87.69%,而仅2008—2009年年增长率就高达291.67%。这也印证了农业局所描述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不仅在于当地政府和合作社负责人的自身利益关系,也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有关。例如合作社合法地位的问题,直至2006年《农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才正式确立了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地位、职能以及相关细则。
2.2 合作社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匮乏
资金的匮乏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最大问题。在采访福鼎市生产白茶的最大合作社福鼎柏柳白茶专业合作社时得知,合作社基本资金主要由合作社的社员所交会费及合作社经营利润形成,其他资金的筹集则主要由上级相关部门拨款和社会赞助所得。近年来,虽然福鼎市政府与省内各高校相关的农业专家进行合作,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新兴合作社资金匮乏的问题,直接导致技术危机,技术的短缺致使出现合作社无法提高农作物的净产量、无法实施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5]。 除了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劳动力因素也成为了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城乡二元化的差距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去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调查表明,省内转移的劳动力占转移总数的90%,其中有28.3%的劳动力是在当地乡镇内发生转移。留守农村的多为儿童、妇女和年迈老人,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发展农业的动力不足。
2.3 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福鼎市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样,根据各地的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差异,组织形式各不相同的各类协会、股份合作社和合作社等。除少数政府重点关注的合作社外,其余大部分合作社,尤其分布在鄉镇的合作社均呈现出部门机构设置混乱或虚设、管理职权不清、缺乏民主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合作社正常地发挥其有效职能,降低了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打击了社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劳作积极性[6]。由于合作社受当地经济和生产力发达程度限制,在进行经营活动的时候存在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以及建立合作社动机不纯等原因,直接导致合作社管理目的性不强。而政府部门只能依据法律条款和相关规定在宏观上对合作社进行指导,无法在细节上对企业监督,这就造成了政府职能缺失以及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效率等问题。
2.4 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理建议
2.4.1 健全合作社机构的部门设置。一是明确合作社性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考虑到农民经营管理的能力有限,在成员的设置上应当将农民放置监督和服务的首要位置,可以采取分类会员制,设立正式会员、管理会员和赞助会员,分别由农民和管理者或非农会员以及赞助者组成,并严格设置会员的比例。设立理事会、监事和总经理分管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明确理事会农民的比例,以保证在涉及合作社发展和利益分配等方案上,农民享有参与权和决策权,在事实上杜绝以损害农民利益为前提而攫取自身利益的企业行为出现。二是合理设置合作社部门结构。福鼎市现存合作社除了少数几家政府扶持的大型合作社外,其余合作社机构设置均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部门设置混乱,职权不清,更有甚者忽视了分工的重要性,没有机构设置。在此,建议考虑合作社业务所涉及的范围对部门进行合理设置[7-8]。例如,针对于农村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在资金借贷与技术支持方面存在紧缺的问题,可以考虑设置技术与信息部、信贷部门等,传播先进的科技、信息,争取资金借贷、技术支持以及社会赞助等。
2.4.2 全面推行农村教育培训体系。福鼎地区的农村合作社由于缺乏良好的机构设置、管理理念和资金紧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支撑起农村教育培训以及完善对农民会员的后期教育,直接导致合作社凝聚力不强、专业性不足等严重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问题。
台湾农会的推广教育是一个从理念、组织到结构、功能都十分完善的体系,其把技术推广、家事辅导和文化教育统一起来,因而成为农会、农户与政府之间的重要纽带[9]。鉴于福鼎市当地合作社发展的规模看纯粹的要求其承担这样的义务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合作社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技术培训与推广、虫害防治与卫生改善、信息传播和教育等培训,向会员宣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会员对新事物的理解,也能更加有效地凝聚整个合作社的力量。
2.4.3 广泛吸纳省内优质人才资源参与经营管理。充分利用省内优质人才资源,完善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实际调研过程中,参观了当地某企业的生产基地并了解到,福建省内的各类院校都有涉足白茶领域,并已开始与企业进行合作,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提供支持[10]。除了省内的高等学府可以为福鼎提供良好的人才供给之外,2004年首次完整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也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机遇,使白茶远近驰名,福建政府也推行与此相关的政策“允许在福建省登记的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以自然人的身份,在福建省内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无疑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人才与技术上的新机遇。
订单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不断更新和创造,但同时也应该配合以适当的政府相关政策及政府有力的监管,只有在稳定而清晰的政策背景下才能使订单农业快速的发展。
3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 白立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 卫琳.订单农业的运作模式[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
[4] 李筠,林畅,庄佩芬.福鼎市白茶市场建设问题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1(1):59-63.
[5] 朱允卫,赵卉.规范发展订单农业的法律思考[J].农业经济,2002(4):25-26.
[6] 辛岭,王艳华,杨秋林.订单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18):77-78,86.
[7] 王芳.台湾农会建设经验及启示[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9.
[8] 曾煜东.对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思考——从台湾农会组织作用的视角看[J].探求,2007(1):40-43.
[9] 刘富善.台湾农会对台湾农业发展之贡献[J].台湾农业探索,2009(5):7-10.
[10] 刘少红.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研究—基于台农(商)在闽创办产销合作社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 订单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台湾农会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342-0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实施订单农业的省、市进行筛选,最后选定福建省福鼎市作為调研地。福鼎市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 032万元,同比增长6.7%。截至2008年上半年,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由2007年的502个发展到522个,其中省、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带动农户4.1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8%。
1 福鼎市订单农业发展现状——以白茶产业为调查对象
1.1 当地茶产业概况
福鼎市茶园总面积约有1.33万hm2,全市有9个有机茶示范基地,认证面积近333.33 hm2,为福建省认证面积最大的产业。据福鼎市2009年统计年鉴可知,2009年生产茶叶1.66万t,产值4.6亿元,其中白茶4 200 t,占全省的60%,该年全市40万农民中茶叶收入人均1 025元。全市现有上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目前已组建起来的茶叶产业合作社有11家。茶叶作为当地重要的农产品,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当地农业产值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订单农业发展的作用
1.2.1 将分散的农户有组织地集中起来。农户分散给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减轻订单工作量和节约成本,产销合同经常由收购企业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统一签订,这种做法直接造成订单“合同当事人”较多,主体不明确。由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自身并不具备履约能力,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容易造成真正当事人缺失,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坚持家庭经营承包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的一些问题。例如订单合同的签订就可以直接与当地的合作社作为“卖方”,合作社内部实行严格的会员机制,对于违反合同规定的会员可以依据合作社的相关管理办法加以规范。这样就不会给签订订单的“买方”留下后顾之忧[2]。
1.2.2 分析预测市场并拓宽销售渠道。由于缺乏相应的销售渠道,农户难以获得企业的收购订单。特别是福鼎市的白茶产业,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茶品。实地调研时,农业局的相关人士提出,当地白茶的订单农业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市场途径少,没有销路。福鼎市是白茶的主要产地,在当地销售价格无提升空间。随着白茶名气的逐渐上升,原产地以外的白茶需求者应该成为更为主要的消费群体。由于单一农户的力量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寻找新订单[3]。因此,合作社的优越性也得以体现:针对农产品进行供需的合理分析预测,并指导生产。此外,合作社可以派专人到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寻找销路。这样就能使当地的本土订单农业的发展跳出被动的局面,不用等待订单上门,而是农户自己去寻找订单。
1.2.3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并签订订单农业合同,其基础在于农户们生产出的农产品应该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个体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定有很大的差异。以茶叶为例,某些企业就会对收购的茶叶有较高的要求,如芽尖的长度必须在10~12 cm等。但是合作社一旦建立和运行,就可以对合作社里的社员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与要求[4]。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统一农产品的质量和标准。
2 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订单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根据当地的调研情况和所调查的具体资料看,近年来,福鼎市政府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日益显著。与此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合作社准入机制尚不完善
分析认为,此问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之初就已存在。据福鼎市农业局反映,“当地合作组织注册十分不完善,现存大部分的合作组织并非充分发挥应尽职能,只是一种跟风,成为获取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四五年前全市只有10多家合作组织,而现在已高达100余户。据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可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97%以上以各类协会的形式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有的是在主管部门或者乡政府进行备案。
2006年福鼎市专业合作社有2家;2007年实际专业协会12个,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5家;2008年6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4家;2009年8月底,各类专业合作社数量达94家;据福鼎市政府网站2006—2010年统计年鉴可知,2010年,福鼎市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已达137家。福鼎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短短的4年间竟然增长达68.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87.69%,而仅2008—2009年年增长率就高达291.67%。这也印证了农业局所描述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不仅在于当地政府和合作社负责人的自身利益关系,也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有关。例如合作社合法地位的问题,直至2006年《农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才正式确立了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地位、职能以及相关细则。
2.2 合作社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匮乏
资金的匮乏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最大问题。在采访福鼎市生产白茶的最大合作社福鼎柏柳白茶专业合作社时得知,合作社基本资金主要由合作社的社员所交会费及合作社经营利润形成,其他资金的筹集则主要由上级相关部门拨款和社会赞助所得。近年来,虽然福鼎市政府与省内各高校相关的农业专家进行合作,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新兴合作社资金匮乏的问题,直接导致技术危机,技术的短缺致使出现合作社无法提高农作物的净产量、无法实施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5]。 除了资金和技术的问题,劳动力因素也成为了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城乡二元化的差距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去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调查表明,省内转移的劳动力占转移总数的90%,其中有28.3%的劳动力是在当地乡镇内发生转移。留守农村的多为儿童、妇女和年迈老人,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发展农业的动力不足。
2.3 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福鼎市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样,根据各地的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差异,组织形式各不相同的各类协会、股份合作社和合作社等。除少数政府重点关注的合作社外,其余大部分合作社,尤其分布在鄉镇的合作社均呈现出部门机构设置混乱或虚设、管理职权不清、缺乏民主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合作社正常地发挥其有效职能,降低了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打击了社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劳作积极性[6]。由于合作社受当地经济和生产力发达程度限制,在进行经营活动的时候存在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以及建立合作社动机不纯等原因,直接导致合作社管理目的性不强。而政府部门只能依据法律条款和相关规定在宏观上对合作社进行指导,无法在细节上对企业监督,这就造成了政府职能缺失以及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效率等问题。
2.4 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理建议
2.4.1 健全合作社机构的部门设置。一是明确合作社性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考虑到农民经营管理的能力有限,在成员的设置上应当将农民放置监督和服务的首要位置,可以采取分类会员制,设立正式会员、管理会员和赞助会员,分别由农民和管理者或非农会员以及赞助者组成,并严格设置会员的比例。设立理事会、监事和总经理分管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明确理事会农民的比例,以保证在涉及合作社发展和利益分配等方案上,农民享有参与权和决策权,在事实上杜绝以损害农民利益为前提而攫取自身利益的企业行为出现。二是合理设置合作社部门结构。福鼎市现存合作社除了少数几家政府扶持的大型合作社外,其余合作社机构设置均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部门设置混乱,职权不清,更有甚者忽视了分工的重要性,没有机构设置。在此,建议考虑合作社业务所涉及的范围对部门进行合理设置[7-8]。例如,针对于农村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在资金借贷与技术支持方面存在紧缺的问题,可以考虑设置技术与信息部、信贷部门等,传播先进的科技、信息,争取资金借贷、技术支持以及社会赞助等。
2.4.2 全面推行农村教育培训体系。福鼎地区的农村合作社由于缺乏良好的机构设置、管理理念和资金紧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支撑起农村教育培训以及完善对农民会员的后期教育,直接导致合作社凝聚力不强、专业性不足等严重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问题。
台湾农会的推广教育是一个从理念、组织到结构、功能都十分完善的体系,其把技术推广、家事辅导和文化教育统一起来,因而成为农会、农户与政府之间的重要纽带[9]。鉴于福鼎市当地合作社发展的规模看纯粹的要求其承担这样的义务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合作社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技术培训与推广、虫害防治与卫生改善、信息传播和教育等培训,向会员宣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会员对新事物的理解,也能更加有效地凝聚整个合作社的力量。
2.4.3 广泛吸纳省内优质人才资源参与经营管理。充分利用省内优质人才资源,完善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实际调研过程中,参观了当地某企业的生产基地并了解到,福建省内的各类院校都有涉足白茶领域,并已开始与企业进行合作,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提供支持[10]。除了省内的高等学府可以为福鼎提供良好的人才供给之外,2004年首次完整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也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机遇,使白茶远近驰名,福建政府也推行与此相关的政策“允许在福建省登记的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以自然人的身份,在福建省内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无疑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人才与技术上的新机遇。
订单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不断更新和创造,但同时也应该配合以适当的政府相关政策及政府有力的监管,只有在稳定而清晰的政策背景下才能使订单农业快速的发展。
3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 白立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 卫琳.订单农业的运作模式[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
[4] 李筠,林畅,庄佩芬.福鼎市白茶市场建设问题研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1(1):59-63.
[5] 朱允卫,赵卉.规范发展订单农业的法律思考[J].农业经济,2002(4):25-26.
[6] 辛岭,王艳华,杨秋林.订单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18):77-78,86.
[7] 王芳.台湾农会建设经验及启示[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9.
[8] 曾煜东.对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思考——从台湾农会组织作用的视角看[J].探求,2007(1):40-43.
[9] 刘富善.台湾农会对台湾农业发展之贡献[J].台湾农业探索,2009(5):7-10.
[10] 刘少红.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研究—基于台农(商)在闽创办产销合作社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