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雄鹰展翅,骏马奔腾,马头琴声悠扬”……初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是1995年,草原的磅礴气势符合人们此前对她所有美好的想象,驰骋在草原上,一切都变得毫无牵绊。
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然而对有些牧区来讲,这一切却正在变成历史。从去年夏季至今年年初的半年里,记者深入呼伦贝尔草原调查,看到的不再是以前的光景,到处是挖煤带来的坑洼和地陷,化工产生的污水、垃圾横遍草原,煤灰漂浮带来的空气污染,这些都时刻威胁着草原人甚至更多人的健康。
大片地陷让草原面目全非
2012年夏,呼伦贝尔草原一角,无数小煤窑开采后留下的大坑、地陷,直径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着实令人震惊。那些大坑将草原肢解得分崩离析,走在坑与坑之间,仿佛过独木桥,无论人还是牛羊,不小心跌下去很可能丧命。各种规模的煤矿、火电厂、煤化工厂在草原上分布广泛:从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科尔沁,到西边的锡林郭勒、鄂尔多斯、阿拉善,甚至宁夏、新疆、青海,规模庞大。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超过80%的煤炭储量在北方,其中我国西北部是煤炭分布最集中的区域,而呼伦贝尔这片美丽的草原正处于其中。
记者走进煤矿旁边的一户牧民家,他们正在搬家,“这附近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了,没一点活路了”,男主人感慨地说。煤矿开采使草原受到严重污染,草变差、牲畜饲料不足,吃了被污染的草、喝了污水,牲畜极容易生病、死亡。一个牧民告诉记者:“周围的粉尘飘过来,落在牧草上,羊吃了,有毒的粉尘就进入肺部,我们养的绵羊几乎都有呼吸系统疾病。”
除了破坏草场,开采露天煤矿更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由于煤层所处位置也可能有地下水,为了采煤,必须先把地下水抽干,那位牧民家不远处的一个露天煤矿就在24小时不间断地往外抽水。地下水被抽空,整个草场如同一片荒漠,不仅牧草会慢慢枯死,人畜饮水更成问题。那位牧民所在的村庄,此前每家都有一个机井,打两三米就会有水,二三十米就有非常稳定的水源供应。然而自从附近500米外一家企业开采了几年煤矿后,现在打开机井,水流了大概半分钟,只出了半桶水就再也打不出来了。后来这个村子只得集资建了一口深井,100多米,每家都去深井里拉水用。“我们担心,煤矿这么采下去,地下水位会继续下降,这100多米的深井很快也就不能用了。”牧民说,这只能逼着他们搬迁。
火电厂对环境也有破坏。火电厂排出大量燃煤产生的粉煤灰,非常小,但风一起,就会遮天蔽日。在粉煤灰场附近居住的牧民,普遍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这种污染不仅局限于当地,2011年,有复旦大学参与的一项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监测到的沙尘暴当中,含有大量煤炭污染物,而西北部这些粉煤灰场、火电厂就处在沙尘暴的必经之路上。
被煤炭包围的东明村
东明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以北,这里住着约62户牧民,他们都是当年随农垦兵团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定居的汉族,以养殖奶牛为生,其中很多老人五六岁便到了这里。如今,他们的村落已经被多个煤矿、煤电厂和煤化工厂团团包围。这里有年产3000万吨的神华集团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年产400万吨的东明露天煤矿,同时还配套建设有东明化工、金新化工等煤化工企业。村民说:“我们村已经被规划为新的化工区,我们明年都得搬迁了,真舍不得走啊!可不走就只能等死。”当地不仅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水井打不出水,露天煤矿还不断飘来煤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化工厂里的气味。然而,企业的补偿迟迟不到位,后续的生计问题又使得村民不得不搬迁。
东明村一名胡姓村民一家三口以养奶牛为生,男主人说:“这几年,奶牛经常生病,主要是化工厂的废料和煤矿的灰尘太多,使奶牛肠胃不好,拉肚子、呕吐、眼睛红肿。一年里,每头奶牛都要打好几次先锋霉素、青霉素。”
在东明村附近,记者发现煤矿以及周围的化工厂、煤电厂铺设的数根排污管道。其中一部分是东明露天煤矿用于抽干地下水的。据村民介绍,当地用于煤矿抽干地下水的深井有170口之多。这些管道铺设时可能给草原留下很多陷阱,时常有牛羊掉进去,一旦没能及时发现,只有等死。
东能煤化工厂曾因将生产废水直接排入南边的海拉尔河,在2010年被内蒙古环保厅罚款,但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村民说。化工厂还将固体废料直接倾倒在草原上,给草场和牲畜都带来极大危害。从2009年开始,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矿就通过管道直接往草原上排放污水,短短三四年时间,就冲刷出了一条20多米深、50多米宽、1000多米长的“大峡谷”,被冲刷的沙土成片地覆盖了下游草原。上百个小煤窑几十年的无序开采,使得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矿附近出现了一个个大坑,草原变得惨不忍睹。当地人说,曾有一家三口开着拖拉机经过,结果不小心掉入大坑,人和拖拉机都没有找到。
能源企业蜂拥而至
呼伦贝尔草原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探明储量306.7亿吨,预测储量630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以上,探明储量是东北三省煤炭总和的6倍。随着近年当地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措施,国内很多能源企业纷纷进驻开采。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十分稀缺,且季节性明显,地下水是唯一稳定可靠的水源。地下水被排干、地表径流被截断,直接导致地表植被退化、草原逐渐消失。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理所、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的研究结果显示,21世纪初,全呼伦贝尔市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达到398.22万公顷,占全市草原面积的40%。据《人民日报》2012年7月18日报道,2010年,呼伦贝尔曾经由于煤矿过度开采导致境内七大河流全部断流。而去年开始,呼伦贝尔草原上素有“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也面临断流,草原、河流岌岌可危。
新能源才是解决之道
一户牧民家就在煤矿附近,但他们的生活能源却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我国所蕴藏的风能和太阳能非常丰富,如果能积极开发利用,不仅挖煤的会减少,空气也会变得更好。我国目前已经是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的最大制造国之一,但事实上,这些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我们用破坏环境的能源制造了这些生产清洁能源的设备,而我们的人民却没有受益,这很值得反思。近几年,虽然我国的可再生资源开发取得一定进展,但速度远赶不上草原消失的速度。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环境教育研究室主任田德祥称,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区域经济发展换来了两个代价:生态环境被破坏和贫富差距被拉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很好,但是地方无序地开采煤矿,发展经济,导致当地资源浪费严重,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也终将自己承担苦果。破坏容易恢复难,将来可能要付出几十倍、上百倍的代价。”对此,田德祥呼吁,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尤其一些大企业应肩负起社会责任,把眼光放长远,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能破坏百姓居住的环境。人类对自然应心存敬畏。
在一个矿坑旁边,草场被煤矿慢慢地吞噬,已经所剩无几。一只牛看到记者后,受到了很大惊吓,跑到矿坑旁的悬崖边。这个画面似乎也在提醒我们:人类环境现在也正面临这样一个悬崖,而结局如何,主要由人类自己做出抉择。
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然而对有些牧区来讲,这一切却正在变成历史。从去年夏季至今年年初的半年里,记者深入呼伦贝尔草原调查,看到的不再是以前的光景,到处是挖煤带来的坑洼和地陷,化工产生的污水、垃圾横遍草原,煤灰漂浮带来的空气污染,这些都时刻威胁着草原人甚至更多人的健康。
大片地陷让草原面目全非
2012年夏,呼伦贝尔草原一角,无数小煤窑开采后留下的大坑、地陷,直径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着实令人震惊。那些大坑将草原肢解得分崩离析,走在坑与坑之间,仿佛过独木桥,无论人还是牛羊,不小心跌下去很可能丧命。各种规模的煤矿、火电厂、煤化工厂在草原上分布广泛:从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科尔沁,到西边的锡林郭勒、鄂尔多斯、阿拉善,甚至宁夏、新疆、青海,规模庞大。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超过80%的煤炭储量在北方,其中我国西北部是煤炭分布最集中的区域,而呼伦贝尔这片美丽的草原正处于其中。
记者走进煤矿旁边的一户牧民家,他们正在搬家,“这附近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了,没一点活路了”,男主人感慨地说。煤矿开采使草原受到严重污染,草变差、牲畜饲料不足,吃了被污染的草、喝了污水,牲畜极容易生病、死亡。一个牧民告诉记者:“周围的粉尘飘过来,落在牧草上,羊吃了,有毒的粉尘就进入肺部,我们养的绵羊几乎都有呼吸系统疾病。”
除了破坏草场,开采露天煤矿更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由于煤层所处位置也可能有地下水,为了采煤,必须先把地下水抽干,那位牧民家不远处的一个露天煤矿就在24小时不间断地往外抽水。地下水被抽空,整个草场如同一片荒漠,不仅牧草会慢慢枯死,人畜饮水更成问题。那位牧民所在的村庄,此前每家都有一个机井,打两三米就会有水,二三十米就有非常稳定的水源供应。然而自从附近500米外一家企业开采了几年煤矿后,现在打开机井,水流了大概半分钟,只出了半桶水就再也打不出来了。后来这个村子只得集资建了一口深井,100多米,每家都去深井里拉水用。“我们担心,煤矿这么采下去,地下水位会继续下降,这100多米的深井很快也就不能用了。”牧民说,这只能逼着他们搬迁。
火电厂对环境也有破坏。火电厂排出大量燃煤产生的粉煤灰,非常小,但风一起,就会遮天蔽日。在粉煤灰场附近居住的牧民,普遍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这种污染不仅局限于当地,2011年,有复旦大学参与的一项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监测到的沙尘暴当中,含有大量煤炭污染物,而西北部这些粉煤灰场、火电厂就处在沙尘暴的必经之路上。
被煤炭包围的东明村
东明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以北,这里住着约62户牧民,他们都是当年随农垦兵团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定居的汉族,以养殖奶牛为生,其中很多老人五六岁便到了这里。如今,他们的村落已经被多个煤矿、煤电厂和煤化工厂团团包围。这里有年产3000万吨的神华集团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年产400万吨的东明露天煤矿,同时还配套建设有东明化工、金新化工等煤化工企业。村民说:“我们村已经被规划为新的化工区,我们明年都得搬迁了,真舍不得走啊!可不走就只能等死。”当地不仅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水井打不出水,露天煤矿还不断飘来煤灰,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化工厂里的气味。然而,企业的补偿迟迟不到位,后续的生计问题又使得村民不得不搬迁。
东明村一名胡姓村民一家三口以养奶牛为生,男主人说:“这几年,奶牛经常生病,主要是化工厂的废料和煤矿的灰尘太多,使奶牛肠胃不好,拉肚子、呕吐、眼睛红肿。一年里,每头奶牛都要打好几次先锋霉素、青霉素。”
在东明村附近,记者发现煤矿以及周围的化工厂、煤电厂铺设的数根排污管道。其中一部分是东明露天煤矿用于抽干地下水的。据村民介绍,当地用于煤矿抽干地下水的深井有170口之多。这些管道铺设时可能给草原留下很多陷阱,时常有牛羊掉进去,一旦没能及时发现,只有等死。
东能煤化工厂曾因将生产废水直接排入南边的海拉尔河,在2010年被内蒙古环保厅罚款,但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村民说。化工厂还将固体废料直接倾倒在草原上,给草场和牲畜都带来极大危害。从2009年开始,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矿就通过管道直接往草原上排放污水,短短三四年时间,就冲刷出了一条20多米深、50多米宽、1000多米长的“大峡谷”,被冲刷的沙土成片地覆盖了下游草原。上百个小煤窑几十年的无序开采,使得神华宝日希勒露天矿附近出现了一个个大坑,草原变得惨不忍睹。当地人说,曾有一家三口开着拖拉机经过,结果不小心掉入大坑,人和拖拉机都没有找到。
能源企业蜂拥而至
呼伦贝尔草原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探明储量306.7亿吨,预测储量630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以上,探明储量是东北三省煤炭总和的6倍。随着近年当地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措施,国内很多能源企业纷纷进驻开采。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十分稀缺,且季节性明显,地下水是唯一稳定可靠的水源。地下水被排干、地表径流被截断,直接导致地表植被退化、草原逐渐消失。呼伦贝尔市草原监理所、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的研究结果显示,21世纪初,全呼伦贝尔市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达到398.22万公顷,占全市草原面积的40%。据《人民日报》2012年7月18日报道,2010年,呼伦贝尔曾经由于煤矿过度开采导致境内七大河流全部断流。而去年开始,呼伦贝尔草原上素有“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也面临断流,草原、河流岌岌可危。
新能源才是解决之道
一户牧民家就在煤矿附近,但他们的生活能源却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我国所蕴藏的风能和太阳能非常丰富,如果能积极开发利用,不仅挖煤的会减少,空气也会变得更好。我国目前已经是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的最大制造国之一,但事实上,这些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我们用破坏环境的能源制造了这些生产清洁能源的设备,而我们的人民却没有受益,这很值得反思。近几年,虽然我国的可再生资源开发取得一定进展,但速度远赶不上草原消失的速度。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环境教育研究室主任田德祥称,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区域经济发展换来了两个代价:生态环境被破坏和贫富差距被拉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很好,但是地方无序地开采煤矿,发展经济,导致当地资源浪费严重,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也终将自己承担苦果。破坏容易恢复难,将来可能要付出几十倍、上百倍的代价。”对此,田德祥呼吁,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尤其一些大企业应肩负起社会责任,把眼光放长远,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能破坏百姓居住的环境。人类对自然应心存敬畏。
在一个矿坑旁边,草场被煤矿慢慢地吞噬,已经所剩无几。一只牛看到记者后,受到了很大惊吓,跑到矿坑旁的悬崖边。这个画面似乎也在提醒我们:人类环境现在也正面临这样一个悬崖,而结局如何,主要由人类自己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