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校企合作的作用,探讨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作用 问题 建议
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何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销”对路,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建立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职业需求为取向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及规模都在扩大,经济活动的周期性特点也凸现出来,但是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劳动技能转换能力低下。据统计,我国主要人才市场的人才成交率比较低,最低成交率为8%,最高成交率为20%,突出表现为毕业生的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专业技能、素质与企业内在的需求不能对接。
2,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对辽宁、四川、陕西、湖南、江苏五省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是:高职高专师资来源仍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从企业调入的数量少。这说明教师队伍中理论教学教师较多,从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多,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少。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指导太少,造成学生的劳动技能低,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直接联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实习设备硬件必须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教育实习设施落后,就不能发挥其针对市场需求培养供需对路人才的作用。而教育实习基地的欠缺,更使高等职业教育陷入难与经济发展直接配套境地。
校企合作的作用
1,校企合作有利于学院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可以根据专业发展,每年不定期邀请企业领导召开会议,就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修订、校内外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教材建设等进行研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供学校决策参考
确立:“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课程结构以能力模块为本位;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质量评定以职业规范为标准;师资建设以‘双师型’队伍为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通过这样的交流,建立和加深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为接纳学生实习、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2,校企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提高各自的知名度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校追求的是办学任务和效益的最优化,学生追求的是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生活补助、生产实习设备和信息改善办学条件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亲自体验生产实践活动。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岗位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了解生产环节,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训练,可以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基本工具和主要仪器设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技能操作及管理的能力,一毕业就能熟练地参加生产实践,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骨干。实践证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作为校内实习的补充,不仅节约了经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校企合作的结果一定会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3,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数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储备,但缺乏第一线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他们的授课很难脱离书本,教学效果不理想。当前最切合实际的办法是把那些理论知识丰厚,学历合格的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送到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去挂职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并鼓励他们参加实际工作单位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以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理解,丰富充实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办学为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
由于长期的本位教育思想影响,导致以学校或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有效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师、教材知识结构滞后,还没有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技术需要;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基地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一些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仅仅希望企业帮助学校克服学校自身师资、实习基地不足的困难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而没有从如何满足企业对高技能需要的角度来考虑校企合作。
2,企业方面
大多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自顾不暇,企业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受短期利益影响,对人才培养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自身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潜在危机,没有紧迫感,在技能人才培养上舍不得投人,缺乏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政府方面
国家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校企结合教育普遍缺乏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一些地方政府把校企合作仅仅看作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校企合作,政府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健全,推动、调节力度还不大。
促进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几点建议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一般来讲,高技能人才培养有三条途径,一是企业培养,二是院校培养,三是个人岗位自学成才。但这三条途径都存在速度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速度快,效果好的培养途径还是校企合作携手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在加强校企合作上下大功夫。在近几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是又多又快又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1,政府方面
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该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要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加大宣传等手段,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建立高级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技能人才表彰制度,广泛开展技能竞赛等,搭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台。
2,企业方面
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单位,要从企业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长远目标出发,高度重视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合作培养和资源共享,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可以激发企业在职在岗员工学技能、争当技师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3,学校方面
学校要瞄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练好内功,壮大办学实力,改进教学过程,提高培训成果,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学校认准了要增强学校的活力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因而表现出寻求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强烈的紧迫感。在寻求合作的同时,学校主动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实力,通过过硬的培训效果赢得企业的青睐。因此。学校要想加快校企合作的速度。就必须做到以质取胜,练内功,强管理,其中包括邀请企业一道来共同研究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训方式。校企合作就有可能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由短暂合作向长远合作发展,并走上良性合作互利互赢的轨道。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作用 问题 建议
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如何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销”对路,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建立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职业需求为取向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及规模都在扩大,经济活动的周期性特点也凸现出来,但是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劳动技能转换能力低下。据统计,我国主要人才市场的人才成交率比较低,最低成交率为8%,最高成交率为20%,突出表现为毕业生的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专业技能、素质与企业内在的需求不能对接。
2,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对辽宁、四川、陕西、湖南、江苏五省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是:高职高专师资来源仍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从企业调入的数量少。这说明教师队伍中理论教学教师较多,从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多,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少。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指导太少,造成学生的劳动技能低,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直接联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实习设备硬件必须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教育实习设施落后,就不能发挥其针对市场需求培养供需对路人才的作用。而教育实习基地的欠缺,更使高等职业教育陷入难与经济发展直接配套境地。
校企合作的作用
1,校企合作有利于学院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可以根据专业发展,每年不定期邀请企业领导召开会议,就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修订、校内外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教材建设等进行研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供学校决策参考
确立:“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课程结构以能力模块为本位;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质量评定以职业规范为标准;师资建设以‘双师型’队伍为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通过这样的交流,建立和加深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为接纳学生实习、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2,校企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提高各自的知名度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校追求的是办学任务和效益的最优化,学生追求的是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为学生提供奖学金、生活补助、生产实习设备和信息改善办学条件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亲自体验生产实践活动。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岗位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了解生产环节,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训练,可以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基本工具和主要仪器设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技能操作及管理的能力,一毕业就能熟练地参加生产实践,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骨干。实践证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作为校内实习的补充,不仅节约了经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校企合作的结果一定会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3,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数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储备,但缺乏第一线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他们的授课很难脱离书本,教学效果不理想。当前最切合实际的办法是把那些理论知识丰厚,学历合格的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送到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去挂职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并鼓励他们参加实际工作单位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以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理解,丰富充实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办学为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
由于长期的本位教育思想影响,导致以学校或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有效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师、教材知识结构滞后,还没有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技术需要;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基地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一些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仅仅希望企业帮助学校克服学校自身师资、实习基地不足的困难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而没有从如何满足企业对高技能需要的角度来考虑校企合作。
2,企业方面
大多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自顾不暇,企业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受短期利益影响,对人才培养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自身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潜在危机,没有紧迫感,在技能人才培养上舍不得投人,缺乏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政府方面
国家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校企结合教育普遍缺乏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一些地方政府把校企合作仅仅看作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校企合作,政府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健全,推动、调节力度还不大。
促进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几点建议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一般来讲,高技能人才培养有三条途径,一是企业培养,二是院校培养,三是个人岗位自学成才。但这三条途径都存在速度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速度快,效果好的培养途径还是校企合作携手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在加强校企合作上下大功夫。在近几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是又多又快又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1,政府方面
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该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要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加大宣传等手段,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建立高级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技能人才表彰制度,广泛开展技能竞赛等,搭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台。
2,企业方面
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单位,要从企业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长远目标出发,高度重视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合作培养和资源共享,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可以激发企业在职在岗员工学技能、争当技师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3,学校方面
学校要瞄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练好内功,壮大办学实力,改进教学过程,提高培训成果,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学校认准了要增强学校的活力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因而表现出寻求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强烈的紧迫感。在寻求合作的同时,学校主动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实力,通过过硬的培训效果赢得企业的青睐。因此。学校要想加快校企合作的速度。就必须做到以质取胜,练内功,强管理,其中包括邀请企业一道来共同研究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训方式。校企合作就有可能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由短暂合作向长远合作发展,并走上良性合作互利互赢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