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石家庄市市场上的本地叶菜为例,在通过市场调研获取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以小型零售商贩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效率进行了分析及评价,得出小型零售商贩对零售场所的选择对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效率存在明显的影响,即在流通环节相同的情况下,小型零售商贩通过定期集市进行生鲜蔬菜销售的流通渠道的相对效率要明显低于通过农贸市场及早市进行生鲜蔬菜销售的流通渠道的相对效率。
关键词:生鲜蔬菜 流通渠道效率 零售场所
0 引言
目前,大型连锁超市和小型零售商贩是我国消费者在购买生鲜蔬菜时的两种主要选择。尽管近些年大型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生鲜蔬菜经大型连锁超市销售的比例非常低,绝大多数生鲜蔬菜是通过小型零售商贩进入消费领域的。由此可见,当前小型零售商贩在生鲜蔬菜的零售环节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因而,为促进生鲜蔬菜流通,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视小型零售商贩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在城市中,进行生鲜蔬菜经营的小型零售商贩通常居于不同类型的市场进行交易,农贸市场、早市、定期集市是当前全国许多城市小型零售商贩销售生鲜蔬菜的主要场所,其中农超市场、早市一般位于城区,而定期集市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被推向城市外围。因此,在生鲜蔬菜流通中,小型零售商贩对零售场所的选择是否对整条流通渠道的效率存在影响以及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就成为本文的关注点及研究核心。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小型零售商贩的交易场所有了较多的限制,比较而言,省会城市的市场特征比较突出,小型零售商贩的交易场所种类比较齐全,因此,考虑到研究的代表性和调研的可行性,本文选择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作为生鲜蔬菜的最终消费地,对小型零售商贩零售场所的选择对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1 石家庄市以小型零售商贩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模式
为了解石家庄市以小型零售商贩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模式,本文作者于2011年10月5日至20日及2011年10月25日至11月20日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市场调研。根据调查结果,石家庄市以小型零售商贩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渠道一:菜农→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渠道二:菜农→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渠道三:菜农→产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渠道四:菜农→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渠道五:菜农→蔬菜专业合作社→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由于小型零售商贩的交易场所可以是农贸市场、早市及定期集市,因此每一种流通渠道模式又可以有3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2 模型选择及指标构建
2.1 模型选择
在经济学研究中,前沿分析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效率评价方法。在前沿分析法中又以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最为常用,其中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非参数分析方法,不需要事先确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通过线性规划方法对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有效地解决了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系统的相对效率评价问题,而且数据包络分析不需要事先对投入及产出指标进行权重设定,也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且对样本数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不仅客观性很强,而且应用非常方便。根据本文研究的具体目的,选择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作为分析工具。
2.2 指标构建
理论界在分析流通渠道效率时,通常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入手,认为流通渠道效率是流通渠道在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与效能(杨慧,2003;余鹏,2009),即一定量的渠道投入所带来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根据数据包络模型的要求,结合流通渠道效率的定义,本文选取“单位净利润”作为一个产出指标,选取“单位流通费用、流通时间、流通损耗率”作为三个投入指标。
3 实证分析
本文在调研中发现,如果以石家庄市场上销售的所有种类的、来自不同产地的生鲜蔬菜作为研究对象,不具备可行性。一方面,不同种类的生鲜蔬菜在流通中存在不同的损耗率,故不同种类的生鲜蔬菜不具备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同种生鲜蔬菜从不同产地运至同一消费地点消耗的时间、费用存在明显差异,且一般情况下,在同一个最终消费市场上,产自不同地区的同种蔬菜的上市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产自不同区域的同种生鲜蔬菜也不具备可比性。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结合本文作者调研期间石家庄市场上本地菜以叶菜类为主的实际情况,本文以产自石家庄市周边地区,且与石家庄市的距离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的正定市、藁城市、栾城县、赵县、高邑县等地的叶菜为研究对象。
考虑到各种流通渠道由不同的流通环节构成,本文通过对各个流通环节的指标数据进行加总以获取整条流通渠道的相应指标数据,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根据由5种基本流通渠道模式扩展而来的15种具体表现形式,本文对访谈记录及调查问卷进行了分类、整理,先把属于一种流通渠道形式的调查结果归为一类,再将其中属于不同流通环节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分类,然后对每种流通渠道形式各个环节的各个投入指标及产出指标数据进行加总,从而得到关于整条流通渠道的投入指标及产出指标数据,最后计算出每条流通渠道的各个投入指标及产出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数据,如表1所示。
将表1中列出的5种基本流通渠道模式的15种具体表现形式分别作为一个DMU,结合表1中的数据,运用DEAP Version 2.1软件,分别利用基于投入导向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对以小型零售商贩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的流通渠道效率进行评价,运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的测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在生鲜蔬菜通過小型零售商贩进入消费领域的情况下,交易场所对流通渠道的综合效率值有明显的影响,即在流通环节相同的情况下,小型零售商贩通过定期集市进行生鲜蔬菜销售的流通渠道的相对效率要明显低于通过农贸市场及早市进行生鲜蔬菜销售的流通渠道的相对效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纯技术非DEA有效及规模非DEA有效是导致小型零售商贩通过定期集市进行生鲜蔬菜销售的流通渠道的相对效率较低的原因。
4 实证结果的理论解释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2000)在其小城镇理论中提出,尽管在乡村经济中,各类集镇是社会生活的中心,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定期集市将逐渐趋向消亡。也就是说,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赶集是流通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将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走向消弱直至消亡。由此可以推断出,尽管定期集市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大中城市,定期集市将逐渐被边缘化。随着定期集市的萎缩,集市中小型零售商贩的交易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当小型零售商贩处于定期集市时,整条流通渠道的效率就会低于小型零售商贩处于其他在大中城市广泛存在的交易场所时的流通渠道效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关于小型零售商贩交易场所的选择对流通渠道效率影响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4年.
[2]李春成,李崇光.农产品零售终端绩效评价与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期.
[3]郭素贞,唐立新.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及其参与成员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年第9期.
[4]李骏阳,余鹏.对我国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11期.
[5]费孝通.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M].群言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
郭娜(1976-),女,河北辛集人,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商品流通。
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1YJ054)
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生鲜蔬菜 流通渠道效率 零售场所
0 引言
目前,大型连锁超市和小型零售商贩是我国消费者在购买生鲜蔬菜时的两种主要选择。尽管近些年大型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生鲜蔬菜经大型连锁超市销售的比例非常低,绝大多数生鲜蔬菜是通过小型零售商贩进入消费领域的。由此可见,当前小型零售商贩在生鲜蔬菜的零售环节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因而,为促进生鲜蔬菜流通,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视小型零售商贩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在城市中,进行生鲜蔬菜经营的小型零售商贩通常居于不同类型的市场进行交易,农贸市场、早市、定期集市是当前全国许多城市小型零售商贩销售生鲜蔬菜的主要场所,其中农超市场、早市一般位于城区,而定期集市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被推向城市外围。因此,在生鲜蔬菜流通中,小型零售商贩对零售场所的选择是否对整条流通渠道的效率存在影响以及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就成为本文的关注点及研究核心。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小型零售商贩的交易场所有了较多的限制,比较而言,省会城市的市场特征比较突出,小型零售商贩的交易场所种类比较齐全,因此,考虑到研究的代表性和调研的可行性,本文选择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作为生鲜蔬菜的最终消费地,对小型零售商贩零售场所的选择对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1 石家庄市以小型零售商贩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模式
为了解石家庄市以小型零售商贩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模式,本文作者于2011年10月5日至20日及2011年10月25日至11月20日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市场调研。根据调查结果,石家庄市以小型零售商贩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流通渠道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渠道一:菜农→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渠道二:菜农→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渠道三:菜农→产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渠道四:菜农→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渠道五:菜农→蔬菜专业合作社→销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贩→消费者
由于小型零售商贩的交易场所可以是农贸市场、早市及定期集市,因此每一种流通渠道模式又可以有3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2 模型选择及指标构建
2.1 模型选择
在经济学研究中,前沿分析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效率评价方法。在前沿分析法中又以随机前沿分析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最为常用,其中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非参数分析方法,不需要事先确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通过线性规划方法对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有效地解决了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系统的相对效率评价问题,而且数据包络分析不需要事先对投入及产出指标进行权重设定,也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且对样本数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不仅客观性很强,而且应用非常方便。根据本文研究的具体目的,选择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作为分析工具。
2.2 指标构建
理论界在分析流通渠道效率时,通常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入手,认为流通渠道效率是流通渠道在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与效能(杨慧,2003;余鹏,2009),即一定量的渠道投入所带来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根据数据包络模型的要求,结合流通渠道效率的定义,本文选取“单位净利润”作为一个产出指标,选取“单位流通费用、流通时间、流通损耗率”作为三个投入指标。
3 实证分析
本文在调研中发现,如果以石家庄市场上销售的所有种类的、来自不同产地的生鲜蔬菜作为研究对象,不具备可行性。一方面,不同种类的生鲜蔬菜在流通中存在不同的损耗率,故不同种类的生鲜蔬菜不具备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同种生鲜蔬菜从不同产地运至同一消费地点消耗的时间、费用存在明显差异,且一般情况下,在同一个最终消费市场上,产自不同地区的同种蔬菜的上市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产自不同区域的同种生鲜蔬菜也不具备可比性。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结合本文作者调研期间石家庄市场上本地菜以叶菜类为主的实际情况,本文以产自石家庄市周边地区,且与石家庄市的距离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的正定市、藁城市、栾城县、赵县、高邑县等地的叶菜为研究对象。
考虑到各种流通渠道由不同的流通环节构成,本文通过对各个流通环节的指标数据进行加总以获取整条流通渠道的相应指标数据,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根据由5种基本流通渠道模式扩展而来的15种具体表现形式,本文对访谈记录及调查问卷进行了分类、整理,先把属于一种流通渠道形式的调查结果归为一类,再将其中属于不同流通环节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分类,然后对每种流通渠道形式各个环节的各个投入指标及产出指标数据进行加总,从而得到关于整条流通渠道的投入指标及产出指标数据,最后计算出每条流通渠道的各个投入指标及产出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数据,如表1所示。
将表1中列出的5种基本流通渠道模式的15种具体表现形式分别作为一个DMU,结合表1中的数据,运用DEAP Version 2.1软件,分别利用基于投入导向的CCR模型和BCC模型对以小型零售商贩为零售终端的生鲜蔬菜的流通渠道效率进行评价,运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的测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在生鲜蔬菜通過小型零售商贩进入消费领域的情况下,交易场所对流通渠道的综合效率值有明显的影响,即在流通环节相同的情况下,小型零售商贩通过定期集市进行生鲜蔬菜销售的流通渠道的相对效率要明显低于通过农贸市场及早市进行生鲜蔬菜销售的流通渠道的相对效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纯技术非DEA有效及规模非DEA有效是导致小型零售商贩通过定期集市进行生鲜蔬菜销售的流通渠道的相对效率较低的原因。
4 实证结果的理论解释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2000)在其小城镇理论中提出,尽管在乡村经济中,各类集镇是社会生活的中心,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定期集市将逐渐趋向消亡。也就是说,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赶集是流通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将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走向消弱直至消亡。由此可以推断出,尽管定期集市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大中城市,定期集市将逐渐被边缘化。随着定期集市的萎缩,集市中小型零售商贩的交易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当小型零售商贩处于定期集市时,整条流通渠道的效率就会低于小型零售商贩处于其他在大中城市广泛存在的交易场所时的流通渠道效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关于小型零售商贩交易场所的选择对流通渠道效率影响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4年.
[2]李春成,李崇光.农产品零售终端绩效评价与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期.
[3]郭素贞,唐立新.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及其参与成员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年第9期.
[4]李骏阳,余鹏.对我国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11期.
[5]费孝通.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M].群言出版社,2000年.
作者简介:
郭娜(1976-),女,河北辛集人,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商品流通。
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1YJ054)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