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通途。在全民阅读有望成为国家战略,诸多有识之士正大力呼吁国家立法推动全民阅读的当下,教师如何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真正回归“文化人”的知识分子本色?一名教师依托专业阅读可以走多远?一所学校如何有效推动教师阅读?教师如何为自己寻找适用之书?刘波老师新著《教师阅读力》从教师阅读的必要性、阅读促进个人成长、推广全员阅读以及教师阅读推荐四个方面,作出了明确回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刘波用自己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阅读促进个人成长、阅读营造书香校园的范例。因此,这本书不仅给我们以启迪,更有一种鼓舞我们前行的力量。
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是教师的历史使命
教师为何不读书?原因众多。就教师而言,与其去分析原因,不如直面现状;与其千呼万唤,不如付诸行动。尽管很多人都认同读书的重要意义,但并没有真正读起来,这是最为可怕的。如果教师长期“淡漠和不作为”,势必造成“本领恐慌”——这已成为很多教师无奈面对的现实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刘波在书中告诉我们,停止抱怨,积极行动。
读书是教师的“自我拯救”,因此教师首先需唤醒自己的阅读意识。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读书动机,坚持读书便不是一件难事。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唯有自己真正需要,用心去读,才能真正有作用。教师不但要学会为自己寻找适宜的书,形成个性化阅读结构,还要构建自己的阅读的“导航图”,打造自己的阅读立交桥。尽管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活已不容易,但工作职责和使命感要求他们必须把读书作为生活需要。
在全民阅读可能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教师毫无疑问应该做全民阅读的“践行者”,做学生阅读的“引路者”。引领学生爱上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都应有的担当,因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在阅读这一问题上,教师需做各行各业的“示范者”。当教师成为社会上最爱学习、最善于学习的群体时,在“知识权威”不复存在的今天,教师依然可以赢得社会应有的尊重。
閱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刘波在新书中坦言,自己在阅读中也走过弯路,曾在学科阅读的“小天地”中“自得其乐”,忽视了开放阅读的“宽广之美”。他反思说,如果一个教师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坚持学科阅读和开放阅读并举,那他的视野必将更为开阔,对教育的理解也将更加到位。正是因为阅读,刘波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正是带着“阅读锦囊”走上工作岗位,刘波老师才在不间断的阅读中享受了成长的快乐,倾听了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阅读专业刊物不仅能促进教学,也能促进教研,提高写作能力。刘波老师从心理学专业刊物阅读开始,且读且行,且行且写,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陆续发表、获奖。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波的阅读从专业走向开放,从此不仅大大开阔了视野,更让“要舍得为成长买单的意识”扎下了根。事实证明,阅读综合教育类刊物,能够让教师跳出学科看教育,视野更加开阔,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更能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各项挑战。当然,学科阅读和开放阅读需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另外,教师在阅读上要注意结构均衡,不要只读某一类的书,也不能因为某一类书好读而多读,其他书不好读就不读。
教师阅读需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阅读能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能助推教师走向卓越。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来审视教师阅读,让阅读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是可以走出一条有效推动教师阅读的路子来的。
刘波老师认为,读书是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拜师方式。因为我们很难有机会聆听一些名家的现场讲演,但通过阅读,就可以系统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汲取他们的智慧。选择一套高品质的图书,更会让人享受到品质阅读之美。
推动教师阅读要有好的路线图
不少人说,我们学校不差钱买书,但教师就是不读书,让教师读书很难。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打破呢?刘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张极好的路线图:培养“读书种子”,建立读书沙龙,营造浓郁读书氛围;推动“全员阅读”;举办各类读书主题活动,建立教师共享书架;让教师亲近教育刊物,倡导“读自己爱读的书”,让教师走个性阅读之路;引进“学术外援”,依托媒体提升学校读书影响力;利用“网上家园”,组织读者与作者共话“教育叙事写作”;最终建立“以点带面的阅读策略、从共性到个性阅读引导、从一所学校到一组学校面上推广、从学术外援到自我写作的内生动力”推动阅读的机制。
刘波老师还对推动教师阅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学校领导必须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在策略上要到位,在条件上要保障。事实证明,在营造良好的“微环境”上,学校是可以大有“动作”的。在阅读日显重要的今天,学校应该在推动教师阅读上有所作为,让教师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梳理刘波老师12年来的阅读之路,我们会发现阅读能加快人成长的步伐、提升人的精神品质,让自己变得更有底气,战胜“本领恐慌”。总体来看,“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美好的读书人”是贯穿本书的红线,也是刘波老师正在行走着的人生之路。
(作者单位:天津中学 天津市 300384)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成为全民阅读的“领跑者”是教师的历史使命
教师为何不读书?原因众多。就教师而言,与其去分析原因,不如直面现状;与其千呼万唤,不如付诸行动。尽管很多人都认同读书的重要意义,但并没有真正读起来,这是最为可怕的。如果教师长期“淡漠和不作为”,势必造成“本领恐慌”——这已成为很多教师无奈面对的现实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刘波在书中告诉我们,停止抱怨,积极行动。
读书是教师的“自我拯救”,因此教师首先需唤醒自己的阅读意识。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读书动机,坚持读书便不是一件难事。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唯有自己真正需要,用心去读,才能真正有作用。教师不但要学会为自己寻找适宜的书,形成个性化阅读结构,还要构建自己的阅读的“导航图”,打造自己的阅读立交桥。尽管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活已不容易,但工作职责和使命感要求他们必须把读书作为生活需要。
在全民阅读可能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教师毫无疑问应该做全民阅读的“践行者”,做学生阅读的“引路者”。引领学生爱上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都应有的担当,因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在阅读这一问题上,教师需做各行各业的“示范者”。当教师成为社会上最爱学习、最善于学习的群体时,在“知识权威”不复存在的今天,教师依然可以赢得社会应有的尊重。
閱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刘波在新书中坦言,自己在阅读中也走过弯路,曾在学科阅读的“小天地”中“自得其乐”,忽视了开放阅读的“宽广之美”。他反思说,如果一个教师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坚持学科阅读和开放阅读并举,那他的视野必将更为开阔,对教育的理解也将更加到位。正是因为阅读,刘波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正是带着“阅读锦囊”走上工作岗位,刘波老师才在不间断的阅读中享受了成长的快乐,倾听了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阅读专业刊物不仅能促进教学,也能促进教研,提高写作能力。刘波老师从心理学专业刊物阅读开始,且读且行,且行且写,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陆续发表、获奖。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波的阅读从专业走向开放,从此不仅大大开阔了视野,更让“要舍得为成长买单的意识”扎下了根。事实证明,阅读综合教育类刊物,能够让教师跳出学科看教育,视野更加开阔,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更能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各项挑战。当然,学科阅读和开放阅读需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另外,教师在阅读上要注意结构均衡,不要只读某一类的书,也不能因为某一类书好读而多读,其他书不好读就不读。
教师阅读需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阅读能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能助推教师走向卓越。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来审视教师阅读,让阅读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是可以走出一条有效推动教师阅读的路子来的。
刘波老师认为,读书是最便捷和最经济的拜师方式。因为我们很难有机会聆听一些名家的现场讲演,但通过阅读,就可以系统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汲取他们的智慧。选择一套高品质的图书,更会让人享受到品质阅读之美。
推动教师阅读要有好的路线图
不少人说,我们学校不差钱买书,但教师就是不读书,让教师读书很难。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打破呢?刘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张极好的路线图:培养“读书种子”,建立读书沙龙,营造浓郁读书氛围;推动“全员阅读”;举办各类读书主题活动,建立教师共享书架;让教师亲近教育刊物,倡导“读自己爱读的书”,让教师走个性阅读之路;引进“学术外援”,依托媒体提升学校读书影响力;利用“网上家园”,组织读者与作者共话“教育叙事写作”;最终建立“以点带面的阅读策略、从共性到个性阅读引导、从一所学校到一组学校面上推广、从学术外援到自我写作的内生动力”推动阅读的机制。
刘波老师还对推动教师阅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学校领导必须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在策略上要到位,在条件上要保障。事实证明,在营造良好的“微环境”上,学校是可以大有“动作”的。在阅读日显重要的今天,学校应该在推动教师阅读上有所作为,让教师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梳理刘波老师12年来的阅读之路,我们会发现阅读能加快人成长的步伐、提升人的精神品质,让自己变得更有底气,战胜“本领恐慌”。总体来看,“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美好的读书人”是贯穿本书的红线,也是刘波老师正在行走着的人生之路。
(作者单位:天津中学 天津市 300384)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