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山巅守护蓝天

来源 :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angming9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风中练短跑
  
  在“生命禁区”甘巴拉,我们首要的对手是大自然。这里一年到头冰雪不化,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只有零下40℃。我们这里的“特产”是大风,8级大风一年要刮9个月,那种能把树连根拔起的10级狂风在我们这儿也并不少见,只是大山上光秃秃的树也没法长,狂风只能蹂躏我们这些执勤的小兵了。
  刚来到甘巴拉,值勤站岗都不是件轻松的事儿。一阵大风吹过来,感觉自己随时都要架起“筋斗云”,直接被吹下山去。而且高山上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内地的一半,没站多久就觉着心跳加快、头昏眼花,非得跑到屋里吸几次氧,才能完成一天的值守。
  不过,自雷达兵怎么能被自然打倒!从营房到雷达车,执行紧急任务都得用跑的。练的时间长了,以五十米冲刺速度奔到阵地上,并在几分钟内开机,再大的风都没办法影响的“短跑速度”。嘿嘿,我敢打包票,假如刘翔来甘巴拉跟咱赛跑,一准儿没我跑得快!
  不过,别以为我们每天坐在屏幕前无所事事。雷达兵的特点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我们没有什么平时和战时的区分,每分每秒都在“打仗”,时刻监控着祖国的天空。因为甘巴拉雷达站位于拉萨机场附近,是连接西藏和内地、祖国与东南西亚各国的重要航空枢纽。除了进行对空警备、预警之外,引导、管制进出藏的各条航班、专机也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就是高原上的一双“千里眼”,时刻守护着祖国的蓝天!
  
  雷达车里练打坐
  
  相比较自然的残酷,更深藏不露的“敌人”是寂寞。雷达车里一片黑暗,唯一的亮光就是屏幕上那一圈圈流动的光和光圈附近偶尔出现的亮点。雷达操纵员长年累月地工作,就是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屏幕上的亮光。算下来,每个人每年要值班6个月以上,我们这些参军前天天不忘打篮球,周末没事儿就徒步穿越当把“驴友”的年轻人,现在最擅长的就是“打坐”。
其他文献
给卡车加装个防护装甲,再在车顶上架个机枪或小口径火炮,一辆装甲汽车就制造成了。同样为运兵及火力支援,装甲汽车的气势远没有装甲输送车那么威猛,火力和装备也和真正活跃在战场一线的装甲输送车有差距。可就是这些看似不太靠谱的家伙,现在却受到很多国家军队的喜爱,甚至敢和装甲输送车叫板抢市场。比如俄罗斯的BPM-97“射击”新型装甲汽车,听说最近就装备了号称“追杀恐怖分子的恐怖分子”的俄罗斯内务部队。这家伙到
期刊
烈日下的沙漠里,走来一队身善迷彩服的亚裔士兵,他们冷峻的面容含人不寒而粟,腰间的阔头弯刀闪着寒光,杀笺逼人。头戴蓝色贝雷帽的维和部队中,他们的身影依然存在。闪光灯下明星登场,他们环绕四周,小心谨慎地保护明星的安全。这群神秘的士兵就是来自喜马拉雅的勇士——廓尔喀军团。  1814年,英军因为边界争端,在印度与尼泊尔边境展开战斗。装备精良的英军丝毫不把落后的尼泊尔“山民”放在眼里。尤其是英军人数遠遠超
期刊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现代流行语用在二战时美国一位潜艇艇长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身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艇艇长。尤金·班尼特·弗拉基却有两个响当当的外号——日本对手称他“快跑幽灵”,战友们则叫他“幸运的弗拉基”。他究竟干了什么出格的事儿?一起往下看吧——  打赌当上舰长    SS-220“石首鱼”号本来是一艘默默无闻的潜艇,当美国潜艇在太平洋上疯狂猎杀日本军舰及货船的时候,“石首鱼”号却始终没有
期刊
当今社会啥重要?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提高待遇!没错儿,现代战机向民航看齐,把座舱设计得越来越人性化,就连闷罐头坦克老兄都开始进行舒适度改造。更别说那些精英部队了,单兵装备早已武装到了手腕上的防水夜光表!  过去的蛙人部队,水下潜伏侦察靠的是手脚并用拼耐力,一次游个几千米不成问题。问题是游到前线已经气喘吁吁,万一被敌人发现打个措手不及,谁还有劲儿游回去?即便蛙人拥有铁人三项运动员的潜质,可速度再快也
期刊
30年来,它将1360余吨货物从地球送往太空,600多名航天员搭乘它执行太空任务。航天飞机——这艘行驶在地球和太空之间的"太空巴士",如今正式宣布退役。究竟是什么样的使命铸就了它的人生?请看《航天飞机最后的告白》,在那里你会找到答案。
期刊
说起枪,就不得不提它的前辈——矛,古时最常见的武器,历朝历代都被选作军队的制式装备。这种像今天的步枪一样普及的兵器,岁数可着实不小。早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防身和打猎,使用木棍和竹竿作为武器。而将这些家伙的一端削尖,或是绑上锐利的石头,就制成了最简陋的矛。  别小看原始矛,它们刺在敌人身上一样具有足够的杀伤力。而事实上,即便到了近现代,很多比较穷的国家,还有那些身无分文的农民起义军,用的武器还都是削
期刊
这辆战车有点儿背    不过,“潘德”装甲车并非刚一出世就“威震江湖”,回忆往事,“潘德”最初的那段岁月可以用一个字来总结——背!  “潘德”装甲车是斯太尔,戴勒姆,普赫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专门为奥地利陆军研制的,到1997年一共生产了7辆6×6样车。可没想到当时奥地利陆军经费紧张,“潘德”就这样丢了第一份大合同。  到了1989年,斯太尔公司又把2辆样车送到科威特进行沙漠试验,“潘德”良好的性
期刊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斧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产工具。早在几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就将磨制的粗糙石片绑缚在木柄上,做成石斧,用来砍伐木材,捕猎野兽。古汉字中,“斤”字就是“斧”字,所以后来带有斤字旁的很多汉字,都有砍伐、截取的意思。
期刊
很早之前,舰船就开始追求隐身性能。
期刊
今年雨下得太少了,郭神仙能不能想想办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