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对解决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与行动上还存在误区。
一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办好每一所学校等同起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重于宏观的控制,办好每一所学校致力于微观的把握。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一些不良倾向:有的地方有意识地平均分配教育资源,有的地方在求全责备地要求每一所学校按统一标准办学。
二 把资源的重心落在扶持即将撤并的薄弱学校。教育要均衡发展,必须减少薄弱学校,直至消灭薄弱学校,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却把资源的重心落在扶持即将撤并的薄弱学校。在一些贫困县,很多乡镇的中学7~9年级不到100人,村完小1~6年级在100人以下、教学点在5人以下,教育质量低下,教育效益差,是典型的薄弱学校。导致这些学校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等社会方面的原因。
三 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建设落后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与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如果学校网点布局尚未完成就着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势必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进而导致区域内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在我国,一项政策的出台,上层都经过多方调研和长时间的酝酿,但留给基层考虑的时间却非常的短暂,往往是短时间之内就要求基层单位拿出规划、报出项目。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怎么去做调研、怎么去征集社会的意见,怎么去集思广益?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走出误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迎来光辉的明天。
一 顺应社会发展实际,加大城镇教育投入。我国现阶段的政策表明,我们是支持人口向城市和城镇集中的,以城镇为龙头,带动农村发展;农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撤并村庄,重新规划,以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这种发展趋势,已经使农村人口急剧下降,城市人口大幅上升。但过分强调城乡教育的平衡,并不断加大农村学校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同时又没有出台更多可行的措施促进城镇学校的发展。要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篇文章,必须认真分析社会发展的方向,使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致,这样才不至于南辕北辙。
二 坚持横向平衡,缩小薄弱层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笔者认为,如能按“坚持横向平衡,缩小薄弱层次”这些原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能更贴近实际,实施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坚持横向平衡”是指坚持同一层次的学校均衡发展。以县域内的学校为例,要保持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都平衡发展,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县、乡、村、村小组四级学校在不同层次上均衡发展,也就是说在县城的所有学校必须均衡发展,乡镇之间的中心学校必须均衡发展,乡镇内各村完小必须均衡发展,乡镇内的各教学点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是横向的平衡、是同一层次的平衡。
“缩小薄弱层次”就是有计划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尽量满足学生和家长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就县域教育资源的配备来说,首先必须做大做强县城学校;其次必须做优乡镇中心学校,控制村完小和教学点的数量,撤并一批薄弱学校。以扩大优质学校的数量、减少薄弱学校的数量为重要手段,让办学层次形成“优”大“弱”小的倒金字塔结构,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 把学校网点布局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起来。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各地陆陆续续都做过,有着不同的版本,在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没有相应政策和财力支撑的情况下,大多数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是由少数人商定的,既无专业性,也无科学性,更无前瞻性,更多的时候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在这样的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上来进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农村希望小学建好后而空无一人、诸多村完小宽大的教室里只有那么几个学生的原因之一。其实,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应当是在专业人员的主导下,动员社会各界的参与,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瞄准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这样做出的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才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前瞻性,在这样的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基础上进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具有针对性和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实验初中)
责任编辑:一 觉
一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办好每一所学校等同起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重于宏观的控制,办好每一所学校致力于微观的把握。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一些不良倾向:有的地方有意识地平均分配教育资源,有的地方在求全责备地要求每一所学校按统一标准办学。
二 把资源的重心落在扶持即将撤并的薄弱学校。教育要均衡发展,必须减少薄弱学校,直至消灭薄弱学校,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却把资源的重心落在扶持即将撤并的薄弱学校。在一些贫困县,很多乡镇的中学7~9年级不到100人,村完小1~6年级在100人以下、教学点在5人以下,教育质量低下,教育效益差,是典型的薄弱学校。导致这些学校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等社会方面的原因。
三 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建设落后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与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如果学校网点布局尚未完成就着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势必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进而导致区域内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在我国,一项政策的出台,上层都经过多方调研和长时间的酝酿,但留给基层考虑的时间却非常的短暂,往往是短时间之内就要求基层单位拿出规划、报出项目。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怎么去做调研、怎么去征集社会的意见,怎么去集思广益?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走出误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迎来光辉的明天。
一 顺应社会发展实际,加大城镇教育投入。我国现阶段的政策表明,我们是支持人口向城市和城镇集中的,以城镇为龙头,带动农村发展;农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撤并村庄,重新规划,以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这种发展趋势,已经使农村人口急剧下降,城市人口大幅上升。但过分强调城乡教育的平衡,并不断加大农村学校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同时又没有出台更多可行的措施促进城镇学校的发展。要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篇文章,必须认真分析社会发展的方向,使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致,这样才不至于南辕北辙。
二 坚持横向平衡,缩小薄弱层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笔者认为,如能按“坚持横向平衡,缩小薄弱层次”这些原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能更贴近实际,实施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坚持横向平衡”是指坚持同一层次的学校均衡发展。以县域内的学校为例,要保持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都平衡发展,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县、乡、村、村小组四级学校在不同层次上均衡发展,也就是说在县城的所有学校必须均衡发展,乡镇之间的中心学校必须均衡发展,乡镇内各村完小必须均衡发展,乡镇内的各教学点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是横向的平衡、是同一层次的平衡。
“缩小薄弱层次”就是有计划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尽量满足学生和家长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就县域教育资源的配备来说,首先必须做大做强县城学校;其次必须做优乡镇中心学校,控制村完小和教学点的数量,撤并一批薄弱学校。以扩大优质学校的数量、减少薄弱学校的数量为重要手段,让办学层次形成“优”大“弱”小的倒金字塔结构,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 把学校网点布局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起来。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各地陆陆续续都做过,有着不同的版本,在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没有相应政策和财力支撑的情况下,大多数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是由少数人商定的,既无专业性,也无科学性,更无前瞻性,更多的时候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在这样的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上来进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农村希望小学建好后而空无一人、诸多村完小宽大的教室里只有那么几个学生的原因之一。其实,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应当是在专业人员的主导下,动员社会各界的参与,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瞄准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这样做出的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才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前瞻性,在这样的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基础上进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具有针对性和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实验初中)
责任编辑: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