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孤立性结肠克罗恩病(CD)不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疗效,并探讨术后外科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孤立性结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肠广泛切除和结肠部分切除患者的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外科复发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法分析术后外科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1例行肠切除术后的孤立性结肠CD患
【机 构】
: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南京 210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孤立性结肠克罗恩病(CD)不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疗效,并探讨术后外科复发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孤立性结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肠广泛切除和结肠部分切除患者的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外科复发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法分析术后外科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41例行肠切除术后的孤立性结肠CD患者,其中结肠部分切除19例,结肠广泛切除22例。15例(36.6%)患者接受肠终生造口术,27例(65.9%)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肠广泛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结肠部分切除组(20/22比7/19,P = 0.002),而术后外科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比6/19,P = 0.571)。男性为孤立性结肠CD患者术后外科复发的危险因素,但非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孤立性结肠CD患者,行结肠广泛切除较结肠部分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外科复发率相似。男性为孤立性结肠CD术后外科复发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儿童克罗恩病(CD)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IFX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IFX治疗的CD患儿,排除未完成IFX 14周治疗者及明确基因突变所致CD者。收集纳入患儿的IFX治疗前的临床资料和治疗14周的IFX谷浓度(TLI),在治疗第14周和第30周进行疗效评估。记录随访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中肛瘘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肛周病变。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治需要多学科协作,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本共识意见旨在为我国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见。
目的总结IL2RG基因突变所致的婴儿类炎症性肠病(IBD)结肠炎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IL2RG基因突变致婴儿类IBD结肠炎临床诊治过程和免疫PANEL检测突变基因结果,并以"IL2RG gene""infant onset IBD""SCID""diarrhea""IL2RG基因""婴儿炎症性肠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腹泻"为检索词,检索
克罗恩病(CD)肠道狭窄可分为炎性狭窄和纤维性狭窄。目前肠道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就这3种治疗方式的选择展开阐述。
目的评价血浆谷氨酰胺转胺酶2(TGM2)水平对克罗恩病(CD)患者内镜下活动的监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肠镜检查的C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GM2浓度。根据CD活动指数(CDAI)及CD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CDEIS)评估疾病临床活动和内镜下活动情况。收集CD患者肠镜前后3 d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肾脏及血液系统受累多见,消化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等,但结直肠溃疡、缺血性肠炎相对少见。我们报道1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SLE合并结肠溃疡伴狭窄的患者。
炎症性肠病发病年龄轻,病程长,育龄期患者面临妊娠期药物治疗选择的问题。控制病情稳定、孕前评估病情和优化治疗是妊娠的前提。妊娠期药物治疗的选择需同时考虑疾病状态即活动程度、药物对妊娠期患者和胎儿的影响等,从而充分权衡利弊,做出治疗选择。妊娠期病情缓解和病情急性活动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选择有所不同。病情维持缓解的患者可在妊娠期继续维持孕前优化用药(妊娠期禁用沙利度胺和甲氨蝶呤)。妊娠期病情急性活动的患者需
近年来,EB病毒(EBV)感染性肠道疾病越来越受大家重视。我们结合文献报道对EBV感染性肠道疾病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EBV感染性肠道疾病的分类,EBV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分类,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累及肠道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V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关系,炎症性肠病与EBV感染,肠道EBV感染的病理学检查,EBV感染性肠道疾病的治疗等。
自身炎症性疾病(AUIDs)是一组基因突变导致编码蛋白功能改变,引起固有免疫失调而造成全身性炎性反应的罕见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和青少年,部分患者可以成年后才发病。该类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热,伴皮疹、关节痛/炎、浆膜炎等,并可出现许多消化系统表现,包括腹痛、肝/脾肿大和腹泻等。本文综述了自身炎症性疾病的消化系统受累表现,希望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避免误诊或延迟诊断。
外科手术是治疗克罗恩病(CD)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并不能根治CD,即使切除所有的病变肠管,术后再发多不可避免。CD术后再发与缺乏药物治疗、疾病部位、疾病活动度、手术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有关。本文对影响CD术后再发的外科因素和围手术期的优化治疗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