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的颈部血管彩超改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均完成颈部血管彩超及脑电图,头CT,血生化,血常规,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及探讨。结果6例均表现为发作性短暂不自主的肢体抖动,抖动肢体对侧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颈内动脉)。临床均予改善循环,5例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对症等治疗。5例症状缓解。1例(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仍反复发作。结论发作性肢体抖动要考虑到LS-TIA的可能,完善血管检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治疗有效。
【关键词】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80-01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形式。临床较少见。常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被误诊为精神疾病而延误治疗。本文总结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例LS-TIA病例,回顾性学习文献报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7岁(63-79岁)。其中4例合并高血压病,2例合并2型糖尿病,4例合并高脂血症,6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表现为一侧肢体发作性抖动,1例伴随同侧口角抽动。发作频率为每天2-30次不等,每次持续时间十几秒钟至十分钟不等。均可自行缓解。发作时神志清楚,无强直阵挛,无尿便失禁,无舌咬伤。
1.3方法所有患者均完成颈部血管彩超,头CT,血生化,同型半胱氨酸,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行骨穿检查,明确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结果
2.1辅助检查6例患者抖动肢体对侧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大小不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均有斑块致颈内动脉狭窄。其中1例狭窄达76%。6例患者头CT均有腔隙性脑梗塞。6例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正常,其中1例大于100umol/L。1例血小板30*109/L,经骨穿行骨髓象检查,明确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临床治疗除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临床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6例患者均予改善循环,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治疗。
2.3转归5例症状完全缓解。1例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仍反复发作。随访1年后,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仍反复发作。另2例未再反复。2例转诊上级医院进一步行相关血管治疗。1例出现脑梗塞。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综合征,而不能看作一个独立的疾病[1]。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TIA。值得临床医师重视。TIA患者行颈部及颅内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较大的动脉血管壁(颈内动脉及颅内大动脉)及管腔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损害,如溃疡性斑块、管腔狭窄、完全性闭塞[2]。及时完善患者颈部血管检查,条件允许行颅内血管的相关检查,可及时提供临床进一步治疗的依据。不能忽视常规检查。例如血常规。LS-TIA常被误诊为精神类疾病或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3]。及时完成脑电图检查,可以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抖动是大脑抑制系统病变后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现,提示临床医生,对LS-TIA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王拥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M].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5,13(2):81-88.
[2]邢玉波,卞红梅,张勇.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44-245.
[3]郭桂梅,孟红梅,吴江,等.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4):431-432.
【关键词】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80-01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形式。临床较少见。常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被误诊为精神疾病而延误治疗。本文总结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例LS-TIA病例,回顾性学习文献报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L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7岁(63-79岁)。其中4例合并高血压病,2例合并2型糖尿病,4例合并高脂血症,6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表现为一侧肢体发作性抖动,1例伴随同侧口角抽动。发作频率为每天2-30次不等,每次持续时间十几秒钟至十分钟不等。均可自行缓解。发作时神志清楚,无强直阵挛,无尿便失禁,无舌咬伤。
1.3方法所有患者均完成颈部血管彩超,头CT,血生化,同型半胱氨酸,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行骨穿检查,明确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结果
2.1辅助检查6例患者抖动肢体对侧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大小不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均有斑块致颈内动脉狭窄。其中1例狭窄达76%。6例患者头CT均有腔隙性脑梗塞。6例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正常,其中1例大于100umol/L。1例血小板30*109/L,经骨穿行骨髓象检查,明确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临床治疗除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临床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6例患者均予改善循环,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治疗。
2.3转归5例症状完全缓解。1例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仍反复发作。随访1年后,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仍反复发作。另2例未再反复。2例转诊上级医院进一步行相关血管治疗。1例出现脑梗塞。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综合征,而不能看作一个独立的疾病[1]。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TIA。值得临床医师重视。TIA患者行颈部及颅内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较大的动脉血管壁(颈内动脉及颅内大动脉)及管腔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损害,如溃疡性斑块、管腔狭窄、完全性闭塞[2]。及时完善患者颈部血管检查,条件允许行颅内血管的相关检查,可及时提供临床进一步治疗的依据。不能忽视常规检查。例如血常规。LS-TIA常被误诊为精神类疾病或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3]。及时完成脑电图检查,可以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抖动是大脑抑制系统病变后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现,提示临床医生,对LS-TIA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王拥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M].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5,13(2):81-88.
[2]邢玉波,卞红梅,张勇.颈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44-245.
[3]郭桂梅,孟红梅,吴江,等.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4):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