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纯: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的宗炳,可算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爷,说他一生“眷恋庐衡,契阔荆巫”,可是不知不觉“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只好以澄明之胸怀,静观外界;在墙壁上画画山水,坐卧向之——所谓“澄怀味像”,“含道应物”。听起来好像是因为老了、走不动了,才坐下来画画,画完了独自欣赏,仿佛又回到当年登山游水的境界,如此山水画就是为了“畅神而已”。真的全是这样吗?自从宗炳的“畅神”论一出,以后千百年山水画便一路“畅神”下去,没有回过头。现在呢,有的艺术家拍门前一洼水,也能成了马远的《水图》;有的艺术家万水千山走遍,要去体验生命的存在。比如眼前这位生活在成都的艺术家,张克纯,要花两年多的时间去拍他心中的黄河。从2010年冬天开始,他已经走了八个省份。他的作品无论是光线运用、色彩控制,画面构成、内容情节,甚至他对自身状态的控制,都那么好了,以至于作品最后所呈现的是不是黄河也已经不重要了。情不自禁,我猜想,也许有一天他会拍家乡一条小河,也照样“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2008年12月你的《地震中的狗》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全球摄影大赛中夺得自然类一等奖的时候,你开始拍“北流活活”这个项目了吗?
  当时还没有开始拍摄这个项目,不过在计划中了。
  看到你那个时候在《华夏地理》上登出来的其他一些作品,有蛮强的报道摄影的传统在里面,在“北流活活”里也保留了这个传统,但似乎又有些不同,跟我们谈谈你的这个计划的拍摄初衷吧?
  我不认为“北流活活”是报道摄影。“北流活活”是取自诗经里面描写黄河的诗句“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这个项目缘起于两年前我协助陈海汶去北方拍少数民族,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黄河,产生了很多想法,就说有机会我会去做这个项目。回到成都以后,我就开始查阅资料,写计划书,并有幸得到了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赞助,让我得以成行。经过一年多的拍摄,在不断调整中,自己想要的也慢慢清晰起来了。希望这个项目出来以后,观看的人能有一丝淡淡的感触,淡淡的就够了。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不期望摄影能改变这个世界。我要做的只是提出问题。
  看到一篇文章说,你是因为喜欢张承志的书《北方的河》,所以去拍黄河?
  是的,是这本书点燃了我出发的激情。
  我也很喜欢张承志的文字,看了他的《心灵史》就激动得想去西海固。你这个项目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拍的?现在结束了吗?
  具体拍摄是从2010年冬天开始的,目前还在进行中,我打算明年年中结束。
  可以给我们描绘一下你是怎样工作的吗?比方说,你住在成都,每次出发前是不是要做计划?去什么地方?如何确定那些要去的目的地?到现在为止都去了哪些地方?等等。
  通常在GoogIe Earth上查好要去的地方,到了当地我会骑上一辆折叠自行车,去寻找我感兴趣的东西。看到以后,我就停下来在周围转转,觉得可以才架上机器。有时候我会在几个月后再回到原来的地方,按下快门。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走了山东,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山西,陕西。在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好心的人,为我提供一些帮助。这些都让我不能忘记。
  你通过GoogIe Earth选地点。什么样的地方会吸引你?比方你去山西,你会选哪儿作为落脚点,作为你的拍摄的行程开始的地方呢?
  Google Earth上面有很多图片可以看到当地的状况,看到自己有兴趣的东西我会记下来,出发的时候就会先去这些地方。当然在去的路上通常也会有些不错的收获。在山西,我最先去的是河津这个地方,因为它就在黄河边。
  “在几个月后再回到原来的地方,按下快门。”可以举个例子吗?是什么样的地方和场景在你脑海中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让你特别想回去再按下快门?照片应该特别有意思吧?
  这个在拍摄中应该很多吧,若不满意之前拍摄的,我会过段时间再去那个地方。比如拍摄河中的房子(对页左下图),我耕去了4次。
  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你每次出行的装备吗?
  台林哈夫相机,一支三脚架,一辆折叠自行车,一个月换洗的衣物
  是不是说你通常一次会出去一个月,甚至更久?
  是的,一般我出行就一个月,然后回来冲底片,查资料,再出发。
  从差不多一年半前刚开始拍这个项目到现在。你觉得自己对摄影的想法,理解有没有变化?
  有一些变化,但是不会在这个项目中反映出来。
  你所有的照片都是直接拍摄的结果?没有后期电脑处理?
  底片在扫描后转成电子文件输出,很少处理。
  就我看到的这个系列的作品,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比如色彩都很清淡,好像你是选择在多云或是阴天拍摄?很少有特写、中景,基本上都是全景构图?许多画面中都有人,虽然人是不经意出现的,但是你的框取却是有意的。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构成、这些元素是重要的?
  在拍摄之初,我就想用比较平静、清淡的画面来进行这个项目,还好这一年多我一直坚持这样。一次听希拉贝歇(Hilla Becher)的讲座,她谈到即使人物在画面中很小,仍然可以成为画面的焦点,这是她在自己创作的画面中舍弃人物的原因之一。而我却想使小人物在画面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小的人物在和这个超级大国的对比下虽然看似无足轻重,但最后能改变现实的还是他们。
  你自小学习美术。大学的专业是什么?怎么会开始摄影的?摄影给你的最初感受是什么?
  我学的是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最初是我的业余爱好,后来渐渐地,我花在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于是就转行了。摄影是我与外界对话的方式。
  拍完这个项目之后,下一个计划会是什么?
  下个项目我正在关注人们是如何度过假日的。
  就目前来看,你对哪一个摄影潮流最感兴趣?
  我对摄影潮流不感兴趣,我拍摄我自己喜欢的照片。
  可以和我们分享你喜欢的摄影家/艺术家,或是你正在看的书吗?
  艾克,索思(Alec Soth),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Gutsky)。
其他文献
摄影师刘展耘在微博上这样介绍自己:“拍过N多美女,玩过N多相机,去过N多地方,吃过N多美味,打过N多游戏,养过N多只猫……现在狠爱生活”。他在微博上总是习惯用“放下毒”来展示自己的相机和镜头收藏:用“到某某地就为这一口”标记自己吃过的美食……由于他的文字非常言简意赅,甚至多少有些挑逗性,图片又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因此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谈起自己的相机与镜头,刘展耘滔滔不绝:“我收藏的每一台相
期刊
入行十几年,从尼康FM2、佳能EOS1胶片相机到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有用过,但作为一个不那么迷恋器材的职业女性,始终是对扛着沉重机身、长短镜头这件事很发怵,所以总是以不拍片的图片编辑自居,宅着阅过佳片无数,却很少外出拍片。  前不久,号称“口袋机皇”的索尼“黑卡”RX100推出,颇引人关注。RX100定位于“专业备机”,是目前Cyber-Shot系列产品中画质最高、定位最高端的产品。 这款便携准专
期刊
朱庆辰将他收藏的30多台老相机齐刷刷地陈列在办公桌后方的书架上,这样每天办公时,他都可以“靠”着这些心爱的玩具。和职业藏家不同,他觉得收藏相机这件事不能当饭吃,而应该当酒喝,因为往往喝酒的时候心情才会好。在视新传媒集团采访朱庆辰时,恰巧遇到了和他一起搞相机收藏的宋小海。宋小海刚刚风尘仆仆地从毛里求斯回来,出行前跟朱庆辰借了一台哈苏老相机,回来后立马夹着一大摞胶片赶来和自己的好“藏友”分享拍摄的喜悦
期刊
商业摄影师在棚内拍摄静物时,都有这种经验:客户往往同时需要横构图和竖构图的两张照片。而且这两张照片内主体的位置和周围的关系不能改变,这其实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过借助曼富图推出的L形通用竖拍快装板,我们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  垂直L型设计  曼富图的设计师通过直角L形结构来解决横竖构图切换的问题。 这是一个L形的快装板,相机可以安装在快装板的两条臂上。我们可以通过该产品附赠的标尺来调整镜头到快装
期刊
编者按:本期专题关注摄影师自己制作摄影集,必然要涉及其种类与途径,以及出路。与各类组织或机构合作印制画册也是摄影师自己制作摄影集的方式之一,相较于纯粹表达自我的个人摄影集,这种方式似乎多了一些限制,不过它更有目的性,也方便照片的传播。2010年,一直关注“老人”题材的摄影师周仰开始了与NGO(非政府组织)“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的合作,拍摄了上海浦东新区的一所老年日托所,后来有了画册《日托》。《
期刊
【技巧】  尼康中国:#尼康学堂#拍摄雾一般在日出1—2小时后是最佳时间,那时的太阳光比较强,雾气也减弱了一些,远景在雾气中显得朦胧模糊,近景,中景比较清晰,轮廓比较分明,能获得很好的透视效果强的照片。雾天的时候一般使用逆光或侧逆光拍摄,可以增加画面的透视效果和景物立体感。  7月6日16:25来自新浪微博企业版  【言论】  佳能:#影像名人谈#“摄影暗示着我们能够以相机记录的影像了解世界,而这
期刊
去年4月,美国流行文化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的摄影记者、曾获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导演蒂姆·海瑟林顿(TimHetherington)在报道利比亚战事时不幸遇难。这一噩耗震惊了整个摄影圈。海瑟林顿是在利比亚米苏拉塔遭迫击炮击中而丧命的。过去十年来,他曾实地采访与报道过无数局部冲突,并因采访阿富汗美军活动而获得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奖)。海瑟林顿也参与执导了战争纪录片《雷斯特
期刊
徕卡从1923年试生产25台0系列原型机,到1925年批量生产销售,到现在已经有89年历史,值得收藏的型号和版本非常多。以收藏为目的购买二手相机,尽量找寻品相完好、功能正常的个体,如果原始包装盒、说明书,质保卡都齐全是最好不过了。这里以徕卡M3为例讲几个检查要点。  一、首先检查相机是否有外观瑕疵:  1 机顶在安装附加测光表时容易留下划痕:  2 底盖经常和桌子等支撑物接触是最容易留下摩擦刮蹭划
期刊
一位中国摄影师,为了造一台自己满意的相机而创立了一个相机品牌——这大概是关于沙慕尼流传最广的故事,这位摄影师就是于翔。对于翔来说,通过制造大画幅相机来获取高品质画面可以说是出于本能。经过不断的摸索。创新和改良,如今沙慕尼被公认为最适合外拍的大画幅相机品牌之一。它轻便、坚固,摇摆移轴范围大,是不少摄影师眼中的“外拍神器”,同时也是不少相机收藏家眼中的“收藏佳品”。虽然在业界已经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
期刊
赵晗磊是北京一家二手相机店的店主,主营徕卡相机。一谈起心爱的徕卡,这个年轻人便打开了话匣子,对各时期的徕卡机型如数家珍。赵晗磊玩徕卡的时间并不算长,他在2009年左右买了一两台相机自己使用,后来开始做徕卡二手旁轴相机的生意,对这个品牌的了解逐渐加深。徕卡相机小巧,做工精细,手感,操作、成像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在摄影爱好者中拥有大批忠实拥趸。此外,收藏徕卡相机不仅能保值,少数型号甚至能升值,这一点也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