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hai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养成了柔弱、内向、自卑、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不健康的性格倾向。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心理问题:情绪方面有孤僻、冷漠、焦虑、忧郁;性格方面有自卑、怯懦、说谎;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进行心理疏导要从抗挫折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几方面入手。关爱“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
  关键词:农村儿童 留守儿童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45-01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发展突飞猛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留下了孩子在农村留守。据全国妇联、全国心系好儿童系列活动组委会发布的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前途没希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现状。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也养成了柔弱、内向、自卑、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不健康的性格倾向。如今这些留守孩子面临着严重心理问题,他们的处境令人堪忧。现在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因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就摆在了眼前。
  1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情绪方面:孤僻、冷漠、焦虑、忧郁 一些“留守儿童”出生后不久,父母便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亲友照顾,缺乏父母的爱抚。据调查80%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非常想念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年纪小的“留守儿童”提到父母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20%的“留守儿童”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幼年的创伤,使他们把自己禁锢起来,不爱与别人交往,不喜欢言语,感到很孤独、寂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间不与同学玩耍,上学放学独来独往,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表情冷漠,厌恶、焦虑、忧郁的情绪随着产生。(2)性格方面:自卑、怯懦、说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疼爱,面对其他同学,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留守儿童”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孤僻自闭。他们感到不安、失望、忧伤、悲观,无所事事,做什么都没有自信心。爷爷奶奶的溺爱,一味的娇惯、袒护,致使大多数的“留守儿童”进取心不强,意志薄弱,怕苦畏难,遇到困难便惊慌失措,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加上观念上的差异,认为对孩子爱就是多给些钱,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因此,给“留守儿童”可趁之机,他们在学校骗老师,在家骗爷爷奶奶,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3)学习动机方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识水平主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其成长需要还主要停留在生理的物质需求和心理的依恋需要上。不少“留守儿童”把父母的奖励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弱。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
  2 对“留守儿童”的进行心理疏导
  (1)抗挫折能力培养。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的孩子,因此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他们能微笑着面对挫折。遇到挫折时应静下心来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条件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宣泄,把自己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使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通过写作、唱歌等方式表达内心的悲愤,甚至到一个适合的地方大哭一场。“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2)自信心的培养。培养“留守儿童”自信心就是让他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老师应根据“留守儿童”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留守儿童”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在社会人际交往及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学校应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关爱“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参考文献
  [1]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2]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52.
其他文献
<正> 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及卫生要求的增高,在食品包装上的环境保护问题就成了关注的焦点。社会需要清洁的环境,厂家需要无污染的包装,顾客需要卫生的食品。 包装对于环境的
庄子的审美理想是追求“道逦合一”、与“道”同游的“逍遥游境界”。这种境界的实现,须经历“心斋”——“坐忘”——“朝彻”三个递进的心理变化层次。
本论文介绍了科艺学院通信专业的现状,提出了实用的通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同时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建议。
摘要:《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是一门新整合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少课时、重基础、宽面向的现代通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其原有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教训,阐述了《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改革目的、改革内容及改革实践中的效果。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 教学改革 改革思路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就业竞争愈发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就业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拓渠道和门路。    1 大力发展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岗位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突出表现在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显示:“十一五”时期中小企业新增城镇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