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才可以使學生知识上有收获,智力上得到开发,能力上得到发展,情感、意志上得到培养以及思想品德上得到提高,最终,才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和“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激活思维
【现象】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们教师在每日繁忙的教学之余,反思起来,常常会发现一种现象:有些孩子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而有些孩子恰恰相反,思想僵固,不能表达。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加以时日,他们之间的差距会大幅度缩小的,甚至会出现反超的现象。
(一)首先,一定要认真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相应工作,努力完成预设任务。即,教材必须要吃透,备课一定要充分,上课务必要吸引学生,课后还要有及时、深刻的反思。
1.课前,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在吃透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具有想象力和预判能力,学会和习惯“换位思考”,评估学生特定年龄段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多想想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怎么才能使他们学地更好?某些知识点学生能不能弄懂?随后,整合教材内容和配套的教案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第二次设计。这样,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做到驾轻就熟,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2.课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个人魅力,旁征博引,力求把知识讲地更加有声有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觉和流连忘返的感受。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绪,学生也可以在精神上得到愉悦,积极主动地求知,达到“乐学”的境地。
3.课后,教师要深刻地反思,这也是教师个人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步骤,可以实现自我提升。
无论是哪一个老师,一节课上完,一定会有让人满意的地方,同时也会存在着某些不足。及时反思“亮点”,会使我们经验更加丰富;及时反思存在的“不足”,会使我们教学中的一些“诟病”,不断得到改进和修正。比如,有一些老师上课,习惯用手拄着讲台,给学生没有精神和疲劳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跟着困倦了;有的老师上课愿意不断地看表,容易让学生感觉,老师心有旁骛,没有完全把心思用到课堂上,于是学生也容易受影响,变得心神不宁。
(二)其次,启智由学,学会合作,精巧设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启发引导的重要平台,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做好向导,“启发引导”这项工作做好了,你的教学就成功一大部分了。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上,首先教师,导课交代出本节课学习的任务,然后示范说出交流的方式。
1.师生的交流。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学习体验,创造一种平等的话语交流氛围,平等是课堂和谐氛围产生的前提,只有师生关系上的平等,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多角度思维,开放式的思维。在交流感想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走动,关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询问的疑难问题和解决的进程,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助他们解决着他们的疑难。
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存在,要“求同存异”,不要对表述者的“奇思妙想”,进行讥讽或者嘲笑,应该以最大的宽容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热忱关注,然后,纠正他们的观点。整个过程,必须要有耐心,否则学生就产生惧怕思维和表达的心理,没有兴趣积极思维,主动表达了。
2.生生交流,小組讨论
生生交流,小组讨论,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在这学习交流中,个人观点和他人观点,肯定会有悖论,持有悖论的同学,肯定会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的错误观点,进行修正。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地得到树立。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一种需要合作和互动的过程,有利于发挥个人的长处和集体的力量,也是实现自我认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过程,精心设计,妥善组织好了,为实现课标,学会合作,学会求知的最终目标,就会又迈进了一步。
(三)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
1.每天语文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让孩子,每天在语文课前,说一说,他们一天做的一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引导他们说出有什么所获。刚开始,孩子们上前面说的时候,不太大方,有许多不良的习惯,如不瞅人,只顾低头说自己;事先备好了,突突地一会就说完了,没有感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指导,每个人说两次之后,这些毛病,基本都改正过来了!
2.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呈现的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根据不同的文本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字词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该读的读,该写的写;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让学生先写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刚开始学生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或者因为胆小,直接脱稿阐述,表达的不理想,所以,我允许他们事先将大意写出来。这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去独立思考,而且也训练了他们说和写的表达能力。在分析文本和吃透文本的过程中,采用说和写恰当结合,几年不间断地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听说读写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找其“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只要老师带着一颗慈爱之心,责任感强,事业心强,真诚地面对每一个学生,并且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荣誉感和上进心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对学生的这种进步绝不会放过,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学生被表扬或奖赏,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就很容易得到很大的满足,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思维会被极大程度地释放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会主动地参与思考、通过被培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积极稳妥地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教学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生活也会主动思维,形成妥善解决问题的习惯!
【关键词】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激活思维
【现象】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们教师在每日繁忙的教学之余,反思起来,常常会发现一种现象:有些孩子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而有些孩子恰恰相反,思想僵固,不能表达。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加以时日,他们之间的差距会大幅度缩小的,甚至会出现反超的现象。
(一)首先,一定要认真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相应工作,努力完成预设任务。即,教材必须要吃透,备课一定要充分,上课务必要吸引学生,课后还要有及时、深刻的反思。
1.课前,教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在吃透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具有想象力和预判能力,学会和习惯“换位思考”,评估学生特定年龄段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多想想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怎么才能使他们学地更好?某些知识点学生能不能弄懂?随后,整合教材内容和配套的教案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第二次设计。这样,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做到驾轻就熟,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2.课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个人魅力,旁征博引,力求把知识讲地更加有声有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觉和流连忘返的感受。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绪,学生也可以在精神上得到愉悦,积极主动地求知,达到“乐学”的境地。
3.课后,教师要深刻地反思,这也是教师个人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步骤,可以实现自我提升。
无论是哪一个老师,一节课上完,一定会有让人满意的地方,同时也会存在着某些不足。及时反思“亮点”,会使我们经验更加丰富;及时反思存在的“不足”,会使我们教学中的一些“诟病”,不断得到改进和修正。比如,有一些老师上课,习惯用手拄着讲台,给学生没有精神和疲劳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跟着困倦了;有的老师上课愿意不断地看表,容易让学生感觉,老师心有旁骛,没有完全把心思用到课堂上,于是学生也容易受影响,变得心神不宁。
(二)其次,启智由学,学会合作,精巧设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启发引导的重要平台,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做好向导,“启发引导”这项工作做好了,你的教学就成功一大部分了。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上,首先教师,导课交代出本节课学习的任务,然后示范说出交流的方式。
1.师生的交流。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学习体验,创造一种平等的话语交流氛围,平等是课堂和谐氛围产生的前提,只有师生关系上的平等,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多角度思维,开放式的思维。在交流感想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走动,关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询问的疑难问题和解决的进程,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助他们解决着他们的疑难。
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存在,要“求同存异”,不要对表述者的“奇思妙想”,进行讥讽或者嘲笑,应该以最大的宽容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热忱关注,然后,纠正他们的观点。整个过程,必须要有耐心,否则学生就产生惧怕思维和表达的心理,没有兴趣积极思维,主动表达了。
2.生生交流,小組讨论
生生交流,小组讨论,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在这学习交流中,个人观点和他人观点,肯定会有悖论,持有悖论的同学,肯定会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的错误观点,进行修正。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地得到树立。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一种需要合作和互动的过程,有利于发挥个人的长处和集体的力量,也是实现自我认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过程,精心设计,妥善组织好了,为实现课标,学会合作,学会求知的最终目标,就会又迈进了一步。
(三)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
1.每天语文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让孩子,每天在语文课前,说一说,他们一天做的一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引导他们说出有什么所获。刚开始,孩子们上前面说的时候,不太大方,有许多不良的习惯,如不瞅人,只顾低头说自己;事先备好了,突突地一会就说完了,没有感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指导,每个人说两次之后,这些毛病,基本都改正过来了!
2.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呈现的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根据不同的文本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字词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该读的读,该写的写;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让学生先写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刚开始学生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或者因为胆小,直接脱稿阐述,表达的不理想,所以,我允许他们事先将大意写出来。这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去独立思考,而且也训练了他们说和写的表达能力。在分析文本和吃透文本的过程中,采用说和写恰当结合,几年不间断地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听说读写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找其“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只要老师带着一颗慈爱之心,责任感强,事业心强,真诚地面对每一个学生,并且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荣誉感和上进心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对学生的这种进步绝不会放过,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学生被表扬或奖赏,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就很容易得到很大的满足,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思维会被极大程度地释放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会主动地参与思考、通过被培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积极稳妥地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教学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生活也会主动思维,形成妥善解决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