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医多年,经常有朋友问起中医“祝由”是怎么一回事。
问这个问题的人,出发点是不同的:
有人是出于好奇,对中医正统的理法方药已经司空见惯,觉得都在情理之中,唯独祝由,这个被某些词典定义为“以祷告、符咒治病的迷信骗人之术”,还挺新鲜,所以问问。
有人则是出于认真,有位师兄,北大博士毕业,他的孩子有一次发热,怎么都没治好,后来听说京郊有位“大仙”,善治小儿,病急乱投医,就去了。大仙给孩子摸了摸,念了念,孩子回来之后很快就好了。可怜的博士,在惊喜之余,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甚至不怀好意,企图通过祝由,来证明中医的“不科学”。的确,祝由是中医的一部分,因为在元、明两朝的太医院里作为十三个专科之一,所以又被称为“祝由十三科”。但须知,它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不是主流。
祝由本义
什么是祝由呢?祝,有“祝愿”的意思,我们今天常说的“祝你生日快乐”、“祝你成功”,都是在祝;由,有“根由”的意思。祝由,就是通过“祝”的方法,把病的“根由”拔去。
祝,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平时我们听到一句祝福,心理都会多一份快乐和希望。但疾病的根由并不是一句话就能祝得走的。所以,在暗示方面还要加强,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画符、念咒,甚至跳大神等一系列仪式。
一个人在病中,备受痛苦折磨,其心态是健康人不可理解的:病,意味着死;痛,意味着更大的痛。在死亡的阴影下,人会变得悲观失望,而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病就難得好;心里有希望,病也容易好一些。祝由的仪式,用神秘的方式,让病家安心,给病家一个希望。可能从此这个病人的心态就改变了,病势也随之改变,以前是向死,现在是向生。这是其一。
其二,很多病,其实是病人心态上一时拐不过弯来,被贪嗔痴所迷惑,产生执着。执着不去,病亦不去。通过祝由,去其执着,病于是就会有转机。民国初年,东北王凤仪先生为人“劝病”,就是通过这种方法。
《黄帝内经》说:“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所谓“移精变气”,就是改变病人精神上的执着,使其气血归于正常、顺畅。人的精气神是一体的,神不守舍或者六神无主时,精和气也会发生异常;神执着于一处,精就会执着于一处,气也会不得顺畅。所以,要通过祝由,改变其神,从而达到“移精变气”的目的。不过,这只是上古之人,比较淳朴,也比较有智慧,面对神秘力量,心生敬畏,通过祝由,一点就通,所有执着涣然冰释,病也迎刃而解。至于末法时代(佛教说法,指信仰佛教的人数渐渐稀少,修行的人更少,修行而证圣道的人则已没有,到最后佛法也就被世间的邪说和物欲所淹没,纵然尚有佛经存在,也没有人去信受奉行的时代),众生刚强难化,又另当别论了。就连《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篇》,也并未提倡纯用祝由治病。
可见,祝由也并非毫无依据的骗人手段,对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作用”,但心理作用也是作用,而且是一种不可小看的作用。
祝由的现代面目
在过去的年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神秘充满了敬畏,对能通神明的巫师和仪式充满敬畏,或对道德伦常充满敬畏,所以,祝由就用这些东西去打动人。
如今不同了。随着科学的昌明,人们成了文明人,不相信鬼神之类,祝由也不得不改头换面,另用手段。
如今,面对一场大病,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去医院。而医院其实也充满着心理暗示:高高的大楼,“救死扶伤”的牌匾,庄严肃穆的病房,匆忙来往的白大褂医生护士,科室的分布,墙上的锦旗,严格的看病流程……这一切,都在暗示你:这是多么的科学、严谨!你就安心接受治疗吧。
的确,这能使病人及其家属安心。很多病人一进医院,焦急、绝望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而病人家属,进了医院,看到亲人已经进入治疗流程,心里也会坦然一些。而治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仪式,检验、治疗、手术,高价进口的检验设备、治疗设备,无影灯,严格的消毒流程,各种屏幕、曲线……治疗的结果呢?有的病人好了,有的病人死了。如果病人死了,在这种氛围中,家属一般也会认为是病情恶化致死,他们会感谢医院动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药,延长了病人的生病。死者家属心理也会坦然:我们已经把他送到了最好的医院,尽了人事,没有遗憾了。
知道了祝由的本质,你会发现,祝由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仅仅画符念咒。有人说祝由术在今天的医疗体系中趋于消失,这是不对的,它没有消失,而是改头换面地存在。
祝由不仅仅是心理暗示
但也不能把祝由完全归结为一种“心理治疗”。
我亲眼见过很多堪称“祝由”的民间治病之术。小时候,我家四世同堂,曾祖母年过八旬,做过接生婆,从不失手,在乡里很受人尊敬。有的小孩生病,会请她去“应米”:用升子装满一升米,然后用一块大红布把升子口蒙上,并把整个升子包住,再拿着这个布包在患病的孩子头上慢慢晃动、画圈。一遍晃动一遍念念有词。念了几遍,再把升子放平,揭开红布。此时你会发现原本满满的一升米有一个地方少了(经过晃动,的确会少一点),凹陷下去,升子的哪一方凹陷,就去哪一方叫魂。然后不许乱动,让孩子安睡。这个方法对于孩子无名高热、无故爱哭闹、精神不振等,都很灵。我小时候生病,也用过此法。
幼小的孩子本身就不知事,而且病得迷迷糊糊的,你说这种意识对他会有什么心理暗示?肯定没有。为什么能治病呢?你一“应米”,讨债的鬼神赶跑了,也给孩子叫魂了,大人会心安。大人心安也就不再因病来回折腾孩子,能让孩子好好休息好起来。其作用,要結合人情事理去看。
但这仍不是完美的解释。
人类永远有未知
我读高三那年冬天,家里的一头牛因为吃萝卜噎着了,肚子迅速膨胀,很是痛苦,家里没辙,请来兽医,兽医甚至卷起袖子把手伸到牛喉咙里掏,都没能掏出来。这时候,兽医发了发狠,说:“看来我得用点儿绝活儿了。”他让我取来纸笔,画了个符,念念有词,烧了,纸灰放在碗里,用水一冲,给牛灌下去,不一会儿功夫,牛肚子就慢慢消下去,没事儿了。事后这位兽医说,他这手也是跟人学的,为了学这个,他还送了人家4斤猪肉。
这又怎么解释呢?
其实,人类永远有不可解释的东西,为什么要去硬生生地解释呢?
祝由,不仅仅是作用于心理的,它背后有实质性作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就像我们前面讲的医院,他们治病也不仅仅是靠心理暗示啊。祝由治病,在心理暗示之外,也一定还有蹊跷,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
问这个问题的人,出发点是不同的:
有人是出于好奇,对中医正统的理法方药已经司空见惯,觉得都在情理之中,唯独祝由,这个被某些词典定义为“以祷告、符咒治病的迷信骗人之术”,还挺新鲜,所以问问。
有人则是出于认真,有位师兄,北大博士毕业,他的孩子有一次发热,怎么都没治好,后来听说京郊有位“大仙”,善治小儿,病急乱投医,就去了。大仙给孩子摸了摸,念了念,孩子回来之后很快就好了。可怜的博士,在惊喜之余,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甚至不怀好意,企图通过祝由,来证明中医的“不科学”。的确,祝由是中医的一部分,因为在元、明两朝的太医院里作为十三个专科之一,所以又被称为“祝由十三科”。但须知,它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不是主流。
祝由本义
什么是祝由呢?祝,有“祝愿”的意思,我们今天常说的“祝你生日快乐”、“祝你成功”,都是在祝;由,有“根由”的意思。祝由,就是通过“祝”的方法,把病的“根由”拔去。
祝,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平时我们听到一句祝福,心理都会多一份快乐和希望。但疾病的根由并不是一句话就能祝得走的。所以,在暗示方面还要加强,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画符、念咒,甚至跳大神等一系列仪式。
一个人在病中,备受痛苦折磨,其心态是健康人不可理解的:病,意味着死;痛,意味着更大的痛。在死亡的阴影下,人会变得悲观失望,而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病就難得好;心里有希望,病也容易好一些。祝由的仪式,用神秘的方式,让病家安心,给病家一个希望。可能从此这个病人的心态就改变了,病势也随之改变,以前是向死,现在是向生。这是其一。
其二,很多病,其实是病人心态上一时拐不过弯来,被贪嗔痴所迷惑,产生执着。执着不去,病亦不去。通过祝由,去其执着,病于是就会有转机。民国初年,东北王凤仪先生为人“劝病”,就是通过这种方法。
《黄帝内经》说:“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所谓“移精变气”,就是改变病人精神上的执着,使其气血归于正常、顺畅。人的精气神是一体的,神不守舍或者六神无主时,精和气也会发生异常;神执着于一处,精就会执着于一处,气也会不得顺畅。所以,要通过祝由,改变其神,从而达到“移精变气”的目的。不过,这只是上古之人,比较淳朴,也比较有智慧,面对神秘力量,心生敬畏,通过祝由,一点就通,所有执着涣然冰释,病也迎刃而解。至于末法时代(佛教说法,指信仰佛教的人数渐渐稀少,修行的人更少,修行而证圣道的人则已没有,到最后佛法也就被世间的邪说和物欲所淹没,纵然尚有佛经存在,也没有人去信受奉行的时代),众生刚强难化,又另当别论了。就连《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篇》,也并未提倡纯用祝由治病。
可见,祝由也并非毫无依据的骗人手段,对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作用”,但心理作用也是作用,而且是一种不可小看的作用。
祝由的现代面目
在过去的年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神秘充满了敬畏,对能通神明的巫师和仪式充满敬畏,或对道德伦常充满敬畏,所以,祝由就用这些东西去打动人。
如今不同了。随着科学的昌明,人们成了文明人,不相信鬼神之类,祝由也不得不改头换面,另用手段。
如今,面对一场大病,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去医院。而医院其实也充满着心理暗示:高高的大楼,“救死扶伤”的牌匾,庄严肃穆的病房,匆忙来往的白大褂医生护士,科室的分布,墙上的锦旗,严格的看病流程……这一切,都在暗示你:这是多么的科学、严谨!你就安心接受治疗吧。
的确,这能使病人及其家属安心。很多病人一进医院,焦急、绝望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而病人家属,进了医院,看到亲人已经进入治疗流程,心里也会坦然一些。而治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仪式,检验、治疗、手术,高价进口的检验设备、治疗设备,无影灯,严格的消毒流程,各种屏幕、曲线……治疗的结果呢?有的病人好了,有的病人死了。如果病人死了,在这种氛围中,家属一般也会认为是病情恶化致死,他们会感谢医院动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药,延长了病人的生病。死者家属心理也会坦然:我们已经把他送到了最好的医院,尽了人事,没有遗憾了。
知道了祝由的本质,你会发现,祝由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仅仅画符念咒。有人说祝由术在今天的医疗体系中趋于消失,这是不对的,它没有消失,而是改头换面地存在。
祝由不仅仅是心理暗示
但也不能把祝由完全归结为一种“心理治疗”。
我亲眼见过很多堪称“祝由”的民间治病之术。小时候,我家四世同堂,曾祖母年过八旬,做过接生婆,从不失手,在乡里很受人尊敬。有的小孩生病,会请她去“应米”:用升子装满一升米,然后用一块大红布把升子口蒙上,并把整个升子包住,再拿着这个布包在患病的孩子头上慢慢晃动、画圈。一遍晃动一遍念念有词。念了几遍,再把升子放平,揭开红布。此时你会发现原本满满的一升米有一个地方少了(经过晃动,的确会少一点),凹陷下去,升子的哪一方凹陷,就去哪一方叫魂。然后不许乱动,让孩子安睡。这个方法对于孩子无名高热、无故爱哭闹、精神不振等,都很灵。我小时候生病,也用过此法。
幼小的孩子本身就不知事,而且病得迷迷糊糊的,你说这种意识对他会有什么心理暗示?肯定没有。为什么能治病呢?你一“应米”,讨债的鬼神赶跑了,也给孩子叫魂了,大人会心安。大人心安也就不再因病来回折腾孩子,能让孩子好好休息好起来。其作用,要結合人情事理去看。
但这仍不是完美的解释。
人类永远有未知
我读高三那年冬天,家里的一头牛因为吃萝卜噎着了,肚子迅速膨胀,很是痛苦,家里没辙,请来兽医,兽医甚至卷起袖子把手伸到牛喉咙里掏,都没能掏出来。这时候,兽医发了发狠,说:“看来我得用点儿绝活儿了。”他让我取来纸笔,画了个符,念念有词,烧了,纸灰放在碗里,用水一冲,给牛灌下去,不一会儿功夫,牛肚子就慢慢消下去,没事儿了。事后这位兽医说,他这手也是跟人学的,为了学这个,他还送了人家4斤猪肉。
这又怎么解释呢?
其实,人类永远有不可解释的东西,为什么要去硬生生地解释呢?
祝由,不仅仅是作用于心理的,它背后有实质性作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就像我们前面讲的医院,他们治病也不仅仅是靠心理暗示啊。祝由治病,在心理暗示之外,也一定还有蹊跷,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