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握爱的尺度——严格要求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迁就放纵多,严格要求少;注重培养的良好习惯少;或者有的也想从“严”,无奈“保护伞”太多,没法实行。于是,导致了许多孩子连基本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我们班的苏军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开学,就有老师向我“推荐”属于我们班级顶级的“宝贝”——苏军。虽然刚转来,可是他的名字很多老师都不陌生,因为他向来没有好好的“替”哪位老师完成作业,是班上独一无二的三门成绩都挂红灯的人,因为他还有无人能及的靠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窃取知识”的本领……
[镜头一]
语文,看来有点可怕
开学第一天,上课前,直奔教室,点名:“苏军,你来一下办公室。”弄得他一怔一怔,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慢慢吞吞地走到办公室。
“苏军,你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了多少?”
想了想,缓慢地摇摇头:“不知道。”
“要读六年级了,怎么连自己的学习成绩都不知道?”我有点厉声呵斥。
耷拉着眼睛,还是摇摇头,一副受训的老实相。
“听说你以前在乡下作业经常拖拉,或是不完成,对么?”眼光直逼视着他,声音也不由自主地抬高了。
那双眼睛垂得更下了,不敢说话了。
看来我的“下马威”有点管用了。我心里暗喜。于是正色,很严肃的口吻:“你现在开始已经是六年级了,老师不管你以前怎样,但是从今天开始,老师不允许你再拖拉作业,也不允许你再去偷看别人。告诉我,你能不能做到?”使劲地点了点头。“好,老师就相信你这一次。万一做不到的话,老师是决不会对你客气的!”连着点头说知道了,如释重负走出办公室。
陶行知先生说,“应当严格的地方便当严格”,对于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好的学生,严格要求,成为首务。
二、端正爱的立场——真诚表扬
爱是教师工作的起点。端正爱的立场,使爱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能源”“催化剂”,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力量,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真诚的爱、无私的爱,是洒在学生心田的甘霖。
[镜头二]
语文,原来这么简单
开学将近一个月,看他能基本完成作业了,我也就不愿再去苛责他。我经常想,批评的话多了,也会失效。国庆假期,我让一部分同学,包括宝贝苏军,把所要背诵的部分抄写一遍。作业交上来,有的同学不是字迹不端正,就是抄错了词语,而唯有苏军,虽然字并不漂亮,可是带着点隶书风味的字,每一个都是认认真真,端端正正,没有抄错一个字。这样的一个孩子,经常要受老师批评的孩子,他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不完成作业的苏军了!那一刻,我真的有点感动了。我批得特别认真,笑着大声地表扬了他,还亲切地跟他说哪个字怎样写会更好看。此时,苏军的嘴角牵动了一下,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批完后,春风般地跑出了办公室,恢复了小孩子的那种活泼机灵。此后的作业,就更认真了。
人们常说,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关键在于鼓励。农村孩子更为纯真,因此對于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的每次点滴成功或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能从很小的成功中获得喜悦,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同样是有能力的。久而久之,他们的信心就会自然而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
三、更新爱的观念——笑声中的批评
[镜头三]
语文,批评也这么开心
对于这个宝贝的日记,我总是另眼相看。句子写通顺了,能表达出一点意思了,我就给他打“优”,每篇日记后面也总要写一些评语,大部分千方百计鼓励。终于有一天,我的表扬中止了。原因是他记了好几次内容类似的日记,前言不搭后语,且每次都是看到别人打架,有时是他自己,“见义勇为”劝架,还总会出现一个老头儿。我忍无可忍。
一天,评点作业,厉声喝道:“苏军,你站起来!”顾不了他的面子了,在全班同学面前开始“表扬”他:“苏军同学最厉害了,他可以连着几天放学后看到那种打架事件的发生,而且很巧的是,好几次都会看见一个勇敢的老头儿见义勇为。”我的话还没说完呢,同学们早已忍俊不禁。苏军呢,虽然不好意思,却也笑了,不过还忍着。我继续,“可喜的是,苏军经历了这些事情后,逐渐懂事了。”同学们个个洗耳恭听。“苏军同学,他知道了什么是男子汉大丈夫,什么是不屈服,还有,什么是英雄威风。而且,他能从一个老头的话里深切地感受到英雄威风。”我声情并茂的话音未落,“哈哈哈”的笑声响彻整个教室。我强忍住笑,为了我的批评更“彻底”,说:“下面老师读一篇他的日记。”开始读了,谁知教室里笑声逐渐放大,有的前俯后仰,有的捂着肚子了。结果,在这样的氛围里,我才读了四五句话,就再也读不下去了,忍不住跟着笑了。宝贝苏军呢,眼睛不敢正视,也呵呵呵地笑了。停了好一会儿,总算读好了。于是笑着对他说:“你以后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不要胡编乱造,知道吗?”使劲地点了点头。原本设想的一场“批斗”大会在笑声中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在當校长时,曾经用几粒糖来“批评”学生,批评是甜的,结果更甜。让那些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和优秀生一样,在笑声中接受批评,不是更开心吗?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会变的,学困生是一个长期需要去关注去帮助的对象。但只要我们带着一颗赤诚的心,献出一份真诚的爱,对后进生多一分宽容,多一点等待,也许就给了孩子一次重生的机会。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地让全体学生发展。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迁就放纵多,严格要求少;注重培养的良好习惯少;或者有的也想从“严”,无奈“保护伞”太多,没法实行。于是,导致了许多孩子连基本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我们班的苏军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开学,就有老师向我“推荐”属于我们班级顶级的“宝贝”——苏军。虽然刚转来,可是他的名字很多老师都不陌生,因为他向来没有好好的“替”哪位老师完成作业,是班上独一无二的三门成绩都挂红灯的人,因为他还有无人能及的靠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窃取知识”的本领……
[镜头一]
语文,看来有点可怕
开学第一天,上课前,直奔教室,点名:“苏军,你来一下办公室。”弄得他一怔一怔,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慢慢吞吞地走到办公室。
“苏军,你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了多少?”
想了想,缓慢地摇摇头:“不知道。”
“要读六年级了,怎么连自己的学习成绩都不知道?”我有点厉声呵斥。
耷拉着眼睛,还是摇摇头,一副受训的老实相。
“听说你以前在乡下作业经常拖拉,或是不完成,对么?”眼光直逼视着他,声音也不由自主地抬高了。
那双眼睛垂得更下了,不敢说话了。
看来我的“下马威”有点管用了。我心里暗喜。于是正色,很严肃的口吻:“你现在开始已经是六年级了,老师不管你以前怎样,但是从今天开始,老师不允许你再拖拉作业,也不允许你再去偷看别人。告诉我,你能不能做到?”使劲地点了点头。“好,老师就相信你这一次。万一做不到的话,老师是决不会对你客气的!”连着点头说知道了,如释重负走出办公室。
陶行知先生说,“应当严格的地方便当严格”,对于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好的学生,严格要求,成为首务。
二、端正爱的立场——真诚表扬
爱是教师工作的起点。端正爱的立场,使爱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能源”“催化剂”,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力量,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真诚的爱、无私的爱,是洒在学生心田的甘霖。
[镜头二]
语文,原来这么简单
开学将近一个月,看他能基本完成作业了,我也就不愿再去苛责他。我经常想,批评的话多了,也会失效。国庆假期,我让一部分同学,包括宝贝苏军,把所要背诵的部分抄写一遍。作业交上来,有的同学不是字迹不端正,就是抄错了词语,而唯有苏军,虽然字并不漂亮,可是带着点隶书风味的字,每一个都是认认真真,端端正正,没有抄错一个字。这样的一个孩子,经常要受老师批评的孩子,他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不完成作业的苏军了!那一刻,我真的有点感动了。我批得特别认真,笑着大声地表扬了他,还亲切地跟他说哪个字怎样写会更好看。此时,苏军的嘴角牵动了一下,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批完后,春风般地跑出了办公室,恢复了小孩子的那种活泼机灵。此后的作业,就更认真了。
人们常说,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关键在于鼓励。农村孩子更为纯真,因此對于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的每次点滴成功或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能从很小的成功中获得喜悦,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同样是有能力的。久而久之,他们的信心就会自然而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
三、更新爱的观念——笑声中的批评
[镜头三]
语文,批评也这么开心
对于这个宝贝的日记,我总是另眼相看。句子写通顺了,能表达出一点意思了,我就给他打“优”,每篇日记后面也总要写一些评语,大部分千方百计鼓励。终于有一天,我的表扬中止了。原因是他记了好几次内容类似的日记,前言不搭后语,且每次都是看到别人打架,有时是他自己,“见义勇为”劝架,还总会出现一个老头儿。我忍无可忍。
一天,评点作业,厉声喝道:“苏军,你站起来!”顾不了他的面子了,在全班同学面前开始“表扬”他:“苏军同学最厉害了,他可以连着几天放学后看到那种打架事件的发生,而且很巧的是,好几次都会看见一个勇敢的老头儿见义勇为。”我的话还没说完呢,同学们早已忍俊不禁。苏军呢,虽然不好意思,却也笑了,不过还忍着。我继续,“可喜的是,苏军经历了这些事情后,逐渐懂事了。”同学们个个洗耳恭听。“苏军同学,他知道了什么是男子汉大丈夫,什么是不屈服,还有,什么是英雄威风。而且,他能从一个老头的话里深切地感受到英雄威风。”我声情并茂的话音未落,“哈哈哈”的笑声响彻整个教室。我强忍住笑,为了我的批评更“彻底”,说:“下面老师读一篇他的日记。”开始读了,谁知教室里笑声逐渐放大,有的前俯后仰,有的捂着肚子了。结果,在这样的氛围里,我才读了四五句话,就再也读不下去了,忍不住跟着笑了。宝贝苏军呢,眼睛不敢正视,也呵呵呵地笑了。停了好一会儿,总算读好了。于是笑着对他说:“你以后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不要胡编乱造,知道吗?”使劲地点了点头。原本设想的一场“批斗”大会在笑声中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在當校长时,曾经用几粒糖来“批评”学生,批评是甜的,结果更甜。让那些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和优秀生一样,在笑声中接受批评,不是更开心吗?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会变的,学困生是一个长期需要去关注去帮助的对象。但只要我们带着一颗赤诚的心,献出一份真诚的爱,对后进生多一分宽容,多一点等待,也许就给了孩子一次重生的机会。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地让全体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