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自己对每次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意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之中,数学日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主要阐述通过数学日记这个载体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策略, 以期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日记 数学情感 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这样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运算过程和结果,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再发现”的道路探索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培养情感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学日记就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将数学日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把日记分为多种类型,借助写不同类型的日记,为学生创造了情感培养的机会。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渠道搭建平台,实施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下策略进行阐述。
一、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每个数学教师都要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给予期待、给予信任。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任和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数学日记提供了师生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收集信息型日记,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成为老师课堂上很好的素材;通过质疑问题型日记及计算问题型等日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明白的地方,也让老师能够及时地发现并更清楚学生的需要与困难,以便通过各种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出现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一个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动、丰富、真实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引发困难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这些问题情境要从哪里来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找到,通过学生的生活型日记、预习型日记,以及发现型日记,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有新的认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问题中的现实生活。
三、营造体验成功环境,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在诸多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较少有成功体验的学生,课堂上一般表现为没精打采、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有厌恶感。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源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只要当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时,才能给学习进一步增添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消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情緒障碍,努力为他们营造成功体验环境。比如情景性学习、交互教学等类型的教学,设计这些都要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不应该太难,否则会更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应该太容易,那样就会失去意义。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要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去挖掘、去发现,比如计算型日记:有些学生就会在通分的问题上出现错误,把它计算成6x 4 3x-6=1,也有些学生就会把它计算成6x 4-3x-6=1,这些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对项及方程性质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这类问题,很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单纯地提醒学生错误,让学生进行改正,而没有详细地解释说明。这就使得学生在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再次出现错误,错误的反复出现,使得学生可能在计算同类问题上会出现恐惧害怕的心理。写数学日记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把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后进一步地思考,理解正确的解题过程,并与原先自己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加强的对单项式中项的概念的认识及对方程性质的理解,方程的两边每一项同乘或者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两边仍相等。在这些式子中等都应看做是独立的一项,两边同乘以6,是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6。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很快地找出错误的根源,并加强对概念的理解,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四、创设数学文化氛围,形成积极情感体验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数学所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触发学生情感的环节,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特殊氛围中被感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日记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书写不同的适合自己的类型,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愿意写数学日记,想写数学日记,从而提高数学日记的质量和水平,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李星云.让情感之树根植于数学课堂——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基本原则[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2006.4.
关键词: 数学日记 数学情感 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这样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运算过程和结果,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再发现”的道路探索和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培养情感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学日记就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将数学日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常规活动的内容及程序,把日记分为多种类型,借助写不同类型的日记,为学生创造了情感培养的机会。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渠道搭建平台,实施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下策略进行阐述。
一、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每个数学教师都要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给予期待、给予信任。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任和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数学日记提供了师生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收集信息型日记,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成为老师课堂上很好的素材;通过质疑问题型日记及计算问题型等日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明白的地方,也让老师能够及时地发现并更清楚学生的需要与困难,以便通过各种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出现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一个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动、丰富、真实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引发困难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这些问题情境要从哪里来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找到,通过学生的生活型日记、预习型日记,以及发现型日记,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情景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有新的认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问题中的现实生活。
三、营造体验成功环境,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在诸多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较少有成功体验的学生,课堂上一般表现为没精打采、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有厌恶感。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源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只要当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时,才能给学习进一步增添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消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情緒障碍,努力为他们营造成功体验环境。比如情景性学习、交互教学等类型的教学,设计这些都要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不应该太难,否则会更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应该太容易,那样就会失去意义。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要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去挖掘、去发现,比如计算型日记:有些学生就会在通分的问题上出现错误,把它计算成6x 4 3x-6=1,也有些学生就会把它计算成6x 4-3x-6=1,这些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对项及方程性质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这类问题,很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单纯地提醒学生错误,让学生进行改正,而没有详细地解释说明。这就使得学生在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再次出现错误,错误的反复出现,使得学生可能在计算同类问题上会出现恐惧害怕的心理。写数学日记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把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后进一步地思考,理解正确的解题过程,并与原先自己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加强的对单项式中项的概念的认识及对方程性质的理解,方程的两边每一项同乘或者同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两边仍相等。在这些式子中等都应看做是独立的一项,两边同乘以6,是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6。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很快地找出错误的根源,并加强对概念的理解,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四、创设数学文化氛围,形成积极情感体验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数学所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触发学生情感的环节,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特殊氛围中被感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日记的类型有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书写不同的适合自己的类型,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愿意写数学日记,想写数学日记,从而提高数学日记的质量和水平,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李星云.让情感之树根植于数学课堂——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基本原则[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