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探究性很强,适合使用启发式教学。下面以“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为例,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启发式教学。
大家都知道,启发式教学重在启发和引导。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对于新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陌生,教师需要把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分拆成几个小目标,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达到目标。
首先,让我们来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情景。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怎么都站起来了?
生:听到老师说“上课”。
师:你们是听到老师发出的“声音”而作出的反应。那么,教师准时上课又是依据什么呢?
生:上课铃声。
师:咱们日常上课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上课铃声。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我们刚才一系列的活动都与什么有关呀?
生:声音。
师:对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声音。处处都有声音,树叶沙沙,鸟鸣啾啾,流水叮当……无论到哪里,我们都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我们先来做个简单的实验。实验器具课前准备好,有橡皮筋若干条。
学生实验:两位同学合作,1个同学用两支笔把橡皮筋拉紧,另一同学用手拨动它。引导学生思考:
师:拨动橡皮筋的时候,你听到声音了吗?
生:有声音。
师: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
生:在振动。
师:什么时候没有声音?
生:橡皮筋不动的时候。
师:那么,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实验完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接下来:
师:这位同学在这里可以听到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老师站在课室门口的话,却听不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不是老师站在远处,橡皮筋就没有发声了呢?
生:橡皮筋还是会发声的,只是老师没有听到。
师:对了,橡皮筋还是发声的,为什么老师听不到呢。
生:因为老师站得太远,声音传不到那么远。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演示实验: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
师:你听到电铃声了吗?为什么?
生:听到了,因为电铃的铃槌在敲击电铃。
教师用真空泵缓缓抽出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抽出时。
师:现在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越来越小。
当空气几乎被抽完后,玻璃钟罩内近于真空。
师:你仍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生:听不到声音,因为声音传不出来。
师: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生:不能。
接着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
师: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为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生:有声音,因为钟内又有了空气,声音可以传播出来。
师:回答很好,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再回到前面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抽出空气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呢?
生:因为空气少了,对传播产生影响。
师:好,我们再看课本上的一个思考题,许多科幻电影中都有太空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生:不能听到,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师:那么,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呢?我们再看下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你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的另一端桌面上轻轻敲击。
师: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生:听不到。
师:你把耳朵紧贴桌面,你能听到敲击声吗?为什么?
生: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因为桌子也可以把声音传导过来。
师:不错,桌子也可以传播声音,即气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还可以通过其他物质来传播吗?
生:还有液体。
师: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生:大海里面的鲸鱼就是靠声音来交流的。
师:好,同学们还可以在生活中找出更多的例子。
实验完毕,老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通过上述教学实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启发式教学重在引导,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去求得答案,当学生不能得到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适当的提示降低问题的难度。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大家都知道,启发式教学重在启发和引导。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对于新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陌生,教师需要把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分拆成几个小目标,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达到目标。
首先,让我们来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情景。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怎么都站起来了?
生:听到老师说“上课”。
师:你们是听到老师发出的“声音”而作出的反应。那么,教师准时上课又是依据什么呢?
生:上课铃声。
师:咱们日常上课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上课铃声。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我们刚才一系列的活动都与什么有关呀?
生:声音。
师:对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声音。处处都有声音,树叶沙沙,鸟鸣啾啾,流水叮当……无论到哪里,我们都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我们先来做个简单的实验。实验器具课前准备好,有橡皮筋若干条。
学生实验:两位同学合作,1个同学用两支笔把橡皮筋拉紧,另一同学用手拨动它。引导学生思考:
师:拨动橡皮筋的时候,你听到声音了吗?
生:有声音。
师: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
生:在振动。
师:什么时候没有声音?
生:橡皮筋不动的时候。
师:那么,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实验完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接下来:
师:这位同学在这里可以听到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老师站在课室门口的话,却听不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不是老师站在远处,橡皮筋就没有发声了呢?
生:橡皮筋还是会发声的,只是老师没有听到。
师:对了,橡皮筋还是发声的,为什么老师听不到呢。
生:因为老师站得太远,声音传不到那么远。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演示实验: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
师:你听到电铃声了吗?为什么?
生:听到了,因为电铃的铃槌在敲击电铃。
教师用真空泵缓缓抽出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抽出时。
师:现在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越来越小。
当空气几乎被抽完后,玻璃钟罩内近于真空。
师:你仍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生:听不到声音,因为声音传不出来。
师: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
生:不能。
接着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
师: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为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生:有声音,因为钟内又有了空气,声音可以传播出来。
师:回答很好,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再回到前面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抽出空气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呢?
生:因为空气少了,对传播产生影响。
师:好,我们再看课本上的一个思考题,许多科幻电影中都有太空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
生:不能听到,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师:那么,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呢?我们再看下一个实验。
学生实验:你在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用手在桌的另一端桌面上轻轻敲击。
师:你能听到敲击声吗?
生:听不到。
师:你把耳朵紧贴桌面,你能听到敲击声吗?为什么?
生: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因为桌子也可以把声音传导过来。
师:不错,桌子也可以传播声音,即气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还可以通过其他物质来传播吗?
生:还有液体。
师: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生:大海里面的鲸鱼就是靠声音来交流的。
师:好,同学们还可以在生活中找出更多的例子。
实验完毕,老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通过上述教学实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启发式教学重在引导,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去求得答案,当学生不能得到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适当的提示降低问题的难度。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