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纤维融合治疗脊柱节段不稳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zs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椎间纤维融合后脊柱节段的稳定性,探讨一种治疗脊柱不稳的新方法。方法手术剥离纤维环并去除髓核后,刮除软骨终板,在椎间植入环状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可吸收支架,以期椎间纤维组织及血管长入,达到椎间微动融合,模拟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功能。将12只6~8月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均摘除L4-5椎间盘髓核,A组在椎间植入PLGA可吸收支架;B组单纯髓核摘除。于术前、术后12周行X线检查,运用Image J软件测量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计算%DHI,分别于术后8、12周处死动物,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11只实验动物术后存活至预期时间。12周后,侧位X线片示两组实验动物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有下降,两组椎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实验动物屈伸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位相显示两组实验动物手术节段椎体无明显移位及反向成角。术后8周组织学观察:B组椎间盘内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样组织;A组有大量类软骨细胞增生伴丰富的新生血管长入,未见到支架材料结构。结论利用椎体骨髓血及其诱导成骨作用可以形成椎间纤维融合;椎间纤维融合能够维持一定的脊柱节段稳定性并保留部分生理活动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组织研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4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与42例(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出诊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有关的检查报告、治疗过程、术后
骨骼是构成人体外形的支架,起到保护、支持和运动等作用。生命的形成和成长过程伴随着骨组织的生长和强壮,在这期间,人体需要从外界补充大量的钙,以骨钙的形式沉积于骨质中,特别是
一、钙:当饮水及食物中含钙量高时,可与植酸盐形成植酸钙,在pH为碱性的小肠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妨碍锌吸收。还有报导指出,高锌尿与高钙尿有关。推测,饮食中钙含量高导致的低锌,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