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质疑 教学 浅层 中层 深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096-0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问、善于发现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浅层质疑,激活课堂气氛
浅层质疑基于在初识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对课文的浅层疑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目的在于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通过师生的互动解答,激活课堂气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进行浅层质疑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采取多沟通、多交流的措施,与学生建立起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中的写作背景、字词读音、语言特点等有大致的了解,形成浅层疑问,且学生大多能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寻找到答案。但有些疑问学生无法自己解决时,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金色的鱼钩》时,学生通读课文后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红军战士端起瓷碗,觉得那个碗有千斤重?”“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为什么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为什么红军战士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后喉咙好像有万根钢针扎一样?”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质疑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抓住了侧重点,按照学生提出的疑问答疑解惑。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二、中层质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层质疑是学生从理解文章的表面层次,上升到关注课文的结构层次、写作风格、情感抒发等。学生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课文,以辩证的态度去分析课文,有助于提升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提问疑问后,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评价,对具有探究性较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高效思考。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按照简单到复杂、主要到次要的原则对问题进行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部分问题,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质疑展示,最后全体师生通过讨论、操作、总结等手段,共同寻求答案,使学生逐步形成中层质疑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桂林山水》时,有学生提出疑问:“课文题目为‘桂林山水’,理应先写山后写水,可是为什么课文先写水后写山呢?”这个问题是对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质疑,属于探究性较强的中层质疑。对此,笔者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然后让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有小组认为:“作者在游览桂林山水时,觉得桂林的水给他的印象最深,他最喜欢桂林的水,所以先写水。”另一个小组认为:“作者是乘着船游览漓江的,给他印象最深的肯定是水,所以作者先写水。”每个小组的回答都各有道理,最后笔者对问题进行适当总结,解答疑难。
三、深层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深层质疑是让学生跳脱课文的框架,从课文内容联想到其他知识,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的质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深层质疑发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利用旧知识、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等,进行比较、识别、迁移,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现象与实际相结合,找出异同点,提出疑问,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在深层质疑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支持与鼓励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激励,才能积极投入深层质疑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称象》一课时,多数学生都对曹聪的机智赞赏不已,但班上却有一个学生提出:“我就觉得曹聪的办法并不是最好的,虽然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可是得搬很多石头,这是既费事又耗时的方法。如果用人来代替石头,只要大家一个个走上船,直到船沉到划线处,再把每个人的体重加起来,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了。”笔者对该学生的想法表示赞赏,并鼓励其进行实验操作,论证方法的可行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096-0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思考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问、善于发现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浅层质疑,激活课堂气氛
浅层质疑基于在初识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对课文的浅层疑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目的在于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通过师生的互动解答,激活课堂气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进行浅层质疑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采取多沟通、多交流的措施,与学生建立起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中的写作背景、字词读音、语言特点等有大致的了解,形成浅层疑问,且学生大多能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寻找到答案。但有些疑问学生无法自己解决时,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金色的鱼钩》时,学生通读课文后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红军战士端起瓷碗,觉得那个碗有千斤重?”“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为什么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为什么红军战士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后喉咙好像有万根钢针扎一样?”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质疑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抓住了侧重点,按照学生提出的疑问答疑解惑。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二、中层质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层质疑是学生从理解文章的表面层次,上升到关注课文的结构层次、写作风格、情感抒发等。学生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课文,以辩证的态度去分析课文,有助于提升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提问疑问后,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评价,对具有探究性较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高效思考。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按照简单到复杂、主要到次要的原则对问题进行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部分问题,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质疑展示,最后全体师生通过讨论、操作、总结等手段,共同寻求答案,使学生逐步形成中层质疑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桂林山水》时,有学生提出疑问:“课文题目为‘桂林山水’,理应先写山后写水,可是为什么课文先写水后写山呢?”这个问题是对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质疑,属于探究性较强的中层质疑。对此,笔者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然后让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有小组认为:“作者在游览桂林山水时,觉得桂林的水给他的印象最深,他最喜欢桂林的水,所以先写水。”另一个小组认为:“作者是乘着船游览漓江的,给他印象最深的肯定是水,所以作者先写水。”每个小组的回答都各有道理,最后笔者对问题进行适当总结,解答疑难。
三、深层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深层质疑是让学生跳脱课文的框架,从课文内容联想到其他知识,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的质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深层质疑发生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利用旧知识、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等,进行比较、识别、迁移,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现象与实际相结合,找出异同点,提出疑问,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在深层质疑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支持与鼓励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激励,才能积极投入深层质疑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称象》一课时,多数学生都对曹聪的机智赞赏不已,但班上却有一个学生提出:“我就觉得曹聪的办法并不是最好的,虽然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可是得搬很多石头,这是既费事又耗时的方法。如果用人来代替石头,只要大家一个个走上船,直到船沉到划线处,再把每个人的体重加起来,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了。”笔者对该学生的想法表示赞赏,并鼓励其进行实验操作,论证方法的可行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