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阳光体育对体育教学改革、学生身心健康有重要推动意义,体育社团则是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的有效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个案分析法,构建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构成要素,并从功能认知、培养兴趣、统筹教学、运作机制以及团队建设等多方面保障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社团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浙江工商;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
作者简介:张斌,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50-03
随着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以来,全国亿万学生掀起体育运动高潮。2014年,体育总局颁布《阳光体育科学健身校园行活动》更是将阳光体育推进校园。[1]“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成为各大院校的共同选择。然而,阳光体育的推行与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产生了显然的矛盾,传统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健身需求,因此,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应运而生。体育社团化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专业的指导等途径,帮助学生最终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试从功能认知、组织制度、人才管理、保障措施等多层面对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进行构建,为进一步保障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的实施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使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本研究有关文献,以通过“体育社团”、“阳光体育”为关键词检索并整理了与本研究相关度较高的论文和研究文献近180篇,较全面了解体育社团化管理模式的相关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走访高职院校团委、阳光体育负责人,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相关学生,对高职院校运动委员会、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组织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访问,以求进一步获得可靠资料。
(三)案例分析法
通过借鉴国外院校体育活动社团化案例,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内外院校社团化体育活动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为论文构建阳光体育社团化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二、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
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是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的体育工作,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并监督计划实施的管理机构。[2]而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下设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具体负责阳光体育的计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全过程。(见图1)以服务学生为导向,分类管理各类体育社团,一部分,围绕团委、学生处的发展规划,由分管体育的领导直接管理,如规模较大的、影响力较强的品牌社团;另一部分,则由高校体育部、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管理规模较小的社团。通过分类引导,精简部门设置,可以使人员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如美国哈佛大学存在着两类社团,一类是通过负责社团的生活委员会认定,并已获得正式批准成立的社团,另一类是学生自主形成的较成熟的社团。但无论哪种方式的管理方法,都必须具备内部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外部宏观引导,即社团章程、审批与管理制度、切实可行的宣传制度、严格的财务制度以及社团成员选拔与考核制度,只有从整体上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体育社团化得到切实发展。
图1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组织机构
(二)储备体育社团顾问
社团顾问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社团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顾问是指在某件事情的认知上达到专家程度的人。[3]其重要作用是协助校方领导实现体育社团统筹管理,优化发展的目的。通过顾问储备,一方面,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社团长远发展具有高瞻远瞩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团队建设,通过规范管理、咨询、研究,使社团管理思想科学化、管理过程有序化。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社团聘请体育教师为管理型顾问,全面指导体育社团的工作。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社团管理中缺少体育专业顾问的全面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社团缺乏具有总体规划和实操能力的专业顾问,管理手段往往局限于形式主义化,缺乏长期有效的规范化指导;(2)体育社团顾问的价值仅体现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指导力度不够,不能全方位统筹兼顾,严重阻碍了社团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鼓励学生“人人进社团”
倡导服务型的社团服务,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人人成为社团成员。(1)培养社团活动品牌,增加经费支持和体育技术指导,从而提升品牌活动的高度与知名度,同时,结合学生兴趣,培育特色体育活动,以健身观赏类为突破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品牌吸引力,培养学生1~2项感兴趣的体育特长,使他们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进而达到阳光体育的目的;(2)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性的体育活动,如在社团内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学术讲座、观赏赛事等主题活动,吸引学生眼球,鼓励学生进入操场,感受体育运动乐趣。美国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方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通过平时课余时间、假期时间以及独立活动周期开展内容多样、时间自由、社员自主的体育活动;[4](3)对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并表现突出者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并结合专业成绩的总体分数予以相关优先体育培训,观赏体育竞赛的机会,以激励手段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四)制定社团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具有导向性及示范性作用,建立什么样的考评机制,对于社团管理工作的执行具有显著的引导示范功效。[5]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主要包括社团学生骨干、指导教师以及社团成员三方面内容。(1)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考核与评估是关键,通过社团联合会对各类社团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类型的考核体系,使得考核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2)将学生社团负责人纳入考核范围,对负责人的工作态度、思路、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量化。通过考核加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与竞争意识,从而提升社团整体水平;(3)在评选过程中倡导学生成为评估主体,对社团指导教师的业绩、能力、态度进行考核,并将工作量纳入考核范围,从多方面激励指导教师。 (五)核定社团专项资金
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资金、场地设施的依赖性较强。专项资金的设立是开展多种形式活动的保障。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阳光体育社团化的发展。因此,每年的经费管理中,要对今年预开展活动做财务预算,并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支持,来作为社团体育活动的专项资金。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与体委共同设立一定量的专项资金,支持体育社团的发展,并按项目申报制的方式给予支持。与此同时,社团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社团。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采用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服务和中介的管理模式弥补自身经费不足,哈佛大学除了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还允许社团在学校内举办盈利性活动,所取得收入全部免税作为社团活动的经费。国外高校资金来源途径广泛,活动场地广阔以及体育指导专业化,并且管理过程公开透明、财务制度严格。通过基金会的支持和自收自支,使社团呈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景象。
(六)保障活动场馆的数量与质量
阳光体育是以体育活动场馆为物质保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目前,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的可自由活动的体育场地较少,基本用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自主运动的需求。体育资源的缺乏,一方面,局限了社团发展的数量与规模;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基础设施的条件出发,为社团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与制度,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社团使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为社团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条件保障。
三、完善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对策
(一)加强对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功能认知
阳光体育社团化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要将体育社团纳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范畴中,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广大师生对体育运动的功能认知。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体育活动与文化载体作用。以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坚韧以及乐观向上的个性。
(二)课堂教育与阳光体育的一体化统筹
阳光体育社团化发展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终身体育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必要的课堂教学是对完善阳光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把课堂教育与阳光体育相统筹,在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落实课外阳光体育工作,培育学生体育兴趣,强化体育技能,并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体育能力在课外阳光体育中得到强化。
(三)建立阳光体育社团化的运作机制
建立阳光体育社团的运作机制是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1)构建体育社团的人才选拔机制,尤其应选择与配备社团的主要骨干,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2)建立社团日常体育活动考核机制,并建立活动档案,社团成员活动状况与体育成绩挂钩;(3)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如校与校之间的体育竞赛表演交流、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等,以提高阳光体育社团的工作效率。
(四)重视阳光体育社团骨干队伍的培养
骨干队伍的培养是阳光体育社团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校阳光体育委员会在选聘各类体育社团骨干的同时,加强社团骨干队伍的工作培训,并聘请学校体育部教师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与裁判培训,提高他们体育活动的指导能力、体育竞赛的组织能力及裁判能力。制定完善的新成员选拔与录用机制,将对某项目感兴趣、有意愿加入体育社团的学生吸收到本社团,达到人人进社团的预期目标,扩大社团的覆盖面。
总之,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社团化发展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阳光体育自实施以来对学校体育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然而,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数量与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需求,同时,体育社团在管理中还存有诸多问题,只有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以体育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才能使阳光体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建军.“阳光体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倪伟,索红杰,徐海朋,等.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社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1):90-94.
[3]王舜霞.阳光体育视野下上海高校体育社团运行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3):92-95.
[4]刘次琴,金育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3(3):120-123.
[5]霍江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成教,2011(23):82-83.
[责任编辑秦涛]
关键词:浙江工商;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
作者简介:张斌,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50-03
随着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以来,全国亿万学生掀起体育运动高潮。2014年,体育总局颁布《阳光体育科学健身校园行活动》更是将阳光体育推进校园。[1]“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成为各大院校的共同选择。然而,阳光体育的推行与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产生了显然的矛盾,传统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健身需求,因此,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应运而生。体育社团化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专业的指导等途径,帮助学生最终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试从功能认知、组织制度、人才管理、保障措施等多层面对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进行构建,为进一步保障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的实施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使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本研究有关文献,以通过“体育社团”、“阳光体育”为关键词检索并整理了与本研究相关度较高的论文和研究文献近180篇,较全面了解体育社团化管理模式的相关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走访高职院校团委、阳光体育负责人,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相关学生,对高职院校运动委员会、学生体育社团现状、组织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访问,以求进一步获得可靠资料。
(三)案例分析法
通过借鉴国外院校体育活动社团化案例,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内外院校社团化体育活动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为论文构建阳光体育社团化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二、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
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是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的体育工作,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并监督计划实施的管理机构。[2]而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下设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委员会,具体负责阳光体育的计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全过程。(见图1)以服务学生为导向,分类管理各类体育社团,一部分,围绕团委、学生处的发展规划,由分管体育的领导直接管理,如规模较大的、影响力较强的品牌社团;另一部分,则由高校体育部、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管理规模较小的社团。通过分类引导,精简部门设置,可以使人员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如美国哈佛大学存在着两类社团,一类是通过负责社团的生活委员会认定,并已获得正式批准成立的社团,另一类是学生自主形成的较成熟的社团。但无论哪种方式的管理方法,都必须具备内部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外部宏观引导,即社团章程、审批与管理制度、切实可行的宣传制度、严格的财务制度以及社团成员选拔与考核制度,只有从整体上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体育社团化得到切实发展。
图1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组织机构
(二)储备体育社团顾问
社团顾问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社团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顾问是指在某件事情的认知上达到专家程度的人。[3]其重要作用是协助校方领导实现体育社团统筹管理,优化发展的目的。通过顾问储备,一方面,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对社团长远发展具有高瞻远瞩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团队建设,通过规范管理、咨询、研究,使社团管理思想科学化、管理过程有序化。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社团聘请体育教师为管理型顾问,全面指导体育社团的工作。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社团管理中缺少体育专业顾问的全面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社团缺乏具有总体规划和实操能力的专业顾问,管理手段往往局限于形式主义化,缺乏长期有效的规范化指导;(2)体育社团顾问的价值仅体现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指导力度不够,不能全方位统筹兼顾,严重阻碍了社团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鼓励学生“人人进社团”
倡导服务型的社团服务,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人人成为社团成员。(1)培养社团活动品牌,增加经费支持和体育技术指导,从而提升品牌活动的高度与知名度,同时,结合学生兴趣,培育特色体育活动,以健身观赏类为突破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品牌吸引力,培养学生1~2项感兴趣的体育特长,使他们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进而达到阳光体育的目的;(2)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性的体育活动,如在社团内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学术讲座、观赏赛事等主题活动,吸引学生眼球,鼓励学生进入操场,感受体育运动乐趣。美国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方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通过平时课余时间、假期时间以及独立活动周期开展内容多样、时间自由、社员自主的体育活动;[4](3)对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并表现突出者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并结合专业成绩的总体分数予以相关优先体育培训,观赏体育竞赛的机会,以激励手段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四)制定社团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具有导向性及示范性作用,建立什么样的考评机制,对于社团管理工作的执行具有显著的引导示范功效。[5]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主要包括社团学生骨干、指导教师以及社团成员三方面内容。(1)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考核与评估是关键,通过社团联合会对各类社团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类型的考核体系,使得考核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2)将学生社团负责人纳入考核范围,对负责人的工作态度、思路、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量化。通过考核加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与竞争意识,从而提升社团整体水平;(3)在评选过程中倡导学生成为评估主体,对社团指导教师的业绩、能力、态度进行考核,并将工作量纳入考核范围,从多方面激励指导教师。 (五)核定社团专项资金
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资金、场地设施的依赖性较强。专项资金的设立是开展多种形式活动的保障。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阳光体育社团化的发展。因此,每年的经费管理中,要对今年预开展活动做财务预算,并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支持,来作为社团体育活动的专项资金。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与体委共同设立一定量的专项资金,支持体育社团的发展,并按项目申报制的方式给予支持。与此同时,社团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社团。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采用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服务和中介的管理模式弥补自身经费不足,哈佛大学除了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还允许社团在学校内举办盈利性活动,所取得收入全部免税作为社团活动的经费。国外高校资金来源途径广泛,活动场地广阔以及体育指导专业化,并且管理过程公开透明、财务制度严格。通过基金会的支持和自收自支,使社团呈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景象。
(六)保障活动场馆的数量与质量
阳光体育是以体育活动场馆为物质保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目前,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的可自由活动的体育场地较少,基本用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自主运动的需求。体育资源的缺乏,一方面,局限了社团发展的数量与规模;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基础设施的条件出发,为社团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与制度,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社团使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为社团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条件保障。
三、完善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对策
(一)加强对阳光体育社团化模式的功能认知
阳光体育社团化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要将体育社团纳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范畴中,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广大师生对体育运动的功能认知。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体育活动与文化载体作用。以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坚韧以及乐观向上的个性。
(二)课堂教育与阳光体育的一体化统筹
阳光体育社团化发展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终身体育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必要的课堂教学是对完善阳光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把课堂教育与阳光体育相统筹,在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落实课外阳光体育工作,培育学生体育兴趣,强化体育技能,并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体育能力在课外阳光体育中得到强化。
(三)建立阳光体育社团化的运作机制
建立阳光体育社团的运作机制是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1)构建体育社团的人才选拔机制,尤其应选择与配备社团的主要骨干,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2)建立社团日常体育活动考核机制,并建立活动档案,社团成员活动状况与体育成绩挂钩;(3)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如校与校之间的体育竞赛表演交流、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工作经验交流等,以提高阳光体育社团的工作效率。
(四)重视阳光体育社团骨干队伍的培养
骨干队伍的培养是阳光体育社团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校阳光体育委员会在选聘各类体育社团骨干的同时,加强社团骨干队伍的工作培训,并聘请学校体育部教师为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与裁判培训,提高他们体育活动的指导能力、体育竞赛的组织能力及裁判能力。制定完善的新成员选拔与录用机制,将对某项目感兴趣、有意愿加入体育社团的学生吸收到本社团,达到人人进社团的预期目标,扩大社团的覆盖面。
总之,高职院校阳光体育社团化发展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阳光体育自实施以来对学校体育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然而,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数量与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需求,同时,体育社团在管理中还存有诸多问题,只有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以体育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才能使阳光体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建军.“阳光体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倪伟,索红杰,徐海朋,等.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社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1):90-94.
[3]王舜霞.阳光体育视野下上海高校体育社团运行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3):92-95.
[4]刘次琴,金育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社团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3(3):120-123.
[5]霍江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成教,2011(23):82-83.
[责任编辑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