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
您好!
有件事困扰了我一年多,这事在我跟先生之间像划了一道分割线,只要提起来,就会不欢而散,谁也不能说服谁,我们俩很少吵架,但为这事吵过几次了。
最近几年,我们身边有些人移民了,有拿到美国绿卡的,有去了澳洲、日本的,人虽出去了,还是有联系,一看朋友圈,啥都知道了,所以,先生每天刷着别人在国外的幸福生活,也蠢蠢欲动,有了移民的念头。
他跟我提过多次的一大触动是,他有个大学同学,原来在北京做销售,铆足劲在北京三环买了一套房,也就 50多平吧,结婚生子后,还是一家三口挤 50平,后来他家有亲戚移民去了澳大利亚。这同学跟老婆去住了几天,回来后就三观颠覆了,卖了房,办了手续,里外托人,几年时间一家三口全过去了。
让我先生最心动的是,同学在北京 50平的蜗居,到澳大利亚换成了近 500平的小别墅,有露台有花园还有游泳池,每天在院子里喝着咖啡浇着花,不吸雾霾就不说了,工资低于 5000可以领救济金,城里人也少,平时在高速开车除了可能蹦出个袋鼠,连个鬼都看不到,总之,生活惬意到不行。
先生对比了一下我们家的经济情况,觉得比他同学的还好一点,如果办移民肯定没问题。我们现在有两套房,一套自己住,另一套在出租,先生想卖掉一套,积蓄拿出来,生意上有些钱收一收,凑凑资金应该没问题,先去了再说,好歹有熟人在,也有个照应!而且,移民后,我们正上高中的儿子不用挤高考的独木桥,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有好处。
先生列举的好处多到我已记不清,可我一直没下定决心,国外真有那么好?别人愿意秀给你看的,当然是美好的一面,难道他们真没有一点不适和烦恼?
先不说我和先生快五十了,背井离乡,英文也不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双方四个老人怎么办,带过去吧,他们那么大年纪,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生存?不带吧,顾起来肯定不如现在方便。
我们俩不是独生子女,但我只有一个姐姐,他只有一个弟弟,我们怎能把尽孝的责任撒手扔给他们?
我还有一个担心,真移民了,我在国外干什么?先生说他有朋友在英国帮人补习中文,好像所有中国人都能帮外国人补习中文似的,要帮人补习,首先也得熟练人家的语言。先生说我还可当全职太太,可我觉得工作是每个人参与社会的方式,忙一点更有存在感。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困难能克服,可我们真要移民,也是先生首先过去,打点好一切再安排我跟儿子,签证这种事,等多久很难说,一两年甚至更长,那我们夫妻两地分居是必须的了,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不是我不信他,男人嘛,老婆不在身边,据说外国姑娘又很 open……
所以,我觉得移民真是伤筋动骨,等于把整个家庭连根拔起,等于将我的整个人生洗牌重来,心里有一种双脚踩在云端的不踏实感。
大概就是所谓的观念问题吧,老公气我不求上进,容易满足,目光短浅,不愿改变;而我怪他瞎折腾,明明一家人好好的,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从头再来,我们的亲戚朋友全在这里,国外再好,毕竟根在这儿……
但我又怕我的畏惧害了孩子,到国外可让孩子得到更好发展,丰富他的人生,这一点我没异议,那我家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移,还是不移?有沒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求老师指点。
蔡女士
当鲜花足够美丽时,旁边的沼泽也是风景
蔡女士:
虽然我没移民海外的想法,但我也有海外长住的想法。
无论中外,一直有太多人徜徉在异国他乡,以蓝色星球为家,天马行空,饱尝人生乐趣,在历史和今天留下无数醉人片断。从高中时代读到萧乾先生的旅英作品起,我就打量了自己的储钱罐。
我听说过“一线城市一套公寓的价格,可在欧美买个大别墅”的说法,我希望有天也能在澳大利亚买下一套花园别墅——当然我更希望别墅不是买在偏远小镇,不会影响我和家人找份靠谱工作。
我听说过在海外购房将得到永久性产权,可是我也听说有人买了花园别墅后,并不觉得这是自己的房子——“除了计价税、市政建设税,还有每年相当于数万人民币的房产税,伴随永久产权的是永久房产税。”
我也能下定决心,放弃遍布故乡的美食,为的是出国定居后,可让孩子享受更个性化、更多彩多姿的教育。可我也听说过,质量好的学校大多集中在高级社区,这种社区的房子价格会让多数国人瞬间冰冻。“美国的常春藤盟校不是谁都能上的,即使考上了,每年30万人民币的学杂费一般家庭也承担不起。”
加上在国外看病不贵看病难、少数族裔也许无法同享公平正义、移民后难找体面工作等等,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经历已让我知道,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你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可你先生的描述,基本也符合我们听说的事实。
只不过,他的思维模式是有问题的:过于简单和过于乐观,未必不会带来后患。
在他思维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被你模糊感知到了。
飞越大海,就是美丽的大草原。远眺草原,它是美丽的,这是事实。可是,草原虽美,也有沼泽,这也是事实。人的心理规律就是这样:当鲜花足够美丽时,旁边的沼泽也是风景;而当一天踩中泥泞时,鲜花不过是苦恼的反衬!
你们俩,一位看见了鲜花,一位注意了沼泽,其实算是挺好的搭配。
现在,你们手握手,把眼光交融在一起,共同分析分析,“三看”而后行。
第一看,从当前国际移民的大视野看家庭的迁徙。
请粗略看一组花钱找到的数字: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只有 750万人;2013年,全球国际移民存量达 2. 32亿人。这种增长多数出现在 2000-2010年,这时期每年约增加 460万移民,这个数字至今没被超过(表明有所回落)。
我用这些专业信息告诉你们:移民既不是了不起的时髦,也不是可怕的特例。人类爱迁徙,世界多鸟人(最近在热播的电影片名)。都放松点儿。 第二看,近年往亚洲和中国不断增长的移民数量。
“亚洲也是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在过去 13年间,亚洲移民增加了 2000万人。”而且,“中国也逐渐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2000-2010年,接受国际移民的数量增加了35%”,“越来越多的人员来自发达国,其中包括被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劳动力需求增加、实际工资上涨吸引而来的国际劳动力,还有因经济发展和生活成本低而从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归来的华人华侨,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 ”
不要凭大致印象进行家庭的重大决策,掌握更多信息和数据是前提。在此基础上,也就不会简单神化或矮化“移民”。
第三看,看自己的综合实力,看自己家庭的特殊性。有人找到鲜花,不一定你就能;有人身陷沼泽,不一定你就不会。得看自家的长线斗争资本。
不管如何,如果只为了一幅在郊区别墅泡咖啡剪草坪的美图,之后将面对沉重的税赋、羞羞的吃救济、没有喜爱的工作、剪断的亲情,还不如在中国任何一处“最美乡村”,租几亩地建个别墅。
对我自己而言,如果中国人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不改善,还有可能被判读为“蝗虫”、“寄生虫”、“暴发户”,不要说移民,连海外旅游我都迟疑。
反正认真打拼吧,有了实力,去哪都会幸福——移民火星,听说也是可以的。
胡剑云
你的心不肯移民,又搞不定老公
蔡女士:
我如果赞成,将来你们过去了,过得不好肯定会抱怨,什么狗屁专家。我如果反对,其实我不查也知道有很多失败案例,何必浪费力气。
那还回个什么呢?
很简单,我回的是你的心。你根本不想出国,你的顾虑那么多,出国会把你搞疯。你本过着安稳小康生活,老公一激动,麻烦就来了。他一个人的美好梦想,却得你和他一起后果共负。公平吗?不公平。
你的心不肯移民,又搞不定老公,你问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我只有实话实说,没有。
你那个快要五十知天命的老公没有成熟男人的理性规划,因为他中年危机了。在乏善可陈的习惯生活里,哪怕温饱也无趣,这是所有这个年纪的男人通病。老之将至,这个移民梦,是他生命里的光,点燃他,刺激他。
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直面不了。现在大学入学率过80%了,学习能力这种事不会因换个国家自动变好。四个老人都在,将来之事,病痛住院,让他想想恐怕不寒而栗。还有你,一个在他看来没有诗和远方的庸俗算计现实的老婆,睁眼所见都是失望。外国洋妞一比,还真新鲜。
移不移民,取决于你在家庭里的地位和重要性。摊上这么个中年危机老公,你能做的只有明哲保身,拿冰水泼醒他,让他要折腾自己先攒够钱。或者你忍气吞声跟着冒险,一起扛,有事你给他擦屁股。
至于朋友圈,问问你老公何时看过晒不幸福的。一把年纪还信这个?你们两口子看着矛盾不一样,其实骨子里是一种人。你不敢表态,你老公不敢全力承担。真是条汉子,就别让老婆担惊受怕。真是个贤妻,就勇于讲清道理,重新规划。
人生的丰富多彩,得靠自己成全,而不是压倒性地牺牲家人福利。这才是你们要教育给孩子的首要事情。站直了,做好典范。
沈嘉柯
讀者支招
春天在哪里:
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别拿孩子做挡箭牌,现在国内好歹也有不把应试教育放眼里的学校了,再说这世上还有一个词叫留学。
胡狸的狐:
这要是我老公,我直接让他打包,先去老家县城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后再做决定。都活了这么些年,事业亲人的全丢下,一切从头开始,外国的月亮就有那么圆吗?
丁香花开:
建议你和孩子先过去,你先生可以两地跑,毕竟事业在国内,丢了太可惜,而且众所周知重新在国外开始事业很艰难。
Shoppingest:
我表哥一家就移民新加坡了,我去他家住过几天,环境啥的确实好,幸福指数啥的确实高,我表嫂以前那么矮穷锉的人,现在都蛮高大上的,我和老公正忙申请去那边的事儿。
陈陈 188:
因为一个孩子牺牲一家人甚至两代人的幸福,我觉得吧,真不值得。
漂洋过海来看你:
我老婆带儿子移民了,我还在国内工作,目前别的都好,就是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受不了,老婆还不放心我,隔三差五地查岗,朋友们都用“留守老公”打趣我了。
有所得就有所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蔡女士:
由于各种需求,我常去国外度假、旅游、考察,耳闻目睹许多移民家庭,他们移民的目的各不相同。从他们的感受来看,事情有其双面性,有所得就有所失。从国际视野出发,中国是个发展很快的国家。我的建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我搜集了一下,把他们的移民动机和我的个人意见列在下面,希望对你能起到参考作用:
1.“中国的食品、空气不安全,会影响人的健康,威胁人的生命。”——目前确实如此,但我国国民在这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正在加强,柴静最近推出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就得到了反响很好的关注和议论,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食品和环境问题会得到更好治理,情况会慢慢好转;
2.“中国法律有不完善的地方,私人财产得不到更好保护。”——抱这种想法的,多是正饱受煎熬的政府贪腐官员,或缺乏安全感的私营企业主,从你的来信看出,你们没有类似的忧虑;
3.“欧美学校教育好。”——在教育方法上,欧美国家与中国的确存在不同,中国更多是灌输式的,欧美则更多是启发式的。但现在出国求学并不难,不一定非得全家移民,最多来个陪读;
4.“欧美国家福利高,人均占有资源多。”——但是,欧美对个人所得税的管理是很严厉的。我的朋友们多数是自己在国内工作和生活,送老婆孩子移民去国外,这样机动灵活; 5.“年轻留学生在国外发展机会多。”——你的孩子,可以设法去发达国家求学,如果发展好,你们可以过去;如果不怎么好,还可以回来。
在国外,你担心的孤独不是大事,好多地方能见到中国人,不少中国人会自发组成小圈子。英语好的移民者,能很快找到售货员之类的工作,想得到更高层次的工作,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和历练。
至于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他们是不宜去国外久居的,除了语言问题,东西方文化和生活习惯也存在巨大差异。就你现在的情况,移民和尽孝几乎是单选题,只能从中侧重选一项。
总之,移民不是一场说走就走说回就回的旅行,希望你和先生能平心静气地沟通,在更周全、更冷静的考虑下,再慎重地决定是否移民。
陈灵梅
移民过来人说移民
我的美国移民生活
May 38岁 医疗助理 现居洛杉矶
我来美国十年了,是外嫁一族,已拿了綠卡。我学的是中文专业,刚开始只能有什么做什么,我做过兼职翻译、餐馆服务员、超市导购员,后来读了医疗助理,便一直在做这个。在美国十年,我最深的感触是,混得好的华人都看不起混得差的华人,更别提当地人了。这里盛行“不管你爱谁,先要爱自己”,人际关系较淡漠,父母老了都送养老院,至今我仍没朋友。我还有个感受,我接触的病人中,有50%吃过抗抑郁药物。
不建议普通中产家庭移民
老毕 42岁 地产经纪 现居温哥华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较多。但在国外,普通移民家庭面临的问题甚至更多。工作、语言、文化这些不讲了,教育问题——你家小孩在国外读不到好学校(买不起学区房),医疗问题——加拿大医疗是免费,那是看病免费,买药可不免,还得排队等(急性病患者等十几小时是常态),毒品问题——大麻在加拿大不违法,父母问题——国内父母的养老怎么办?……除非超级有钱人,国内的普通中产家庭,我不建议移民。
移民是把双刃剑
Devid 49岁 移民中介 现居阿德莱德
阿德莱德有“南菇北鸡”的说法,这里南面有大蘑菇厂,北面有大杀鸡厂,很多新移民在这两个厂里卖体力,找不到好出路的便长年做下去。我认识的移民中,一半以上爱混唐人街,上网上中文网,架个卫星天线看中国电视节目。想找份体面工作,人家会从100个亚洲人里挑5个,从20个欧美人里挑5个……总的来说,我觉得移民前得想清楚。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养老,可以移民。但别指望在国外赚大钱,过着和中国一样的生活。
您好!
有件事困扰了我一年多,这事在我跟先生之间像划了一道分割线,只要提起来,就会不欢而散,谁也不能说服谁,我们俩很少吵架,但为这事吵过几次了。
最近几年,我们身边有些人移民了,有拿到美国绿卡的,有去了澳洲、日本的,人虽出去了,还是有联系,一看朋友圈,啥都知道了,所以,先生每天刷着别人在国外的幸福生活,也蠢蠢欲动,有了移民的念头。
他跟我提过多次的一大触动是,他有个大学同学,原来在北京做销售,铆足劲在北京三环买了一套房,也就 50多平吧,结婚生子后,还是一家三口挤 50平,后来他家有亲戚移民去了澳大利亚。这同学跟老婆去住了几天,回来后就三观颠覆了,卖了房,办了手续,里外托人,几年时间一家三口全过去了。
让我先生最心动的是,同学在北京 50平的蜗居,到澳大利亚换成了近 500平的小别墅,有露台有花园还有游泳池,每天在院子里喝着咖啡浇着花,不吸雾霾就不说了,工资低于 5000可以领救济金,城里人也少,平时在高速开车除了可能蹦出个袋鼠,连个鬼都看不到,总之,生活惬意到不行。
先生对比了一下我们家的经济情况,觉得比他同学的还好一点,如果办移民肯定没问题。我们现在有两套房,一套自己住,另一套在出租,先生想卖掉一套,积蓄拿出来,生意上有些钱收一收,凑凑资金应该没问题,先去了再说,好歹有熟人在,也有个照应!而且,移民后,我们正上高中的儿子不用挤高考的独木桥,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有好处。
先生列举的好处多到我已记不清,可我一直没下定决心,国外真有那么好?别人愿意秀给你看的,当然是美好的一面,难道他们真没有一点不适和烦恼?
先不说我和先生快五十了,背井离乡,英文也不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双方四个老人怎么办,带过去吧,他们那么大年纪,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生存?不带吧,顾起来肯定不如现在方便。
我们俩不是独生子女,但我只有一个姐姐,他只有一个弟弟,我们怎能把尽孝的责任撒手扔给他们?
我还有一个担心,真移民了,我在国外干什么?先生说他有朋友在英国帮人补习中文,好像所有中国人都能帮外国人补习中文似的,要帮人补习,首先也得熟练人家的语言。先生说我还可当全职太太,可我觉得工作是每个人参与社会的方式,忙一点更有存在感。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些困难能克服,可我们真要移民,也是先生首先过去,打点好一切再安排我跟儿子,签证这种事,等多久很难说,一两年甚至更长,那我们夫妻两地分居是必须的了,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不是我不信他,男人嘛,老婆不在身边,据说外国姑娘又很 open……
所以,我觉得移民真是伤筋动骨,等于把整个家庭连根拔起,等于将我的整个人生洗牌重来,心里有一种双脚踩在云端的不踏实感。
大概就是所谓的观念问题吧,老公气我不求上进,容易满足,目光短浅,不愿改变;而我怪他瞎折腾,明明一家人好好的,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从头再来,我们的亲戚朋友全在这里,国外再好,毕竟根在这儿……
但我又怕我的畏惧害了孩子,到国外可让孩子得到更好发展,丰富他的人生,这一点我没异议,那我家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移,还是不移?有沒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求老师指点。
蔡女士
当鲜花足够美丽时,旁边的沼泽也是风景
蔡女士:
虽然我没移民海外的想法,但我也有海外长住的想法。
无论中外,一直有太多人徜徉在异国他乡,以蓝色星球为家,天马行空,饱尝人生乐趣,在历史和今天留下无数醉人片断。从高中时代读到萧乾先生的旅英作品起,我就打量了自己的储钱罐。
我听说过“一线城市一套公寓的价格,可在欧美买个大别墅”的说法,我希望有天也能在澳大利亚买下一套花园别墅——当然我更希望别墅不是买在偏远小镇,不会影响我和家人找份靠谱工作。
我听说过在海外购房将得到永久性产权,可是我也听说有人买了花园别墅后,并不觉得这是自己的房子——“除了计价税、市政建设税,还有每年相当于数万人民币的房产税,伴随永久产权的是永久房产税。”
我也能下定决心,放弃遍布故乡的美食,为的是出国定居后,可让孩子享受更个性化、更多彩多姿的教育。可我也听说过,质量好的学校大多集中在高级社区,这种社区的房子价格会让多数国人瞬间冰冻。“美国的常春藤盟校不是谁都能上的,即使考上了,每年30万人民币的学杂费一般家庭也承担不起。”
加上在国外看病不贵看病难、少数族裔也许无法同享公平正义、移民后难找体面工作等等,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经历已让我知道,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你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可你先生的描述,基本也符合我们听说的事实。
只不过,他的思维模式是有问题的:过于简单和过于乐观,未必不会带来后患。
在他思维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被你模糊感知到了。
飞越大海,就是美丽的大草原。远眺草原,它是美丽的,这是事实。可是,草原虽美,也有沼泽,这也是事实。人的心理规律就是这样:当鲜花足够美丽时,旁边的沼泽也是风景;而当一天踩中泥泞时,鲜花不过是苦恼的反衬!
你们俩,一位看见了鲜花,一位注意了沼泽,其实算是挺好的搭配。
现在,你们手握手,把眼光交融在一起,共同分析分析,“三看”而后行。
第一看,从当前国际移民的大视野看家庭的迁徙。
请粗略看一组花钱找到的数字: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只有 750万人;2013年,全球国际移民存量达 2. 32亿人。这种增长多数出现在 2000-2010年,这时期每年约增加 460万移民,这个数字至今没被超过(表明有所回落)。
我用这些专业信息告诉你们:移民既不是了不起的时髦,也不是可怕的特例。人类爱迁徙,世界多鸟人(最近在热播的电影片名)。都放松点儿。 第二看,近年往亚洲和中国不断增长的移民数量。
“亚洲也是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在过去 13年间,亚洲移民增加了 2000万人。”而且,“中国也逐渐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2000-2010年,接受国际移民的数量增加了35%”,“越来越多的人员来自发达国,其中包括被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劳动力需求增加、实际工资上涨吸引而来的国际劳动力,还有因经济发展和生活成本低而从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归来的华人华侨,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 ”
不要凭大致印象进行家庭的重大决策,掌握更多信息和数据是前提。在此基础上,也就不会简单神化或矮化“移民”。
第三看,看自己的综合实力,看自己家庭的特殊性。有人找到鲜花,不一定你就能;有人身陷沼泽,不一定你就不会。得看自家的长线斗争资本。
不管如何,如果只为了一幅在郊区别墅泡咖啡剪草坪的美图,之后将面对沉重的税赋、羞羞的吃救济、没有喜爱的工作、剪断的亲情,还不如在中国任何一处“最美乡村”,租几亩地建个别墅。
对我自己而言,如果中国人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不改善,还有可能被判读为“蝗虫”、“寄生虫”、“暴发户”,不要说移民,连海外旅游我都迟疑。
反正认真打拼吧,有了实力,去哪都会幸福——移民火星,听说也是可以的。
胡剑云
你的心不肯移民,又搞不定老公
蔡女士:
我如果赞成,将来你们过去了,过得不好肯定会抱怨,什么狗屁专家。我如果反对,其实我不查也知道有很多失败案例,何必浪费力气。
那还回个什么呢?
很简单,我回的是你的心。你根本不想出国,你的顾虑那么多,出国会把你搞疯。你本过着安稳小康生活,老公一激动,麻烦就来了。他一个人的美好梦想,却得你和他一起后果共负。公平吗?不公平。
你的心不肯移民,又搞不定老公,你问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我只有实话实说,没有。
你那个快要五十知天命的老公没有成熟男人的理性规划,因为他中年危机了。在乏善可陈的习惯生活里,哪怕温饱也无趣,这是所有这个年纪的男人通病。老之将至,这个移民梦,是他生命里的光,点燃他,刺激他。
孩子的教育问题,他直面不了。现在大学入学率过80%了,学习能力这种事不会因换个国家自动变好。四个老人都在,将来之事,病痛住院,让他想想恐怕不寒而栗。还有你,一个在他看来没有诗和远方的庸俗算计现实的老婆,睁眼所见都是失望。外国洋妞一比,还真新鲜。
移不移民,取决于你在家庭里的地位和重要性。摊上这么个中年危机老公,你能做的只有明哲保身,拿冰水泼醒他,让他要折腾自己先攒够钱。或者你忍气吞声跟着冒险,一起扛,有事你给他擦屁股。
至于朋友圈,问问你老公何时看过晒不幸福的。一把年纪还信这个?你们两口子看着矛盾不一样,其实骨子里是一种人。你不敢表态,你老公不敢全力承担。真是条汉子,就别让老婆担惊受怕。真是个贤妻,就勇于讲清道理,重新规划。
人生的丰富多彩,得靠自己成全,而不是压倒性地牺牲家人福利。这才是你们要教育给孩子的首要事情。站直了,做好典范。
沈嘉柯
讀者支招
春天在哪里:
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别拿孩子做挡箭牌,现在国内好歹也有不把应试教育放眼里的学校了,再说这世上还有一个词叫留学。
胡狸的狐:
这要是我老公,我直接让他打包,先去老家县城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后再做决定。都活了这么些年,事业亲人的全丢下,一切从头开始,外国的月亮就有那么圆吗?
丁香花开:
建议你和孩子先过去,你先生可以两地跑,毕竟事业在国内,丢了太可惜,而且众所周知重新在国外开始事业很艰难。
Shoppingest:
我表哥一家就移民新加坡了,我去他家住过几天,环境啥的确实好,幸福指数啥的确实高,我表嫂以前那么矮穷锉的人,现在都蛮高大上的,我和老公正忙申请去那边的事儿。
陈陈 188:
因为一个孩子牺牲一家人甚至两代人的幸福,我觉得吧,真不值得。
漂洋过海来看你:
我老婆带儿子移民了,我还在国内工作,目前别的都好,就是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受不了,老婆还不放心我,隔三差五地查岗,朋友们都用“留守老公”打趣我了。
有所得就有所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蔡女士:
由于各种需求,我常去国外度假、旅游、考察,耳闻目睹许多移民家庭,他们移民的目的各不相同。从他们的感受来看,事情有其双面性,有所得就有所失。从国际视野出发,中国是个发展很快的国家。我的建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我搜集了一下,把他们的移民动机和我的个人意见列在下面,希望对你能起到参考作用:
1.“中国的食品、空气不安全,会影响人的健康,威胁人的生命。”——目前确实如此,但我国国民在这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正在加强,柴静最近推出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就得到了反响很好的关注和议论,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食品和环境问题会得到更好治理,情况会慢慢好转;
2.“中国法律有不完善的地方,私人财产得不到更好保护。”——抱这种想法的,多是正饱受煎熬的政府贪腐官员,或缺乏安全感的私营企业主,从你的来信看出,你们没有类似的忧虑;
3.“欧美学校教育好。”——在教育方法上,欧美国家与中国的确存在不同,中国更多是灌输式的,欧美则更多是启发式的。但现在出国求学并不难,不一定非得全家移民,最多来个陪读;
4.“欧美国家福利高,人均占有资源多。”——但是,欧美对个人所得税的管理是很严厉的。我的朋友们多数是自己在国内工作和生活,送老婆孩子移民去国外,这样机动灵活; 5.“年轻留学生在国外发展机会多。”——你的孩子,可以设法去发达国家求学,如果发展好,你们可以过去;如果不怎么好,还可以回来。
在国外,你担心的孤独不是大事,好多地方能见到中国人,不少中国人会自发组成小圈子。英语好的移民者,能很快找到售货员之类的工作,想得到更高层次的工作,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和历练。
至于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他们是不宜去国外久居的,除了语言问题,东西方文化和生活习惯也存在巨大差异。就你现在的情况,移民和尽孝几乎是单选题,只能从中侧重选一项。
总之,移民不是一场说走就走说回就回的旅行,希望你和先生能平心静气地沟通,在更周全、更冷静的考虑下,再慎重地决定是否移民。
陈灵梅
移民过来人说移民
我的美国移民生活
May 38岁 医疗助理 现居洛杉矶
我来美国十年了,是外嫁一族,已拿了綠卡。我学的是中文专业,刚开始只能有什么做什么,我做过兼职翻译、餐馆服务员、超市导购员,后来读了医疗助理,便一直在做这个。在美国十年,我最深的感触是,混得好的华人都看不起混得差的华人,更别提当地人了。这里盛行“不管你爱谁,先要爱自己”,人际关系较淡漠,父母老了都送养老院,至今我仍没朋友。我还有个感受,我接触的病人中,有50%吃过抗抑郁药物。
不建议普通中产家庭移民
老毕 42岁 地产经纪 现居温哥华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较多。但在国外,普通移民家庭面临的问题甚至更多。工作、语言、文化这些不讲了,教育问题——你家小孩在国外读不到好学校(买不起学区房),医疗问题——加拿大医疗是免费,那是看病免费,买药可不免,还得排队等(急性病患者等十几小时是常态),毒品问题——大麻在加拿大不违法,父母问题——国内父母的养老怎么办?……除非超级有钱人,国内的普通中产家庭,我不建议移民。
移民是把双刃剑
Devid 49岁 移民中介 现居阿德莱德
阿德莱德有“南菇北鸡”的说法,这里南面有大蘑菇厂,北面有大杀鸡厂,很多新移民在这两个厂里卖体力,找不到好出路的便长年做下去。我认识的移民中,一半以上爱混唐人街,上网上中文网,架个卫星天线看中国电视节目。想找份体面工作,人家会从100个亚洲人里挑5个,从20个欧美人里挑5个……总的来说,我觉得移民前得想清楚。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养老,可以移民。但别指望在国外赚大钱,过着和中国一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