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七年级是历史学科教学的起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一直影响学生三年初中甚至高中的历史学习。因此,把握好七年级历史教学的起点很重要。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说历史、看历史、评历史、辩历史、串历史,培养学生说、看、评、辩、串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讲,不但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更是一种获得成功的科学方法。七年级是历史学科学习的起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无裨益,说、看、评、辩、串---这五种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切合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并且也能很容易落实到、落实好。
说历史——说故事、说轶闻、说杂感。说的这些内容一般在导入新课后设计的一个环节,,例如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中华文明的产生已经有过多多少少的了解,部分学生也都接触过一些蒙学读物,虽然都是碎片形式的积累,,一旦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系统起来,将会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分教学资源。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不妨让学生先讲一讲自己了解的有关故事、轶闻和杂感,这样就容易引入重点内容的学习,更为主要的是,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每个章节导入后,让学生先谈自己所知道的内容成为习惯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表现欲的驱使下,课余时间主动的留意与历史有关的内容,从而拓宽了历史学习的外延。
看历史——看正文、看图片、看小字。看历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学生养成会看教材的好习惯。我们的历史教材除了正文,还附有大量的图片和小字内容。不可忽视的是,我们教材中的最先吸引学生的内容往往就是这些小字、和图片。这是由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看教材的“第一眼”。比如学习原始人类时,除了正文描述还有图片及说明,让学生留心教材的全部,会获得更全面和直观的印象,在学习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时候,看“全”教材,更易于学生把握课程内容。并且这些小字图片也会成为学生学完教材后的“记忆点”,这些记忆点会变成一个一个的“串联点”,帮助学生把这个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内容联系成一个整体。教师要善于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看“全”教材的好习惯。并且,在以后的材料试题设计中,通常以课本上的图片、小字为依据。所以培养学生看全教材的习惯特别重要。
评历史——评人物、评事件、评现象。学会评析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比如在教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内容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几个分析:一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地说说你对秦始皇这个人物的评价;二是评述一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几项重大措施的作用及意义;三是评述一下国家统一和分裂对老百姓的利弊。应该说这几个问题对七年级的学生给你来说,难度相当大,但是要把评析当做一种习惯,必须从开始就得做起。不过有几个学生评析的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已经走出了简单的直观定势思维,很多同学的见解很能体现客观的历史评价观念,有的同学的对还把秦始皇强硬政治措施的实施与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结合起来,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这一堂课,我也发觉学生的潜能有时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的。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点难题,很可能会收获惊喜。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每个单元,我都会让学生对某些人物、事件、现象作评述,慢慢的学生养成习惯了,每学一课,自己就会主动的发现那些人物、事件、现象需要评析,并且很多同学都能谈出有创意的观点。
辩历史——辩相似、辩差异、辩因果。辨别比较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举措,并且也是历史学科考察必须涉及的方面。七年级历史一直学到明清时代,历朝历代的政治格局形成、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各有特点,有些时期又是惊人的相似,教学中,每进行到一定的章节,我都会设计一些纵向辨别比较的题目,比如辨别不同朝代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辨别不同的历史人物在相似的历史情境中成与败的原因、辨别经济文化的差异等等。让学生在辩中找规律,在辩中看进步,在辩中明事理,通过“辩”历史课知识目标会得到强化,技能与方法在辩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与训练,价值观的教育也在辩中得到渗透。
串历史——串纪年、串知识体系。我有一个习惯,七年级开课后,我会先利用至少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纪年表,掌握了历史纪年表,让学生学历史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时空框架,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的对不同时期历史知识的学习,才会有更明晰和牢固的掌握,尽量避免人物事件现象发生时间上的混淆。串知识体系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每个单元之间、整册课本都有一条无形的内在的知识联系,一开始我试着领着学生把一单元中所学知识在整体上串串。使学生对本段历史有个整体认识。慢慢让学生学者自己串。老师再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养成定期阶段性回顾与复习的好习惯。重要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在教材或笔记上标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要求学生至少从前一个单元开始,把所学要点,所学心得进行回溯巩固。
以上五种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课堂上的引导,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学生会觉得学习历史不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是一件的很快乐事情。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讲,不但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更是一种获得成功的科学方法。七年级是历史学科学习的起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无裨益,说、看、评、辩、串---这五种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切合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并且也能很容易落实到、落实好。
说历史——说故事、说轶闻、说杂感。说的这些内容一般在导入新课后设计的一个环节,,例如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于中华文明的产生已经有过多多少少的了解,部分学生也都接触过一些蒙学读物,虽然都是碎片形式的积累,,一旦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系统起来,将会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分教学资源。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不妨让学生先讲一讲自己了解的有关故事、轶闻和杂感,这样就容易引入重点内容的学习,更为主要的是,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每个章节导入后,让学生先谈自己所知道的内容成为习惯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表现欲的驱使下,课余时间主动的留意与历史有关的内容,从而拓宽了历史学习的外延。
看历史——看正文、看图片、看小字。看历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学生养成会看教材的好习惯。我们的历史教材除了正文,还附有大量的图片和小字内容。不可忽视的是,我们教材中的最先吸引学生的内容往往就是这些小字、和图片。这是由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看教材的“第一眼”。比如学习原始人类时,除了正文描述还有图片及说明,让学生留心教材的全部,会获得更全面和直观的印象,在学习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时候,看“全”教材,更易于学生把握课程内容。并且这些小字图片也会成为学生学完教材后的“记忆点”,这些记忆点会变成一个一个的“串联点”,帮助学生把这个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内容联系成一个整体。教师要善于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看“全”教材的好习惯。并且,在以后的材料试题设计中,通常以课本上的图片、小字为依据。所以培养学生看全教材的习惯特别重要。
评历史——评人物、评事件、评现象。学会评析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比如在教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内容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几个分析:一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地说说你对秦始皇这个人物的评价;二是评述一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几项重大措施的作用及意义;三是评述一下国家统一和分裂对老百姓的利弊。应该说这几个问题对七年级的学生给你来说,难度相当大,但是要把评析当做一种习惯,必须从开始就得做起。不过有几个学生评析的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已经走出了简单的直观定势思维,很多同学的见解很能体现客观的历史评价观念,有的同学的对还把秦始皇强硬政治措施的实施与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结合起来,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这一堂课,我也发觉学生的潜能有时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的。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点难题,很可能会收获惊喜。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每个单元,我都会让学生对某些人物、事件、现象作评述,慢慢的学生养成习惯了,每学一课,自己就会主动的发现那些人物、事件、现象需要评析,并且很多同学都能谈出有创意的观点。
辩历史——辩相似、辩差异、辩因果。辨别比较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举措,并且也是历史学科考察必须涉及的方面。七年级历史一直学到明清时代,历朝历代的政治格局形成、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各有特点,有些时期又是惊人的相似,教学中,每进行到一定的章节,我都会设计一些纵向辨别比较的题目,比如辨别不同朝代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辨别不同的历史人物在相似的历史情境中成与败的原因、辨别经济文化的差异等等。让学生在辩中找规律,在辩中看进步,在辩中明事理,通过“辩”历史课知识目标会得到强化,技能与方法在辩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与训练,价值观的教育也在辩中得到渗透。
串历史——串纪年、串知识体系。我有一个习惯,七年级开课后,我会先利用至少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纪年表,掌握了历史纪年表,让学生学历史的时候有一个清晰的时空框架,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的对不同时期历史知识的学习,才会有更明晰和牢固的掌握,尽量避免人物事件现象发生时间上的混淆。串知识体系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每个单元之间、整册课本都有一条无形的内在的知识联系,一开始我试着领着学生把一单元中所学知识在整体上串串。使学生对本段历史有个整体认识。慢慢让学生学者自己串。老师再适时点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养成定期阶段性回顾与复习的好习惯。重要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在教材或笔记上标注,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要求学生至少从前一个单元开始,把所学要点,所学心得进行回溯巩固。
以上五种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课堂上的引导,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学生会觉得学习历史不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是一件的很快乐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