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爷爷是旧社会的挑夫。1927年盛夏,宜黄的商人雇用爷爷挑一担南货到宁都去,宁都商贩急等货,必须日夜兼程。爷爷中途中暑,倒在去宁都的路上。
为了安葬爷爷,值钱的东西都卖了,三间老屋显得空空荡荡。一七过后,几户债主又上门封了房子,这夜,奶奶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便凄惨惨没地方可去安身落脚。无奈之下,最后娘儿四个牵扯着来到村西头的侯家老祠堂前。祠堂都是光线昏暗,屋顶高深,两边阁楼上摆满了侯氏老人早置办的棺木,一到夜晚便更显得恐怖,实在令人害怕,可是不敢住也得来住。
日子在艰难中延伸。1933年8月,村子里纷纷传说要过兵,一个村子,人几乎都逃光了。当时奶奶也慌了,幸好在村口遇上个摇拨浪鼓的老货郞,奶奶求他捎口信要大女儿的婆家赶快来人,大姑婆家在云峰胥家排,那年她14岁,名叫雪英。大姑一被接走,奶奶便放心下来,娘儿三个日子还照旧过。
一天早上,天下着淅淅沥沥的雨,突然闯进一个蓬头垢面、骨瘦如柴的老兵,这突如其来的闯入,大伯和父亲大为惊骇,只有奶奶还算镇静。老兵是来搜寻雨具的,他搜遍屋子,也没有看到雨具,最后发现门背藏着个晒盘,忙过去取下,用枪上刺刀凿穿两个洞,绑一根草索当斗笠戴在头上出门去。
当天晚上,驻在村里的国民党部队开拔光了,劫后的村子一片狼藉,空气中充满着馊臭味。这晚奶奶再三叮嘱大伯和父亲小心,因为部队开拔,剩下掉队的散兵特别凶残,娘儿三个提心吊胆的。突然大伯发现二爷爷光辉在祠堂上厅垒的竹纸堆似乎有动静,奶奶喝了两声,一个蓬头垢面的后生从竹纸堆里钻出来,饿得摇摇晃晃。这突如其来的出现,使全家人大为惊骇,奶奶满脸诧异地问你是谁,那后生回答,他是宁都人,父亲开药店,他是父母的独子,在吉安读高中,回家途中被抓。早晨国民党部队开拔,他趁乱逃出,躲进了祠堂的竹纸堆里。奶奶见这后生体态瘦弱,面目清秀,是个读书人,马上点火烧了一锅热水给后生洗澡,拿一身爷爷生前穿的白土布衬衫给他换。为了安全起见,吃完饭仍让他躲在竹纸堆里。之后,白天让他躲在竹纸堆里,晚上杠了祠堂门才唤他出来。那盏只点了一根灯芯的青油灯下,后生和奶奶聊了很多。后生轻轻地对奶奶说,毛委员带领红军上了井冈山,带领穷人闹革命,瑞金一带,欺压老百姓的富人和地主被打倒了,穷人分到了房子和田。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农民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那段日子,后生无论是闲话还是谈世事,都是为天下穷苦人着想的味道。奶奶听了,长叹一声说,世上坏人少些,百姓的日子就会过得轻松些。
奶奶留那后生在祠堂住了三天。后生渐渐恢复了元气,他说怕父母在家记挂,执意要回家,说这几天总打喷嚏,肯定是父母惦记。那晚三更,奶奶和大伯护送后生出村,一条朦胧的深巷,十一岁的大伯春龙在前探路,他先摸索着小心走一段,没有发现什么动静就朝后轻轻“喂”一声,这是山里人在林子里砍柴烧炭,禁忌直呼人名,用来呼唤伙伴的信号。奶奶听大伯传来的“喂”,知道这段路没事,就护后生走一段。如此这般,一直把后生护送出村,到一处叫南头滩下的地方,才和后生告别。那后生才走两步就返身向奶奶和大伯挥手,母子俩见了心里泛起一阵酸楚,难舍的泪水便簌簌流下来。心想,若是后生别走,像一家人一样,天天在一起吃饭,多好!
几天后,逃难的人陆续返家来,村子又恢复了旧日的样子。这天,奶奶和往常一样到侯家湾一家烟店去取烟叶撕梗,这是奶奶、大伯、父亲一家三口唯一的生活来源。烟店门口聚了一伙人,在听一个到宁都挑货的挑夫说,他前几天半夜,挑着货刚到东陂的草鞋岗,突然听到前面不远有殴打声、惨叫声传来,这挑夫有生活经验,忙将一挑货藏进柴丛中,只身轻手轻脚借着夜雾的掩护朝前摸去探着究竟。原来前面的国民党兵,抓到一个红军探子。那后生体态瘦弱,面目清秀。国民党兵对他一顿毒打,后生倒在地上痛得打滚,挑夫看了吓得脸如土色,庆幸自己还算机灵,没有莽撞过去。奶奶开始是和别人一样,只是听热闹,后来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回家后一天都坐立不安。等到了晚上,奶奶偷偷登门去私下问挑夫,那后生是不是很白?很瘦?长得眉清目秀?挑夫忙说,是,当时他躲的柴丛离现场很近,看得清楚。
从挑夫家回来,奶奶心里十分难过,自责没有留后生再住一夜,要那样子就不会被抓。那年月,红军探子被抓到是十有九个要杀头。奶奶还说,家中再有一日口粮,她也会留后生住一晚再走。十几年后,一提起这事,奶奶边说边伤心流泪。
挑夫又一次挑货去宁都,奶奶便求他抽空去寻访那开药店的老板,告诉他儿子是被国民党兵抓去,要他赶快设法营救。挑夫回来说,药店老板寻访到了,可老夫妇俩都疯了,整日在宁都街上耍疯,药店也被国民党抄了。奶奶听了,泪流满面,说,他们的命咋比我还苦哩!
此后,每年的正月初一这一天,奶奶都要到村北的下钟石庙里,点上三炷香,跪在关帝菩萨前祈祷,请关帝爷保佑那为穷人着想的后生逢凶化吉。
1949年10月,家乡解放了,奶奶分到了四间房子,一头牛,十亩地,告别了居住的老祠堂日子,过上了有房有地的安稳生活。奶奶逝世后,大伯和父亲请画师画了一张奶奶的遗像,用一个镜框夹了,放在堂屋的神龛里,让子孙瞻仰。
1955年正月初六,梨花的颜色被雨水洗得更雪白,一位身着中山装、梳大分头、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待在侯氏祠堂那片废墟里,好像是在寻找什么遥远年代的印迹,又像是在回忆什么往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看了都觉得莫名其妙。后来,中年人信步在村子里穿走,路经我家门口时,望到了堂屋神龛里挂着奶奶的遗像,便立刻跑进屋,对着遗像双膝跪下。这时大伯已病逝,父亲瞅着这位干部总觉面生,这位干部也不认识父亲,但他哭泣着说,他认出了奶奶,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掩护他、护送他的老人家。
这时,我们再看奶奶的遗像,奶奶眼神里的那份自责竟不见了,原来奶奶也认出了他。
责任编辑:子非
为了安葬爷爷,值钱的东西都卖了,三间老屋显得空空荡荡。一七过后,几户债主又上门封了房子,这夜,奶奶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便凄惨惨没地方可去安身落脚。无奈之下,最后娘儿四个牵扯着来到村西头的侯家老祠堂前。祠堂都是光线昏暗,屋顶高深,两边阁楼上摆满了侯氏老人早置办的棺木,一到夜晚便更显得恐怖,实在令人害怕,可是不敢住也得来住。
日子在艰难中延伸。1933年8月,村子里纷纷传说要过兵,一个村子,人几乎都逃光了。当时奶奶也慌了,幸好在村口遇上个摇拨浪鼓的老货郞,奶奶求他捎口信要大女儿的婆家赶快来人,大姑婆家在云峰胥家排,那年她14岁,名叫雪英。大姑一被接走,奶奶便放心下来,娘儿三个日子还照旧过。
一天早上,天下着淅淅沥沥的雨,突然闯进一个蓬头垢面、骨瘦如柴的老兵,这突如其来的闯入,大伯和父亲大为惊骇,只有奶奶还算镇静。老兵是来搜寻雨具的,他搜遍屋子,也没有看到雨具,最后发现门背藏着个晒盘,忙过去取下,用枪上刺刀凿穿两个洞,绑一根草索当斗笠戴在头上出门去。
当天晚上,驻在村里的国民党部队开拔光了,劫后的村子一片狼藉,空气中充满着馊臭味。这晚奶奶再三叮嘱大伯和父亲小心,因为部队开拔,剩下掉队的散兵特别凶残,娘儿三个提心吊胆的。突然大伯发现二爷爷光辉在祠堂上厅垒的竹纸堆似乎有动静,奶奶喝了两声,一个蓬头垢面的后生从竹纸堆里钻出来,饿得摇摇晃晃。这突如其来的出现,使全家人大为惊骇,奶奶满脸诧异地问你是谁,那后生回答,他是宁都人,父亲开药店,他是父母的独子,在吉安读高中,回家途中被抓。早晨国民党部队开拔,他趁乱逃出,躲进了祠堂的竹纸堆里。奶奶见这后生体态瘦弱,面目清秀,是个读书人,马上点火烧了一锅热水给后生洗澡,拿一身爷爷生前穿的白土布衬衫给他换。为了安全起见,吃完饭仍让他躲在竹纸堆里。之后,白天让他躲在竹纸堆里,晚上杠了祠堂门才唤他出来。那盏只点了一根灯芯的青油灯下,后生和奶奶聊了很多。后生轻轻地对奶奶说,毛委员带领红军上了井冈山,带领穷人闹革命,瑞金一带,欺压老百姓的富人和地主被打倒了,穷人分到了房子和田。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农民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那段日子,后生无论是闲话还是谈世事,都是为天下穷苦人着想的味道。奶奶听了,长叹一声说,世上坏人少些,百姓的日子就会过得轻松些。
奶奶留那后生在祠堂住了三天。后生渐渐恢复了元气,他说怕父母在家记挂,执意要回家,说这几天总打喷嚏,肯定是父母惦记。那晚三更,奶奶和大伯护送后生出村,一条朦胧的深巷,十一岁的大伯春龙在前探路,他先摸索着小心走一段,没有发现什么动静就朝后轻轻“喂”一声,这是山里人在林子里砍柴烧炭,禁忌直呼人名,用来呼唤伙伴的信号。奶奶听大伯传来的“喂”,知道这段路没事,就护后生走一段。如此这般,一直把后生护送出村,到一处叫南头滩下的地方,才和后生告别。那后生才走两步就返身向奶奶和大伯挥手,母子俩见了心里泛起一阵酸楚,难舍的泪水便簌簌流下来。心想,若是后生别走,像一家人一样,天天在一起吃饭,多好!
几天后,逃难的人陆续返家来,村子又恢复了旧日的样子。这天,奶奶和往常一样到侯家湾一家烟店去取烟叶撕梗,这是奶奶、大伯、父亲一家三口唯一的生活来源。烟店门口聚了一伙人,在听一个到宁都挑货的挑夫说,他前几天半夜,挑着货刚到东陂的草鞋岗,突然听到前面不远有殴打声、惨叫声传来,这挑夫有生活经验,忙将一挑货藏进柴丛中,只身轻手轻脚借着夜雾的掩护朝前摸去探着究竟。原来前面的国民党兵,抓到一个红军探子。那后生体态瘦弱,面目清秀。国民党兵对他一顿毒打,后生倒在地上痛得打滚,挑夫看了吓得脸如土色,庆幸自己还算机灵,没有莽撞过去。奶奶开始是和别人一样,只是听热闹,后来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回家后一天都坐立不安。等到了晚上,奶奶偷偷登门去私下问挑夫,那后生是不是很白?很瘦?长得眉清目秀?挑夫忙说,是,当时他躲的柴丛离现场很近,看得清楚。
从挑夫家回来,奶奶心里十分难过,自责没有留后生再住一夜,要那样子就不会被抓。那年月,红军探子被抓到是十有九个要杀头。奶奶还说,家中再有一日口粮,她也会留后生住一晚再走。十几年后,一提起这事,奶奶边说边伤心流泪。
挑夫又一次挑货去宁都,奶奶便求他抽空去寻访那开药店的老板,告诉他儿子是被国民党兵抓去,要他赶快设法营救。挑夫回来说,药店老板寻访到了,可老夫妇俩都疯了,整日在宁都街上耍疯,药店也被国民党抄了。奶奶听了,泪流满面,说,他们的命咋比我还苦哩!
此后,每年的正月初一这一天,奶奶都要到村北的下钟石庙里,点上三炷香,跪在关帝菩萨前祈祷,请关帝爷保佑那为穷人着想的后生逢凶化吉。
1949年10月,家乡解放了,奶奶分到了四间房子,一头牛,十亩地,告别了居住的老祠堂日子,过上了有房有地的安稳生活。奶奶逝世后,大伯和父亲请画师画了一张奶奶的遗像,用一个镜框夹了,放在堂屋的神龛里,让子孙瞻仰。
1955年正月初六,梨花的颜色被雨水洗得更雪白,一位身着中山装、梳大分头、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待在侯氏祠堂那片废墟里,好像是在寻找什么遥远年代的印迹,又像是在回忆什么往事,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看了都觉得莫名其妙。后来,中年人信步在村子里穿走,路经我家门口时,望到了堂屋神龛里挂着奶奶的遗像,便立刻跑进屋,对着遗像双膝跪下。这时大伯已病逝,父亲瞅着这位干部总觉面生,这位干部也不认识父亲,但他哭泣着说,他认出了奶奶,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掩护他、护送他的老人家。
这时,我们再看奶奶的遗像,奶奶眼神里的那份自责竟不见了,原来奶奶也认出了他。
责任编辑: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