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1 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種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2 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4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 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6 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7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7.1 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7.2 谐音记忆法: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7.3 比較记忆法: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7.4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7.5 理解记忆法: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7.6 规律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7.7 列表记忆法: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7.8 重点记忆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7.9 联想记忆法: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7.10 实践记忆法:这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来进行记忆。比如,学习了有关的面积、地积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已动手去量一块地,算算亩产量;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画一张自已所在班级身高、体重等情况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验证,就会得到久而不忘的效果。
1 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種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2 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4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 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6 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7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7.1 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7.2 谐音记忆法: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7.3 比較记忆法: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7.4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7.5 理解记忆法: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7.6 规律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7.7 列表记忆法: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7.8 重点记忆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7.9 联想记忆法: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7.10 实践记忆法:这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来进行记忆。比如,学习了有关的面积、地积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已动手去量一块地,算算亩产量;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画一张自已所在班级身高、体重等情况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验证,就会得到久而不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