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本主义是古希腊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本文从古希腊文学创作的高峰——《荷马史诗》为研究内容,重点关注荷马史诗中塑造的英雄形象,通过其分析古希腊文化所彰显的人本主义。
【关键词】:《荷马史诗》;古希腊文化;人本主义;英雄形象;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搜集、整理而成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奥德塞》则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后还乡途中的惊险故事。因此,两部史诗在内容上是各自独立和互有关联的。
一、古希腊人本主义精神
古希腊人本主义精神的产生经历了两个转变过程:由习俗到自然的转变和由宗教到哲学的转变。在希腊文明早期,人们倾向于认为遵从传统习惯便是正义,同时也是一種美德。但是不完美的现实使实质的争论将自然和习俗对立化,习俗逐渐具有“人为”含义的理解,蜕掉了神圣性的外壳,并最终成为必须依据“自然”的标准加以判断和取舍的对象。这是习俗到自然的转变;宗教向哲学的转变指古希腊人秉承理性,以自然反抗习俗的思考方式最终导致哲学的出现和转向,标志在于人们开始相信自然力能够为人类的理性——逻辑和推理而非神秘的直观——所认识和把握。
而这种哲学的形成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智者学派代表的颠覆派产生于城邦公民利益分化和财产私有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之下,在自然与习俗的争论中强调顺从自然而反对习俗,究其根本是他们试图对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正当化。他们的这种颠覆性观点经过教授和传播,动摇了城邦作为共同体而存在的根基。个人意识得到进一步挖掘。苏格拉底本人反对智者学派造成的危机,智者学派从传统与现实的脱节中承认现实而反对传统,苏格拉底却试图弥合二者。但苏格拉底主张应该把知识和正义的探求作为人唯一目标的观点,使理性和个人得到统一,同样起到了瓦解城邦和个人的高度统一的认识,导致了更深的危机。智者学派通过打开古希腊城邦中的“个人利益之门” 而导致城邦的精神危机,苏格拉底则通过打开“个人美德之门”而加深了危机。这一方面开创了与个人相结合的理性传统,另一方面造成了宗教和哲学的分离。
二、《荷马史诗》的英雄主义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
《荷马史诗》是人写的神话史诗,它相当生动地反映了人的七情六欲。从价值方面,它从“文学是作为人的精神本体存在,作为人的价值观念艺术结晶”[1]方面已经体现了人本主义。史诗中的人物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重视自由意志和对自然界的优越性,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突出人的本性中的感情,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他们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性和人格,蔑视神权专制主义,反对专制主义,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而荷马史诗最能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地方就在与英雄的塑造,它所反映的是英雄时代的生活和重大事件。英雄时代的主要价值取向,无疑应该以英雄为准则。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最终还要通过英雄群体形象的塑造来充分表达。在史诗里,英雄们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完满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其一,人始终处在一种尽量去表现自己,尽量去抗争之中。古希腊人是从现实世界人的感受、需求和欲望去幻想他们心目中的神,诸神只不过是大写的人,神与人“同形同性”。
与《神谱》不同,在荷马史诗中,诸神不是万能的,不能主宰人类的命运。人已经有了意识的觉醒,有了思想,有了意志。人对于天神的服从,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服从。人间世界与天上世界是一个世界,人依据自身的力量去与神主宰的一切,与命运安排的一切拼搏,英雄们哪怕被“神谕”告示自己将死,也是积极抗争决不后退或坐以待毙。第二,,以人为本,进而表现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现实人生肯定。荷马史诗基本上不涉及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是与非的判断。处在当时社会文化下的价值取向鼓励人们通过战争去掠夺财富,“掠夺财富被当作最高福利而受到赞美和崇敬”[2],恰好折射出古希腊人的冒险、拼搏与奋争的精神,以及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热情奔放而又天真烂漫的个性。这是古希腊酒神自由与狂欢精神在民族性格中的体现。
对古希腊人来说,世界是美丽的,生活是欢乐的,他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中无拘无束甚至狂放地自由生活。虽然史诗中的英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们杀人如麻是为了满足个体对生命的追求,但人们并不以其是否具有高尚的德性为评价标准,也不要求其以拯救人类为己任,不论是敌是友,只要他们有英勇的行为,仍受到全希腊的敬慕,其三,对人的智慧与劳动的歌颂,更是一支对人主体本质与特性的赞美曲。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被塑造为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是勇猛的战士、机智的领袖、善辨的演说家、老练的水手;同时又是经验丰
富的农夫,他会宰牛、做饭;他还有艺术鉴赏能力,当听到美妙的音乐时,他会为之动容、泪流满面。显而易见,俄底修斯所拥有的不只是智慧、知识、道德,还有体力和种种技艺。另一方面史诗通过物的描述,如阿喀琉斯的盾牌,都洋溢着对人间美好生活向往的激情,表现了对人自身的智慧与劳动的崇敬;甚至一个极平常的洗衣劳动的场面,在史诗里也被描绘得充满劳动和生活的诗情画意。
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东西就在于人有自由,能够独立自主,不受外物和他人的支配和奴役。在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的激励下,英雄们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为了个人荣誉而舍生忘死,敢于冒险,有时甚至不惜违抗宙斯的意志。这种行为模式隐喻了古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从这些征服型的英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与力量的一种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希腊精神。
结语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忠实一般人性的”情感,不具备神的时代的英雄形象那种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英雄性格。在人神共处的时代,人们对英雄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再是纯粹的物质力量而是一种社会的、时代的和人文的精神。英雄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政治、军事英雄,而是对社会、人类肩负一种责任的普通人,这展示了希腊人对个人价值的深层追求,表现出古希腊人的时代觉醒意识。它不是单纯的人物形象而是以艺术和哲学的形式流传下来,英雄们所孕育的人本主义思想成为西方启蒙思想的起源,因此英雄形象使得荷马史诗得以不朽。
注释:
[1]程麻. 文学价值论[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6.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4.
参考文献:
[1]李湘云《荷马史诗——从神话走向理性》[M]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27 卷第1 期
[2]许明《荷马史诗中英雄形象的人本主义解读》[M]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月第23卷第5期
[3]麦金太尔. 德性之后[M]. 龚群,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56.
[4]基托. 希腊人[M]. 徐卫翔,黄韬,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7.
[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4.
【关键词】:《荷马史诗》;古希腊文化;人本主义;英雄形象;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搜集、整理而成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奥德塞》则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后还乡途中的惊险故事。因此,两部史诗在内容上是各自独立和互有关联的。
一、古希腊人本主义精神
古希腊人本主义精神的产生经历了两个转变过程:由习俗到自然的转变和由宗教到哲学的转变。在希腊文明早期,人们倾向于认为遵从传统习惯便是正义,同时也是一種美德。但是不完美的现实使实质的争论将自然和习俗对立化,习俗逐渐具有“人为”含义的理解,蜕掉了神圣性的外壳,并最终成为必须依据“自然”的标准加以判断和取舍的对象。这是习俗到自然的转变;宗教向哲学的转变指古希腊人秉承理性,以自然反抗习俗的思考方式最终导致哲学的出现和转向,标志在于人们开始相信自然力能够为人类的理性——逻辑和推理而非神秘的直观——所认识和把握。
而这种哲学的形成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智者学派代表的颠覆派产生于城邦公民利益分化和财产私有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之下,在自然与习俗的争论中强调顺从自然而反对习俗,究其根本是他们试图对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正当化。他们的这种颠覆性观点经过教授和传播,动摇了城邦作为共同体而存在的根基。个人意识得到进一步挖掘。苏格拉底本人反对智者学派造成的危机,智者学派从传统与现实的脱节中承认现实而反对传统,苏格拉底却试图弥合二者。但苏格拉底主张应该把知识和正义的探求作为人唯一目标的观点,使理性和个人得到统一,同样起到了瓦解城邦和个人的高度统一的认识,导致了更深的危机。智者学派通过打开古希腊城邦中的“个人利益之门” 而导致城邦的精神危机,苏格拉底则通过打开“个人美德之门”而加深了危机。这一方面开创了与个人相结合的理性传统,另一方面造成了宗教和哲学的分离。
二、《荷马史诗》的英雄主义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
《荷马史诗》是人写的神话史诗,它相当生动地反映了人的七情六欲。从价值方面,它从“文学是作为人的精神本体存在,作为人的价值观念艺术结晶”[1]方面已经体现了人本主义。史诗中的人物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重视自由意志和对自然界的优越性,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突出人的本性中的感情,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他们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性和人格,蔑视神权专制主义,反对专制主义,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而荷马史诗最能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地方就在与英雄的塑造,它所反映的是英雄时代的生活和重大事件。英雄时代的主要价值取向,无疑应该以英雄为准则。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最终还要通过英雄群体形象的塑造来充分表达。在史诗里,英雄们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完满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其一,人始终处在一种尽量去表现自己,尽量去抗争之中。古希腊人是从现实世界人的感受、需求和欲望去幻想他们心目中的神,诸神只不过是大写的人,神与人“同形同性”。
与《神谱》不同,在荷马史诗中,诸神不是万能的,不能主宰人类的命运。人已经有了意识的觉醒,有了思想,有了意志。人对于天神的服从,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服从。人间世界与天上世界是一个世界,人依据自身的力量去与神主宰的一切,与命运安排的一切拼搏,英雄们哪怕被“神谕”告示自己将死,也是积极抗争决不后退或坐以待毙。第二,,以人为本,进而表现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现实人生肯定。荷马史诗基本上不涉及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是与非的判断。处在当时社会文化下的价值取向鼓励人们通过战争去掠夺财富,“掠夺财富被当作最高福利而受到赞美和崇敬”[2],恰好折射出古希腊人的冒险、拼搏与奋争的精神,以及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热情奔放而又天真烂漫的个性。这是古希腊酒神自由与狂欢精神在民族性格中的体现。
对古希腊人来说,世界是美丽的,生活是欢乐的,他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中无拘无束甚至狂放地自由生活。虽然史诗中的英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们杀人如麻是为了满足个体对生命的追求,但人们并不以其是否具有高尚的德性为评价标准,也不要求其以拯救人类为己任,不论是敌是友,只要他们有英勇的行为,仍受到全希腊的敬慕,其三,对人的智慧与劳动的歌颂,更是一支对人主体本质与特性的赞美曲。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被塑造为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是勇猛的战士、机智的领袖、善辨的演说家、老练的水手;同时又是经验丰
富的农夫,他会宰牛、做饭;他还有艺术鉴赏能力,当听到美妙的音乐时,他会为之动容、泪流满面。显而易见,俄底修斯所拥有的不只是智慧、知识、道德,还有体力和种种技艺。另一方面史诗通过物的描述,如阿喀琉斯的盾牌,都洋溢着对人间美好生活向往的激情,表现了对人自身的智慧与劳动的崇敬;甚至一个极平常的洗衣劳动的场面,在史诗里也被描绘得充满劳动和生活的诗情画意。
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东西就在于人有自由,能够独立自主,不受外物和他人的支配和奴役。在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的激励下,英雄们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为了个人荣誉而舍生忘死,敢于冒险,有时甚至不惜违抗宙斯的意志。这种行为模式隐喻了古希腊人对自身原始欲望充分实现的潜在冲动。从这些征服型的英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与力量的一种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希腊精神。
结语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忠实一般人性的”情感,不具备神的时代的英雄形象那种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英雄性格。在人神共处的时代,人们对英雄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再是纯粹的物质力量而是一种社会的、时代的和人文的精神。英雄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政治、军事英雄,而是对社会、人类肩负一种责任的普通人,这展示了希腊人对个人价值的深层追求,表现出古希腊人的时代觉醒意识。它不是单纯的人物形象而是以艺术和哲学的形式流传下来,英雄们所孕育的人本主义思想成为西方启蒙思想的起源,因此英雄形象使得荷马史诗得以不朽。
注释:
[1]程麻. 文学价值论[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6.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4.
参考文献:
[1]李湘云《荷马史诗——从神话走向理性》[M]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27 卷第1 期
[2]许明《荷马史诗中英雄形象的人本主义解读》[M]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月第23卷第5期
[3]麦金太尔. 德性之后[M]. 龚群,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56.
[4]基托. 希腊人[M]. 徐卫翔,黄韬,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7.
[5]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