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移就与通感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移就这一修辞方法的概念。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格”。王德春的《修辞学词典》的解释是:“将原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用来描写相关的乙事物的性状,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简单地说,移就(又叫“移用”)就是把本来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乙事物。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体会这一修辞方法——移就。
  1 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皮上泛出来。
  (《子夜》)
  “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苦闷和失望”,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语句显得简洁生动、深刻有力。
  2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记念刘和珍君》
  “浓黑”是形容“非人间社会”的极端黑暗,这里甩来形容人的悲哀心情。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愤懑和对革命烈士深切怀念的感情。
  3 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威尼斯》)
  “流动”本指液体或气体的移动,这里用来形容这幅画静中见动的艺术美感,简直把一幅。画写活了。
  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用到另一种感官上。使二者沟通起来。通感是以相似性为基础而形成的,属于比喻的一种特例。我们同样用例子来感受一下:
  1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螗月色》)
  “光与影”本是视觉。而“和谐的旋律”、“名曲”却为听觉。作者将二者巧妙地沟通,用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错落有致配合适当的“和谐”的音乐旋律,描绘出月光透过云缝穿过树丛而泻在荷塘中浓淡不一,看起来匀称自如恰到好处的朦胧月色。
  2 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废墟的召唤》) “建筑”诉诸视觉,“音乐”诉诸听觉,作者将二者自然沟通起来,用感染力极强的富有动感的音乐艺术美来形容处于静态的建筑艺术美,可谓匠心独运。发人深思。
  3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绿》)  作者观赏梅雨潭的水,通过“滑滑的”、“软”、“嫩”等词语的妙用,将视觉移至触觉,更加形象、细腻地描绘出了水的朦胧美。表达了作者为梅雨潭的水所陶醉的情怀,描摹出如诗如画。
  4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
  (《围城》)
  不笑时的“笑意”属于视觉感受,“余音”则是听觉形象,这里之所以能用听觉感受来描写唐小姐脸上的笑意。是因为二者在意犹未尽、耐人回味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可见,通感的形成离不开相似性。因为只有这种相似性才能使不同的感觉得以联系和贯通,才能用描写一种感觉的词语来描写其他能引起相似性体验的感觉。
  尽管移就修辞格也是把本来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用到乙事物上。但它并不依赖于相似性。因此,通感与移就的区别在于相似性的有无,如果没有相似性,尽管是用描写一种感觉的词语来描写其他感觉,也只能是移就。而不是通感。比如:
  1 向日葵的花瓣荡漾着金黄的幸福。
  (《新世界的歌》)
  2 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席慕容。
  《命运》)
  3 我闭着眼睛,立刻就阐到了客厅那边龟背竹在半睡半醒中发出绿绿的气味。
  (《残恨》)
  反之,如果两种感觉之间有相似性。二者之间的词语错位搭配就是通感,如“冰冷的声音”、“沉重的语调”、“甜蜜的笑容”等等。
  这两种修辞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单独运用,则各得其妙;综合运用,则更为生辉。
  1 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
  (《威尼斯》)
  “酽”本指液汁浓厚,这里移用来形容歌声浑厚甜润,富有韵味。前者诉诸视觉,后者诉诸听觉,二者沟通起来,就描绘出威尼斯人爱唱夜曲,并唱得优美动听的浓烈的音乐氛围
  2 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威尼斯》)
  “节奏”本形容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这里移用来形容建筑物色彩的浓淡强弱和位置的高低错落的情形。前者诉诸视觉,后者诉诸听觉,--者沟通起来,描绘出了圣马克方场上建筑物特有的外形美。
  一些文学大师之所以在作品中爱用移就与通感的修辞格,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有利于表现作者精深博大的思想感情,展示出如诗如画的意境,勾起读者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语言也含蓄而活泼,耐人寻味,富有文学色彩。
  另外,移就修辞格是形容词词义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有时它跟词义的引申很难划清界限。并且。移就与通感两类辞格都是词语错位搭配,所以二者才会经常被混淆。
其他文献
目前,部分中学生对学习语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不但无心学习语文,上课不带书,而且不屑于去评价语文课,觉得语文教师教好教坏都无所谓,上课听不听也无所谓。学生宁可花更多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new liberalism gradually infi ltrated into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and seriously affected the college s
渎书是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荣的传统,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更应该坚持读书,越坚持就会越发现自己的浅薄,越读书就会越发现自己的不足。怎么办?唯有终身学习,活到老渎到老,让读书思考成为
期刊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那么,如何鉴赏和复习教材中古诗词呢?  一、抓住诗词的信息  诗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首先抓住这些信息。  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或诗的类别。如《伤田家》,“伤”为“哀”,“田家”为“伤”的对象。据题意可知,这首诗的内容是作者为田家的生活遭遇而哀伤,情感是同情农家,
清晨,淡淡的、甜甜的阳光洒落在我的脸上,暖暖的,很惬意,给人一种很安逸舒适的感觉。  伸个懒腰、猛地从床上弹起,就安慰自己是做过“早操”了。趿拉着拖鞋,从自己的房间踱步到阳台,去汲取那纯真无邪的气味,踢踏踢踏踢踏……  “妈。你起来了啊。”  “嗯,今天怎么起得那么早啊,早饭去外面还是怎样?”母亲脸上洋溢着笑容。  “哦……随便吧,你说怎样就怎样吧。”我应付着,对她的话毫不放在心上。  “那好吧,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人教社在编写高中语文课本的同时也编写了语文读本,与课本教材配套使用。课本与读本之间不管是在文章选择还是课文
期刊
那年高考,我成绩不错。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一所航空学院。我从小就梦想当一名飞行员,在蓝天中翱翔。   满怀期待中,我终于盼来了录取通知。可当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时,我傻眼了,通知书不是我填报的航空学院,而是一所师范大学的。我无法相信这个事实:我明明报的是航空学院,考分也超出录取线十多分,怎么被一所师大录取了?   正伤心难过时,父亲回来了。父亲是村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