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由此也造成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的现象。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要建立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与方案,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引导他们健康、积极、快乐地成长。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而提出有效教育的策略与方案。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现状;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是特定时期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群体,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为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不同的困境与阻碍。因此中小学教师必须深入调研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与性格习惯,进而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案与引导策略,促进留守儿童的正常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在当前农村中小学中,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查。首先,在家庭环境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而爷爷奶奶等祖辈成为其直接监护人,由于爷爷奶奶相对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认知和能力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困境,比如祖辈的溺爱、行为管理的不足、坏习惯的养成、不同情感的缺失等,造成留守儿童在性格、习惯、行为以及思想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其次,在学习方面,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存在兴趣建设不足、学习习惯不佳、动力与期望不足等问题,进而在成绩表现与能力成长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其三,在心理健康层面,初中学生本身就处于敏感期,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呵护与引导,在缺少父母情感交流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焦虑、忧郁、孤僻、冲动、易怒等消极情绪与性格。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以有效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一)建立行为规范,纠正不良习惯
在缺少父母直接关爱、管理与监督的情况下,多数留守儿童在行为规范方面表现不佳,其一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关照不足,其二在于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独立成长意识,进而在情感缺失与安全感缺乏的环境下,对自身的行为举止未能建立科学的认知。
对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方案。首先,必须建立严格的行为管理规范标准,对学生的各项行为进行正确规范与引导,逐步改变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与特殊嗜好,并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能够避免迟到早退、逃学逃课等恶劣行为。其次,要建立明确的惩罚与监督机制。为保证行为管理标准的有效落实,教师还应呼吁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提示和监督,并在每周班会课上进行评选,选出行为标兵予以奖品鼓励,同时也要选出违反纪律次数最多的学生,通过警告、写检查等方式,让留守儿童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其三,要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一方面,教师要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联系,要求家长对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引导,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陪伴孩子,进行隔空管理与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建立家访制度,与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进行对话,提高其对留守儿童的行为管理意识,逐步纠正不良习惯。
(二)去除特殊标签,展现学生自我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留守”本身就是一个负面标签,在家庭环境因素影响下,多数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性格弊端,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往敞开心扉,甚至会存在自卑感,将自己在集体中边缘化。与此同时,其他学生由于对留守儿童不够了解,针对其学习成绩或性格表现,反而容易产生“歧视”问题,这种心态与思想还会反作用与留守儿童,使其进一步陷入自卑陷阱。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样的成长环境与氛围。首先,教师要强化所有学生对留守儿童的了解,通过设计体验活动提供有效对话的平台。比如在留守儿童家中开展聚会或读书会活动,让学生们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中,实际感受其成长的氛围,参与其劳作活动,进而改变学生对留守儿童的特殊观念。其次,教师要改变留守儿童的心态。一方面,教师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谈话、交往等方式,逐步打开其内心世界,能够融入班集体之中。另一方面,则要为留守儿童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比如在了解留守儿童不同的特长后,分别组织歌唱、拔河、绘画等比赛,以突出表现他们的优势,由此进一步促进其与班集体的融合交流,建立深厚的友谊。
(三)提高综合素养,加强集体建设
此外,教师也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习方面,教师要为留守儿童安排一對一辅助学习对象,让班级中的优秀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技巧,形成优质习惯。而教师自身在教学设计上也要形成层次感,在问题预设、成果展示等环节中,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机会。在班级建设方面,则要积极组织德育、体育、文艺、劳动等活动,以此进一步促进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并让留守儿童在团队协助下获得综合能力的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农村教育环境下,教师必须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案,以此促进留守儿童健康、积极地成长,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参考文献:
[1]何文碑.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1(02):38-39.
[2]彭深宏.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No.704(09):202.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现状;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是特定时期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群体,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为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不同的困境与阻碍。因此中小学教师必须深入调研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与性格习惯,进而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案与引导策略,促进留守儿童的正常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在当前农村中小学中,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查。首先,在家庭环境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而爷爷奶奶等祖辈成为其直接监护人,由于爷爷奶奶相对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认知和能力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困境,比如祖辈的溺爱、行为管理的不足、坏习惯的养成、不同情感的缺失等,造成留守儿童在性格、习惯、行为以及思想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其次,在学习方面,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存在兴趣建设不足、学习习惯不佳、动力与期望不足等问题,进而在成绩表现与能力成长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其三,在心理健康层面,初中学生本身就处于敏感期,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呵护与引导,在缺少父母情感交流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焦虑、忧郁、孤僻、冲动、易怒等消极情绪与性格。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以有效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一)建立行为规范,纠正不良习惯
在缺少父母直接关爱、管理与监督的情况下,多数留守儿童在行为规范方面表现不佳,其一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关照不足,其二在于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独立成长意识,进而在情感缺失与安全感缺乏的环境下,对自身的行为举止未能建立科学的认知。
对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与方案。首先,必须建立严格的行为管理规范标准,对学生的各项行为进行正确规范与引导,逐步改变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与特殊嗜好,并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能够避免迟到早退、逃学逃课等恶劣行为。其次,要建立明确的惩罚与监督机制。为保证行为管理标准的有效落实,教师还应呼吁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提示和监督,并在每周班会课上进行评选,选出行为标兵予以奖品鼓励,同时也要选出违反纪律次数最多的学生,通过警告、写检查等方式,让留守儿童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其三,要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一方面,教师要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联系,要求家长对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引导,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陪伴孩子,进行隔空管理与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建立家访制度,与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进行对话,提高其对留守儿童的行为管理意识,逐步纠正不良习惯。
(二)去除特殊标签,展现学生自我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留守”本身就是一个负面标签,在家庭环境因素影响下,多数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性格弊端,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往敞开心扉,甚至会存在自卑感,将自己在集体中边缘化。与此同时,其他学生由于对留守儿童不够了解,针对其学习成绩或性格表现,反而容易产生“歧视”问题,这种心态与思想还会反作用与留守儿童,使其进一步陷入自卑陷阱。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样的成长环境与氛围。首先,教师要强化所有学生对留守儿童的了解,通过设计体验活动提供有效对话的平台。比如在留守儿童家中开展聚会或读书会活动,让学生们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中,实际感受其成长的氛围,参与其劳作活动,进而改变学生对留守儿童的特殊观念。其次,教师要改变留守儿童的心态。一方面,教师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谈话、交往等方式,逐步打开其内心世界,能够融入班集体之中。另一方面,则要为留守儿童搭建自我展现的平台,比如在了解留守儿童不同的特长后,分别组织歌唱、拔河、绘画等比赛,以突出表现他们的优势,由此进一步促进其与班集体的融合交流,建立深厚的友谊。
(三)提高综合素养,加强集体建设
此外,教师也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习方面,教师要为留守儿童安排一對一辅助学习对象,让班级中的优秀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技巧,形成优质习惯。而教师自身在教学设计上也要形成层次感,在问题预设、成果展示等环节中,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机会。在班级建设方面,则要积极组织德育、体育、文艺、劳动等活动,以此进一步促进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并让留守儿童在团队协助下获得综合能力的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农村教育环境下,教师必须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案,以此促进留守儿童健康、积极地成长,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参考文献:
[1]何文碑.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J].当代家庭教育,2021(02):38-39.
[2]彭深宏.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No.704(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