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做中学,学中做”,实际上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换一个问法学生会豁然开朗。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这一点,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棋道中有句俗话:“一子下错,满盘皆输。”工作页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那么,工作页提问当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笔者曾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瞄靶心
射箭打靶要瞄准,目标要对住中心点,设问亦当如此。当前,一体化课改主张的就是:要打破程式,冲破藩篱。那么如何“破”呢?笔者以为可从“瞄靶心”入手。一体化教学的“靶心”主要有二:一曰重点,二曰难点。技校学生是具备了一定文化基础和社会经验的群体,应打破程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工作页中问题的提问应根据课标及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笔者谓“瞄靶心”。
1.扣住重点
抓住了重点,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目的也基本达到了。平面铣削课题,其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阅读、讨论、查阅,在大体了解课题的相关工艺知识等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探讨本专业平面的铣削、垂直度及平行度的铣削等基本加工内容。笔者让学生通过查阅,讨论回答工作页中的问题并展示,从而激起他们对课题内容的学习兴趣。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
2.抓住难点
所谓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比如工作任务“定位块的铣削”,特形槽铣削的具体加工方法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呢?笔者设计了这样两种形式(问题):一是通过看视频,二是看图册及实物对比。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兴致盎然地讨论开了。研读后同学们各抒己见,热烈大胆地交流,从而顺利掌握了特形槽的加工步骤。“瞄靶心”之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但须难易适度,巧而不死,只有这样,才是有主攻目标、有针对性、有激发力,也有实效。设问之“靶心”瞄得准,无疑是切中肯綮,正中要害。
二、牵牛鼻
牛鼻子是牵引的关键处,如将学生乐而好学、勤奋钻研精神比之“牛劲”,那么教师的设问当如何才能牵动学生学习钻研的牛鼻呢?笔者以为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牵牛鼻的方法也有不同。课堂设问要能牵动“牛鼻”,就必须有针对性。技校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已从初中阶段的依赖性,开始转向“独立性”“开放性”,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尤其高中毕业的技校生程度中等以上的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大多能举一反三,敢于假设,严于论证,他们对老师的讲授已不轻信盲从,课堂上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从而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常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牵动学生思考这“牛鼻”,这样既可增强其思维深度,又可发展其思辨能力。在同学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推出几名代表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极为热烈。这时教师不能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带着钻研探讨的牛劲,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前进,学生自觉独立地分辨正误,积极大胆地探究质疑,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牵牛鼻,非扯牛尾,踢牛腿,抽牛后,“牵”不同于“拉”和“扯”。前者之牛是主动的,只是顺着“牵”而走,而后二者之牛则是非常被动的,甚至极不愿意的。故课堂提问题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才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会有较良好的效用。
三、扔石子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工作页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是否真的“全懂”“没问题”呢?有经验的教师,常会提出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平中见奇,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典型工作任务“定位块铣削”,初做时,学生产生一种“一览无余”的错觉。教师提出:“平面铣削很容易,一看就会,你同意吗?”这一问犹如在一潭微波不现的静水里投下了一枚小石子,随即激起阵阵的涟漪——热烈的讨论。扔石子是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满足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设置一种让学生可望而又可及的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并没有全懂”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不断深入探求的心理流向,从而使“做中学,学中做”向更深更广的境界推进。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矛盾,创造一种“愤悱”的心理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疑窦丛生;创设问题情境,激起认知冲突。正如陈献章所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当然,这石子不宜过重过大,虽然有句名言叫:“难啃的骨头才有嚼头”,但问题的设置,最好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否则教师还须“引猴上树”或“架桥搭梯”,那还得有另外一番功夫。
四、点豹斑
成功的教学往往是点“一叶”,而能使学生“知秋”之至,成功的课堂问题设计,往往能“四两拨千斤”。点豹斑,是指课堂问题设计,应通过“一斑”以引出“全豹”。“定位块的铣削”,通过对表面粗糙度质量的设疑,可引出铣削用量的分析,从而让学生把握课题的中心。一个课程通过一处设疑,点示豹之一斑,顺势而下,牵动全文,为学生理解课程开辟了一条蹊径。
五、抢占制高点
带兵打仗,常需抢占制高点,以利于克敌制胜;平日游览山川,常要登高而望远。笔者以为教学设问也需高屋建瓴,居高临下,抢占理解课文的“制高点”。当前,教学界比较一致地反对机械、狭隘、片面地支解课程,倡导站在课题整体的高度来把握内容,让学生学会从宏观上把握课题能力。一体化教材就强调了这一点,面对新教材,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站在了整体的高度,又避免空洞无物的驾驭和简单的说教呢?笔者以为抢占制高点是一好招。从学生角度来看,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电视、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学生怎样才能在卷帙浩繁,瞬即倍增的时代疆场上纵横驰骋,快速高效地捕捉大量信息,以满足自身与事业的发展需求呢?学生也应学会相应阅读的能力,“抢占制高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何去占领制高点呢?笔者以为首先吃透教材。教师首先须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只有真正“吃透”,才能做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真正占领教材的“制高点”,进而占领教学的“制高点”。
(作者单位:开封高级技工学校 )
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换一个问法学生会豁然开朗。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这一点,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棋道中有句俗话:“一子下错,满盘皆输。”工作页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那么,工作页提问当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笔者曾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瞄靶心
射箭打靶要瞄准,目标要对住中心点,设问亦当如此。当前,一体化课改主张的就是:要打破程式,冲破藩篱。那么如何“破”呢?笔者以为可从“瞄靶心”入手。一体化教学的“靶心”主要有二:一曰重点,二曰难点。技校学生是具备了一定文化基础和社会经验的群体,应打破程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工作页中问题的提问应根据课标及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笔者谓“瞄靶心”。
1.扣住重点
抓住了重点,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目的也基本达到了。平面铣削课题,其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阅读、讨论、查阅,在大体了解课题的相关工艺知识等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探讨本专业平面的铣削、垂直度及平行度的铣削等基本加工内容。笔者让学生通过查阅,讨论回答工作页中的问题并展示,从而激起他们对课题内容的学习兴趣。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
2.抓住难点
所谓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比如工作任务“定位块的铣削”,特形槽铣削的具体加工方法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呢?笔者设计了这样两种形式(问题):一是通过看视频,二是看图册及实物对比。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兴致盎然地讨论开了。研读后同学们各抒己见,热烈大胆地交流,从而顺利掌握了特形槽的加工步骤。“瞄靶心”之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但须难易适度,巧而不死,只有这样,才是有主攻目标、有针对性、有激发力,也有实效。设问之“靶心”瞄得准,无疑是切中肯綮,正中要害。
二、牵牛鼻
牛鼻子是牵引的关键处,如将学生乐而好学、勤奋钻研精神比之“牛劲”,那么教师的设问当如何才能牵动学生学习钻研的牛鼻呢?笔者以为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牵牛鼻的方法也有不同。课堂设问要能牵动“牛鼻”,就必须有针对性。技校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已从初中阶段的依赖性,开始转向“独立性”“开放性”,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尤其高中毕业的技校生程度中等以上的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大多能举一反三,敢于假设,严于论证,他们对老师的讲授已不轻信盲从,课堂上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从而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常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牵动学生思考这“牛鼻”,这样既可增强其思维深度,又可发展其思辨能力。在同学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推出几名代表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极为热烈。这时教师不能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带着钻研探讨的牛劲,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前进,学生自觉独立地分辨正误,积极大胆地探究质疑,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牵牛鼻,非扯牛尾,踢牛腿,抽牛后,“牵”不同于“拉”和“扯”。前者之牛是主动的,只是顺着“牵”而走,而后二者之牛则是非常被动的,甚至极不愿意的。故课堂提问题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才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会有较良好的效用。
三、扔石子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工作页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是否真的“全懂”“没问题”呢?有经验的教师,常会提出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平中见奇,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典型工作任务“定位块铣削”,初做时,学生产生一种“一览无余”的错觉。教师提出:“平面铣削很容易,一看就会,你同意吗?”这一问犹如在一潭微波不现的静水里投下了一枚小石子,随即激起阵阵的涟漪——热烈的讨论。扔石子是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满足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设置一种让学生可望而又可及的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并没有全懂”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不断深入探求的心理流向,从而使“做中学,学中做”向更深更广的境界推进。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矛盾,创造一种“愤悱”的心理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疑窦丛生;创设问题情境,激起认知冲突。正如陈献章所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当然,这石子不宜过重过大,虽然有句名言叫:“难啃的骨头才有嚼头”,但问题的设置,最好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否则教师还须“引猴上树”或“架桥搭梯”,那还得有另外一番功夫。
四、点豹斑
成功的教学往往是点“一叶”,而能使学生“知秋”之至,成功的课堂问题设计,往往能“四两拨千斤”。点豹斑,是指课堂问题设计,应通过“一斑”以引出“全豹”。“定位块的铣削”,通过对表面粗糙度质量的设疑,可引出铣削用量的分析,从而让学生把握课题的中心。一个课程通过一处设疑,点示豹之一斑,顺势而下,牵动全文,为学生理解课程开辟了一条蹊径。
五、抢占制高点
带兵打仗,常需抢占制高点,以利于克敌制胜;平日游览山川,常要登高而望远。笔者以为教学设问也需高屋建瓴,居高临下,抢占理解课文的“制高点”。当前,教学界比较一致地反对机械、狭隘、片面地支解课程,倡导站在课题整体的高度来把握内容,让学生学会从宏观上把握课题能力。一体化教材就强调了这一点,面对新教材,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站在了整体的高度,又避免空洞无物的驾驭和简单的说教呢?笔者以为抢占制高点是一好招。从学生角度来看,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电视、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学生怎样才能在卷帙浩繁,瞬即倍增的时代疆场上纵横驰骋,快速高效地捕捉大量信息,以满足自身与事业的发展需求呢?学生也应学会相应阅读的能力,“抢占制高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何去占领制高点呢?笔者以为首先吃透教材。教师首先须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只有真正“吃透”,才能做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真正占领教材的“制高点”,进而占领教学的“制高点”。
(作者单位:开封高级技工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