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现代教学特别注意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中学生活泼好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物理,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物理活动,学生能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验。学生在活动中能感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获得积极的物理学习情感和一些初步的物理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物理活动同时会激发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逐步提高创新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物理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的最大价值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物理知识呈现在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时,就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置身于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能激活思维的火花,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取和创新。利用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具体活动场景和学习资源,创设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如在教学电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对于电功率的公式的应用感到茫然。老师可以先找两个额定电压相同,额定电功率分别为求比60瓦和100瓦的灯泡,让同学们观察两个灯泡的大小,灯丝的粗细。他们就会直观的看到,100瓦的灯丝明显粗一些。然后让同学们将这两个灯泡按不同的方法连入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度。从而理解到电功率的两个不同的计算公式,即:P=I2R以及P=U2R。这样不但让他们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新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能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物理原理,理解并掌握新的物理知识是区别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因素,也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还是让学生主动创新的关键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着先天性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只有让他们自己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破坏原有的认知平衡又重新建立起新的认知平衡,才能自觉地构建起牢固的认知结构,使自己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不断完善。因此,让学生动手去实践,是促进学生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除了书上要求的实验方法以外,让同学们探究还有那些方法可以很快的观察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除了平行光以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粗略的测出凸透镜焦距。同学们就会拿着凸透镜想方设法去探究,让凸透镜对着发光的白炽灯,灯丝的像就会清晰的出现,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有时是等大的,此方法简单易行,不受器材限制,在玩耍和游戏中学习。如果让凸透镜对着远处的窗户,就会在墙上出现窗户清晰的像,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约就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以上的发现会让同学们感到新奇而喜悦,通过动手学习了知识,体会到物理的乐趣,这必将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三、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不同学生的物理素养有着差异,他们对其一个物理问题的理解也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物理。面对学生存在差异的现实,如何让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最优化地成长?学习小组是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基本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形成了轻松的合作交流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创设了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教师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一是要有意识地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调节小组的合作交流氛围,关注学生的交流心态,并适当调节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心理,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合作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物理的乐趣。二是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激发学生的交流愿望,调动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是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不同学生展示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会,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他人人观点,敢于各抒己见,学会吸收整理信息。在研究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的时候,让同学们讨论除了抽气和往烧瓶底部浇冷水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他们则会想到分别在山上和山脚将水用敞口锅烧开,再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沸点进行比较。为了证实自己这一观点,他们则会自觉的动手进行实验,既钻研了科学,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
物理活动是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的一项思维体操,运用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不但可以展现物理的魄力,而且会自觉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提高物理素养,形成物理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二中037000)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物理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的最大价值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物理知识呈现在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时,就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置身于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能激活思维的火花,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取和创新。利用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具体活动场景和学习资源,创设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如在教学电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对于电功率的公式的应用感到茫然。老师可以先找两个额定电压相同,额定电功率分别为求比60瓦和100瓦的灯泡,让同学们观察两个灯泡的大小,灯丝的粗细。他们就会直观的看到,100瓦的灯丝明显粗一些。然后让同学们将这两个灯泡按不同的方法连入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度。从而理解到电功率的两个不同的计算公式,即:P=I2R以及P=U2R。这样不但让他们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新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能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物理原理,理解并掌握新的物理知识是区别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因素,也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还是让学生主动创新的关键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着先天性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只有让他们自己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破坏原有的认知平衡又重新建立起新的认知平衡,才能自觉地构建起牢固的认知结构,使自己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不断完善。因此,让学生动手去实践,是促进学生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除了书上要求的实验方法以外,让同学们探究还有那些方法可以很快的观察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除了平行光以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粗略的测出凸透镜焦距。同学们就会拿着凸透镜想方设法去探究,让凸透镜对着发光的白炽灯,灯丝的像就会清晰的出现,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有时是等大的,此方法简单易行,不受器材限制,在玩耍和游戏中学习。如果让凸透镜对着远处的窗户,就会在墙上出现窗户清晰的像,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约就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以上的发现会让同学们感到新奇而喜悦,通过动手学习了知识,体会到物理的乐趣,这必将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三、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不同学生的物理素养有着差异,他们对其一个物理问题的理解也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物理。面对学生存在差异的现实,如何让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最优化地成长?学习小组是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的基本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形成了轻松的合作交流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创设了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教师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一是要有意识地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调节小组的合作交流氛围,关注学生的交流心态,并适当调节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心理,特别是要鼓励“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合作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物理的乐趣。二是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激发学生的交流愿望,调动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是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不同学生展示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会,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他人人观点,敢于各抒己见,学会吸收整理信息。在研究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的时候,让同学们讨论除了抽气和往烧瓶底部浇冷水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他们则会想到分别在山上和山脚将水用敞口锅烧开,再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沸点进行比较。为了证实自己这一观点,他们则会自觉的动手进行实验,既钻研了科学,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
物理活动是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的一项思维体操,运用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不但可以展现物理的魄力,而且会自觉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提高物理素养,形成物理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二中037000)